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半聰:美國的「進步主義」

2021-01-07 鳳凰網

《美國的下個世紀》 作者:(美)哈奇格恩 等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定價:39.00元

□書評人 李半聰

自2008年美國政權交替以來,美國的面孔變得複雜起來。民主黨掌舵的美國和共和黨一樣強調美國利益最大化,那麼到底他們之間的差別在何處呢?《美國的下個世紀》一書某種程度上給了答案。

這種激烈的政治競爭形成了高度發達的美國政治,而高度發達的美國政治鍛造了世界上數量最多和質量最高的政治智庫。因為對政策方案的需求,美國的智庫格外發達,在黨派競爭中給自己的政黨提供規劃和藍圖。

《美國的下個世紀》其實就是民主黨智庫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簡稱CAP)提供給民主黨的政治設想。在美國眾多智庫中CAP是比較年輕的一個,成立於2003年,當時是小布希政府民望達到歷史最高,民主黨影響黯淡。而CAP成立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給當時迷惘之中的美國民主黨提供新的路徑和想像。CAP從一開始就突出自己的民主黨色彩,將「進步主義」這個在新政時代被民主黨搶過來的旗幟作為自己的導向。而在美國的政治傳統進步主義的反面正是保守主義。如果說裡根以來的美國是新保守主義主導政治氣候的,CAP就是要提出新進步主義與之抗衡。《美國的下個世紀》的兩位作者都曾經任職於柯林頓時代的美國外交政策機構,作為女性學者主持CAP的研究項目,一定程度上顯示了CAP的進步性。因為倡導進步主義,CAP的政策建議也就特別進步。

本書的副標題就體現了這一點,「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裡保持繁榮」。大國崛起是中國的政治熱詞,其實也是美國的政治熱詞。保守主義和進步主義都承認世界其他大國在崛起,但是具體的選擇路徑並不同。保守主義認為其他大國,也就是在西方之外的大國崛起是一種威脅。保守主義和進步主義也都注意到了全球化的趨向,以及美國在全球化的領導地位。但保守主義認為全球化和美國領導是不可分割的,推動全球化也就是要推動美國的領導。這一點,我們在小布希政府時期看得很清楚。那麼與之相反,進步主義對未來的設想就完全不同,儘管也承認大國崛起會對美國造成威脅,但是他們認為更多的是機會。而全球化將會把美國帶到更輕鬆的境地,而非是緊張無比的世界警察的位置。

《美國的下個世紀》就是在這樣的判斷中,對美國的未來作出構想。首先指出美國的安全環境應該建立在更多朋友而非是更多敵人的基礎上。接著該書探討了美國和世界其他大國之間的力量和觀念對比。該書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花費了巨大的篇幅來闡釋美國的繁榮是和其他大國崛起,特別是與中國和印度的崛起相關。正是中國和印度促進了美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增加,而非是相反。比較有趣的是,本書的例證多數來自於柯林頓時代的繁榮,而反面教材多半來自小布希政府時期,這種黨派色彩非常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這本以策論為主的著作,其核心的策略是「創新」。如何保持美國的創新能力,這是作者給美國政府提出的最重要的課題。而放棄單邊主義,提倡多元合作也是其外交方面最重要的策略。

總之,我們可以這樣總結進步主義的美國想像:在世界其他大國崛起的過程中,世界財富和安全的蛋糕將越做越大,美國將享受更多。雖然美國所佔的份額會減少,但是總量會增加。故而不必花太多力氣去遏制其他國家,而應該將這種崛起為美國所用。世界畢竟是在進步的,人類會越來越好。而保守主義的美國想像相反:世界財富和安全蛋糕伴隨著其他大國的崛起會越來越小,美國必須確保自己的份額,世界高度是不可測的,美國必須時刻警惕捍衛自己。

我們的問題是美國人會選擇哪種想像?比較有趣的是CAP每年都會做一個美國意識形態研究,而其結論是美國人越來越傾向進步主義。而保守的傳統基金會等共和黨智庫,也不時有類似的調查出爐,但是結論是美國依舊是一個偏保守主義的國家。統計的方法和問卷的內容會造成結果的不同。但是這兩種不同的答案都有參考的價值,也就是美國人其實既保守又進步。這大概就是這本書能給我們提供的最大收益所在。

相關焦點

  • 進步主義時期的美國人
    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被稱為美國的進步主義時代。近來,有人拿美國的這個時代與當下的中國做比較。在美國的這個時代,新工業的發展、新發明的出現、大公司的興起,帶來大量消費品和財富、數百萬新增職位,同時也帶來了激化的社會矛盾。  利用豐富的社會史學識,作者展示了這些變革是怎樣影響各個階層美國人的。
  • 美國進步主義時期的腐敗與增長
    【編者按】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被稱為美國的進步主義時代。常有人拿此時代與中國當下做比:在美國的這個時代,新工業發展、新發明出現、大公司興起,帶來大量消費品和財富、數百萬新增職位,同時也帶來了激化的社會矛盾。腐敗,即是其一。
  • 美國進步主義時代的輿論開放與政治穩定
    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指出:現代性是穩定的,而現代化卻帶來動蕩。在一個世紀以前、同樣處於社會轉型關鍵期的美國,社會輿論的開放度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卻並未因此而陷入政治動蕩,反而藉機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改良運動,維持並鞏固了政治穩定。可見,輿論開放與政治穩定之間未必不能兼容。
  • 333打卡 | 32進步主義教育運動
    論述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相關知識: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特點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從19世紀末興起。到20世紀中葉結束,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點。一、民主性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強調以兒童為中心,要求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 333打卡 | 105進步主義教育運動
    論述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相關知識: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特點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從19世紀末興起。到20世紀中葉結束,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點。一、民主性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強調以兒童為中心,要求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 進步主義教育思潮及實驗
    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始末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指產生於19世紀末並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的一種教育革新思潮。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是作為進步主義運動的一部分發端的。進步主義運動是19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廣泛的社會改良運動。進步主義者力求同時改革教育和社會事務。
  • 專題 美國進步主義運動時期的公共傳播與社會認同(三)
    「進步運動是否具有一貫性(即其本質,也可以說是一種共同的思想觀念)?進步主義運動確立了20世紀以來美國處理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關係的原則性共識或曰「共同理解」: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相對自由獨立而又在幹預、互動中聯結一體。
  • 陳雨露:締造中國的「進步主義時代」
    原標題:締造中國的「進步主義時代」 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期,同時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關鍵期。 大約1890年至1920年期間,是美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大國的關鍵期。美國在這段時間經歷了一系列社會改革,被史學界稱為「大轉折的年代」,同時由於這些轉折是在「進步主義改革」引領下實現的,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的「進步主義時代」。 南北戰爭後,美國開始大國崛起進程,1894年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到1900年美國工業產值已佔全球近1/3。
  • 美國的進步主義源泉衰竭了嗎
    每個關心美國大選的人,在看完最近召開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後,可能都會為該黨在大會中表現出來的離心離德感到驚訝和困惑,尤其是對照一周後召開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儘管民主黨同樣面臨著巨大危機,但至少在大會中表現出高度的團結一致)。共和黨這是怎麼了?擴大而言,美國社會和美國民主又到底發生了什麼?
  • 美國進步中心丨歐洲的失落十年需要進步主義的解答
    眼下,面對新冠疫情危機,歐洲要想走出困境,有賴於進步人士擘畫大膽的新願景,將謹慎的保守主義拋在一邊。本文原題「Europe’s Lost Decade Demands a Progressive Response」,由美國進步中心網站發布於2020年5月13日。作者馬克斯·伯格曼(Max Bergmann),是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專注於歐洲安全與美俄關係。
  • 超越「克雷明定義」:重新理解進步主義教育的出發點
    關 鍵 詞:進步主義教育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 進步主義運動 克雷明定義  標題注釋: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美國教育思想史」。克雷明在書中提出的有關進步主義教育的一系列見解,特別是關於進步主義教育性質的判斷,對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相關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幾乎成了關於進步主義教育的「標準定義」。⑤因此,任何試圖重新理解進步主義教育性質的努力都無法避開對這個定義的分析、討論或質疑。
  • 趙可金|美國民主未來:法西斯主義?新進步主義?新社會主義?
    這一內部困惑恰恰是當下美國式民主面臨的根本問題所在。恐怖主義、金融危機等問題並不是來自外部,而是美國社會內部。亨廷頓關於「我們是誰」的追問也是「民主困惑」的一個表現。自「進步主義運動」以來,經過「羅斯福新政」和詹森的「偉大社會」計劃,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全球性問題不斷湧現,開始日益侵燭民主的本質和基礎。這是美國式自由民主制在20世紀中後期遭遇的更深層次的自我困惑。究竟要什麼樣的民主?
  • 進步主義與經濟學「共識」的形成
    為現代宏觀經濟學鋪平道路因此,我們要把注意力從凱恩斯和費邊社轉移到那些為現代宏觀經濟學鋪平道路的影響者身上。美國經濟協會(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EA)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家經濟學文獻出版社。它由進步主義知識分子理察·T.伊力(Richard T. Ely)建立。
  • 進步主義史學,可以說是新史學這一理念的實踐
    進步主義史學新史學主張歷史研究應該為現實服務,進步主義史學可以說是新史學這一理念的實踐,而進步主義史學的興起,盛行,也在不斷豐富、同時又檢驗著新史學的理論建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進步主義史學一直佔據著美國史學的主導地位,當時宣揚新史學的歷史學家幾乎都可說是進步主義史學家。在美國歷史上,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段時間,被稱為「改革時代」。
  • 青年學人 | 馬建標:「進步主義」在中國:芮恩施與歐美同學會的共享經歷
    如果說進步主義對中國學術文化事業的影響主要體現為胡適所開創的現代中國學術研究的「新典範」,那麼進步主義對現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則主要表現為威爾遜主義在五四時期所引起的巨大迴響,並激發中國知識界的參政熱情。威爾遜主義是美國進步主義觀念在外交領域施加影響的集大成者,集中體現了美國總統威爾遜對一戰之後國際新秩序的總體設想。可以說,威爾遜主義也是美國進步主義精神的集大成者。
  • 教育學:美國進步教育運動衰落的原因
    進步教育運動是指產生於 19 世紀末並持續到 20 世紀 50 年代的美國的一種教育革新思潮。其發展大致經歷了興起、成型、轉折和衰落四個階段。進步教育運動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美國進步教育運動未能與美國社會的持續變化始終保持同步,未能較好地適應美國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 為何進步主義與宗教不相容?|亞歷山德拉·德桑克蒂斯
    在這場洩氣的敗選過後,有人暗示,失敗的主因在民主黨高層,民主黨議員開始公開抱怨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另有左翼人士認為,民主黨之所以失利,源於他們向中間選民走得太近,沒有支持某些選民所渴望的進步主義政策。還有人指出,根子出在民主黨對宗教價值觀,甚至對有組織宗教本身的藐視。顯然,令民主黨抓狂的問題是多方因素的綜合,不過,它對宗教的藐視應該是主因。
  • 進步主義不死——新科諾獎得主看世界
    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大牛寫小書,專家解讀大眾問題,近些年似乎成了美國經濟學界的風潮,且效果甚佳。  所謂「任督二脈」,其一是縱向來看,西方文明的進步主義並未終結;其二是橫向來看,西方依然在為全球發展提供智力經驗。  《大逃離》一書所討論的核心話題是:人類是如何在過去250年裡逃脫疾病和貧苦,因此其基本論調閃耀著進步主義光芒。
  • 警惕UWC是左翼進步主義的激進學校?這個荒誕論調,我們來噴
    但是UWC的確是「進步主義」,這沒有錯。錯是錯在周老師對於「進步主義」的狹隘定義。2)周老師認為美國精英大學本質上都是「左翼進步主義」的機構,因此對於擁有同樣政治立場的UWC特別青睞。進步主義 = 「他們崇尚寬容與理解,支持同性戀,支持性解放,理解年輕人對大麻的喜愛,支持大麻合法化,理解部分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並支持國家通過稅收進行財富再分配去幫助窮人...」如此定義進步主義和保守主義,有些別有用心了。首先要明白,這兩個「主義」本身並不和任何具體的政策、價值觀有關。
  • 法國大選|馬克隆與「新進步主義」:機遇與風險
    退卻與搖擺:極右民粹主義對主流政黨的侵蝕冷戰結束前,全世界的左右分野是相對明晰的。左翼力量以歐洲各國的社會黨/工黨/社會民主黨(在更溫的意義上也包括美國的民主黨)為首,支持國家對經濟領域的幹預,支持對金融、醫療和教育等行業的管制,支持更多的國有經濟份額,甚至尋求更極端的計劃經濟和國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