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競合犯與觀念競合犯對比研究

2021-01-08 中國法院網

2007-04-13 15:27:34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陳偉昌 張文

  【摘 要】法條競合犯與觀念競合犯是外在表現甚為相似的兩種特殊的犯罪形態,二者存在著概念、特徵、處罰原則等方面的差異。

  【關鍵詞】法條競合犯;觀念競合犯;犯罪形態

  【正 文】

  因刑法理論規定的錯綜複雜和司法實踐的紛繁複雜而引起的法條競合與觀念競合,它們的外在表現有諸多的相似,容易混淆。本文將從犯罪形態的角度對這兩種競合現象作一動態的比較研究。

  一、概念之辨析

  (一)法條競合犯。法條競合犯是指某種行為同時符合數個具有重合關係的犯罪構成的犯罪形態。[1]刑法學界一般不稱法條競合犯,而常用法條競合的概念。法條競合是從靜態角度去分析刑法條文之間的競合關係,單獨論之並無實際意義;法條競合犯則把具體的犯罪行為與刑法具體條文聯繫起來,從動態角度去揭示刑法條文之間的競合關係,法條競合只有體現在具體的犯罪行為中才有意義。

  由此看來,法條之間的重合與行為人的犯罪行為符合相互重合的犯罪構成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以法條競合犯這一術語來替代刑法理論中的法條競合。

  然而,我國刑法理論對法條競合犯屬於一種特殊的犯罪形態持否定態度,所以並不專門討論法條競合,只是在分析觀念競合犯時,提及觀念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別。[2]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既然結合犯、結果加重犯等都是犯罪形態,而法條競合犯同是犯罪行為觸犯了刑法的某種特殊的條文結構,它又因何不是犯罪形態的一種呢?

  日本著名學者野村稔認為:「在一個行為被實施的場合,作為原則進行一次構成要件的評價,成為前述單純的一罪,但以數次構成要件的評價為必要時,成為後者的觀念的競合。問題是僅僅呈現符合複數構成要件的外觀,由於其構成要件相互的邏輯上的包容關係,實際上不過受其中一個構成要件的評價的情況,這是一罪,被稱為法條競合。」[3]日本學者板倉宏認為:「有一個行為外觀上似乎符合數個構成要件,但實際上適用其中一個構成要件,排除其它構成要件的適用情況,這是法條競合。」[4]根據以上定義,法條競合犯的本質是犯罪性質不同的、存在重合關係的構成要件的競合,表現形式是不同罪名的競合。所以,如果僅僅分析罪名難以解釋某幾種犯罪之間有何競合關係,脫離了犯罪構成要件是無法認識法條競合犯的本質的。

  (二)觀念競合犯。觀念競合犯又稱想像競合犯或想像的數罪,指一個行為觸犯兩個以上罪名的情況,它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犯罪形態。刑法理論界通常也直接稱之為觀念競合,這裡我們用觀念競合犯這一術語,同樣是為了對這種競合現象進行動態的分析,同時能夠與法條競合犯相對應。關於觀念競合之概念,日本學者野村稔認為,「觀念的競合是指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這實質上是數罪,但是對其一個行為而成立數罪是應該進行一次處罰,作為科刑上的一罪」,[3]板倉宏認為「一個行為觸犯兩個以上的罪名的情況叫觀念的競合」。而所謂觸犯兩個以上的罪名,日本的大谷實認為「它是指一個行為觸犯數個刑法條文,受數次構成要件的評價的情況。所以,觀念的競合雖然是實質上的數罪,數個犯罪是實在地競合的情況,但是刑法著眼於行為是一個這一點,以之為科刑上的一罪,應準本來的一罪,科刑上作為一罪處理」。[4]綜上可見,觀念競合犯的本質是一種不完整的數罪,是「特別」的數罪。這是因為觀念競合犯的行為符合數個犯罪構成,觸犯數個罪名,而且行為人所觸犯的數罪名中任何一個罪名都不能全面評價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故明顯區別於一罪,應為數罪的一種形態;且觀念競合犯只是在形式上符合數個犯罪構成,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也即數個犯罪構成公用部分要件,與數行為觸犯數罪名的數罪相比是不完整的,故是「特別」的數罪,是處斷的一罪。

  二、特徵之解讀

  (一)法條競合犯的特徵

  第一,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這是構成法條競合犯的必要前提。「一個犯罪行為」指行為人基於一個犯意實施的一次危害社會的行為,這一行為不論是單一的還是複合的,只要刑法分則規定了屬於某一個犯罪的構成要件,都是一個犯罪行為,如搶劫罪中的強制行為與取財行為共同構成一個犯罪行為。「一個犯意」自然包括一個犯罪故意或一個犯罪過失,但此犯意只能是單一的,複合的犯意則不構成法條競合犯。「一次危害社會的行為」也即法條競合犯的犯罪行為是一次性的犯罪行為。

  第二,一犯罪行為同時符合數個法條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一個犯罪行為如果只符合一個犯罪構成自然就不存在法條競合的問題,但符合數個犯罪構成的行為未必就是法條競合犯。作為法條競合犯的犯罪行為所符合的數個犯罪構成在性質和罪名上應都是不同的,否則法條競合犯不成立。另外,基本犯罪構成與相應的修正的犯罪構成之間不存在法條競合,基本犯罪構成與加重犯罪構成或減輕犯罪構成之間也不屬於法條競合。

  第三,數個犯罪構成之間在邏輯上的重合關係。重合關係的內涵指從屬或交叉關係。犯罪構成之間存在邏輯上的從屬或交叉關係是法條競合的邏輯本質。[5]這種重合關係源於刑法內部規定的錯綜複雜,具體體現在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上:在犯罪客體上表現為既適用於範圍較廣的社會關係也適用於範圍較小的社會關係;在犯罪主體上表現為既適用於範圍較廣的主體也適用於範圍較小的主體。

  主觀方面的重合,主要是罪過形式的重合:主要是故意的重合,既指內容較廣的故意包括內容較單一的故意,也指一般故意包括特定故意,犯罪過失的重合則主要是行為人應當預見的結果範圍之間的包容關係;客觀方面的重合表現在行為方式的完全相同,行為的複合性包括行為的單一性,或行為的多樣性包括了行為的單純性。而且,只有四個基本構成要件都有彼此的從屬或交叉關係時,才可構成法條競合犯,任何一要件不重合,就不是法條競合犯。

  另需注意的是,法條競合犯不僅要求犯罪構成重合,而且要求實際的犯罪行為必須同時符合重合的數個犯罪構成。如搶劫罪與故意傷害罪之間有包容或交叉的關係,但如果行為人僅以毆打的手段取得財物,並未實施傷害行為,不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故只是單純的搶劫罪,不是法條競合犯。這也正體現了法條競合犯是一種動態的犯罪形態,而非數法條的簡單競合。

第四,只有一個犯罪構成可以最恰當、最全面地評價犯罪行為,從而排除其它犯罪構成。法條競合犯是因刑法錯綜複雜的規定形成的,故對其只能選擇數個犯罪構成中最符合該犯罪行為本質特徵的構成定罪量刑,不需要其它的犯罪構成作為補充。至於如何定罪量刑,則需要結合不同的競合情況,根據具體立法予以解決。

  (二)觀念競合犯的特徵

  第一,行為人實施一個危害社會的行為。這裡的「行為」因其性質不同決定其個數差異,從而影響觀念競合犯的成立,只有單一行為的犯罪才成立觀念競合犯,複合行為的犯罪,即以數個危害行為為構成要件的犯罪不能成立觀念競合犯。對於實施此危害行為的犯罪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無論是單一的還是概括的,均不影響觀念競合犯的成立,如故意殺人罪與過失殺人罪可以成立觀念競合犯。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危害行為」包括積極作為和消極不作為,一個不作為行為也可能構成觀念競合犯。

  第二,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亦指行為人在實施一個危害行為的過程中,其行為及結果符合數個性質不同的犯罪構成,構成數個犯罪。對「數罪名」的理解有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僅指不同罪名,另一種觀點認為不僅指不同罪名,相同罪名也包含在內。[4]筆者同意第一種觀點,因為如果承認同種罪名是數罪名,那麼在觀念競合犯中一個危害行為的前提下,各犯罪構成的要件就是重合的,所以只要用一個罪名就可以完整評價,也就是實質的一罪,而非想像的數罪。另外,承認同種罪名是數罪,這會導致司法實踐中的重罪輕判,造成罪責刑嚴重不一致。所以觀念競合犯不應包括同罪名的情況,只有罪名相異、犯罪構成性質不同,才存在競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此外,對於數個性質不同的罪名,只要罪名不一,就可以成立觀念競合犯,而不一定要求每個犯罪構成都達到完整形態。如,甲開槍射擊乙,不料誤中丙致丙死亡,甲的行為同時觸犯了故意殺人罪(未遂)和過失殺人罪,所以甲的行為屬於觀念競合犯。

  第三,數罪間無重合關係,也即數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之間無重合關係。當然,數罪名在主體、客體方面可能會重合,如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在主體、客體方面重合,但是在罪過心理及行為方式上不重合,所以是特殊的數罪,而非一罪。

  第四,數罪名中任何一個罪名都無法全面評價行為人的犯罪行為。由於行為人觸犯的數罪名之間不具有重合關係,故無論用哪一個罪名都不能全面、恰當地評價其危害行為,而必須用數罪名對之進行多重評價,否則難免以偏概全,所以對其要定數罪,而非一罪。至於如何處罰,它侵害了數個法益,但畢竟只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所以適用從一重處斷的原則是合理的、妥當的。

  三、處罰原則之探討

  (一)法條競合犯的處罰原則:法條競合犯雖然形式上可用數個法條對其進行多重評價,但由於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也就只能用一個犯罪構成評價,而且也只有一個犯罪構成可以最全面、最恰當地評價行為人犯罪行為的特徵,從而只能根據這一犯罪構成定罪量刑。具體根據法條競合種類的不同而採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整體法優於部分法、複雜法優於簡單法、基本法優於補充法的原則。由於法條競合犯並非行為本身的原因造成數個犯罪構成競合的結果,而是刑法錯綜複雜的規定所致,故不能對其適用重法原則,更不能數罪併罰。

  (二)觀念競合犯的處罰原則:觀念競合犯雖然觸犯數罪名且應受法律的多重評價,但因為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危害社會的行為,不是完整的數罪形態,不宜並罰。但是由於它的社會危害性顯然大於單純的一罪,那麼其承擔的刑罰也應較單純的一罪重;同時其危害性較實施數行為、觸犯數罪名的實質數罪輕,那麼其所受刑罰也應較實質數罪輕。所以,我國刑法理論採用的「從一重處斷」原則能夠達到對觀念競合犯的合理評價,刑罰輕重控制適度,於理論及實踐均有不菲價值。

  四、結論

  通過上述對法條競合犯和觀念競合犯的概念、特徵、處罰原則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出它們有以下異同點:

  第一,行為人都只實施了一個行為。但是法條競合犯中的行為既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複合的,引起該行為的罪過只能是單一罪過;而觀念競合犯中的行為只能是單一行為,引起該行為的罪過既可以是單一罪過,也可以是複合罪過。

  第二,一個危害行為都觸犯了數罪名。但是法條競合犯中的數罪名的犯罪構成之間存在邏輯上的重合關係,且數個犯罪構成是完整的抑或修正的會影響法條競合犯的成立與否;而觀念競合犯中的數罪名的犯罪構成之間不存在這種重合關係,且數個犯罪構成是完整的抑或是修正的不會影響法條競合犯的成立與否。

  第三,二者都屬於特殊的犯罪形態。但是法條競合犯是同一犯罪行為觸犯數法條時,僅適用一法條而排斥他法條,且只有一法條可全面、恰當地評價它,所以罪之本質為本來的一罪;而觀念競合犯是同一犯罪行為觸犯數法條時,任何一法條均無法全面、恰當地評價它,但考慮到其為不完整的數罪,只能按數罪中的重罪定罪,所以罪之本質為特殊的數罪,為處斷的一罪。

  第四,都按一罪處罰,只適用一法條。但是法條競合犯根據競合關係的不同採用特殊法優於普通法、整體法優於部分法、複雜法優於簡單法、基本法優於補充法的原則,選用其中最恰當的一罪處斷之,並不導致適用重法;而觀念競合犯因其危害性既大於單純的一罪又小於實質的數罪,根據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從一重處斷之。

  第五,都源於錯綜複雜的現象。但是,法條競合犯的出現是因為刑法規定的錯綜複雜,這種競合是必然的;而觀念競合犯的出現是以行為人的特定犯罪行為為前提或中介的,這種競合是偶然的。

  第六,都面臨著選擇的問題。但是,法條競合犯主要面臨的是法律適用的問題,是要在法條錯綜複雜的重合關係之下選擇最全面、最恰當的法條的問題,是一種法律規範的競合。而觀念競合犯則主要面臨的是犯罪行為到底觸犯了幾個罪名、如何處罰的問題,是一種犯罪的競合。

  綜上,法條競合犯與觀念競合犯是兩類成因、性質均有區別的犯罪形態,且適用原則亦各不相同,而偏於表面有一定相似之處,處理當著意分析,以避免實踐中誤認、誤行,這也是法學研究嚴謹性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姜 偉. 犯罪形態通論[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4021

[2]高明暄. 中國刑法學[M]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1989 :217 - 219.

[3][日]野村稔著. 全理其,何 力譯. 刑法總論[M] . 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1 :448 ,4561

[4]馬克昌. 比較刑法學原理[M] .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

社,2002 :766 ,788 - 789 ,795.

[5]陳興良. 本體刑法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法條競合犯和想像競合犯之異同
    ,而想像競合犯則是觀念上的數罪、實質上的一罪。想像競合與法規競合具有四個共同特徵:其一,一個犯罪行為;其二,觸犯規定不同罪名的數個法條;其三,兩者的法律本質都是一罪,而非數罪;其四,最終都適用一個法條並且按照一罪予以處罰。  想像競合與法規競合之間存在顯著或根本的差別。具體而言可歸納為:第一,想像競合犯是犯罪行為或犯罪行為所觸犯的不同罪名的競合,屬於犯罪數之單復的形態;法規競合是法律條文的競合,屬於法條之關係的形態。
  • 行政法 丨 法條競合
    對想像競合犯的處罰原則是「擇一重處」,不適用數罪併罰,即比較其所觸犯罪名規定的法定刑,選擇法定刑較重的罪名處罰。「擇一重處」體現了「罪刑相適應」原則。正確把握想像競合犯的認定和法律適用,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正確認定被告人所犯罪名和正確裁量刑罰具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法規競合的本質是單純一罪,而想像競合犯則是觀念上的數罪、實質上的一罪。
  • 論想像競合犯
    本文試就想像競合犯的本質、要件及處罰原則進行探討。    關鍵詞:想像競合犯 想像數罪   刑法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研究刑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論。罪數問題關係到對犯罪人正確定罪量刑,是實踐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保障犯罪人人權,維護司法尊嚴的重要課題,具有極高的理論與實踐價值。然而,當今刑法理論界雖對此問題不乏探討,卻分歧較大,莫衷一是。
  • 2019法考罪數考點:行為單數 想像競合犯
    1.想像競合犯的特徵:行為人只實施了社會普遍觀念上的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2.想像競合犯的處理辦法:擇一重罪論處。因為只有一個行為,如果定數罪,等於對一個行為進行了重複評價。比較重罪與輕罪,一般情況下比較法定刑的輕重,在具體情節下比較具體的宣告刑輕重。如果兩罪名法定刑相同,按目的行為定罪(選擇包容內容更多的罪名)。
  • 刑法中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犯,指行為人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由於想像競合犯只有一行為,從重視行為在確認罪數方面的地位的觀點看,以「一行為」而犯數罪,不是實際的數罪,而是觀念上的數罪或者想像的數罪,所以想像競合犯又稱為觀念競合犯或想像數罪。含有貌似數罪實為一罪的意味。
  • 必備考點|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區分
    張明楷: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區分 作者:張明楷教授原載《法學研究
  • 【說刑品案】法條競合關係解讀
    本文節選自周光權著《法條競合關係研究》一文,原載《中國法學》2010年第3期。
  • 轉化犯與法律擬制、想像競合犯與結果加重犯
    換言之,轉化犯肯定都是法律擬制,但反之則未必。【例1】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轉化為故意殺人罪,此為轉化犯,也是法律擬制。【例2】刑訊逼供致人死亡,轉化為故意殺人罪,此為轉化犯,也是法律擬制。【例3】攜帶兇器搶奪的成立搶劫罪。此為法律擬制,但不是轉化犯。2、想像競合犯和結果加重犯完全可以並存,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 2019安徽衛生類公共基礎知識:刑法難點之想像競合犯
    2019安徽衛生類公共基礎知識:刑法難點之想像競合犯 法律知識刑法難點之想像競合犯,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在學習公共基礎知識這一板塊,很多同學對法律這一學科展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尤其是對刑法的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
  • 知識點總結: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分
    新浪微博:@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頻道            微信公眾號:i-winsk           司考輔導微信號:iwinsk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分1、從實質上說,法條競合時,只有一個法益侵害事實,而想像競合時,則有數個法益侵害事實。
  • 法律小課堂|法條競合?想像競合?
    (2)補充關係:基本的法條與其補充的法條競合時,依基本規定優於補充規定的原則,只應受基本規定的支配。(3)吸收關係:乃一犯罪事實之內涵,當然包含另一犯罪事實之內涵者,則後者已包含於前者,故為前者所吸收。吸收之情形如下:a:實害行為吸收危險行為。
  • 想像競合v.s.法條競合,傻傻分不清?三條教你搞定!
    1.想像競合犯的特徵(1)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2)一個行為觸犯了數罪。(3)數罪名所在的數個法條之間在邏輯上不存在完全包容或部分包容關係。2.想像競合犯的處罰原則(1)原則:對於想像競合犯,應按行為所觸犯的罪名中的一個重罪論處。這是因為只有一個行為,如果定數罪,就等於對一個行為進行了重複評價。
  • 《刑法》洗錢犯罪法條競合問題研究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符合多個犯罪規定,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形。《刑法》洗錢犯罪規定包括第191條、第312條和第349條,三個法條之間存在法條競合關係。本文對洗錢犯罪規定法條競合關係進行研究,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從提升打擊洗錢犯罪有效性出發提出修法建議。
  • 做題反思 關於想像競合犯的認定
    本案中,甲的行為應是非法拘禁罪與綁架罪的法條競合,涉及想像競合犯和法條競合犯的區別。想像競合犯往往一行為侵犯數法益,法條競合犯往往一行為觸犯數法條,數法條在法益上往往具有包容或交叉關係。非法拘禁罪和綁架罪侵犯的法益有相同之處,都包括被害人的自由,所以,二者不是想像競合關係,而是法條競合關係,相對於非法拘禁罪而言,綁架罪屬於特別法,應優先適用綁架罪。
  • ​法條競合關係解讀
    (2)犯罪的基本構成、加重構成規定現實地大量存在,使得法條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3)犯罪行為在預備和實行階段呈現預備、未遂、既遂等形態,相互關係複雜。(4)在立法上,對某些犯罪的構成要件設計與其它犯罪之間的關係梳理並不順當,對法條關係的考慮並不是特別周密,從而引發法條競合。所以,在刑法分則中,法條競合的存在數量大,法條關係複雜,與此相關的問題就是刑法理論研究上需要加以重視的。
  • 本案屬於想像競合犯
    分析:  本案是典型的想像競合犯。  所謂想像競合犯,也稱想像的數罪、觀念的競合、一行為數法,是刑法理論上罪數章節中對「實質的一罪」的一種細化分類,具體是指基於一個犯意,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觸犯了數個罪名的情況。
  • 刑法基礎階段知識點 考點二十四 結合犯 想像競合犯、牽連犯
    刑法基礎階段知識點考點二十四 結合犯 想像競合犯、牽連犯
  • 對想像競合犯該如何定罪
    對於想像競合犯,日本《刑法》第54條明文加以規定:「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兩個以上罪……按照最重的刑罰處斷」。我國《刑法》在總則篇沒有明文規定想像競合犯及其處斷原則,但在分則的一些條款中明確肯定了這一原則,如第329條第1款規定了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第2款規定了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第3款規定「有前兩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規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淺議行政執法中的「法條競合」與「數罪併罰」
    淺議行政執法中的「法條競合」與「數罪併罰」    [作者:■文/田烈斌 轉貼自: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08-3-2517:22:59]    來自:中國質量新聞網www.cqn.com.cn   目前,我國行政法體系中還沒有「法條競合」與「數罪併罰」的概念或具體規定,但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會經常出現類似於刑法中的「法條競合」和「數罪併罰
  • 法條「競合」該如何適用?
    由於二者差別很大,實踐中,自2016年1月1日新的《大氣汙染防治法》修訂施行以來,對該法第99條與第108條「競合」,到底該如何適用爭議不斷,這其中涉及很多基礎性問題,筆者結合具體執法案例試著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