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水族珍品——石蛙

2020-12-23 騰訊網

石蛙,是傳統醫食兼用的名貴兩棲動物,有「百蛙之王」之美譽,人們稱之為「食之長壽、藥用化瘡」的珍貴野味,是麗水人民引以為傲的名貴山珍,因其特有的營養、保健及藥用價值而深受消費者青睞。過去,麗水廣大鄉村的山澗溪谷中具有豐富的石蛙野生資源,後來由於人類的大肆捕捉,野生資源破壞極為嚴重,發展石蛙的人工養殖,已是大勢所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石蛙的人工養殖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二十一世紀以後逐步進入發展高潮,麗水的石蛙養殖真正起步於2010年前後,到2018年,全市養殖單位已經有100多家,基地面積500多畝。石蛙養殖已經成為我市重點發展的三大生態精品產業之一。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了解石蛙,現將其生物學習性簡要介紹如下。

一、分類與分布

石蛙,學名棘胸蛙(R.spinosa),又名石蛙、石雞、棘蛙、石鱗等,屬脊椎動物門(Phylum 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兩棲綱(Amphibia),滑體亞綱(Lissamphibia),無尾目(Anura),參差型亞目(Diplasiocoela),蛙科(Ranidae),蛙屬(Rana),是我國特有的大型蛙類。

棘胸蛙在我國分布廣泛,分布區域主要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香港和廣西,尤以西部的井岡山、寧岡、安福一帶山區數量較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由於人為的大量捕捉,既有的野生數量驟降,為滿足人類消費需求,發展人工養殖業已成大勢所趨。

二、形態特徵

棘胸蛙形似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壯肉肥。全身披灰黑色,頭扁而寬,吻端圓,吻稜不顯。鼻孔位於吻與眼之間,眼間距小於鼻間距,兩眼後端有橫置的膚溝,顳褶極明顯。兩眼間有一黑橫紋,上下唇邊緣有黑縱紋。雄蛙皮膚粗糙,長有一對咽側內聲囊;背部有成行的長疣和小型園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規則;頭、軀幹、四肢的背面及體側布滿小圓疣,疣上還有分散的小黑棘,以體側最明顯,胸部滿布分散的大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質黑刺,故名棘胸蛙。雌蛙胸部無刺,背部散布小型園疣,腹部光滑有黑點。

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體長約8至12釐米,體重可達250~750克。前肢粗壯,指端膨大成圓球形,指側有厚緣膜;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第一指基部粗大,內側三指均有黑刺。棘胸蛙後肢肥碩,脛趾關節前伸可達眼部,跗褶明顯;趾間全蹼,第一、五趾的游離緣有膜;關節下瘤發達;內耳突發達,無外耳突。

三、棲息習性

棘胸蛙屬兩棲類動物,既能在陸地活動,也能在水中生活,一生離不開水。它對生態條件要求較苛刻,需要「清、涼、靜」的棲息環境。「清」就是要求水質清新,無汙染;「涼」則要求水溫適中,最好終年水溫保持在 l5~26℃;「靜」就是要求棲息地遠離人類活動區,林木蔥鬱,環境幽靜。

棘胸蛙喜棲息在底質為砂質的水域,常生活於深山老林的山澗和溪溝的源流處,尤喜棲居在懸巖底的清水潭及有瀑水傾瀉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動、清晰見底的山澗溪流中。要求水質中性至弱酸性,即pH值6.0~7.0。人工養殖棘胸蛙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場地選擇的合理性,即養殖場的生態環境是否適宜於棘胸蛙的生長和繁殖。

棘胸蛙是穴居性動物.白天多匿藏洞中或洞口。洞穴一般為自然石洞或土洞,繁殖季節時居石洞者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邊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洞底略低於洞口。這些洞口一般不大,較光滑,進出洞時不易擦傷體表。洞深一般為20~25釐米或更深。冬眠時,往往雌雄同居,大小共處一穴。

四、活動特點

棘胸蛙習慣晝伏夜出。白天很少外出活動,只有到黃昏時分,才從匿藏處爬出,沿山坡或溝谷草叢尋覓食物,直至午夜甚至黎明時分才返回洞穴棲息。通常在天氣涼爽的晚上,其覓食活動最為頻繁。棘胸蛙活動範圍一般不大,只限於穴居周圍幾十米的範圍內。

棘胸蛙感覺器官特別靈敏,尤其是對氣候的變化最為敏感。每當熱帶氣旋來臨之際,天氣悶熱的時候,棘胸蛙往往會傾巢而出,蹲在潮溼的石崖高處,或在溪流的草叢中納涼,並頻頻發出「嘓」、「嘓」的鳴叫聲,聲音洪亮,幾十米遠處就可聽到。山區的村民常以此來預測天氣的變化。在繁殖季節,棘胸蛙也會發出鳴叫聲。棘胸蛙攀爬和彈跳能力都很強,可彈跳1米高,即使是剛變態的幼蛙,也可彈跳 40釐米高。在自然條件下,為了覓食和其他原因,它常沿著水潭邊的石壁攀爬,因而又有「石蛙」之稱。在人工圈養條件下,也會沿著直立的池壁攀爬。剛到新的環境時,很不安分,往往利用其良好的攀爬能力和彈跳力進行逃脫。因此,養殖棘胸蛙時,不論是剛從野外捕回的種蛙,還是自行孵化養殖的商品蛙,都要做好防逃工作,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棘胸蛙對噪音和震動異常敏感。當聽到噪聲,或感覺到有震動時,它即迅速逃回洞穴,即使是正在攝食,也會棄食而逃。因暴雨造成水位上漲和水流渾濁時,棘胸蛙會自行爬上高處,或入洞匿藏。因此,山區的村民稱棘胸蛙為「山精」。

棘胸蛙的活動強弱與外界的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係,水溫水流等變化對其影響尤為明顯。它在冬季寒冷季節都蟄伏起來,不吃不動,雙眼緊閉,對外界沒有反應,進行冬眠,主要靠體內貯存的養分來進行極為微弱而緩慢的新陳代謝。根據觀察,一般在霜後(秋末水溫低於15℃),開始冬眠,驚蟄前後水溫(在15℃以上)陸續復甦,冬眠期約100多天。冬眠期間,若天氣睛暖,水溫高於15℃時。也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動。冬眠時,棘胸蛙喜棲居於山溪的深水潭內或溪邊有泥土的洞穴內,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在夏秋季節,其棲息水溫高於28℃時,減少攝食甚至停食,出現夏眠現象。棘胸蛙成蛙的致死高溫在31℃左右。

五、食性

棘胸蛙不同發育階段的食性差別很大。剛孵化出膜的小蝌蚪,以自身的卵黃囊為營養,卵黃囊消耗後即開始覓食。在蝌蚪階段,自然條件下,早期小蝌蚪主要攝食水中體積較小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如藻類和纖毛蟲、草履蟲等。後期大蝌蚪則吃食水中體積較大的苔蘚、植物碎屑,甚至吃食蚊子幼蟲等。人工飼養時,可投餵一些高蛋白的飼料,如蛋黃、豆漿及魚粉等。變態後的幼蛙食譜較廣,以食昆蟲為主,主要吃食當地生長繁殖的昆蟲、蚯蚓、蜘蛛、金龜子、小蜈蚣、大螞蟻和蟋蟀等動物。個別蛙類還攝食小螺和植物嫩葉花果種子等,食性複雜。

棘胸蛙的視力較差,天然生長的棘胸蛙習慣於捕食活物。當它發現目標時,即迅速跳起,直撲食物對象並攝住食物,用其特有的舌頭把食物粘捲入口腔以吞下。它的胃容量較大,一般情況下,傍晚和夜晚大量攝食,白天則進行消化吸收。在人工養殖時,從小經過調教,它也能攝食飼料,這時可投餵由魚粉、碎螺肉、麥麩和玉米粉等配製而成的混合飼料。

六、年齡與生長

棘胸蛙的生長速度取決於食物、溫度和水質等因素,不同的生長條件,其生長速度差別很大。它的生長過程可分為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三個階段。

棘胸蛙蝌蚪完成整個變態需90~130天,有的甚至長達150天。蝌蚪和幼蛙階段的生長速度略快於成蛙階段的生長速度。

剛孵出的棘胸蛙蝌蚪體長僅 1釐米左右,體重約 0.5克,在人工養殖時,從剛變態的幼蛙開始,進行馴食,幼蛙和成蛙也會吃食死料(包括人工飼料)。

剛變態的棘胸幼蛙體長2.0~2.5釐米,重3~4克。幼蛙階段生長速度較快,第一年體重可達 20~40g克,翌年達 80~150克,第三年上半年可增至160~200克。雄性個體的生長速度快於雌性個體。雄性個體最大可重達750克,雌蛙個體最大重達 600克左右。

七、生殖習性

棘胸蛙為雌雄異體,其性成熟年齡為2齡。成熟個體的大小因食物豐歉而有較大的差別,體重 100克以上的個體多具有生殖能力。性成熟的雌性個體繁殖季節腹部飽滿、柔軟。同一批生長成熟的生殖群體,雄性個體往往大於雌性個體。

棘胸蛙的產卵量因個體大小、水溫及性腺發育狀況而有差異。它的交配一般在晚上進行,交配前,雄蛙發出「呱呱」的求偶聲吸引雌蛙,雌蛙聽到叫聲則在水中徘徊,有時發出「卡卡」的應和聲,尋求擁抱。抱對時,雄蛙騎伏在雌蛙背上,並用其前肢緊抱雌蛙,精、卵同時產出,進行體外授精。

棘胸蛙產卵的時間隨個體成熟的差異和地域的不同而有先後。一般產卵期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9月中旬。棘胸蛙群體產卵大致一年分3批,第一批在4月上旬,第二批為5月底至6月初,第三批為7月上旬至9月初。同一個體一年產卵1~2次。

棘胸蛙卵常產於水流平緩的淺水處,附著在石塊、水生植物體上,卵外的膠質膜遇水膨脹變厚,粘性強,相連成索狀或葡萄串狀,有時長達20釐米左右。卵的直徑一般為4毫米,最大可達5毫米。蛙卵的孵化時間因水溫而異,通常在8~15天後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內的大石逢內或碎石堆中,在適宜的環境中,一般經50~78天變態成幼蛙。

來源:麗水香魚

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黃平花院:清風洗明月,石蛙鳴溪溝
    「跨跨跨,跨跨跨」石蛙聲從龍井溝傳出來,頗似馬蹄聲脆,擊碎了明月下的靜夜,也驚動了欣月賞夜的仙翁居士。有道是,「月照深山靜,石蛙山澗鳴。不欲山珍味,只求石蛙聲」。二位雅士聞聲而去,用手機光搜索著溪溝的每一個角落。由於石蛙的顏色近似飄落的木葉,又似沉入水裡的石塊,它一動不動時與石塊木葉渾然一色,若不受到威脅時,自然不會逃遁。
  • 分宜一老農抓9隻「石蛙」被判刑
    「石蛙以前在我們山裡很常見,小時候經常抓,我真不知道這是違法的。」已年過六旬的老農朱某在法庭上陳述道。 大崗山是分宜縣最高的山峰 這裡物產豐富 有40多種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動植物 「石蛙
  • 上門收購野生石蛙,買賣雙方均獲刑
    村民舉報有人收購石蛙,警方介入調查石蛙系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按照規定不得捕獵和上市交易,但在去年上半年,官渡鎮南嶽村村民發現,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名男子騎著摩託車來到當地,並固定地到幾戶人家裡收購石蛙。
  • 水族忌肉食魚風俗淺析
    1956 年後通行稱法為「水族」。 水族風俗中 , 有一點相當獨特 , 就是喪葬時的「忌葷」是忌肉不忌魚。一般民族忌葷時 , 魚蝦、豬牛、飛禽、雞鴨及其油一律在忌禁之例 , 而且魚還是必備的祭品。
  • 三都:水族文化博物館開館一年接待遊客11萬人
    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是以展示中國水族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民族類專題博物館,是水族文化發展的象徵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標誌
  • 為了給外孫補補身體 四明山男子夜捕石蛙被判刑
    餘姚新聞網訊(記者 張敏)「我是為了給外孫補補身體才去抓石蛙的,要是早知道這樣是犯法的,我肯定不會去以身試法。」近日,市法院對一起非法狩獵案件進行審判,犯罪嫌疑人黃某在庭審中主動悔罪認罪。最後,法庭判處犯罪嫌疑人黃某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  一年多前,黃某的外孫小姜放暑假,住到了黃某家中。
  • 禁獵期捕捉野生石蛙 福建一男子獲刑六個月
    中國法院網訊 因為手頭緊張加上沒有好的賺錢門路,一男子就想抓點野生石蛙賣了賺些生活費,怎料為了這蠅頭小利卻讓自己身陷囹圄。近日,福建省沙縣人民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判處被告人趙某有期徒刑六個月。  2019年2月,考慮到剛開春,冬眠的野生石蛙剛出洞,數量比較多,想要抓野生石蛙賣錢的趙某,決定連夜去山裡蹲守。2月20日夜幕直到21日凌晨,在沙縣人民政府確定的禁獵期內,趙某在沙縣富口鎮的山場小溪邊,獵捕29隻野生石蛙。
  • 石蛙、虎紋蛙、畫眉鳥、麻雀…… 這些野生動物不能隨便捉!
    溫州網訊 很多人知道非法捕獵或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是犯罪行為,其實,石蛙、麻雀等一般野生動物也不可以隨意捕捉。  昨天,記者從甌海區人民檢察院獲悉,湖南男子黃某因捉了20隻石蛙,該院以涉嫌非法狩獵罪對黃某提起公訴。  查看新聞發現,因為狩獵這些受保護野生動物而被判刑的人還不少。記者主要選取五個案例,提醒大家私自捕獵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將負刑事責任。
  • 中國少數民族:水族
    不過這些散居於都市裡的水族人口總數卻僅為4000人左右。水族的居住地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都柳江和龍江上遊。森林密布,山水如畫,道道通水族適於農林業的發展,是貴州高原的魚米花果之鄉。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來形容自己的家鄉。[1]水族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九阡酒」是水族傳統佳釀。
  • 七年水族加盟館經營經驗開課了:開水族店需要注意什麼?
    水族店名亨鄭州水族加盟館已經開店7年,每年單魚缸銷售就達五百萬之多,今天我們讓水族加盟館負責人劉凡來給大家講一講:如何開好一家水族店,開水族店需要注意什麼?首先:我們開的水族店是採用的品牌代理的方式,跟市面上的水族館加盟方式還不一樣,這種方式更適應店鋪的定位,以家居魚缸售賣為中心,人群定位為新房裝修家居點綴、風水魚缸需求的用戶。第二:如果是新手開店建議不要涉及活體。因為養殖活體的成本和死亡成本都是新手無力承受的。
  • 「微紀錄片」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馬尾繡工藝品馬尾入繡 一生入夢宋水仙所居住的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人有著自己的文化與信仰。「我們水族信仰馬,我們用馬尾繡在背帶、鞋上,可以保佑我們一生平安。」宋水仙說,水族婦女以馬尾入繡,在於它的堅硬質地能使圖案有浮雕般的立體感,又不輕易變形,生動形象,活靈活現,馬尾繡由此得名。在水族地區,製作馬尾繡技藝的優劣,常常被用來評判一位女子悟性的高下。
  • 真正的海中珍品!
    文|大李話魚歡迎點右上方【關注】,查看2000餘篇水族文章及視頻資料,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在東大西洋的不列顛群島,生活著一種頭部頂端有金色斑塊的鯛魚真正的海中珍品!對於體型較大的金頭鯛的消息一直不多,據說英國的一位喜歡潛水的小夥很幸運,無意中捕獲了一條堪稱英國史上最大的金頭鯛,從圖片上看還真是罕見,總長度達到了63釐米左右!這條精美絕倫的金頭鯛是在根西島海域捕獲的,小夥開始知道是鯛魚,但沒有想到會是罕見的金頭鯛,因為個頭太大了!
  • 《水族館裡的海豚》玉麒麟-協助拍攝
    水族館裡的海豚【第1幅圖】此作品由泰安攝影愛好者牛先生在著名的西安地區拍攝水族館裡的海豚【第2幅圖】此作品由溫州攝影愛好者諸先生在著名的濟南地區拍攝水族館裡的海豚【第3幅圖】此作品由溫州攝影愛好者竺先生在著名的濰坊地區拍攝
  • 魚包韭菜,水族第一名菜!
    專為避戰亂,水族人舉族南遷抵達貴州省黔南相的三都縣,成片的竹海和仙境般的山水瀑布讓他們停住了遷徙的腳步。魚是水族人最愛的食材之一,他們有「無魚不成年」的習俗。水族有在端午節前一天,或老人去世下葬之前不吃葷的習慣,而魚蝦之類的水產品在水族被劃在素食名單上,因此魚是可以上祭桌的祭品,而且是必須上祭桌的至珍祭品。每次祭祖的時候,水族人都會做一道魚包韭菜放在祭臺上,以此祭祀先祖。除了祭祀先祖,家裡來了賓客,水族人也會做這道菜。
  • 三都水族博物館 遊客體驗「水」文化魅力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擁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獨具特色的水族民族文化和歷史吸引了各地遊客來到水族博物館,體驗「水文化」的獨特魅力。走進水族博物館,映入眼帘的水族大銅鼓,浮雕中刻畫的圖案,都生動反映了水族群眾長久以來的生產方式和生活信仰。
  • 魚缸十大品牌名亨水族質量怎麼樣?
    名亨水族logo有很多準備買魚缸的朋友想問一問魚缸十大品牌都有哪些?名亨水族的水族箱屬於十大品牌嗎?名亨魚缸品牌名氣這麼樣?名亨魚缸質量怎麼樣?帶著這麼多疑問,我們今天來問一問在新疆做名亨水族代理八年的黃老闆。讓他給咱們說一說名亨的牌子名氣硬不硬,八年實體店用戶反饋魚缸質量好不好,總體評價如何?名亨水族成立於2013年位於人傑地靈的中原禹州市。經營領域涵蓋了成品水族箱、水族器材、魚飼料等方面。
  • 新晉水族店老闆的營銷之術
    今天這篇短文既不是水族飼養經驗分享,也不是水族新寵前沿信息介紹,而是老青年周末逛水族市場的時候遇到的營銷套路有感而發寫的一篇文章。經歷了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水族市場的繁榮也開始漸入佳境,其中投身到水族市場商海泛舟的年輕後浪們也開始展露頭角了。
  • 《水族館裡的水生動植物》混世魔王-協助拍攝
    可專養海洋生物或淡水生物,也可兼養;既有供觀賞或普及科學知識的公共水族館,也有供科研及教學專用的水族館。包括所謂的海底世界、極地海洋世界也屬於水族館。水族館這一名稱也時常用於一些水族類商店。水族館裡的水生動植物【第1幅圖】此作品由長春攝影愛好者米先生在著名的常州地區拍攝
  • 探秘泰國曼谷水族市場
    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觀賞魚市場及寵物店曼谷市主要有兩個水族市場分別為Chatuchak及Thonburi,其中Chatuchak市場為主要的活體觀賞魚市場,進入夜晚時分可看到一袋袋觀賞魚放在地上等待販售,繼續往裡面逛,也可看到各式水族寵物店林立。
  • 三都「水族家庭博物館」捐獻水書古籍
    (通訊員 徐歡)近日,三都自治縣中和鎮三洞社區板告村民韋家貴的「水族家庭博物館」,向該縣檔案局捐贈一批水書古籍。這些文物包含音樂、婚假、起造等方面的書籍共計226件,具有研究和收藏價值。水書是古代水族先民用類似甲骨文和金文記錄下來的一種古老文字,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古代天文、曆法、氣象、民俗、宗教等知識,保留了遠古文明信息,成為一種獨特的珍貴文化遺產,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水族古老的文化典籍。「水書習俗」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