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日曆》,原來這麼有來歷!

2020-12-14 姚言書事

文/姚崢華

《父親的聲音》為朱家先生的女兒朱傳榮懷念父親之作。

書中懷念父親,同時也懷念父親的友朋,如馬衡、啟功、王世襄、吳仲超、那志良、馮華等諸位先生。

《父親的聲音》 朱傳榮 著

朱氏一族,文脈流傳清晰,單與故宮博物館的淵源,從祖父,到兩位大伯,到父親朱家先生,都與之有密切的關係。父親朱家溍先生將所收藏的金石碑帖古籍善本大型木器全部捐贈給了國家。

這本書以從事文物工作的各位先生為點,以故宮為背景,以樸素的語言,圍繞著文物、文人、文化講述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像散文,像回憶,又像是家常的閒聊,讀起來眉目清楚。

其中有一篇《馮華先生》,朱傳榮說,知道馮華先生的人很少,父親生前屢屢念及。入此集是為了不了解馮華先生的人,也為父親。

我對這一篇格外留意,是因為《故宮日曆》。

近年來,這本日曆影響日隆,也帶動了整個日曆書的出版風潮。我記得多年前在故宮出版社見到日曆的編輯王冠良,她提到朱傳榮老師。

朱傳榮是故宮出版社的資深編輯,1994年她編輯了馮華先生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索引》,該書由父親做序,朱家溍在文中評價馮華先生對古代書畫的熟悉程度真可稱為是一部活的書畫目錄。由此她開始接觸並熟悉馮華先生。

朱傳榮在文章中寫道,馮華先生1930年進入故宮,是朱家長輩的同事。三反時,因他給美國收藏家福開森編過收藏目錄,被問到文物下落,便說是福開森帶到美國去了,他交上一份材料,裡邊列了一些明清小名頭畫家的作品。沒過關,於是馮華先生又增加了些大家的名字。還是沒過關。他又增加了宋元朝代的畫家名字,還是沒過關。

朱家溍(圖源網絡)

怎麼辦呢?他索性將晉唐宋元明清全列上,而且不是故宮藏的,凡聽說過的也全寫上,儼然成了一部中國美術史。好玩的是,過後,組織還讓定出了退賠計劃。

歷史細節處總有一些回想起來可笑的地方。朱傳榮幾十年後編馮華先生的書,父親告訴她,要有耐心,要藉機會了解清代的大畫家,也學著錄中對畫面的描述,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怎麼說,形成一種格式。她也因此記住了父親的話,做文字工作的人,首先要讓自己的文字不醜,再說別的。

馮華先生真正廣為人知的,除了朱傳榮編輯出版他的作品外,是2009年末故宮出版社以1937年馮華版《故宮日曆》為藍本的「復刻版」高調問世,穿越近百年的時空,故宮日曆以一種文物、文化的方式,讓馮華先生的精神創作得以傳承。

誠然,馮華先生確立的體例,讓這本日曆帶有很強的學術考證的意味。

我們再回頭看上世紀三十年代馮華先生所主編的《故宮日曆》,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立後,相關學者對留存在宮中的大量文物進行清點、整理,並編輯出版了不少專業刊物,其中包括偏向介紹器皿、書畫等藝術作品的《故宮周刊》、《故宮日曆》等,這些刊物的主編便是馮華先生。

當年的《故宮日曆》長17.5釐米,寬10.7釐米,採用道林紙精印。當時市場上流行的用紙還是古老的手工紙,道林紙則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舶來物。

從1933年至1937年,《故宮日曆》共出了5冊 。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除個別採用時任院長易培基先生的楷書手跡和篆書、仿宋印刷體外,均集自院藏古代楷書和隸書碑拓。

故宮(創意圖)

故宮藏品圖片每日一張,歷代書畫、器物交雜穿插。而當年的廣告文案也做得十分奪目,如1935年一則經銷商的廣告上,便寫著:「案頭壁上,皆可適用,自備送禮,均極相宜」。《故宮日曆》配有「厚黑玻璃座盤」,定價2元7角。

俞平伯就讀北大期間,周作人是他的老師。他將一份《故宮日曆》寄給了周作人,作為禮物表達學生對老師的一番心意。梁實秋在寫給張佛年的信中,也提及獲贈《故宮日曆》。可見當年的故宮日曆成為一種文人墨客間的高雅贈品。

朱傳榮及其所帶領的團隊,在繼承的基礎上推出黑白印刷、原汁原味的馮華版後,接下來,在繼承的基礎上開始發揚光大,不再採用照搬舊版的復刻方式,而是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另行選材編排。如選取仕女、嬰戲和花鳥題材的畫作,按照朝代順序排列。

到了2012年版,改為彩色印刷,開始以以文物為基礎設計、生肖為每年一換的主題。如,2012年龍年,選取與龍相關的各類文物,依照青銅、陶瓷、書畫的材質類型按月編排;2013年的蛇年,以「山水有清音」為主題,展現古人詩意生活;2014年馬年,以「快走踏清秋」為主題,展現周秦漢唐奔騰而來的天馬神駿……2019年《故宮日曆》,以生肖豬為主題,選取故宮博物院的院藏文物中表現「福豬」與「富足」生活的文物。

十年來,每年一本的《故宮日曆》昂揚翹楚在出版市場。

從《故宮日曆》,從馮華先生,朱家先生,到朱傳榮,這一股文脈清流,源遠流傳,某種意義上,是致敬老去的前輩故宮人。

相關焦點

  • 《故宮日曆》「歷」引爭議 故宮:民國用碑拓字
    目前,2013年的《故宮日曆》也已出版,在各大書店和網店上都很暢銷。但其封面上繁體的「歴」字引起了一些人的討論。有學者認為這是個別字,「歴」是經過的意思,不能用在此處,應該用「暦」或者是「厤」。對此故宮文化旅遊編輯室作出回復稱,封面、書脊沿用1935年版故宮日曆封面漢隸碑拓集字,「暦」為「歴」的分化字,因此採用的是漢隸中的「歴」字。
  • 故宮日曆、豆瓣電影日曆、單向歷……「網紅日曆」為啥這麼火?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2020新年未至,但2020年日曆產品銷售早已火力全開。「最近一個月每天銷售不低於10本。每個月還總會有幾名顧客批量購買三四十本。」近年來,日曆產品備受消費者追捧,一到年末就會颳起一股購買日曆的風潮。購買日曆甚至成為部分年輕人每年的必備「儀式」,不僅買來自己用,還會贈予他人。儘管價格不甚「美麗」,但絲毫不影響其「高人氣」:有的熱門產品是要提前訂購的,有的「網紅」產品能達銷售量幾十萬級別,有的效率手冊更是在11月初就被搶斷貨。有些人可能會疑惑,不就是日曆嘛,至於這麼火?
  • 2019年《故宮日曆》發布 多種版本成「日曆家族」
    《故宮日曆》是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它每一頁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
  • 網紅日曆大測評:豆瓣電影日曆文藝,故宮日曆傳統喜慶
    但相比原來「日期+短評」的簡單畫風,2019新版電影日曆添加了全彩內頁。值得一提的是,21世紀什麼最重要?版權意識。豆瓣2019年的日曆買到了全部劇照的版權,每一天都能翻得底氣十足。
  • 《〈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在京發布
    本報訊 (記者李婧璇)全球共編號限量9999套,每套盒中除完整展示了自2010年至2021年的12冊《故宮日曆》外,還附有《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11月23日,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文明縮影 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發布會在京舉行。
  • 故宮日曆落選榜首,哪些2021日曆值得買丨調查解讀
    從一元一本的老黃曆、大卷大卷的明星/山水畫掛曆、手機裡的電子日曆到如今的文創日曆,時光的流轉中藏著我們有關日曆的記憶。2020這一年又快走到尾聲。越來越多的文博藝術場館、出版傳媒機構、自媒體和網際網路公司紛紛躋身文創日曆市場;不少文創日曆早在今年8月就已上市發售。在年年都有新變化、新產品、新趨勢的當下,文創日曆是否已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剛性需求?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今年將推出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等版本《故宮日曆》。故宮博物院供圖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生肖牛。《故宮日曆》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內容。
  • 《故宮日曆》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紙上博物館」
    《故宮日曆》是故宮博物院介紹文物藏品、傳播故宮文化的普及讀物,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1933年至1937年,當時的故宮博物院曾經連續5年編纂出版了《故宮日曆》,作為賞用兼宜的普及性藝術讀物,廣受歡迎,可惜因戰亂戛然而止。2009年,故宮出版社將《故宮日曆》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
  • 那些年的《故宮日曆》由他編纂,一同追憶那位身在宮外的故宮人
    如果有機會,為什麼不使它成為一個讓大眾靠近的窗口?而且,儘管六十多塊的定價可能仍有許多人不能接受,但畢竟作為禮品的企業定製佔了絕大多數,這讓日曆有機會走近更多不大會自費購買的普通大眾。或許,某一個生活在三線城市、終日被教輔讀物和網路遊戲包圍著的孩子,就是通過轉發一條企業微博的抽獎或者家人購物的附贈,得到一本《故宮日曆》,進入了一個本來遙不可及的古代藝術寶庫。這種影響可能會是一輩子。」
  • 《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發布 官方教你識別盜版
    故宮出版社供圖展示4300餘件文物,限量發行9999套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經過兩年籌備,故宮出版社推出了《文明縮影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這是故宮博物院今年的重點出版項目。12冊《故宮日曆》展示了4300餘件文物,成規模地展示了故宮文物藏品。
  • 李湜作品精選,《故宮日曆(2016年)》評分高達9.2
    《故宮日曆(2016年)》豆瓣評分:9.2作品簡介:《故宮日曆》除了選取故宮藏品,亦將視線投向紫禁城外更加廣闊的天地。於是,主題相關的海內外公私藏品盡入瓠中。除了故宮藏品,來自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茂陵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美術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等機構和個人的相關藏品,都編入日曆之中。儘可能呈現最精彩的藝術品,全面展現古代文化。這一切,都使日曆在表現形式與內涵得以大大延展提升。書友點評:15年雙十一入手。小吐槽一下,裝訂質量逐年下降的趨勢該止住了。
  • 故宮日曆2019年哪裡買?2019年版8月上線
    《故宮日曆》是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它每一頁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
  • 2019「日曆大戰」悄然開啟 《國家地理》雜誌、故宮博物院也來...
    今年的日曆書市場又帶給我們哪些信號?AR沉浸式體驗、手帳收納功能……「網紅」日曆書熱度依舊每年歲末,買本來年的日曆書,是阮璐瑤的習慣。《單向歷》《故宮日曆》《物種日曆》《豆瓣電影日曆》……這些年裡,阮璐瑤曾購買過許多「網紅」日曆,不過,阮璐瑤坦言,有些「網紅」日曆純粹是跟風,《故宮日曆》幾年下來始終讓我中意。10月中旬,阮璐瑤就網購了一本《故宮日曆》,原以為就這樣迎接2019年,幾天前,她在微博上看到《國家地理》的推廣後,又忍不住「剁手」了。
  • 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布 拉開「紫禁城600年全民閱讀」活動
    2021年《故宮日曆》內頁 故宮供圖2021年版《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全書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中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分別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豐富內容。
  • 87歲老日曆被年輕人追捧,一年賣70萬冊,故宮「小紅磚」火了
    人們對故宮的愛,從故宮這幾年種類越來越繁多的周邊可見一斑,從筆墨紙硯到服飾彩妝,以故宮為主題的產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青年。要數故宮最成功的周邊,那還得是有 87 年歷史的《故宮日曆》。當年故宮博物院為新版的《故宮日曆》加入了十二生肖的元素,第一版 2010 年日曆是虎。今年是《故宮日曆》重新出版的第 12 個年頭, 2021 版日曆是牛,剛好是一個輪迴。
  • 12年國寶日讀、賞盡4300餘件文物,《<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發布
    集齊12本《故宮日曆》有多難?《故宮日曆》是故宮博物院介紹文物藏品、傳播故宮文化的普及讀物,是宣傳故宮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十餘年來,《故宮日曆》家喻戶曉,走近大眾,並跟讀者每天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由於日益擴大的社會影響和其獨特的故宮「紅磚頭」的形象,被很多讀者譽為「中國最美日曆」。
  • 新年日曆熱銷中……有顏值、有內涵的文創日曆成年輕人新寵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儘管手機查看日曆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不少商店還是陸陸續續擺上了2021年的紙質日曆,其中有一類包裝精美、款式多樣的文創日曆尤為吸引眼球,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寵。去年花了98元買了一本『十點讀書』出版的日曆,每天一句經典名著語錄加上好看的插畫,讓每天的工作都有了新的期待,還是覺得很值。」小歐表示自己平日有做手帳的愛好,「對於手帳愛好者來說,面對這些精美的日曆絕對是毫無抵抗力的。」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故宮專家從浩如煙海的文物中,甄選出365件以禽鳥為主題的藏品,編寫出2017年的《故宮日 歷》,早在9月初就提前開始預售。日曆每月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金雞獻瑞」、「百鳥朝鳳」、「珍禽翠羽」等吉言令人眼前一亮。   翻開這本日曆,裝幀精美的圖案秀出了古代皇宮奢華的生活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