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是不是有點驚訝?為什麼產婆這個詞語能和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聯繫起來呢?來看看其中的故事吧!
蘇格拉底,眾所周知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關於蘇格拉底的一些東西我們了解的可能不是太多,很多人大概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或是高中的哲學課本中接觸到這位偉大的聖人。也有可能在許嵩的歌詞中聽到過「蘇格拉沒有底」。今天我們所要說的是蘇格拉底在教育學上的一個重要貢獻,那就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產婆術」的提出者蘇格拉底。
我們對蘇格拉底的學說了解很多但不一定對他的生平經歷有著很深的了解,今天我們來走進這位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產婆,沒有錯,就是我們俗稱的「接生婆」,她平時主要的工作是為別人接生,偶爾蘇格拉底也會為他的母親打打下手,時間久了之後,蘇格拉底便提出了教育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學說產婆術。
這個產婆術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是諷刺,即通過刺激一個人,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還存在欠缺的地方,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夠獲得真知。第二步是定義,在問答中進行反覆的詰問,然後通過這種方式,讓一個人去獲得知識的方法,第三步叫做助產術,即教師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最後自己去得出最後的正確結論。
知道了蘇格拉底與助產術之間的聯繫,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哲人們,總能夠從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找到智慧並且進行創新。的確,如果沒有跟隨母親接生的經歷,或許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也不叫「產婆術」,其中的步驟也可能不會像如今的定理一般值得推敲。
這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所謂啟發式教育,就是使學生自己去體會知識的奇妙,在自我推敲的那個過程中,有一個恍然大悟的過程,這種方法在幾千年前的古希臘教育家那裡就已經得到了提倡,然而在如今我們的應試教育中卻還是沒能夠得到很好的推崇與應用,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思考了。
我們都應該記得我們的學習生涯,舉個例子,回憶一下自己的小學生活,你的數學老師在教給你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時,有沒有引導你自己去得出最後的結論呢?我相信屏幕前的很多讀者都開始搖頭了,是的,沒有。我們的大部分老師只是做到了授之以魚,而並沒有做到「授之以漁」,我們都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中方法與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或者還有的老師會用「約定俗成」去搪塞學生,這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因此,現在的快餐式生活雖然便捷了很多,但是我們失去的是那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這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步登天的可笑想法。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任何事情只要你走了捷徑,或許結果看起來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你失去的是那個美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