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語言學術語差異

2021-02-23 語言資源快訊

[提要] 比較中國大陸和臺灣語言學辭典,剔出語音學、詞彙及語義學、語法學、修辭學、文字學、語言理論等方面的差異術語近200條。探討兩岸語言學術語差異的成因。

[關鍵詞] 大陸;臺灣;語言學術語

 

一 引 言

不同地域操同一語言的研究群體使用專業術語,理想的狀態是避免同實異名和同名異實,以維護術語的單義性和標準化。但,海峽兩岸的語言學工作者,在漢語語言學術語的使用上,由於缺少協調,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考察了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等6位學者所編,臺灣三民書局2005年增訂出版的《語言學辭典》,參以大陸所編語言學辭典,共剔出有差異的術語近200條。

二  差異術語列舉

(一)語音學

主要是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音素命名上存在較大差異,語音物理屬性、語流音變、音位學等方面的術語,也有不一致的。以下列舉出差異術語,括號裡的是大陸通行的說法,但並不意味著只大陸用,其中大多數也是臺灣並用的①。

1.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術語

口蓋(上顎)、口蓋帆(軟顎)、喉頭蓋(會厭軟骨);氣化(濁音清化)、氣音聲化(清音濁化)、聲化(臺指「清音濁化」,大陸的「聲化」指「元音韻母受輔音聲母的影響,而在發音上與之相近」,參葛本儀1992,P.54)、展唇(不圓唇)。

2.音素命名上的差異

抖音(顫音)、半抖音(閃音)、暫音(塞音)、收斂音/久音(擦音)、閉塞摩擦音(塞擦音)、搭舌音/搭嘴音/內吸音/咂舌音(吸氣音)、帶氣音(送氣音)、破裂摩擦音(塞擦音)、喉頭爆發音(喉塞音)、後顎音(軟顎音)、口蓋音(陸無)、口腔音(口音)、氣音/無聲輔音(清音)、塞通音(陸無)、舌齒音(齒間音)、無擦通音(半元音)、緊縮音(陸無);

半合元音(半高元音)、關元音(高元音)、硬顎元音(前元音)、混元音(央元音)、純元音(單元音)、緊張元音/窄元音(閉元音)。

3.語流音變術語

局部同化(部分同化)、局部異化(部分異化)、換位作用(換位)、輔音交替/輔音轉換(輔音替換)。

4.其它

國音、單音節性、多音性、音品(音色/音質)、音勢(音重)、同位音(音位變體)、自由變異(自由變體)、附聲韻母(鼻韻母/陽聲韻母)、復聲母(複輔音聲母)、不諧和音(噪音)、工具語音學(實驗語音學)。

(二)詞彙及語義學

同行語(行話/行業語)、略語/縮寫詞(縮略語)、等音詞(陸無)、同寫詞(同形詞)、下流詞語(指相對「上流」社會的「下流」社會或受教育較少的人使用的語言,包括大陸的「俚俗詞語」)、親屬詞(同源詞)、古詞(古語詞)、仿造語/直譯詞(仿譯詞)、別義(引申義)、二義性(歧義性)、含糊語(歧義結構/歧義句)、積極詞彙(常用詞彙)、詞的內部形式(造詞理據)、詞的外部形式(詞的語音形式)、詞群(詞族)、詞組標記(陸無)、衍生語意學/孳生語義學(生成語義學)、意義單位(語義單位/義素)、語意(語義)、語意三角(語義三角)。

(三)語法學

詞位(詞素)、詞嵌/中加成分(中綴)、不可分詞綴(陸無)、全義詞(實詞)、非全義詞(虛詞)、數位詞(量詞)、殿詞(相對於「冠詞」的詞類,陸無)、比較格(比較級)、變形(變換)、賓詞(賓語)、並列複合句(並列複句)、並列連接詞(並列連詞)、並列子句(並列分句)、補助詞形態(陸無)、不可分詞組(類「固定詞組」)、詞附法(附加法)、詞位學(陸無)、詞組結構語法(陸無)、主導詞(中心語/中心詞)、從屬詞(修飾語)、從屬關係(主從關係)、從屬句(從屬分句)、代詞性(陸無)、代用語(陸無)、遞系句(兼語句)、動句(敘述句/動詞謂語句)、動名詞子句(動名詞短語)、動形詞(陸無)、動狀詞(陸無)、分離關係(陸無)、副詞化(陸無)、副詞子句(副詞性分句)、復說/復語(復指成分,大陸「復語」指「同義詞復用」,葛本儀1992,P.235)、概念句(陸無)、共同格(陸無)、後置詞(對「前置詞」)、呼格(陸無)、假定式(虛擬式)、簡單詞(單純詞)、膠著法(黏著法)、膠著語(黏著語)、結構意義(語法意義)、句子詞(獨詞句)、名詞化(名物化)、名句(涵蓋大陸「名詞性謂語句」,陸無)、前並列連詞(陸無)、同格(同位)、文法範疇(語法範疇)、語法主語(相對「邏輯主語」)、孳生語法/衍生語法(生成語法)。

(四)修辭學

喻依(本體)、呼語(呼告)、中立詞(中性詞)、二值語言(二元對立)、鄙褻語/會話體語(口語)、韻律風格學(陸無)、詞彙風格學(陸無)、句法風格學(陸無)、假平行(陸無)、加強語氣詞(陸無)、交際語(陸無)、客廳語言(沙龍語言)、口碑文學(口頭文學)、同韻語(陸無)、文學語言(臺專指文學作品語言)、語言體裁(語體)、走樣句(變異句)

(五)文字學

國字(陸無)、標準文字(規範字)、表形文字(象形文字)、釘頭文字(楔形文字)、繪畫文字(圖畫文字)、馬亞文字(瑪雅文)、手頭字(陸無)、音界號(連接號)。

(六)語言理論

編插語(多式綜合語)、非標準語(相對「標準語」,陸無)、次標準語(陸無)、併合地區(雙語區)、多語通(雙語/多語者)、表面結構(表層結構)、底層結構/基底結構(深層結構)、發生學分類法(譜系分類法)、共存限制(共現條件)、共同交際語(共同語)、國際語言(國際共同語)、國語(普通話)、和文(日文)、義大利語(義大利語)、合表現(陸無)、感嘆詞說(感嘆說)、容止說(勞動叫喊說)、社會習慣語(社會方言)、氏族語(陸無)、雙重語言制(雙語制)、變換律語法/衍生變形語法/變形衍生語法(轉換生成語法)、寫的語言(書面語)、自動翻譯(機器翻譯)、平面語言學/斷代語言學/同時語言學(共時語言學)、分類語言學(陸無)、人種語言學(人類語言學)、衍生音韻學/孳生音韻學(生成語音學)、結構語意學(結構語義學)、語意學(語義學)、名稱學(陸無)、機械主義語言學派(陸無)。

(七)語言學家

柴門霍甫(柴門霍夫)、洪保德(洪堡特)、波尼尼(班尼尼)、方德裡耶斯(房德裡耶思)。

三  兩岸語言學術語差異探因

就以上列舉的術語看,兩岸語言學術語的差異涉及理論體系的不同、定名角度、構詞語素選用、對稱定義、衍生術語族、譯名差異、術語風格差異、政治及歷史因素影響等諸多方面。

(一)理論體系差異帶來不同的術語

每一種語言理論,都有自成一體的術語系統,形成差異。兩岸語言學術語的差異有的便源於理論體系上的各異。以語言風格學術語為例,由於對語言風格本質的認識存在差異,分類上的不同,兩岸存在此有彼無,或外延有別的情形。臺灣《語言學辭典》所收「韻律風格學」、「詞彙風格學」、「句法風格學」是以風格的物質手段為觀察點,來建構語言風格學的理論門類的;大陸的語言風格學也研究風格手段,但並未從單一的語言要素角度去構建風格理論,也就沒有相應的稱之為「學」的術語。而大陸語言風格學常用的術語「時代風格」、「個人風格」、「地域風格」、「語體風格」、「表現風格」、「風格手段」、「風格要素」等術語,臺灣的辭典也未見收入。「語體」作為一個專門學科的術語,臺灣辭典未見收入,相反卻有「語言體裁」一說。臺灣的語言風格學關注對仗形成的風格差異,把「假平行」方面的差異看作個人風格上的重要表現,因而將「假平行」作為術語收入,而大陸的語言風格學並無此一術語。在語法學方面,某種語法理論將介詞看作「前置詞」,以賓語前後成分語法意義的相似性為觀照,便有相應的「後置詞」術語,如「在桌上」、「在家裡」、「在車中」、「在腳下」之類的「上」、「裡」、「中」、「下」等就是後置詞,「因為它們都放在賓語的後面,和其它語言放在賓語前面的前置詞作用相同」(陳新雄等2005,P.121)。

(二)定名角度不同形成術語差異

有些術語差異是由於對同一語言現象命名時,觀察的角度不同產生了同實異名現象。如:「合音」現象,從音節合二為一角度叫「合音」,而臺灣則從古說「二音急讀而成一音」稱為「急聲」,認知的角度是二音節連讀時語速的「急」。「常用詞彙」是從使用頻率的角度定名的,而臺灣叫「積極詞彙」則從詞彙的活躍程度角度得名。「擦音」從氣流克服阻礙的方式角度命名,而臺灣用「收斂音」則從發音器官肌肉的緊張和收斂這一發音的動力來源角度定名,臺灣又用「久音」稱呼「擦音」,其定名則因氣流連續摩擦,可以自由延長,是從音長角度得名的;類似的還有「塞音」和「暫音」,前者從成阻角度命名,後者從持阻角度而得名。「吸氣音」是從發音時氣流由外而內的流向角度定名的,而「搭嘴音」「搭舌音」「咂舌音」是從成阻的視角來稱呼的。「塞音」的認知角度是「成阻」,而「爆發音」則以除阻方式而得名。「實驗語言學」從研究方法角度命名,而「工具語言學」則從研究手段得名。

(三)構詞語素或成分選用不同產生差異

兩地有些有差異的術語,源於構詞語素或成分選用上的不同。如:「賓語」與「賓詞」,「語義學」與「語意學」,「詞素」與「詞位」,「詞族」與「詞群」,「顫音」與「抖音」,「音質」與「音品」,「音重」與「音勢」,「粘著語」與「膠著語」,「虛擬式」與「假定式」,「部分同化/異化」與「局部同化/異化」,「語法範疇」與「文法範疇」,「人類語言學」與「人種語言學」,「共時語言學」與「同時語言學」,「圖畫文字」與「繪畫文字」,「日文」與「和文」等等,兩岸術語中的差異語素往往是同義或近義語素,有的兩個差異的語素,本身就可構成聯合式複合詞,如「語詞」、「意義」、「族群」、「顫抖」、「品質」等。有的則是音節數目上有差異,但意義上等值,如「縮略語」與「略語」、「感嘆說」與「感嘆詞說」、「古語詞」與「古詞」等等。

(四)對稱定義缺失或不同造成的術語差異

有的術語成對出現,概念上具有對稱性,但一方並未從對稱角度命名,因而出現一方有對稱術語,而另一方則對稱術語缺失。如臺灣的「冠詞」與「殿詞」對稱,大陸有「冠詞」而不用「殿詞」;臺灣「本義」與「別義」、「圓唇」與「展唇」具對稱性,大陸用「引申義」對「本義」、「不圓唇」對「圓唇」。臺灣「語法主語」與「邏輯主語」相對,大陸有「邏輯主語」一說,但不太說「語法主語」。此外臺灣的「名句」與「動句」,「聲化」與「氣化」,「從屬詞」與「主導詞」等成對的術語,都具有對稱定義的性質,構成對稱術語,大陸有的未從對稱角度起名,有的選用了不同的對稱詞語。

(五)譯名差異

由於缺少規範協調機制,兩岸在譯名上各行其是,各自約定俗成,向來存在分歧。這在語言學術語上也有表現,如外國語言學家的譯名,臺灣譯名「柴門霍甫」、「洪保德」、「波尼尼」、「方德裡耶斯」,大陸分別作「柴門霍夫」、「洪堡特」、「班尼尼」、「房德裡耶思」。臺灣的「義大利語」、「馬亞文字」,大陸是「義大利語」、「瑪雅文字」。除音譯差別外,也有意譯差別的,如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臺灣叫「變形衍生語法」或「衍生變形語法」,大陸叫「變換方法」,臺灣叫「變形方法」,大陸是「生成語音學」、「生成語義學」,臺灣則譯作「孳生音韻學」、「孳生語義學」或「衍生音韻學」、「衍生語義學」。大陸譯「表層結構」、「深層結構」,臺灣是「表面結構」、「底層結構」或「基底結構」。

(六)詞族差異

由於基本術語有差異,相關的派生概念形成了特有的術語族。如有「語義」和「語意」的差異,便有「語義學——生成語義學——結構語義學」和「語意學——衍生語意學——結構語意學」的差別。再如:衍生——衍生音韻學——衍生語意學;詞組——詞組標記——詞組律——詞組結構語法;從屬——從屬詞——從屬句——從屬連詞。某個術語的有無或各異,能夠帶來一組術語的有無或差異。

(七)術語風格上的差異

有相當一部分術語,臺灣似乎命名時更注重通俗性、口語化和具體性,而大陸更強調書卷語色彩,命名上專業色彩、科學語體色彩更濃厚。如臺灣的「口蓋」、「口蓋帆」、「喉頭蓋」帶有比喻造詞性質,「氣化」、「聲化」具體可感。其它如「喻依」、「鄙褻語」、「編插語」、「搭舌音」、「搭嘴音」、「咂舌音」、「帶氣音」、「遞系句」、「殿詞」、「釘頭文字」、「久音」、「暫音」、「下流詞語」、「走樣句」等臺灣術語,多採用口語成分定名。

(八)政治、歷史因素帶來的差異

臺灣有一組「國」字語素術語,顯然是受到政治、歷史因素影響形成的術語。如:國字、國音、國文、國語等。有些是上世紀早期的漢語語言學術語,大陸已經不用或改用他說,而臺灣還一直傳承使用,這也造成了一些差異。如臺灣多用「母音」、「子音」,而大陸現今多用「元音」、「輔音」。

 

附註

①本文寫成後曾向臺灣竺家寧教授請教,竺先生來信指出,有些臺灣用詞並不常用,倒是括號裡的比較常用。如:口蓋(上顎)、口蓋帆(軟顎)、抖音(顫音)、半抖音(閃音)、暫音(塞音)、收斂音/久音(擦音)、搭舌音/搭嘴音/內吸音/咂舌音(吸氣音)、帶氣音(送氣音)、喉頭爆發音(喉塞音)、後顎音(軟顎音)、口腔音(口音)、氣音/無聲輔音(清音)、無擦通音(半元音)、半合元音(半高元音)、混元音(央元音)、純元音(單元音)。

 

參考文獻

[1]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語言學辭典(增訂版)[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2005.

[2]葛本儀(主編),殷煥先(審訂).實用中國語言學詞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原載《南方語言學》7輯,2015)

圖文編輯:小明

責任總編輯:老甘

相關焦點

  • 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研究
    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研究 2019年02月18日 07: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句雲生 劉麗芬 字號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是認知心理學與語言學相結合的學科
  • 語言學術語英語翻譯
    Morphology(形態學), Syntax(句法學) ;Semantics(語義學), Pragmatics(語用學)Articulatory phonetics 發音語音學Acoustic phonetics聲學語音學Auditory phonetics 聽覺語音學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語言學
  • 生態語言學走向成熟
    生態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自然及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新興交叉學科,既具有應用語言學學科屬性,又具有跨學科屬性。本報記者就如何更好地推動生態語言學向前發展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探析兩種學術術語  在生態語言學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語言生態學」與「生態語言學」兩種學術術語,學界對二者的關係持不同觀點。
  • 秉要執本——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建設之思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歷史就是其術語的發展變化史。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具有複雜性、多層次、多維度的特徵,其形成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及對自身的深度思考與加工。認知語言學存在一定跨學科屬性,受到心理學、語言學、哲學、人工智慧、生理學等學科的影響,所以術語構成複雜,核心術語遴選相對困難。在中國當代語言學理論裡,利用術語學的核心術語理論研究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前景廣闊。
  • 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到底是個什麼關係?
    時,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語言學」。然而「語言學」從「文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才不過是最近的事兒。很多「語言學專業」的朋友們,他們的專業全稱是「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這也是全國各大外語院校的一個熱門研究生專業。然而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為什麼要並列,他們兩者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呢?
  • 英語語言學術語彙總
    核心語言學 Core linguistic1)  語音學 Phonetics:關注語音的產生、傳播和接受過程,著重考察人類語言中的單音。邊緣語言學Peripheral:·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       ·人類語言學anthropo-linguistics    ·計算機語言學computer-linguistics四、語言學中幾對基本概念
  •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趨勢之一:認知社會語言學
    (3)強調語言和認知的社會性認知語言學關於體驗性認知的認識論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體驗性認知的思想植根於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對笛卡爾二元論思想的批判 (Johnson & Rohrer, 2007:47)。
  • 兩岸語詞差異:臺灣土豆意指大陸花生米
    語詞差異成交流談資    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前夕,臺灣旅遊管理部門專門製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並請來專家給旅遊業者授課,除教他們認簡體字外,大陸的「土豆」等同於臺灣的「馬鈴薯」,而臺灣的「土豆」意指大陸的「花生米」。  兩岸一度隔絕,近30年期間「老死不相往來」。
  • 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法律翻譯探索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套系統化的意義源泉,故法律翻譯的過程不應僅看作是一種純語言符號的轉換活動。本文在綜述國內法律翻譯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視角,從三個方面,即系統功能語言學層次觀與法律詞彙翻譯、系統功能語言學主述位理論與法律語篇翻譯、系統功能語言學語域理論與法律語篇翻譯進行探析,以期對法律翻譯研究和實踐的縱深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英語專業學生必知的語言學術語彙總
    英語專業的同學大多都需要接觸語言學相關的課程,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總結了語言學中常見的各種術語及釋義,希望能幫到你~
  • 社會語言學,「不正經的」語言學
    而結構主義語言學「就語言而研究語言」的理論把語言扁平化,脫離於社會,研究之路必將越走越窄。當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結構主義難以解釋時,社會語言學誕生了。也許它始終不被承認是「正統的」語言學,但這不妨礙它的日益進展。美國的拉波夫是社會語言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過調查統計各年齡、階層、職業、種族在語音上的規律性差異,揭示了一系列語言變體的分布概況,對社會語言學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 海峽兩岸思維方式差異在哪?
    正如一些評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這場爭論充分反映出海峽兩岸觀念上的差異。臺灣學者認為既然相信臺灣人民的選擇,那麼,為什麼不能讓臺灣獨立呢?這是一個在現代法治社會根本不需要回答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會允許主權國家一個部分投票選擇獨立,除非憲法另有約定。當年加拿大的魁北克曾經試圖通過投票實現獨立,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加拿大通過修改法律,將魁北克投票獨立可能性降為最低。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自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點授權以來,至今已招收10屆碩士生,約100名以上的畢業生獲得碩士學位。畢業生中大多成為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等部門的骨幹人才,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 英語學科「語言學」部分的備考建議
    英語學科「語言學」部分的備考建議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10 09:34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2017年03月28日 06: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 句雲生:別出「心」裁的俄羅斯心理語言學
    「言語活動論」自誕生之日起就有獨特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術語體系和研究對象。三大主要流派俄羅斯心理語言學流派林立,主要可歸為以下三派。莫斯科心理語言學派。該學派由列昂季耶夫創立,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心理語言學派,在世界心理語言學界被視為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代名詞。學派主要成員有:列昂季耶夫、阿胡金娜、齊姆尼亞婭、弗魯姆金娜、沙赫納羅維奇、塔拉索夫、烏費姆彩娃、索羅金、克拉斯內赫等。其研究方向囊括了普通心理語言學、發展心理語言學、應用心理語言學、文化心理語言學、交際心理語言學、民族心理語言學、語篇心理語言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 法律術語翻譯的困境與突圍
    法律詞彙的空缺與不對等  語言記錄和承載著文化,在語言中又以詞彙的文化負載量最大,它最直接和顯著地反映了一個民族語言的文化特性,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又是如此之大。這種沒有「對應詞」的情況在語言學上被叫作「空缺」(gap)或「空白」(void)。法律術語也是一種詞彙,而且是法律詞彙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表達法律概念的重要功能。中國與英美國家在法律文化、法律制度以及歷史傳統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在中英法律術語翻譯的過程中也存在詞彙空缺的現象,並給翻譯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
  • 教育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路徑
    在教育語言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語言學作為其基礎理論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至於教育語言學有時被稱為「教育性應用社會語言學」(Spolsky,1985: 3095)。本文基於Spolsky的理論來闡述教育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路徑,並討論其對我國教育語言學發展的啟示。      社會語言學視角的教育語言學研究源於對語言在教育中所起核心作用的認識。
  • 馮志偉談計算語言學
    計算語言學是近年日益受到重視的前沿交叉學科。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馮志偉主要研究計算語言學、語言學流派、語料庫語言學、術語學,他是我國最早從事計算語言學的學者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末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踏上計算語言學的學術道路,為我國計算語言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上海大學624英語語言學備考
    主講《語義學》、《應用語言學》、《高級綜合英語》(專業精讀)等課程。程琪龍:語言學碩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香港大學),現為上海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所開課程包括英語精讀、泛讀、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神經認知語言學、認知語法、語用學等課程。鄧志勇: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修辭學、語體學、語言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