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做了媽媽以後,對於孩子會有「尿褲子」的情況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尿褲子」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尿褲子」的次數也會相對減少。
但有些孩子卻「反其道而行之」,明明其他小朋友都不尿褲子了,但自己家的孩子卻依舊尿褲子……
案例:
後臺媽媽留言:
我家女兒4歲了,上幼兒園中班,一直就有喜歡「憋尿」的習慣,每次問她有沒有尿,她都十分斬釘截鐵地說:「不要」。但實際情況卻是不一會兒就把尿尿在了身上。
最近,幼兒園老師總是和我說女兒午睡時愛尿床,即使自己有尿也不知道叫老師,著實給老師帶來了麻煩,家裡人就有點著急了。
寶寶為什麼會「尿褲子」?
1) 玩得太投入
寶寶在玩耍的時候,由於把精力都投入到了遊戲中,在情緒上會表現得十分開心和投入,這個時候當有尿意時,他們可能會忘記要排尿,所以就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
2) 天氣原因造成的
父母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在陰天,或者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寶寶出現尿褲子的頻率會高一些,而在晴天或者天氣暖和的時候,寶寶尿褲子的情況就相對減少。
這是因為天氣冷的時候,孩子喝水很少,會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在加上天冷的時候人體膀胱對於尿液的控制能力會差一些,因此這個時候尿褲子就會多一些。
3) 發育問題
控制排尿系統的部位是人體的括約肌,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兩歲的時候,括約肌就已經發育完善了,可以很好地自主控制排尿。
但由於每個孩子生長發育速度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到3歲後,括約肌還沒有發育好,因此寶寶也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
面對孩子尿褲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1. 減少孩子的「羞恥感」
對於還處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尿褲子還不是一件特別讓他們「尷尬」的事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羞恥感會越來越強,而且隨著周圍其他小朋友都不尿褲子,他們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因此,家長面對孩子「尿褲子」的情況,要想辦法替孩子解壓,而不是不斷地「念叨」,甚至去責備孩子。
2. 減少父母的焦慮感
對於孩子尿褲子,父母也要理性地看待,因為孩子尿褲子並非是因為「不聽話」、「不乖」、甚至是「笨」,而是因為他們沉浸在遊戲中,並沒有意識到來自膀胱的壓力。
所以,即使孩子和同齡人相比,依舊在尿褲子,父母也要正確看待,因為不是自己沒教育,而是每個孩子的發展節奏不同,還需要更多的一些時間。
最有效的方法,是訓練和養成如廁習慣
很多孩子喜歡尿褲子,常常是因為「把尿憋到最後一分鐘」。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排尿習慣。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發現他們在憋尿的時候,讓孩子去「尿個尿」。
當然,很多時候,當家長詢問孩子是否要小便時,孩子會非常堅定地說「不」,這個時候再詢問已經沒有意義,家長要讓孩子有上廁所的意識,把按時上廁所,當成一個規則。
長時間後,孩子就會用主動意識和注意力去關注自己是否需要排尿,不僅減少了尿褲子的機率,還大幅度地降低了孩子的心理壓力。
寫在最後:
孩子頻繁尿褲子,自然也不排除是因為受到某些疾病的困擾,因此孩子出現頻繁尿褲子的時候,要首先排除疾病的因素,之後再有針對性地找到孩子尿褲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