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遷的民間風俗和習慣做法,都有哪些呢?

2020-12-11 蔡駟問好

喬遷,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喬遷,住新房,在城市和鄉村已成為常態。購新房,棚戶區改造,新農村建設,從舊居搬至新居,依照民間的習俗,幸福事也是有一番講究的。自己用心裝修的新家,按照風俗習慣辦事,住進去時圖個吉利,總歸是一件好上加好的幸福事兒。喜到門前,清風明月;福臨宅地,積玉堆金。那麼,民間習俗和習慣做法,都有哪些呢!

喬遷,這個漢語詞彙,出自《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喬遷,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祝賀用語,賀人遷居或賀人官職升遷之辭。喬居,用於搬入新房叫「入宅」,遷入舊屋叫「移徙」。因陽宅管當下的氣運,主宰一家人的健康、財富、事業等,故不能忽視,應當慎重。

在過去,遷居以農曆八日為安,於天亮前進行,取「越搬越亮」之意。屆時先在四水歸堂的廳中,四角上香拜祭,俗稱拜四方神,然後在廳的中央拜祭一次,之後安奉門口土地,拜當天,再安奉祖先神位,這樣手續便完成了。其他的物品依照傳統宜忌擺設,多數大件的東西早就搬到固定位置,只將隨身東西和那些小擺設;或者多多少少都是輕便的物品,順便帶到新居。

遷居時,一般做法是「搬家先搬灶」,搬家時必須先把灶王爺遷移到新居後,其他東西才可搬進屋子,另外有些人還帶些泥土過去,可以避免水土不服,並在搬完家當天黃昏,祭拜地基主。之前一晚上,最好換上一些硬幣,將這些硬幣由主人房床下開始撒起,直至全屋都是硬幣,然後才離去。第二天搬進去時,一打開門即用已購得的新掃帚將硬幣掃進主人房內,然後用紅色的絨布包住這批硬幣,放在床下。儀式完了,就可以開始搬東西入屋了。

老北京人,喬遷新居前首先要鳴放鞭炮。按老北京的說法是「新人新房頭上三隻鬼」,而放炮可以驅走惡鬼,保佑新宅安寧。上海人在喬遷新居時除了放鞭炮,還要燃香。據說燒香不只是為了祈福,還為了安慰土地公公。因為新家佔了土地公公的「地盤」,害得他人沒了地方,所以就在房間的每個角落燒香,讓他老人家享受香火供奉後讓他人另覓新去處。

在浙江杭州灣一帶,喬遷中最先搬入的是「發藍」。所謂「發藍」,是用彩紙糊成的小竹簍,裡面放上頭髮等物品,用於懸掛在廳室中柱的角頂,取其發達之意。再搬入梯子和曬小孩衣褲的「節節高」等,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其後,還搬入萬年青、吉祥草各兩盆,柴米各一擔,取「萬年吉祥」、「柴米豐足」之意。

在江蘇蘇北一帶,搬遷叫「進宅」。進宅時,先搬進一盆吉祥草和一盆萬年青,以象徵萬事吉祥,再放鞭炮,搬進老爺櫃和家堂神龕,已獲祖先之保佑。然後將「子孫桶」拎進房,以期「子孫平安、萬代綿長」,接著搬入家具,在家具上放芝麻秸、蘆柴、安豆(豌豆)、穩子(稻、麥的種殼),以象徵「節節高」、「長遠發財」、「安安穩穩」。

廣東人比較講究風水,搬入新居後,要宴請親朋好友,舉行入夥儀式。這一儀式都是在遵從傳統習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新居入夥前必須將門窗打開通風兩三天,叫引進吉氣。而後「拜四角」,向土地神明打個招呼,同時驅走蛇蟲鼠蟻和不潔之物。入夥儀式前一天,裝一桶開水放在廳中,開電風扇吹,代表風生水起。選擇吉日良辰,門口貼上紅紙寫著「進宅大吉」字樣,室內供奉「天神、土地、門神」和祖先牌位,置辦豐盛酒菜,宴請親朋好友,熱熱鬧鬧中走完入夥儀式的各種程序。以示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遷居時,禁忌也同樣有很多。古代是俗忌太歲。《論衡·難歲篇》記載:「《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兇也。假令太歲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因為面對太歲所在方位和背向太歲所在的方位遷居皆兇,所以民間為了穩妥起見,遷居時必須避開太歲。

此外,民間還有「六月、臘月不搬家」的習俗。也有忌正月、九月遷屋,以為這月遷屋不吉。但總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是應該做到的:一是擇吉日,以當地風俗行事。二是生灶火,搬入新居的當天必須開火做飯,人與火組成「夥」,氣旺,丁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快快樂樂、美滿幸福。三是空手不入宅,搬家第一次走進去的時候,手上要拿東西,以示以后豐衣足食。四是提前亮燈,新屋提前亮燈,民間說法叫「火庵」,意味家庭興旺。

喬遷之喜,每一個家庭都會遇上的幸福事,步步登高,越搬越亮。用快樂的鑰匙打開嶄新的家,用明媚的心情迎接全新的生活,願好運藏在每一個房間,健康呆在每一個角落。祝願你喬遷得吉祥,生活滿意,財富滾滾來,好運天天相伴!(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立春在古代和現代有何不同?立春的風俗又有哪些呢
    那麼古代的立春和現代的立春有什麼區別呢?現在立春的風俗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先來介紹一下古今「立春」有什麼不同之處?區別:無論是古代和現代,人們對立春都非常重視,但是重視的程度卻有所不同。總的來說,古代更為重視!因為古代的立春是國家第一大節日,就如同現在我們過的春節一樣。為什麼呢?
  • 馬來西亞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也有很多華人在馬來西亞做生意的,去馬來西亞旅遊的也慢慢多了起來,相信以後也會去馬來西亞的機會會更多,那麼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是有必要的,馬來西亞都有哪些比較主要的風俗習慣呢?來看看吧
  • 元旦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簡介 元旦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節,但是你知道元旦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有關於元旦的故事嗎?元旦有什麼風俗習慣呢?「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時間:2020-06-25 0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 有哪些風俗習慣?
    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三月三,吃雞蛋」的順口溜。2020年農曆三月三是陽曆3月26日星期四,也就是今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二、三月三有哪些風俗習慣?1、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營養豐富的野菜。《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 發現深圳(音頻)|老深圳喬遷都有啥習俗
    【本期內容】自古以來,喬遷新居都被看作是一個家庭的大事,因此也發展出了許多的入住儀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關於喬遷的風俗習慣也比較多元。老深圳入住新房都有些什麼習俗呢?喬遷家居新舊俗◎廖虹雷深圳村落老式民居,歷史上的建築有明顯的中原風貌遺存;東部的客家與西部的廣府民系均各有不同風格和特色。
  • 我國農民風俗習俗多,那麼結婚,在農村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在我國農民,人們特別講究些傳統的風俗習慣。而結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農村結婚尤其隆重,風俗習慣也特別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在中國古代,婚娶就已經有許多成套的規矩了。首先,婚姻兩字,是昏因。
  • 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傳統習慣是什麼50字簡短介紹
    無論皇宮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區也各有趣味,有些民俗流傳至今。那麼七夕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接下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七夕的習俗。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1.穿針乞巧  七夕之夜,民間女子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 小暑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關於小暑的民間傳說合集
    那麼小暑有什麼風俗?有哪些關於小暑的民間傳說呢?小暑節氣的風俗一、天貺節:據史書記載,小暑前後正好是六月初六日「天貺節」,「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二、祭祀五穀大神:據說,有些地方有祭祀五穀大神的習慣,用意與祭天、祭地相同。
  • 農村結婚禮儀多,具體都有一些什麼特有的風俗習慣呢?
    農村結婚禮儀多,具體都有一些什麼特有的風俗習慣呢?「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說到結婚可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不過像城市裡很多有錢人結婚都非常講究場面,會按照西方國家那種婚禮儀式進行舉行。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都是結婚時候會有一些彩禮、送親人選、像很多地方比較流行的就是」鬧洞房「。這些風俗習慣應該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或者見到過。那麼今天我們說一說還有一些比較早的風俗習慣,在很多地方結婚能用得上,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根本不太清楚的一些。
  • 立冬的習俗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冬為什麼要補冬吃餃子寓意介紹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那麼立冬有哪些風俗習慣呢?為什麼立冬要吃餃子呢?立冬的風俗有哪些立冬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立冬習俗:冬泳  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有哪些風俗習慣?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有哪些風俗習慣?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華人眾多的發達國家,但是很多風俗習慣跟國內不一樣。許多人會選擇做訪問學者去新加坡訪學,那你們對於新加坡風俗習慣了解多少呢?小編為大家帶來新加坡文化風俗須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知識分享:清明節、寒食節主要民間風俗習慣
    清明節、寒食節主要民間風俗習慣  掃墓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掃墓祭祖的重要日子。清明這天,人們帶著果品、酒食、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為親人供祭食物,焚化紙錢,並給墳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綠的柳枝,然後在墳前叩頭行禮祭拜,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尊敬和懷念。
  • 話說:民間在大年初五「接財神」的風俗習慣
    活動根據地域文化和信仰不同各有特色。大年初五是民間「接財神」的節日,老百姓都有願望把生活過得「豐衣足食、財源廣進」。這天,道教,佛、菩薩信眾都要「接財神」,因此不要混淆要接不同的神仙和佛、菩薩財神光臨到家,送財納福;傳統習俗也有社會團體共同「接財神」的活動,給春節增添了更加熱鬧祥和喜慶有趣的氣氛。
  • 今晚七點,胡博士直播|行政拆遷中的民間風俗習慣
    徵地拆遷,民間有哪些風俗習慣。獲得高補償,還有更多妙招!你想問的都在這裡。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胡利明律師帶領大家進行學習,為各位當事人講述:行政拆遷中的民間風俗有哪些10月14日周三晚7點,敬請關注《京康講堂》第十七期《行政拆遷中的民間風俗》,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關於冬至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整理了有關冬至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看下去吧。
  • 過年了,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
    過年了,很多人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們在忙碌了一整年後,終於有時間可以回家跟親人們好好團聚了,但是卻有越來越的年輕人表示,在城市呆的時間長了,回到老家後,有些風俗習慣感覺接受不了。所以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提早回家或者在家呆太長的時間,只是短暫地跟自己的至親相聚片刻,然後就會儘快趕回城市,因為他們想儘量享受一下專屬於自己的輕鬆時光,可事實上就是為了躲開那些落後的、俗套的過年風俗。你的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嗎?
  • 重陽節傳統習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重陽節傳統習俗風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還有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除外,還有曬秋,吃重陽糕,賞菊,放紙鶴等習俗。」
  • 有很多風俗一直在民間流傳,你都知道幾個
    中秋佳節的風俗在我國一直盛行,特別是在唐代長安一代,很多著名的詩人,都有關於詠月的名詩佳句,如中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更是中秋充滿了神話浪漫的色彩,一時興起了八月十五望月、玩月之風。在中秋之夜,各朝各代、南方北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最常見的有以下3種習俗,經久不息,成為人們必備的習俗。
  •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七夕節的經典食物盤點
    七夕節是我國本土的情人節,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國很多傳統節日都有一定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美食,七夕節也不例外,那麼七夕節有哪些風俗呢,七夕節的傳統食物又有哪些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吧。七夕節的傳統風俗有什麼1、拜織女:在古時候,七夕節會有拜織女的習俗,少女少婦們,會圍坐在桌前,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和願望。2、穿針乞巧: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在古時候七夕節女性常常會用用五色線對著月亮穿過九孔針,如果傳過來就說明手巧,可以嫁個好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