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達列夫曾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為什麼這麼說呢?想像一下自己想要下午在家裡安安靜靜玩會遊戲,或者讀會書。
但是家裡忽然幾個朋友打電話要來坐坐,不等你同意就來到你門前,於是他們順理成章的來到你的房間,在房間裡又吵又鬧,搞得你根本無法看書。
下午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你很懊悔,你為什麼會感到生氣呢?我想原油大多是因為自己的朋友對自己沒有邊界感,不知道人與人之間要留有距離。
但是這種距離感的確實不僅表現在彭于晏與朋友之間,我們家庭之中,就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與孩子保持一些距離,就像電影《囧媽》裡徐崢的媽媽一樣,就像一個監控似的時時刻刻堅持自己的孩子。
只要孩子不在身邊就會一遍又一遍的對孩子進行靈魂拷問:在幹嘛呢?有沒有吃飯?……等等等等,父母甚至還覺得自己這是關心孩子,愛護孩子的表現,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
這種與子女之間絲毫沒有安全感的親密無間,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人生被父母時時刻刻的監控操縱,中國家庭邊界感的缺失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一,沒有邊界感的父母的「可怕之處」?
有一個人曾在心理學平臺「壹心理」上把過這樣一個帖子,他說自己已經20歲了但父母依舊覺得我是個事事需要照顧的孩子,總是在我睡覺時候幫我蓋被子,一次又一次的進我房間關窗,我感覺我在父母那裡一點隱私都沒有,我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看到這我也感觸頗深,誰的長大不會伴隨著一些秘密,日記本如果被父母看到之後,很多孩子都會十分憤怒,覺得父母是窺探隱私,對他權利的不尊重,但是沒有邊界感的父母不會這麼想。
甚至覺得這是關心孩子的表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犯罪背後,都會有原生家庭罪惡的影子,在這些犯罪兒童背後,他們生活的家庭是扭曲的,大多沒有自己的空間,父母沒有邊界意識,不懂得尊重孩子。
後來我才認識到,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孩子小時候,他們會對孩子懂得成長環境進行剝奪,在青少年時期,不準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要知曉孩子的一切。
甚至在孩子成年都不能擺脫父母的陰影,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父母都是如此,以愛之名綁架著孩子,以愛之名傷害著孩子,就像是開頭中《囧媽》中徐崢的母親一樣,事無巨細的幫助孩子,這樣毫無邊際感的愛真的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嗎?孩子真的需要這樣的愛嗎?
二,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培養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我國是教育大國,根據全球數據顯示,我國家長為孩子支出的費用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很多家長願意為自己的孩子支付自己積攢的所有積蓄,願意花很多時間精力去照顧孩子的一生 ,甚至有些家長認為他自己人生就是為了這個孩子而生,發自己人生的意義夢想放置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所以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直升機式的家長,為孩子也的人生搭橋鋪路,甚至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為孩子規劃好了人生道路。美名其曰這是對孩子的愛,實則是在控制自己的孩子。
孩子小時候所選擇的興趣愛好都由父母全權負責,大高中畢業之後所要面臨選取大學選專業等等問題,也都是由父母操辦,小的還是在日常起居,都充滿著父母的身影。把孩子的事情當做自己的頭等大事,只有為孩子操辦好一切刺激,才能覺得安心,才能避免自己的焦慮。
1,孩子自我意識的剝離
我很難想像一切都是由父母操辦的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父母,終究有一天會自己站到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上,這樣的孩子能否有自己的判斷力去選擇一個正確,合適的道路。
我想這是不會的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培養起的孩子自我意識難免會缺乏,孩子的人格並不算是真正的獨立,腦海中充滿著父母的意識,自己的意識自然十分薄弱 。
2,缺乏自我判斷力
前文中已經說過,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孩子很容易缺乏自我意識,缺乏對事物和選擇的自我判斷以及思考能力,因為他已經習慣了事事由父母操辦,如果說父母的判斷或是選擇錯誤。
那麼他就可以把錯誤的原因歸咎到父母身上,但是如果因為自己選擇的錯誤,孩子一時間沒有怪罪的理由,心理很可能承受不了這份壓力,經過一次兩次的失敗,很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長久下去,一絲一毫的困難甚至都能將他壓垮。
3,給孩子留一些空間和距離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和自己留一些距離,製造一些邊界感。孩子自從剪掉臍帶開始就已經算得上是一個人了,他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生,他不是父母的續集。
他是完完整整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存在意義不依靠任何人,父母也是如此,父母也不必把孩子當作自己人生的全部,孩子也是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
家長要教會孩子獨立的處理人和事,給予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孩子摔倒了,不要急忙上去攙扶,靜等一下,孩子自己爬起來,可能很疼。
但是他將會學到的更多,人生道路上也是如此,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著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永遠在父母身邊。
總有一天還是會離開自己的父母,去追尋自己的人生,只有當孩子有有足夠的判斷能力,清楚地自己要走哪條道路,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會更加順利.。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邊界感
1,不要替孩子做出選擇,可以說出自己的內心對於選擇的看法,但是不要幫助選擇,孩子是人生的主人,要積極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還是要靠自己。
2.讓孩子多多充分精神空間。頌古人書,名今人志,讓孩子的多多搭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3.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沒有任何人可以以愛之名綁架他的人生,不論是朋友,戀人還是父母都不可以。
4.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活出自己,不要成為任何人的影子,自己的人生沒有那麼多觀眾。
5.學會說不
6.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保持一定的界限,這樣的愛我想孩子們都承擔不起,不要以愛之名綁架任何人,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積極引導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邊界意識,這何嘗不是對孩子的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