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 深度丨投資B站私募基金巨虧:管理人、代銷機構和託管機構誰該負責? 作者:包慧
嗶哩嗶哩(Nasdaq:BILI;下稱B站)的視頻《後浪》在五四青年節期間刷爆朋友圈,B站的股價自5月4日以來漲幅超10%,如果從2018年3月28日上市時間點計算,B站股價已累計上漲195.92%。
但是,號稱投資B站的私募基金卻在近期現巨額虧損,為什麼?
事情要從廣州的私募基金公司基巖資本說起,基巖在2017年發行「東方價值基金一號私募基金」和「東方價值基金五號私募基金」兩隻基金合計約4.1億元。100萬起購,認購費為1%,管理費為2%。
雖然在宣傳材料中,兩支基金沒表示投向中概股IPO項目,但基金管理人和代銷機構都有對投資人口頭承諾將投向B站。
2019年12月13日,基巖資本向投資者提供的淨值公告顯示,兩隻基金的每份基金淨值為1.3103。但到2020年4月10日,淨值都降到0.315。
4月初,基金的代銷機構多方探查發現,基金實際投資標的與推介標的存在重大差異,幾經波折得到的底層股票買賣記錄顯示,目前基金處於滿倉持有中概股標的的狀態。
2019年以來,中概股受到較大衝擊。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黑天鵝事件衝擊,美股更是遭遇史無前例的四次熔斷,淨值也因此大幅下挫。
在整個產品鏈條中,管理人基巖資本、代銷方恆天財富和京東數科旗下的東家金服與託管機構國泰君安證券,究竟誰應為巨虧負責?
禍及多方銷售機構
「確實有延兌的情況,但基巖目前仍正常運作,公司高層們正在積極與投資者協商並達成一致共識,也陸續按照初步達成的方案去兌付。」5月11日,基巖資本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5月11日,東家金服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19年12月以來,基巖基金進入清算期,但管理人幾次延長清算,目前尚未完成清算。
所以在2020年1月7日,東家金服正式發函件至基巖,要求其儘快向投資人披露淨值數據、持倉明細、QDII資管計劃變現安排、基金管理費用等信息,但基巖一直以春節及疫情等為藉口拖延。
4月2日,基巖副總裁黃明麒首次在口頭上對東家金服承認基巖之前發布的持倉信息和資產淨值並不準確,基金最新實際淨值在0.3左右。
東家金服表示對基巖基金違規操作十分憤怒,第一時間將敦促資金清算的措施升級為爭取投資人合法權益的措施,包括:在4月3日派出人員駐場基巖總部,敦促對方為投資者妥善解決問題;針對前來問詢的投資人,設立了專人和專門的場所接待; 4月8日向管理人的監管部門反映相關情況;敦促基巖出面向投資人說明真實情況,並組織多場管理人與投資人的溝通會。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恆天財富。
除了基金合同之外,基巖資本還和投資者籤訂補充協議,明確約定自基金成立日起12個月內,如標的企業不能完成IPO,擔保方以基金年化6%淨收益對基金予以現金補償。如果順利完成IPO,投資者所獲得的年化淨回報率將不低於8%/年。若基金未達到保底收益條件,則由擔保方以現金予以補足。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至於當前整個事件的進展,基巖方面表示,公司已與投資人和所有代銷機構共同協商確定了處理方案。基巖直銷的投資人已經按照兌付方案收到了部分資金,在恆天和普益財富等代銷機構購買產品的投資人,也陸續收到部分資金。
東家金服也透露,基巖方面同樣已向相關投資人提出「和解」方案,但方案的細節,東家金服則表示現在還不便透露,投資人和基巖還在協商中。
揭秘基巖資本的中概股聯手炒作模式
作為事件的絕對主角基巖資本,是個什麼公司?
基巖資本成立於2015年8月,主要業務為中概股一級半市場,其官網顯示的成功案例包括B站、獵豹移動、虎牙直播、蘑菇街、趣頭條等中概股公司。東方價值系列為基巖資本旗下標誌性產品,主要投資標的為美國市場Pre-A階段的中概股。
2018年6月,基巖資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如果成功,基巖資本將成為國內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國私募機構。
2019年8月底,基巖資本第四次更新招股書,募資金額調整為3000萬美元,其首次遞交的招股書中募資金額為7000萬美元。
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年僅35歲的赫旭為基巖資本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持股比例為37.5%,創立基巖資本之前,曾在廣州威登投資、廣州科華創業投資、廣州建智投資顧問任職。
赫旭日前在與投資人溝通時公開表示,基巖資本累計管理資金規模將近60億元,整體估值約5.5億美元,預計2020年在美上市。
一位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基巖資本的商業模式是以熱門中概股為噱頭,以管理人承諾兜底或中概股大股東承諾兜底為誘惑,從而超募資金。
基巖資本的操盤團隊分別在北京和香港,但統一由其背後金主用超募資金進行其他中概股買賣,即所有資金統一下達買賣指令,標的雷同。並通過市值管理、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方式,以新募集成立基金接盤到期基金所持有標的,先進先出(龐氏騙局變種)。
該知情人士稱,以B站為例,基巖以其為噱頭向市場公開募集13億,但實際上它們拿到的IPO份額僅1億。
一位中概股的實控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基巖資本曾在2019年主動聯繫他,表示願意替他做市值管理,而且前期不收費,以股價為對賭標準向上梯級收費。
基巖資本不單只靠用募集來的資金賺取管理收益和投資收益,還與合作的上市公司有業務關係。於是,基巖背後真正的商業邏輯浮現了。
一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高管回憶,因為基巖據稱有正規QD通道可以參與基石輪,所以當時他帶團隊專門去了廣州基巖總部,但雙方最後沒有達成合作,他認為基巖資本出問題不奇怪。
沒有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是,該中概股高管只是想要基巖正常購買他的股票,對方卻Offer:「不要你們出一分錢,我幫你們把股票做上去,然後你們得利了再給我們一些收益。」
該中概股的高管就反問如果股價降下來後託盤的虧了怎麼辦,基巖方面則表示,公司有金主做長線,一部分資金來源是從市場上一些知名機構募來,真出問題投資者也只會找他們,基巖反正是看起來是很標準的投資,只不過選股不成功罷了。
從這個案例中可推測,基巖真實商業模式或是通過操控市值從合作中概股公司收取更大的收益。但在市場下行時期,就會出現產品虧損和延期兌付風險。
誰應負責?
從目前已披露出來的細節來看,基巖資本首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涉嫌非法挪用基金財產、未如實披露基金投資和數據造假等嚴重問題。代銷機構也存在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等銷售誤導等違規行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廣州市經偵已經對基巖展開調查。
網際網路理財平臺代銷產品的踩雷史已相當悠久,東家金服並非孤例。螞蟻金服旗下的招財寶曾在2017年踩雷代銷的「僑興私募債」,導致招財寶後期被一關了之。平安集團旗下陸金所也在2018年數次踩雷代銷的大同證券理財產品。
一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相關負責人5月11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產品出現風險之後,如果產品管理人和代銷機構都盡職盡責合法合規的話,沒有一方應該兜底,資管新規對此也有明文規定。
反之,雙方則應依照過錯大小承擔相應責任。其中,管理人要承擔責任的核心是,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運作模式是否跟前期向投資者介紹的一致,如果出現挪用、資金池運作、未經核准的關聯交易,底層資產和宣稱的不符,管理人都該承擔責任。
代銷機構需要承擔責任的關鍵前提是,存在銷售誤導、虛假陳述,沒有履行合格投資者的認定,沒有告知風險,或把產品推薦給不與該產品風險評級相匹配的客戶。
在此前諸多糾紛案例中,若代銷方在推介過程中存在不當行為,需按過錯的大小相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責任。
託管機構的義務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只對管理人託管的基金財產單獨設置帳戶,確保基金財產的完整與獨立,並根據管理人的投資指令及時辦理清算和交割,對管理人的監管只是形式監管。
(作者:包慧 編輯: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