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都喜歡的一碗湯糰,就算90多年過去了依然愛著!

2020-12-20 美食點點

始創於1925年的「美新點心店」

曾多次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上海名點心」等稱號

幾十年味道都沒變過

對於上海人來說

冬天就該是吃湯圓的季節

尤其是美新的湯糰

是上海人最喜歡的味道

糯糯的外皮,咬開露出一包黑洋酥

裡面混著的豬油,香氣四溢

端著這樣一碗湯糰吃別提有多過癮了

但是一碗湯糰的背後

到底有多少花頭精呢?

開在陝西北路上的美新點心店,從1925年開始創立,曾多次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上海名點心」等稱號,幾十年的味道幾乎沒有變過。價格親民,環境、服務都是國營老店的水準。每年到了過年前後,門口就會排起長長的隊伍,不用說,都是為了一碗湯糰而來的。

一走進去,就能看到旁邊玻璃房裡坐著一排阿姨,個個白衣白帽,包起湯糰來絲毫不帶停的,手法老練,動作嫻熟,幾乎是一氣呵成。據說,因為店裡全是手工製作,所以每天清早就會開始忙碌起來,一坐就是一整天。

湯糰除了堂吃,還可以打包生的帶回家,但是如果你來的晚,自然就搶不到了。這裡除了特色的湯糰,辣肉麵、菜肉餛飩、春卷,也是食客們點的比較多的。

一份甜湯糰是八隻裝,個子偏小,輕輕咬開一個小口,就有黑洋酥流淌出來,裡面還混合著豬油的香氣,甜度正好,滿嘴留香,味道超讚!

鹹湯團是四隻裝,肉質緊實,沒有筋筋拉拉,鹹鮮中帶著甜,就是上海寧喜歡的那種味道!配上軟糯的外皮,簡直一絕!

辣肉麵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麵條筋道爽滑,辣肉肉塊很大,肉質很嫩,整體口感偏甜辣,吃起來還是蠻過癮的。

餛飩皮子應該是屬於鹼水皮,色澤偏黃,吃起來很有嚼勁,不會爛。裡面的菜肉比例餡料很不錯,菜嫩肉多,不會吃到筋筋拉拉的東西,湯頭鹹淡適中,吃完不會口乾舌燥,不過美味程度肯定是沒有湯糰高的!

三絲春卷裡的餡料很足,外皮酥脆,內裡軟糯,整體來說,無功無過,建議可以叫一份搭配湯糰一起吃。

哪怕是過了飯點,這裡的食客依舊絡繹不絕,而一些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是這裡的常客。

隨便找了一位老爺爺採訪了一下,發現美新點心店原來在他們心中有著這麼重要的位置。「以前吃的東西不多,所以來這裡吃上一碗湯糰對那個年代來說是很幸福的事,而且是從小吃到大!」看著老爺爺慈祥的面容,我們簡單的做了告別,穿過依舊門庭若市的階梯,只希望這樣的味道能一直傳承下去。

地址:陝西北路105號(近威海路)

相關焦點

  • 上海人愛喝的這些湯,冬日裡暖胃又暖心
    上海人愛喝的這些湯,冬日裡暖胃又暖心 2020-12-14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人都喜歡的11碗特色湯水,連湯帶料全「夯」掉,每一口都鮮掉眉毛!
    說到到湯湯水水,許多人都會想到廣東人煲湯,其實不然,上海人也愛喝湯,吃飯標配就是一碗湯,幹的溼的要一起吃,一邊吃飯一邊喝湯。和那些只喝湯,湯裡的料剩著不吃不同,上海人燒的湯裡的菜也是都要仔仔細細吃完的。
  • 冬日,來一碗暖湯 曬文字
    那麼,繼續與大家分享~香港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中五作者:盧芷君如神農般嘗盡天下百湯,兜兜轉轉,終於有幸一嘗人生最後一湯——孟婆湯。我挽一挽衣袖,從容就之。從此,我進入世間下一個輪迴……湯在這個時代依然盛行。廣廈高樓間的霓虹燈徹夜通明,車輛奔流不息,如過江之鯽。
  • 幸福是一碗湯的距離!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結了婚都不喜歡和父母同住,並不是他們有多不孝順,而是分開住的家庭更有利於和諧,本來就是兩代不同的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衝突。有些磕磕碰碰,同住會讓婆媳關係更緊張。可是不住在一起呢,子女又擔心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
  • 一碗湯,陝西西安人吃了百年都不厭,顧客:這羊肉放得太實在了
    導語:一碗湯,陝西西安人吃了百年都不厭,顧客:這羊肉放得太實在了。陝西西安,如果問西安有什麼美味可吃?十有九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羊肉泡饃",古為"羊羹"。蘇東坡的"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傳承千年的羊肉泡饃,融合了本地飲食特點,成為了西安人最愛的美味。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會慕名而至,不吃一碗羊肉泡饃,好像不是西安人,或是沒到過西安城似的。有人說:羊肉泡饃靈魂是"饃",也有人說是"羊肉":,其實羊肉泡饃真正的靈魂是"羊湯"。
  • 盤點上海著名小吃,就算排長隊也千萬別錯過哦!
    上海,一個海乃百川的城市,飲食文化自然是多元化。不管你是特地到上海來旅遊還是正巧路過這裡,那自然最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那些就算排長隊也一定要去吃的上海小吃。或許這些小吃在別的城市也有,但是上海可是魔都,會變魔術喲!能讓上海本地人都去排隊吃的小吃,你說,能不好吃嘛!
  • ...金羅店,聞道園,華東,上海,徽派,年糕,腳板,湯糰,-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12月5日消息:據樂遊上海消息,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耳邊的民謠聲聲入耳,你還記得那個被稱為「金羅店」的羅店鎮嗎?by @楓葉瀟荷  作為上海著名的佛教寺廟之一,寺中鐘樓、鼓樓、大雄寶殿、天王殿等建築頗具特色,熠熠生輝,讓人流連忘返。
  • 在福建怎麼製作出一碗人見人愛的四果湯呢?四果湯製作教程
    每當到了夏天福建人總是離不開一碗清涼解渴的四果湯那淡淡的甜,淺淺的冰只要喝一口便能趕走所有夏日裡的燥熱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開始饞涎欲滴了,那麼小編就趕緊帶大家進入正題了,到底應該怎麼樣做好一碗四果湯呢?
  • 上海人的湯
    上海人的餐桌上少不了湯,湯貌似不如菜品風光,其實有分量,也講品相。世人印象裡,廣東人愛湯,飯菜未動湯先行。此外就是老外了,「大菜先來一味湯,中間餚饌辨難詳。」在一百十年前出版的《海上竹枝詞》裡,朱文炳如此寫道。其實,上海人也是少不了湯的。
  • 這些地道本幫菜,是每一個上海人的心頭愛
    糟貨當中,上海人最喜歡的定是「糟缽頭」。湯糰湯糰作為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既可以當作主食果腹,也可以作為點心解饞,一個個圓潤飽滿,讓人食慾大開。湯糰是包出來的,不是滾出來的,所以煮出來的湯比較清淡,入口軟糯。
  • 上海小吃三碗湯(作者:​趙基開)
    粉絲,現在網絡語言中是指祟拜明星、藝人、運動員的人,也就是追星族,過去年代也有,勁道也不差。但與吃的粉絲沒有關係。麵筋常用無錫產地,爽滑柔韌,將肉餡塞入,肉餡是新鮮豬肉當日配製,現在都是用肉糜,為了節省勞動力。原汁湯水是靈魂,用正宗骨頭熬製,小老闆半夜三更就起來熬湯,做準備工作,於早晨迎來顧客。全市飲食小吃店,分布面較廣,上海人喜歡有幹有溼,乾濕搭配,吃得落胃。常見是蔥油拌麵,配上雞鴨血湯,鮮得眉毛都掉下來,有滋有味,真是絕配。
  • 一個江蘇人,在上海做寧波湯糰,怎麼就火了?因為好吃啊!
    春節前後是豫園寧波湯糰店的銷售高峰,為吃上一碗湯糰,隊伍時常可以在店堂外綿延幾百米。 寧波湯糰的製作方式與眾不同,就拿經典的豬油黑洋酥餡來說:皮子一定要用水磨糯米粉,黑洋酥一定是芝麻拌剝了皮的豬板油,加熱後才會化成餡汁流出來……
  • 父母與子女最佳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
    2、健康的父母子女關係,應該有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指父母與子女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方便探望又保持獨立的空間,這就是邊界感。3、一碗湯的距離,其實是心靈的溫度。我們不想太近沒有自我,也不想太遠缺少關懷。
  • 柴爿餛飩,湯糰……老上海「黑暗料理」的那些起源
    原標題:【記憶】柴爿餛飩,湯糰……老上海「黑暗料理」的那些起源  據上海發布,一碗柴爿餛飩裡有百年底蘊,一鍋湯糰裡也是滿滿的情懷。  上海現在很多主營糕團、湯圓、澆頭面、餛飩、小籠包、大餅油條等的老字號,很多都是從街邊攤檔「黑暗料理」發展起來的……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聽上去觸目驚心,但實際上,在中國這種現象非常多見,跟多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密不可分,尤其在農村地區,只有兒子才能傳家,如果前幾胎都是女兒,那無論再生多少個,也要生出兒子來。如果說,過去的農村,需要勞動力來種地幹活,還可以理解。現如今,農村已經很少有年輕人去種地了,還非要生兒子,就真的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 探店精華|吃了20多年湯包的上海爺叔們,用人民幣留下了這份秘籍
    後、90後的最愛。人雖然多,但大部分堂吃都很自覺,吃完就走,不留戀,也會看到年輕人慕名而來拍幾張照,但都不會佔座太久。中午和晚上人會少一點,還是會有部分人來吃小籠包,畢竟在上海人眼裡,小籠包是三頓都可以吃的菜色,也會有點咖喱湯、麻醬拌麵、辣肉麵,這些也是老上海眼裡午餐和晚餐「簡餐」的經典配置,一般也都會搭配一兩小籠噠。
  • 心理測試:圖中三碗湯,你會喝哪一碗?測出身邊最愛你的人是誰
    important}心理測試:圖中三碗湯,你會喝哪一碗?測出身邊最愛你的人是誰!測出身邊最愛你的人是誰!如果你選第一碗:你目前最大的「心結」是脾氣差!你是一個情緒化的人,經常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會亂發脾氣。你也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往往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最讓你難以接受的是,自己的暴脾氣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最愛的人!
  • 一碗湯的距離,想說愛你不容易
    用公婆的話說,兩家是「一碗湯」的距離。不太近,各有各的空間,免得同在一個屋簷下作息不同習慣不同你爭我搶雞飛狗跳;不太遠,剛剛好的距離,有事情可以互相照應,平日裡可以幫忙做做飯,或者以後幫忙帶帶娃。這點頗合菜菜胃口。再加上公婆廚藝頗精,第一頓飯便俘獲了菜菜。從此,中國好公婆的形象深入人心。
  • 徐州這家30多年的羊肉湯館,搬了好幾個地方,生意依然非常的好
    從古至今,徐州人就有吃羊的習慣,單是伏羊節這一天就吃掉幾萬隻羊。徐州大大小小的羊肉湯館有很多家,而這家名叫青年路羊肉湯館,是一家多年的老店。他家的羊肉得到很多徐州人的讚許,這家店搬過幾次家,搬到哪火到哪兒,老客人攆著吃。
  • 早起驅車百裡只為吃一碗蘇州頭湯麵,上海食客的這份執著數十年來仍...
    近兩年,同為蘇州百年老字號的「裕興記」也借著招牌的禿黃油麵打進了上海,慕名前往的食客不惜驅車數百裡,只為趕去蘇州吃上一碗地道的禿黃油麵或三蝦麵。 至於蘇州本地人,更是離不開湯麵。在外遊學、工作的蘇州人,回蘇州後心心念念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蘇州湯麵和一桌蘇幫菜。看似簡單的蘇式湯麵,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