《易經》和《道德經》的特殊關係

2020-12-11 柴犬八卦記

導語:《易經》和《道德經》有什麼特殊的關係?

其實這兩部書的關係應該是「母子」,易經是母,道德經是子,除了道德經之外,像儒家的《論語》之類的,也是以易經為藍本所創作的。

《易經》是群經之首,主要分為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前兩部已經失傳,只有《周易》流傳下來,並且我們今天看的《周易》並不是最先的《易經》,是孔子及其學生們加注的。

《易經》通篇只有二十頁左右,而現在的《周易》有將近五百多頁,多出來的是後人加注,便於人們學習和理解的。相傳是伏羲觀天象,看河圖洛書成易經八卦,這算是《易經》1.0版本,而後周文王改進易經,八卦圖也有了先天和後天的區別,算是2.0版本,之後孔子和學生做了什麼?他們將給2.0版本增加了使用說明書,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再來說說《道德經》方面,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實說的都是《易經》的卦。

《道德經》老子主要表達的意識就是「天人合一」,世間萬物都有跡可循,我們要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而《易經》所說的是三個維度「簡易」、「變易」、「不易」,講的是整個宇宙一直在變化不停,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道德經》正是在《易經》的基礎上進行分解重組和完善,老子主張的是「無為而治」,那麼什麼是無為?什麼都不做就是無為?其實不是的,說到底還是順應天道,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去進行一些動作。

現在只需要知道《道德經》是脫胎於《易經》就行,想要研究真的需要下苦功夫,還不一定能成,各位加油……

相關焦點

  • 讀《易經》、《道德經》、《論語》要讀原著
    《易經》、《道德經》、《論語(包括大學與中庸)》為一個體系。 道德經,就是老子這本書,是陰易經,從事物的反面解釋易經的。
  • 同樣是哲學書,為什麼《易經》用來算命,《道德經》用來修仙?
    他們各有各的特點,《易經》最主要是進行推演,能夠預測很多事情,其實就是根據天地的變化規律進行預測的。而道德經確實用來修養身心的,讀懂裡面的思想,進行升華,能夠使人達到一種崇高的境界,很多人對於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喜歡的,一起學習更能夠使人具有大智慧!
  • 《易經》引領《道德經》茁壯 華夏文明從此成就傳奇
    《易經》引領《道德經》茁壯,後者引領華夏文明走向未來,成就傳奇綿延不絕。《道德經》說,眾妙之門跟『有無』存在直接聯繫,其中的內涵值得深思,振聾發聵,可惜很多人不得其解,甚至有很多人不曾聽說,作為華夏傳承人,需要反思。
  • 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五 人能得清淨 天地悉皆歸
    道德經除了可以用易經解之外,並無他法。皆是因為道德經所言是先天易。只是人要回這個先天易,需得修也。所以,道德經其實也可以講修身的法門步驟。但因為此牽連甚多,所以只可大略言之。人明道悟道只是第一步,還要修道。不修如何體道證道,如何功德圓滿。所以修是必須的。
  • 《道德經》解讀《易經》陰陽觀(常讀養大氣 福氣自然來)
    陰陽是自然萬事萬物循環相生相剋的規律和變化及所形成對立又統一的哲學概念,給人感覺深奧而神秘。讀《道德經》的陰陽觀方能感悟其樸實而充滿無盡人生智慧。養寬容的心,做大氣的人,福氣不請自來。易經書法道德經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 學習道德經對於普通人的意義在哪裡?
    假如說,這個世界上只允許保留一本書,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道德經》,如果你們真正地了解了道德經,就會這麼選擇。可能有很多人會選擇《易經》,那是因為對兩本書理解的還不夠多的緣故。《道德經》是經天緯地之學,是華夏上古聖人觀天之道所得,是一切學問的總源頭。
  • 《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
    原標題:《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易經》被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關於「易」的說法,比較權威的是東漢鄭玄的意見: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一堂國學堅信,《易經》是人類祖先記錄太陽運行周期的智慧產物,《易經》講陰陽。《秘書》說「日月為易。」但《秘書》是緯書,不足為信! 對此,《參同契》有明確反駁,「字從日下月。象侌昜也。謂上從日象陽。下從月象陰。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此雖近理。要非六書之本。然下體亦非月也。一曰從勿。又一說從旗勿之勿。」
  • 探討丨《道德經》和《論語》哪一部更勝一籌?
    很多學者在對老子道德經的研究中發現,巜道德經》感悟於《歸藏》。因歸藏中以坤卦為卦首,坤主順。因此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而孔子在巜論語》的問答中展現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觀點!孔子根據易經寫了易傳,在晚年,又根據巜易傳》作了巜春秋》。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因為道德經全書的精髓就是「道」,不能真正理解「道」,就不能正確理解道德經。第一章老子就是給道取名字。1、老子用「道」這個字的出處老子要論述的這個「東西」沒有別的字可用,只有「道」字意思比較接近 ,「道」字在當時的使用已經非常平常了,但是老子要講的「道」,不是我們平常說的那個「道」。暗示他講的道和《易經》中所講的道是不同的、是有區別的。
  • 易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六 知足非真足,常足才是足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六 章天 下 有 道 , 卻 走 馬 以 糞 。天 下 無 道 , 戎 馬 生 於 郊 。禍 莫 大 於 不 知 足 ﹔ 咎 莫 大 於 欲 得 。道德經不是講大道理的。而是講大道的。大道理是俗世的。大道卻是需要修,需要悟的。很多道德經的註解註解都是以生活的大道理為主旨,其實離道遠矣。基於此,本人的所有文章都是正本清源。還各種經典的本來面目,使得國人能夠真正認識到中國文明的魅力。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所以這次,我們特意請來了名嘴馬東、演員陳數的《道德經》引路人——黃明哲教授。他研究《道德經》近30年,大半輩子和國學《道德經》打交道,這本經書,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他的生活。他的解讀別具一格、通俗易懂,讓你從家庭、工作、生活、婚姻、人性、人際,方方面面去體悟《道德經》的智慧,擁有得道不碰壁的人生。
  • 易經最吉一卦,與道德經不謀而合!
    謙卦,可以說是易經陰陽之「陰」發展到極致的一個卦,催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另外一個學派——老子《道德經》一派。謙卦爻辭與《道德經》相關內容,遙相感應,從中能夠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傳承性。〖原文〗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 《道德經》與道、道家和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行走的香道師小琳,很高興能在這裡分享我在學習香道和《道德經》的感悟,以及如何從《道德經》更高的層次去詮釋香道,希望與朋友們多分享,多交流,共同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普通大眾對於《道德經》、道教以及道家之間的關係都不太了解,甚至會產生一些的誤解,例如:《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
  • 《道德經》裡這個困擾人類幾千年的問題,連《易經》都解釋錯了
    老子所著《道德經》分為兩下兩篇,上篇講「天之道」,討論的就是誕生這個宇宙世界的本體和本源,她有什麼特徵和規律;下篇講「人之道」,說的是人類社會運行的規律。人生於天地之間,所以人道必須符合天道,就像每個人都有國籍、都有自己的親族和身份,這樣才能證明你的存在一樣。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學習《道德經》的感悟!(一)
    請點擊下方圖片,進入《道德經妙解》學習通道,觀看視頻講座。學習《道德經》的感悟!道包括顯象的千差萬別的事物和未顯象的世界,為了便於交流和溝通,我們把顯象的事物給冠以各種名號,儘管這些名號發揮了我們的想像力,但名號終究是名號,與道的本源還是相差甚遠。道是如何生萬物的,《易經》裡闡釋得很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指的是太極,」二」指的是兩儀(也就是陰和陽),陰陽的相交、激蕩,然後才有天地萬物,於是才有了林林總總的宏觀世界,才有了人類社會。
  • 黃明哲道德經完整版
    所以這次,我們特意請來了名嘴馬東、演員陳數的《道德經》引路人——黃明哲教授。他研究《道德經》近30年,大半輩子和國學《道德經》打交道,這本經書,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他的生活。他的解讀別具一格、通俗易懂,讓你從家庭、工作、生活、婚姻、人性、人際,方方面面去體悟《道德經》的智慧,擁有得道不碰壁的人生。
  • 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 反者道之動真正的含義是這樣的
    其實整本道德經的章節所談論的邏輯出發點都在於道和德。或者說無和有。或者說道和器。這三種說法是一個意思。道德經講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道之動,無有他法。周行不息而已。易經言乾道一個字,健。四個字元亨利貞。但這四個字是無限循環的,永遠是元亨利貞元亨利貞。。。。元亨,,,,利貞。和這裡的反著道之動意思一樣。循環往復不息。道之動就是德。道猶如永動機,不知疲倦的運轉萬物。
  • 【恆·知識】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心態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生的苦樂。擁有健康的心境,是快樂幸福的根本。跟《易經》學生存所謂生存之道,概括為四個字就是:趨吉避兇。要想趨吉避兇,需要抵達《易經》中做人的最高境界——無咎。無咎是沒有兇險,沒有大的過錯,或是就算有過錯也沒有關係。這是《易經》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一章歷來爭議比較多,現在流行的解釋是與《易經》的陰陽之說結合起來:「一」是太極,「二」是陰陽,「三」是陰陽結合繼而衍生萬物。還有說「一」是八卦的第一層「兩儀」,「二」是八卦的第二層「四象」,「三」才演化出了八卦,繼而八卦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