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4項支持政策。未來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新創業,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離崗創業期間保留基本待遇。「留職不停薪」,這事靠譜嗎?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3月24日,央廣網)
新政的出臺,切實為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託底提氣,解決了後顧之憂,可以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但從報導中我們也看到,無論專業技術人員也好,科研院校也罷,都還對新政策保持「觀望姿態」,還有各種各樣的顧慮和想法。如何能把新政落實落地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留職停薪」不僅要為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託底,更要讓專業技術人員和原單位「心中有底」。
首先,要政府扶持,讓專業技術人員心中有底。目前我國存在「就業難、收入低、消費高」等矛盾,這讓很多專技人員不敢「放手一搏」去「離崗創業」,害怕「走了待遇就沒了、回來好崗位也沒了」。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要指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嚴格執行政策規定,為離崗創業的專技人員「守住底線」;另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為專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平臺,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讓他們敢於大膽作為。
此外,要細化規定,讓科研院所心中有底。科研院所對於專業技術人員的「離崗創業」,既擔心核心技術的「外流」,又擔心人才隊伍的「流失」。這就需要政府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進一步研究細化制度規定。在審批上,不僅要單位領導的審批,還可以在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進行備案,每年進行一次審核認定,離崗前也應該籤訂相應的協定,對核心技術的開發使用應該有一個相對完整而且雙方認同的約定,這樣既可以讓專業技術人員知道「根在哪裡」,也可以讓科研院所能夠按規定對離崗人員進行管理。在監管上,應該建立健全一套具有針對性的人事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管理秩序,明確管理主體,同時也應加強社會監管,在鼓勵和支持大家創新創業的同時,應做到主動公示,接受社會的監督,這樣儘可能避免「後任不理前任帳」等問題,這既是對政策最大的支持,也是對人才最好的保護。
好的政策紅利需要大家共同經營和規範,在政府給力的同時,還需要專技人員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講規矩、守底線,自覺做到「上有政策、下嚴執行」,不鑽政策的「空子」,不打紀律的「擦邊球」,堅守道德底線、法紀底線、政績底線等,為政策的規範執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