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生活越來越好,我們的腸胃卻越來越差。所謂三分治七分養,到底該怎麼養胃呢?
據相關統計,中國腸胃病患者逐年增加,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增多,在「養胃」這件事上,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消化內科陳海波主任為大家澄清一些養胃食物的常見誤區。
養胃誤區一:白粥
很多老人說,胃不舒服就喝粥,粥容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
的確,很多胃痛、胃酸的胃病急性期患者喝下白粥後,胃暖暖的,很舒服。但這種觀點並不全面,長期喝粥並不一定能養胃。
粥和稀飯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進行初步消化。
過多的水分攝入稀釋了胃液,還使得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
胃病患者也不能頓頓喝粥,可以每天喝一次,還可以適當吃麵食,每一口嚼15~20次,同樣可以養胃。
養胃誤區二:素食
很多人覺得肉類不好消化,而蔬菜等素食更好消化,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肉類中含有多種植物性食物不具備的營養素,如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鐵、鋅以及某些B族維生素。
胃黏膜修復、更新都需要足夠的優質蛋白,而長期吃素容易導致營養失衡。
應該適當吃一些瘦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
養胃誤區三:牛奶
傳統觀念認為,牛奶可以稀釋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讓胃病患者感到舒適。
生活中,出現胃部酸脹不適等症狀時,喝杯熱牛奶的確可以緩解症狀,那是由於它暫時衝淡了胃酸。至於牛奶可以治療胃病就更言過其實了。
研究表明,牛奶促進胃酸的作用,比其中和胃酸的效果更強。進行抗酸治療的胃潰瘍等疾病患者不適宜長期喝牛奶,否則會影響療效。純奶中含有乳糖,亞洲人大多不能耐受,喝了會引起腹脹腹瀉等,反而會加重症狀。
養胃誤區四:蘇打餅乾
很多胃不好的人經常用蘇打餅乾充飢,澱粉烤制後形成的糊化層可以中和胃酸,以為能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其實,中醫說焦香益脾,治療胃病的中藥都會炒焦,如焦麥芽、焦山楂等,同樣,蘇打餅乾、烤饅頭片等也是胃病患者比較適宜的食物,但蘇打餅乾不能過量攝入。
市面上有一些蘇打餅乾中的脂肪含量很高,過多攝入不僅會增加胃的負擔,還會導致熱量超標。蘇打餅乾的鈉含量也很高,可升高血壓,加重水腫。可以適當吃一些烤饃片、焦花生等。
養胃誤區五:大蒜、大蔥
大蒜、大蔥等吃下去會「燒心」,有人就覺得吃了會傷胃。但研究表明,稍微吃點這種辛辣的食物,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對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大蒜裡的大蒜素還能抑制幽門螺桿菌,避免胃部的慢性炎症,進而避免患上胃癌等嚴重疾病。有的傳說吃大蒜能預防胃癌,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姜可以暖胃、止嘔、緩解痙攣,胃部不適時喝碗薑末水也可以緩解症狀。
不過,胃病患者最好不要隨隨便便吃生的蔥姜蒜等這些刺激類食物。
養胃有絕招
控制外出下館子次數;只吃七分飽。
儘量清淡,不吃或少吃油炸、醃漬、燻制、燒烤高塘、高酸、高鹽食品。一天三餐按時就餐,回家吃飯,不吃夜宵,少吃外賣和速食快捷食品。夏季別貪涼,少吃冰鎮食品,冰箱裡的食物要拿出來在常溫下放置半小時再吃。戒菸限酒,少吃辣椒、芥末、胡椒、生蔥蒜等辛辣刺激食物。胃潰瘍等胃病患者,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可以起到止痛、護胃的效果。
可以少喝一些養胃的食療粥,比如用薏米、山藥、蓮子熬粥,但別貪多。但是不能作為主要食物,蛋白質的缺乏不利於胃黏膜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