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界中,草書和草稿書有什麼不同?

2020-12-19 百家號

首先,草書是地地道道的「草稿」,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草書產生於漢代末年

我們知道,漢字的進化演變的基礎,沒有別的,就是書寫速度問題。

如何找到較好的書寫速度,從甲骨文已經開始就探索了。戰國晚期產生了隸書,那麼,這種「隸書」,就是從甲骨文發展為金文的「草書」了。

自從產生了隸書這種草書,漢字的書寫,就一直向隸書的方向在發展。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頒布了新的漢字標準「小篆」,但是,寫字很辛苦,小篆還是比隸書要辛苦,所以,大家也不理睬秦始皇的小篆,照樣還是用隸書寫字。

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隸書比小篆寫起來快,快了就省時省力啊!那個傻子不幹?

所以,在歷史上,小篆實際幾乎並沒有普遍應用。所以,今天,我們除了秦代的詔版書,基本上看不到漢代的小篆的碑刻或者石刻,因為應用不多嘛。

但是,隸書還是慢。因為,我們知道,書寫速度永遠也趕不上思維的速度,所以,隸書還得能快就再快點!

這樣就產生了草書。我們今天看到的的陸機的《平復貼》,就是一個草書的墨跡。

在陸機之前,草書已經比較流行了。

這些草書,一般都不屬於正式的官方流通文獻。

比如說《平復貼》就是一封私人信件。

由於草書是漢字最快的書寫方法,所以,至今還保存著草書的書寫形式。當然,人家書法家的草書,那叫經典,叫藝術。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草書」,就是給自己「鬼畫符」,沒準,第二天自己都認不出來寫的是啥了。

前面我們說了,草書本來就是為了快速記錄自己的思想,如果慢了,自己剛才怎麼想的,也就忘了,所以,草書對寫文章的人來說,那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快速記錄下來,一篇文章就基本成功了,修改的事,只要時間允許,可以慢慢來。

草稿就不一定是草書

什麼叫稿?就是一份還沒有把內容完全定下來的文章叫草稿。

如果一篇文章需要改十幾次,那麼,同樣一篇文章,就會有十幾個草稿。

當然,草稿也可以只有一個。但是,一定是修改過的的文章,有修改的痕跡和記錄。

例如《蘭亭序》和《祭侄稿》都是草稿。而《蘭亭序》和《祭侄稿》卻是用行書寫的。但是,毛主席的詩詞,都是草書寫的。例如《蝶戀花-答李淑一》,就是一件非常精彩的草書作品,也是一個草稿。

如果不是工工整整謄錄的文章,一般都叫草稿,這與你有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寫的,都沒有關係。例如,老舍先生的小說《駱駝祥子》是用工工整整的毛筆小楷謄錄的,我們也可以說是草稿。因為,這個手稿上還是有少量的修改。

作為欣賞的書法作品是不管是不是草稿的

雖然,草書是草稿,但是,作為書法作品,就不是以「草稿」來看待的,而是以藝術美的價值來看待的。

比如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書譜》,其實是一篇論書法的理論著作,但是,我們同樣認為這是一篇書法藝術。

再比如說,懷素的《自敘帖》應該說,也是一個草稿,又是一篇草書。

為什麼?因為文章應該儘可能用楷書謄錄,這樣便於辨認和文字傳播。

如果因為草書辨認錯誤,就會有傳訛之慮。所以,為了保存文章,一般是沒有用草書保存的。

當然,如果能夠把正文和草稿都保存下來,那就更好了。

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自己保存了大量自己的草稿,這些草稿,也是研究魯迅先生重要資料。

相關焦點

  • 在書法界中,「翻」字的草書怎麼寫?有什麼方法技巧?
    關於書法「翻」字草書怎麼寫,我的意見是,還是要認真臨寫古人的法帖,從古人的法帖中學筆法,從古人的法帖中學草法,從古人的法帖中學技法,從古人的法帖中求神韻,從古人的法帖中尋動感。只有這樣,才能把「翻」字的草書寫好寫出風彩。
  • 書法界傳來喜訊,一幅唐代草書在敦煌問世,其價值無法估量!
    這些筆法通過「王葆入關」傳給北朝之後,極大促進了北朝書法的發展,這當然也僅僅是在貴族之間傳播。到了唐代,「筆法」則一直靠著家族和師徒之間流傳,在拓片與印刷術並不普及的時代,筆法的傳承靠的是手把手傳授,所以一時間大師林立。
  • 美術研究|邱振中:論草書,草書是最為充分展現書法書寫性的書體
    西方追求書寫性的繪畫中,線條的推移是明顯的,其節奏的豐富性和表現力絕不亞於中國書法,但是它的內部運動無法與中國書法相比。1923年出版的康定斯基的《點、線、面》,是視覺藝術形式分析的開山之作,書中對視覺圖形的構成元素—點、線、面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但是整個著作裡沒有任何一處提到線條自身的變化和線條內部的運動。
  • 在書法中,草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書寫時有何技巧?
    草書的產生,是在秦時戰事頻急,戰攻並作,軍書交馳,信鴿紛飛,迫於軍情,篆隸費時,趨便救急,故作隸草。漢末張芝所創今草,把原來實用型的草書,轉變成了更富於觀賞性的書體。草書的特點有什麼?疾、逸、韻、奇。草書的書寫技巧,是一個人書法功底綜合能力的體現。筆法的精熟,構思的奇巧,沒有堅實的書法功底,靠理論上的訣竅是不可能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草書的書寫技巧,除了苦練,別無途徑。
  • 中學老師臨摹黃庭堅草書,像胡亂畫的草稿紙,結果被列入國展行列
    ,竟然能夠一舉進入國展,成為書法界中的知名人士,他的成功,離不開勤奮。對於黃庭堅來說,蘇軾不僅是他在文學上的老師,更是書法藝術上的榜樣,他由行書轉向草書也和蘇軾有著很大的關係。蘇軾曾評價他的字,說道「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時有太瘦,幾如長蛇掛樹」,指出黃庭堅之字雖然清秀,但看上去缺了幾分蒼勁有力的感覺,好像是長蛇掛在樹上,雖然可怖但卻無力。
  • 十數次在書法大展獲獎入展,他的草書很張揚
    湖北書家李由,在中國書協主辦的蘭亭獎、十屆國展、第三屆草書展中都獲過獎,而且還多次在各項大展中入展,可以稱得上很有創作實力的青年書家了。關於李由君書法,很多人有過評論。從不同之角度評騭幾近全面而系統,我想從「廣、精、古、新」四個字論之,何以至此,一來不落他人之俗套,二者有我自己之見解。
  • 怎樣學好草書
    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草書入門大全 一、什麼是草書?
  • 在書法界中,羲字草書怎麼寫?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認為,在臨摹草書「羲」字之前,應先把篆書「羲」字和隸書「羲」字先臨摹幾遍,不要直接進入草書「羲」的臨摹。因為草書羲字是由隸書演變和發展而來,而隸書又是由篆書演變和發展而來。這叫尋根求源。關於草書羲字怎麼寫,推薦幾個古人法帖上的羲字。
  • 李白傳世孤本賞析:書法界內爭議不斷、疑點重重的25字草書
    唐代草書發展到一個新的巔峰,尤其在盛唐時期,皇宮內府、王公大臣、士大夫等文化一族都熱衷於揮灑幾筆草書,堪稱草書盛世。身處於盛唐,李白自然也是擅寫草書的,大多數人了解李白都是從他放浪形骸、豪邁大氣的詩開始的,而對其書法作品不甚了解,畢竟詩仙李白傳世詩篇一千餘首,而墨寶流世僅一篇《上陽臺帖》。
  • 王羲之的書法屬於什麼字體?透過歷史,了解草書的發展
    草書是我國書法中的一種字體,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是書法中的一大特色。草書在我們看來可能略顯潦草,可能有一種看不懂的感覺,但是草書並不是亂寫一氣,它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就像上面說到的一樣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它的每一個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也是很有美感的。
  • 王鐸草書研究第八期:各年齡段書法風格的不同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關於王鐸的書法分期,他本人及同時代的一些人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斷。傅山在《字訓》中說:「王鐸四十年前字極力造作,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能大家。」黃道周也說:「行草近推王覺斯。覺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輔茂,俯仰操縱,俱不繇人。」
  • 隸書和草書寫的透靈,有功法,書法家趙振江隸書、草書欣賞
    因為有「力道」,又有「靈氣」,所以趙振江的書法創造力特別強大,師古而不拘泥於古,他能兩手執筆同書,眨眼正反成品,嚴絲合縫,精美奇異,成書技奇功。因為有大技,有奇功,所以趙振江的書法作品經常在專業書法報刊雜誌上刊行,並多次在各級藝展獲獎,並於2006年加入省市兩級書法協會,成專業會員,完成了從一位書法愛好者晉身為專業書法家的華麗轉身,可謂是功成名就。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在書法藝術中,篆書、隸書、楷書和草書等都有自身一定的規則,只有行書比較特例。行書的特點是自由靈活,生動而自在,是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身的字體。行書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筆畫轉換之處少方折。行書獨特的風格,雖然歷經了千年之久,依然盛行不衰。東晉時期的書聖-王義之,就是以行書而名垂千古。
  • 同樣是寫草書的名家,張旭光和劉洪彪提筆為啥不一樣?
    在書法界,張旭光、劉洪彪等人,都是書法界的明星和公眾人物,他們時常在視頻或臺下課堂給書法愛好者授課或講解,人們便會把目光緊緊地集中在他們身上,其主要目的是要向這些名家學習如何執筆、如何寫字、如何看待書法等等。
  • 你說「亂書」,他罵「醜書」,王冬齡的書法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書法也經歷了不同時期的審美標準的變化。自東漢始,書法審美自覺,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登入了藝術的殿堂,雄強與流美的書風便交織發展。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也;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但是,書寫的難於辨識,也是不爭的事實。即便在書法審美教育遠遠高於當今的民國時期,也有草書辨識的難度,因此于右任先生在百忙之中編寫了《標準草書》,功莫大焉。 在中國書法中,「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 中國十大草書書法家,不愧是歷代書法的典範!
    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而「草聖」之美譽,也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張旭在草書發展史上的地位。草書是書法各種書體中最能展現書者真性情的書體。在草書創作中,書者的藝術功力和藝術天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和發揮。草書沒有楷書和篆隸書體中那些眾多的規矩和法度,在書寫上也遠比行書更流暢自由。
  • 通讀100條,掃掉書法盲之書家類,書法大家的作品都有什麼特徵?
    懷素的草書多用中鋒運筆,輾轉翻側,連綿不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結字疏密相倚,開合有致,正欹錯落,字的大小往往失去常規,出人意外,但他卻營造了一種曲線生動、跳躍不定的獨特章法;用墨濃中有淡,枯中有潤,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懷素是繼張旭之後將狂草用筆技巧轉化為具有自我特色的又一位唐朝書家。28.懷素的傳世作品有哪些?
  • 邊的繁體字和邀在草書中的寫法區別,書法愛好者需要注意
    我們先來看一幅書法作品:這是一幅行書七言聯作品,內容是「人有笑聲春不老,室存和氣福無邊」,此聯書寫氣勢開張,行書中間有草書,別有雅趣。不過,很多朋友指出對這幅作品中「邊」的草書寫法提出了異議,認為寫錯了,寫成了「邀」。大家都知道,邊的繁體寫作「邊」,邀的古今寫法基本相同,我們以行書為例:那麼,在草書中,「邊」(邊的繁體)和「邀」有什麼區別呢?
  • 在書法中,寫「明」字用草書怎麼寫才好看?要點在哪?
    關於「明字用草書怎麼寫才好看,要點在哪」,我談一點看法。明:明亮;明淨;光明在前。明:姓也!關於明字草書的寫法,我搜集到了幾十個,雖都是草書,卻寫法不同,風格不同。各位網友看上圖中的草書「明」字的九種寫法,有古人寫的,有今人寫的,都很有特點。上圖中的草書「明」字,有一個是唐代書法家懷素寫的,其它八個均為徐伯清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