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國務院在《關於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普及環境科學教育知識」。1987年,國家教委在制定「九年義務制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教學計劃(試行草案)」中,強調在相關學科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滲透能源、環保、生態教育;1988年,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九年義務制各科教學大綱,具體落實了環境教育的要求和內容。1994年,國務院通過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強調要更新國家教育戰略,堅持環境與發展的教育,提高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參與能力;1996年12月,國家環保局、中宣部、國家教委聯合制定《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0年)》,《綱要》指出:「要根據大、中、小學的不同特點開展環境教育,使環境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這樣,一場關係人類未來的前途,以「環境保護,教育為本」作為切入點,在世界上、在祖國大地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有研究證明,人的生活習慣和智能,3歲前形成50%,6歲時形成30%,其餘20%是20歲前形成的。兒童和少年具有精力旺盛、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等特點。如果他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環境教育,樹立起環境意識並養成了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和技能,長大之後就會從環境、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有識之士提出,環境教育作為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必須從娃娃抓起,貫穿每個人的一生。把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作為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礎。但幼兒園究竟應如何開展環境教育,尚存不少理論和實踐存在的問題有待解決。
第一,更新觀念是環境教育得以實現的主觀因素。由於人們的行動受觀念的支配,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更新思想觀念,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針,確立國民的生態倫理觀、環境道德觀,進而形成新一代人的環境意識。為此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幼兒園同中小學環境教育一樣,已成為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中的說明中對幼兒園的要求並不鮮明具體,教材內容也不突出。從時效性方面考察,從實際進行環境教育活動這一方面看,還遠遠沒有得到普遍落實。
第三、由於觀念、經費、時間的原因,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發展還存在著地區差異。
第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全球環境的惡化,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方式、評價等方面還需做不斷的相應調整和補充。
第五、幼兒園同中小學環境教育一樣,存在問題也與人們對其特點了解不足有關。如綜合性:由各個領域的相關方面聚集而成的綜合整體,是跨學科的教育實施;道德性: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最高目標是使教育者養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為模式,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科學性:人與自然的關係、環境問題、環境保護等課題的教學必須通過有可靠科學依據的材料來進行,是建立在一定的環境科學知識的基礎;參與性:以形成環境道德為中心,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為模式的教育目標,決定環境教育必須具有實際性和參與性。
第六、缺乏從事環境教育的師資有直接關係,因為現在的幼兒教師一般都沒有受過系統的環境教育,自身的環境意識、環境科學知識以及進行環境教育的知識、技能首先要提高。所以重視師資的培養,應加強在職的培訓是環境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要有師資儲備計劃。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始終保證傳遞給幼兒的是環境前沿水平的內容。
第七、編寫一系列環境教育的著作和教材、創設相關的刊物,以達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美國早在1962年及1968年相繼出版了《寂靜的春天》和《人口爆炸》兩本有關人類與環境的著作。引起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作用是巨大的。
要知道,中小學環境教育不是單純的環境知識教育,也不是以掌握環境保護方法和技能為主的教育,而是以培養、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為主的教育,核心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具有環境道德。我認為,幼兒環境保護教育在以下七方面值得我們去思考:
思考一:幼兒有無必要過早地承受本該是成人所擔負職責和憂慮。
有的教師對環境教育的內容理解成為環境汙染教育,把很多的環境汙染的事實介紹給孩子。儘管這不可否認的都是事實,但在當前對成人的生態環境教育還很不力的情況下,就向幼兒灌輸這些知識和事實,這個話題是否顯得過於沉重了些?但對於幼兒認識的程度來說,這些意味著什麼呢?
眾所周知,幼兒處於世界觀、自然觀正在萌發的時期,激發幼兒對於世界、對於自然的熱愛之情也是每個教育者心中的理想。然而,我們是否也應該考慮,用什麼來激發幼兒的這種情感:是用一些美好的事物呢,還是用那些不太美的東西?有一位哲人說過,「兒童在充滿愛的情感中學會去愛,在充滿恨的情感中學會去恨。」這更加促使我們去思考,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的根本意義何在,是萌發他們對於自然的情感呢,還是讓他們承擔那些本來應該是成人的職責和憂慮?
思考二:幼兒環境教育的目標中,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萌發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而不是認識更多的相關知識。
有些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在選擇教育內容時,不注意從圍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而是遠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不是從兒童理解的能力出發,而是從成人的良好願望出發;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是結合社會環境現象,結果造成很多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超出幼兒理解和接受的能力之所及,人為地造成幼兒教育內容的超載。很多環境的問題都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的,以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很難理解。幼兒期是一個更多地依賴情感而不是依賴理智生活的時期。幼兒對世界的認識要受到他的經驗的局限,然而他的情感卻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但他的行為習慣也是最容易養成的。俗話說,先入為主。我們應該利用幼兒的特點,使其在很小的時候就真正地、發自內心地去愛這個世界,環保教育是最早去播種美好的先導者,而不是去散發醜陋者。並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如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愛護小生命等)去實現自己的思想。這些比起那些似懂非懂的認識來,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對於他將來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也更為重要。所以環境保護教育不在乎認識更多的相關知識,具體辦成了什麼關於環保的事,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萌發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思考三:幼兒環境教育的範疇,應該現實地反映他們生活、學習、遊戲、活動的環境。
我們應該全面地、整體地把握生物學的基本思想和主張,以此作為環境教育的理論依據,同時,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從意義、目標、內容和方法幾方面對幼兒環境教育進行重新考慮。幫助兒童認識周圍的環境,以及環境和人、動植物的關係,現實地反映他們生活、學習、活動的環境。這是比認識環境汙染更基本、更貼切、也更廣泛、更輕鬆的內容。我們可以向幼兒適當介紹一些與他們生活、學習、活動環境汙染問題,但同時也要指出,我們更有責任向幼兒展示這個大千世界的紛繁複雜和奇妙,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這個永恆的主題。大自然中生態關係,以生物為例,生物和環境的關係,生物和季節變化的關係,生物和生物的關係,生物和人類的關係,生物和社會的關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千姿萬態變化無窮等等。
思考四:幼兒環境教育應該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
有優美的環境,才有和諧的教育。環境,就是人們生存的家園,它就在我們的周圍。幼兒的環境教育,更不必捨近求遠,而應該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事物,就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比如花朵,這是幼兒、老師和家長熟悉並喜愛的。幼兒在對花朵的認識、欣賞、探索中,發現它不僅可以美化人類環境,人們生活也離不開她,不僅是許多動物生存的依靠,還可以為工業提供原材料、做草藥,還可以清潔空氣……。又如獵人打老虎、大灰狼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尖尖的門牙就要吃掉可愛的小白兔的故事說法要賦予新的意義了。這一類兇猛的野獸,是人類的朋友,不能傷害它們,還要好好地加以保護。在和諧的環境中,動物和人的關係、動物和樹的關係、人和樹的關係、人和水的關係,天空和灰塵的關係,生物的數量關係,生物之間的平衡關係等等。從這些和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活動中,選擇對幼兒產生美的嚮往的內容進行薰陶,幼兒對環境關係有了最粗淺的理解。
思考五:可以選用的幼兒環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幼兒環境教育的方法,不僅要考慮如何讓幼兒獲得認識,同時也要考慮讓幼兒獲得情感的體驗。因此,除了開展探索活動的方法,還應利用有效的手段,進行隨機教育,尤其是藝術的手段,如繪畫、童話、故事、戲劇、木偶表演等,其中繪畫作為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把形象、觀念(包括道德觀念)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能夠使人們對自然、社會、人生採取正確的倫理態度。這種態度意味著對人類社會中美好事物的熱愛,對生命的崇敬,對罪惡的憤慨,使人們更加熱愛自然、生命和生活。對幼兒進行生動多角度滲透環境教育,這才是激發兒童興趣,培養情感的有效手段。環境教育方法與途徑有多種,我們可以巧妙借鑑到教育實踐中。
滲透法:環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們能夠自覺地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為。這一過程中滲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這種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深入幼兒內心世界,正是「潤物細無聲」 實踐中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專門的環境課,但開設的語言、數學、音樂、美術、科學、體育、遊戲和日常生活中無不滲透著環境教育。對幼兒來說,也許這個方式更容易接受。
講授法:指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口頭講解傳遞環境教育知識為主的方法。此方法比較便捷地從教師、父母、成人、媒體的交往中獲取.但要把握問題的「度」 。
整體教學法:試圖以此確立幼兒以社會和自然界為一個整體的觀點,從而使他們關心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樹立愛護自然界與社會財富的思想。
遊戲表演法。通過遊戲或演小品等形式宣傳和感知環境知識,動手動腦動口、邊玩邊感受,寓教於樂,孩子們是其中的主角,既有趣又能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此方法喜聞樂見,比在教室內說教效果要強得多,特別適合幼兒園。
分階段法: 分階段地實施不同層次的環境教育。如幼兒園、小學階段以感性知識為主,中學階段以理性知識為主,大學階段則應培養學生較高層次解決問題能力。
討論法:就某一環境問題各抒已見,最後教師總結,得出正確結論。此方法對幼兒最關心、觸動幼兒豐富的情感的事件和最能換取同情心的內容效果為好。
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結合法:以幼兒的行為規範去影響家長以及孩子身邊的人,即家長幼兒互相影響。個人的職業道德、教育理內念與環境關係密切。
分科落實環境教育方法:環境問題與分科教育密切相關。主要是常識、生物、科學、自然、地理、社會等。
環境教育評價法:是中小學環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對環境教育活動起反饋和調整的作用。
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綠色幼兒園」:活動倡導師生積極學習環保知識、校園環境與教學、解決社區的環保問題、開展節約資源、綠化環境和環境建設、實施環境管理、開展環保行動、進行跨地域師生環保交流等活動。「綠色學校」、「綠色幼兒園」已經成為世界包括我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學校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有效模式。
環境教育途徑多種、形式多樣,但主要途徑有三條:環境教育成為獨立學科,又稱為"跨學科課程模式";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又稱為"多學科課程模式";開展環境教育的課外活動,如觀看電影、實地參觀、野外踏青、公益活動、專題活動等。
選擇恰當的環境教育內容、探索科學的環境教育方法,推動環境教育教學。
思考六:幼兒環境教育,與哲學理論息息相關。
其一,世間萬物,生命之網。地球上一切生命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共處於一個榮枯相連、休戚與共的生命網絡裡。從馬克思唯物辯證法關於聯繫的觀點,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但同它周圍的事物互相聯繫、互相作用著,而且事物內部各種要素和各個部分也是處於互相聯繫、互相作用之中,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如生物學中所揭示的物種的多樣性原理以及同質異形原理實際上反映了一個觀點: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又如生物學中揭示了很多的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聯繫,以及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聯繫原理,生物運動中包含物理、化學的運動形式的聯繫、互相轉化等等。都反映了世界的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這一基本哲學觀點。又如環境是一個由各個領域聯繫方面聚集而成的綜合整體,包括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從科學認識的角度看,廣泛涉及多學科等方面,也涉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總之,孩子們觀察周圍環境中發生的變化,判明某些現象的原因;思考這是怎麼回事。會導致什麼結果;結果又怎樣變成新現象的原因。他們便慢慢地開始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聯繫,學著進行稚拙的分析和綜合,進行最初的抽象思維,並試著提出假設並通過實踐進行檢驗。因此,在環境教育中思想跟具體現象發生關係越頻繁,可以理解的現象就越多。環境教育就總是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中。正如恩格斯指出;「宇宙是一個體系,是各種物體相互聯繫的總體」。「自然界的所有過程都處於一種系統聯繫中」。
其二,幼兒環境教育根本意義,在於薰陶幼兒的世界觀、自然觀。與其說生物學是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科學,不如說它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思維方式,是關於自然、社會的思維發展的科學。因此,幼兒的環境教育,應該是這些基本的觀點或自然觀的教育。幼兒具備了一些基本的觀點甚至是觀點的萌芽框架,從小培養人類需要的理智和愛心,必須儘自己的義務去保護地球的環境,維護生命鏈的平衡,使之良性循環、和諧發展,使生命永久延續,對他將來工作實踐、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思考更重要、更複雜的問題是有益的。
思考七:幼兒環境教育的可以作為很好地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內容。
體育:環境教育能夠增強體魄。在綠色植物中,創造一個有益於幼兒健康的綠色環境來保證和促進幼兒身體健康。自然界的陽光、空氣和水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天然因素,比如:觀察、散步、遊戲、勞動、爬山、過小河等自然環境是鍛鍊幼兒肌體,發展幼兒動作的良好條件;氣溫變化,調節體溫的機能,增強幼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自然界優美的綠色環境對幼兒眼睛有保護作用,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身心得到更健康發展。
智育:自然環境,是幼兒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大自然間的互相聯繫、運動的變化,促進幼兒的思維活動,求知探索精神得到延續。反之,會發現幼兒回答總是那麼乾癟、蒼白,毫無表現力。在幼兒的意識裡許多詞和詞組並沒有很鮮明得表現,更不會同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聯想起來。孩子眼前通往大自然的迷人世界之門給關緊了,孩子聽不到小溪潺潺的流水聲,聽不到鳥兒的歌聲,他們只能背誦那些跟這些美妙事物有關的枯燥乏味和蒼白無力的句子,只能透過窗口看到狹窄的空間,「出現紅薯長在樹上」、「韭菜蔥花不分」的現象;看見農村清明前的農田,會提出:「這麼多遊泳池」、「遊泳池的水這麼混」問題。
其實,花園裡、樹林裡、河岸旁、田野中,這兒是取之不盡的、永遠常新的知識的源泉,在大自然裡描述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感受,談論現象、發展、原因和結果,尋找因果聯繫、事物的矛盾,這種教育的結果是孩子們的思想逐漸變得鮮明和充實,詞彙有了表現力和感情色彩,表達得活潑而有生氣。
德育:環境教育是培養崇高道德的活土。全面和諧發展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因此,環境教育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勞動態度以及思想和道德——審美態度的第一場所。在當代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應當是環境道德的當事人,想一想,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親手種花,他就不忍心去攀折公園裡的花枝。就象「養鶴人愛鶴勝自己」一樣。再想一想,如果在路上看見一塊別人丟棄的電池,就把它揀起來,放的專門設置的地方;不論在幼兒園裡,在樓道裡或教室裡看到地上有碎紙,要檢起來扔進垃圾箱裡等等這些行為逐漸便形成習慣,成為良好的素養。反之少年和青年時期才教他們這樣做,即使他們懂得這樣做的社會必要性,也未必會這樣做。因此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從小做起,會讓幼兒終身享用。
通過環境教育,孩子們可以形成環境道德意識,培養正確的感情觀點和理想。逐漸提高幼兒保護環境的素質,孩子在認識環境和改善環境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就家鄉的美,折射對祖國之愛的源泉。環保教育使每個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增加環保意識,形成正確的行為方式。
美育:幼兒園環境美觀又整潔,積累更多的審美印象,因為環境美素來就帶有氣爽明亮之感和空曠深遠之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們受到美的陶冶,從內心深處不能容忍骯髒、醜陋和雜亂無章的現象,把美的種子播灑到自己的家裡,也樂意把愉快帶給家裡!這說明環境審美修養進入了孩子的生活,成為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提高了美學水平。環境教育課的本身,就會使得孩子到大自然上課的機會更多。自然的美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性、多彈性,比如:翠竹秀山、孔雀開屏、彩蝶飛舞的的形態美;蔚藍的天空、蘭色的海洋、潔白的雪、火紅的秋葉、翠綠欲滴的顏色美;昆蟲、鳥兒名嗥、野草沙沙、泉水叮冬的聲音美;鮮花、碩果、綠葉散發出的芳香美等等都是客觀事物的自然屬性的直觀表現,這些形態、動作、聲響、氣味美的屬性等美感的表現,是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豐富源泉。
環境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與社會經濟、科技、倫理、生活環境等諸多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說,環境教育不是某個特定教科的問題,而是學校諸項教育活動的共同課題,應滲透於學校所有教育活動之中。所以,教師應對環境及環境教育達成共識,並相互合作,共同達成環境教育之目的。
解決環境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這是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能迴避的課題。因此,環境教育的對象不僅指全體國民,而且指每個人從幼兒到老年都應關心和認識環境及其與人的關係。即環境教育應是終身教育的基礎。特別是對於擔當下個世紀主人的幼兒和學生來說,讓他們參加關心和理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關係的自然體驗和生活體驗則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幼兒認識的發展,在對環境具有豐富的感性和認識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主動地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態度和實踐性行動能力。也就是說,應將環境教育置於終身教育的重要一環。
歡迎關注的的新書《做個機智的幼兒教師:巧答幼兒家長168問》,這是一本拿來就可以直接用的書。有興趣者可微信我,2-3天快遞到你的手上。
★★★★★★★★★★★★★★★★
精彩回放
★★★★★★★★★★★★★★★★
1.莫源秋教授7個系列完整專題講座視頻
2.歡迎關注莫老師180個學前教育專業視頻講座系列(1)
3.歡迎關注莫老師180個學前教育專業視頻講座系列(2)
4.歡迎關注莫老師180個學前教育專業視頻講座系列(3)
5.歡迎關注莫老師180個學前教育專業視頻講座系列(4)
6.歡迎關注莫老師180個學前教育專業視頻講座系列(5)
7.視頻講座 ||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表述技術
8.星期天講座||幼兒園課程主題生成及其模式
9.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第一個線上講座: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兩個最重要原則
10.視頻 || 做個幸福快樂的幼兒教師
★★★★★★★★★★★★★★★★
莫源秋教授籤名8折售書消息
★★★★★★★★★★★★★★★★
8折後各書的價格為:
A《做個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20元/本](2010年出版,已重印8次)
B《做個幸福快樂的幼兒教師》(22元/本)(2012年出版,已重印4次)
C《幼兒教師實用教學技能》(24元/本)(2012年出版,已重印11次)
D《打造幼兒園魅力班級的64策略》[25元/本] (2014年出版,已重印5次)
E《幼兒常規教育指導手冊》[28元/本] (2013年出版,已重印4次)
F《幼兒園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25元/本] (2014年出版,已重印2次)
G《幼兒教師與幼兒有效互動策略》[28元/本] (2015年出版)
H《幼兒心理行為問題:診斷與教育》[30元/本] (2015年出版)
I《幼兒園家長工作技能與藝術》[36元/本] (2015年出版)
J《幼兒教師須掌握教育技巧》[28元](2016年出版)
K《幼兒教育中的心理效應》[25元/本] (2017年1月出版)
L《幼兒情緒管理的方法與策略:給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建議》[38元/本] (2018年3月出版)
M《幼兒行為管理的方法與策略:給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建議》[38元/本] (2018年3月出版)
N《做個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第二版)》[38元/本](2018年出版)
O《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論與實踐)》[38元/本](2020年出版)
P《做個機智的幼兒教師:巧答家長168問》[46元/本](2021年出版)
Q《做個高情商的幼兒教師》[42元/本](2021年出版)
8折後17本書的總價格為531元,有我的親筆籤名。
可通過微信moyuanqiu2288轉帳。轉帳後請務必寫明收書人姓名、聯繫電話、收貨詳細地址及所購買的圖書書名與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