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智慧拿出20個免費專家號給有需要的讀者,今起12:00後,可登錄大家健康網(www.djjk.cn)免費預約,流程是——
登錄首頁→點擊導航欄目的「助醫」中的「預約掛號」→選擇要掛號的醫院→點擊「我要掛號」→查看「市三醫院徐智慧主任」,然後再點擊「我要掛號」。
記者 張姝 王真
本周是「世界尿失禁宣傳周」,這項由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尿控協會在2009年發起的科普活動,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個新鮮名詞。
過去,人們認為尿失禁是無法避免的衰老現象,許多醫生也把它當作是中風後遺症等疾病的併發症狀。但在最近幾年,國際上才逐漸統一了認識——尿失禁是一種疾病。
尿失禁問題真有那麼嚴重嗎?上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承辦的「2011世界尿失禁周中國宣傳周」在上海啟動,會上發布的信息很讓人吃驚——尿失禁已成為繼腫瘤、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後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
中國成年人
尿失禁發病率為5.9%
「根據國際尿控協會最新統計表明,尿失禁已成為繼腫瘤、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後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尿控學組全國委員方祖軍教授說,長期尿失禁會導致泌尿系統嚴重病變,如引發盆腔炎、膀胱炎、陰道炎、性生活障礙、膀胱癌及尿毒症等疾病。
大會上公布了中華醫學會在2010年進行的《大規模尿失禁流行病學調查》數據——
34個城市隨機抽查14811人次,18歲以上人群的尿失禁總發病率為5.9%;
40歲以上人群,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隨年齡增長,尿失禁發病率直線上升。
方祖軍教授說,調查中發現,中國人對尿失禁了解得很少。即使很多人被尿尿問題困擾,但仍認為「水龍頭」開關失靈,只是年老的問題。中國人的尿失禁就診率僅為9.4%,其中真正找對治療門路去泌尿科就診的僅0.7%。同比美國等發達國家,尿失禁就診率在25%至50%。
我們邀請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尿控學組全國委員方祖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尿失禁及盆底缺陷疾病診治中心主任冷靜教授、杭州市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智慧,整理了有關尿失禁的18個代表性問題,讓你全面了解這種疾病的來龍去脈——
1.尿是怎麼產生的?
尿在腎臟中形成,就是俗話說的「腰子」。當血液流過腎臟的腎小球時,就像被篩子過濾了一遍,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分被濾到腎小管中,形成了尿液。
2.人怎樣才會想要尿尿?
尿液通過輸尿管進入膀胱,積累到一定量時發出膨脹性刺激,這種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到大腦,大腦便發出「排尿」命令。這時候,膀胱頂部的肌肉首先收縮,尿液出口處的括約肌開始放鬆,尿液就源源不斷地流向尿道,排出體外。
3.什麼是尿失禁?
任何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即為尿失禁。此外,排尿障礙也屬於尿失禁的一種,比如尿急、尿頻、夜尿多、排尿不淨、尿不出等。
4.每天尿幾次算正常?
尿得多會把營養尿光嗎?
白天尿8次以內,晚上尿2次以內。尿量可以拿痰盂接起來自測,正常人白天尿量1000毫升以下。晚上尿量500毫升以下。
尿裡面是人體代謝終產物的液體。水佔95%以上,其他為尿素、尿酸、肌酐、硫酸鹽等,都是廢物。如果尿裡有蛋白等營養物質,就可能得了腎病。尿色很黃,可能喝水太少、吃了某些藥或得了肝炎。
5.為什麼有些人會尿失禁?
正常控尿需要兩點——
膀胱:穩定、順應性良好,收縮有力。
尿道:有足夠的阻力,開放良好。
尿失禁一般可分為四種類型: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滿溢型尿失禁。
引起排尿障礙或尿失禁的原因有——
逼尿肌(引起膀胱收縮排尿的肌肉)因素:逼尿肌不穩定、反射亢進、收縮能力受損等。
尿道的因素:關閉不全、過度移位、手術損傷、放療等。
非泌尿系因素:精神疾病、藥物、心理疾病等。
6.為什麼有些人有時打噴嚏,
小便就流出來了?
這屬於應力性尿失禁,是由於骨盆肌(特別是盆底肌)受損或衰弱所致。
盆底是骨盆底部的一組肌肉,作用是支撐膀胱和子宮等器官,並控制括約肌(控制尿道和直腸的肌肉)。憋尿和撒尿時,動用的就是這些肌肉。這組肌肉如果衰弱,就會發生尿失禁。
生育、更年期、骨盆骨折以及某些手術,比如子宮切除術或前列腺切除術,都有可能導致這些肌肉衰弱。
這就導致,任何對膀胱突然產生重壓的活動,比如打噴嚏、大笑、彎腰、放屁、運動等,都有可能導致尿漏。
7.為什麼每隔半個小時左右要小便?
急迫的尿意總是不由控制就洶湧而至,這叫急迫性尿失禁,也被稱為膀胱過度活動症。
病因是連接大腦和膀胱的神經受損,導致膀胱肌收縮失控,從而迫使尿液排出。神經受損的原因可能是中風、脊髓受傷或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如多發性硬化。
此外,腫瘤、藥物等疾病,或是骨盆受傷或手術都會妨礙膀胱肌的正常運作。
有些人同時患有急迫性尿失禁和應力性尿失禁,稱為「混合型尿失禁」。
8.吃前列腺的藥能治尿失禁嗎?
身體產生的尿液過多超出了膀胱的容量,多餘尿液就會滲漏或滴漏。病因可能是堵塞或膀胱肌功能不好,阻礙了膀胱完全排空並導致尿液溢出。
男性的尿道在前列腺下方,如果前列腺增大就會壓迫尿道引起堵塞。吃前列腺的藥物可以改善排尿症狀,建議請醫生明確尿失禁的病因,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確診後對症下藥。
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不能憋尿,會使問題惡性循環。
9.晚上一吃西瓜,半夜就小便四五次,
這個情況可以吃西瓜嗎?
建議減少攝入甜食。有些人的腎臟對甜敏感,會增加尿量。
飲食是對抗尿失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原本排尿次數正常,突然多了,可以試著從飲食中去掉某些東西或減少攝入。
比如,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膀胱。茶有利尿作用。雪碧、可樂等碳酸汽水可能也有刺激性。啤酒等酒精飲料也會導致尿量增多。
10.是不是可以建議,一些尿多的人少喝水?
可以建議夜尿多的人,白天多喝水,晚上5點後少喝水,逐漸減少晚飯到睡覺之間的飲水量。通過少喝水來減少排尿的方式,不僅不健康可能適得其反。
不喝水會引起脫水或便秘,甚至刺激膀胱附近的神經,觸發膀胱排尿造成尿失禁。
應規定飲水的時間和量,一般人每天需要8杯水,不少於1000毫升。
11.尿失禁發病率在國外更高嗎?
尿失禁沒有明顯的種族和發病人群區別。但是國外對尿失禁的熟知度比國內好,在美國,11%的女性因盆底功能障礙(尿失禁、子宮脫垂等)接受手術,美國的住院病人中,50%都有排尿障礙、尿失禁這類疾病。
12.老年人患了尿失禁,是不是很難治?
尿失禁在老年人群容易發生,年輕人也會得。即使再老的病人,尿失禁也是可以治好的。
約80%的尿失禁患者都可以緩解病情甚至治癒。針對不同類型的尿失禁,可採取的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或行為舉止、服藥、特殊肌肉鍛鍊、手術,或使用控制尿失禁的各種設備和產品。
13.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尿失禁?
因為女性生孩子時可能導致尿道損傷,在一二十年後,損傷後遺症將反映為尿失禁。生育婦女發生尿失禁不是說不可避免。
經陰道分娩可能會導致盆底肌肉損傷或張力下降,有針對性地鍛鍊可防止或改善尿失禁症狀,如盆底訓練——
第一步:直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第二步:收縮肛門,同時緩慢深吸氣屏住(堅持5-10秒);第三步:放鬆!休息5-10秒。如此動作重複20-30次,每天三次。
14.怎樣自測有沒有得尿失禁?
懷疑得了尿失禁→首先到正規醫院泌尿科就診→明確自己是否是尿失禁、是哪一類的尿失禁、程度如何→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確治療。
還有一份尿失禁的自測題,可作參考——
無論在日間還是在夜裡,您是否出現過突然的、無意識的漏尿現象?
您是否在大笑、打噴嚏、跳躍或進行其他對膀胱施加壓力的活動時出現過漏尿?
您是否經常出現突然的且急迫的排尿?
您是否注意到您的排尿次數發生了改變?
在24小時內,您上廁所的次數是否超過了8次?
您每晚上廁所的次數是否超過2次?
在制訂旅行、郊遊或其他事情的計劃時,休息室廁所的有無是否會影響您的決定?
如果有2項以上你回答「是」,就可能患了尿失禁。
15.尿失禁要做哪些檢查?
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精神狀態、腹部、直腸和骨盆檢查。
利用咳嗽壓力試驗直接估算漏尿尿量。
通過膀胱超聲或者一次性的膀胱導尿估算殘餘尿量。
尿液分析以及尿流動力學檢查。
16.治尿失禁的藥有副作用嗎?
雖然說明書羅列了許多副作用,但大部分是偶發的,只是給醫生提供參考,病人無須太擔心。也有些患者吃了尿失禁藥物後會有便秘的情況。
17.應對尿失禁有哪些生活技巧?
記排尿日記。記錄內容應包括:每天排尿或漏尿的時間;排尿前喝了什麼,喝了多少;用痰盂或量杯計算漏尿量;記錄漏尿時正在做什麼。
在看醫生之前,最後記一周日記。看醫生時,可以帶上您一直服用的藥物,比如糖尿病患者,有些藥物有利尿作用。
對一些精神比較敏感的人,可以先排尿,再出門。
一些尿失禁患者,還可通過微創手術治療,比如把鬆弛的盆底組織拉緊。
18.怎樣預防尿失禁?
要有樂觀、豁達的心情;防止尿道感染;保持有規律的性生活;加強體育鍛鍊,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疾病;
婦女產後42天開始盆底功能訓練,預防盆底鬆弛和尿失禁;
飲食要清淡,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壓增高;
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