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繼承了英國的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身獨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僅普及普通的國民教育,同時注重精英教育;不僅在教學質量上精益求精,更在學生品格和價值觀上著力培養。可以說,新加坡教育的成功是跟這個國家合理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
新加坡教育部對於教育有明確的發展理念,教育服務的使命是要創造國家的未來,這將是通過培養新加坡的人民以他們去開創國家的未來。教育服務會提供給所有孩子一個平衡和圓滿完整的教育,以發展每名孩子的潛力,和培養他們成為好公民,孩子將意識到他們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持有的責任。
在過去的40年新加坡政府不斷調整教育政策,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觀念,到20世紀90年代初,效率導向的教育系統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但是,由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明顯出現全球性的知識型經濟轉向。國家競爭力的框架被重新定義,民族進步將越來越多地由發現和應用型的市場化理念來確定。
全球知識經濟的發展需要新加坡的教育系統進行一個革新、創造和研究的範式轉變。
新加坡政府的理念是教育面向每一個兒童,旨在幫助學生發現他們自己的特長,實現他們所有的潛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熱情。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自主採取新的思維方式,為未來準備好解決問題和創造新機遇的能力。同樣重要的是,教育要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價值觀、拓展他們性格優勢,以面對未來的挑戰。國家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發展學生對家庭、社區和國家深厚的歸屬感和使命感。
1997年 新加坡教育部提出 「思考學校、學習國家(Thinking Schools, Learning Nation ,簡寫為TSLN)」 的理念——當中描述了思考型國家和負責任公民,使教育系統有能力應對21世紀的挑戰;
2003年 教育部對的學生和教師提出培養 「革新和創業(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簡稱I&E)的理念;
2004年 李顯龍總理在他就職演講中,提出「教的少、學的多(Teach Less, Learn More ,簡稱TLLM),希望教師能更好的教學,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改進教育質量,用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來裝備學生,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教師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理解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學生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能力。
新加坡教育願景:
建設重思考的學校,學習型國家,培養好學習的國民。
教育的使命:
塑造新加坡的未來。
教師願景宣言:
引領、關懷、啟發;教育策略-因材施教、百花齊放、少教多學;
教育的核心價值觀:
誠信為本、以人為本、熱誠學習、追求卓越。教育目標:培養人才和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為所有學生提供至少十年的通識教育。
預期達到的教育成果:
在德(道德觀念)智(智力)體(體力)群(社交能力)美(審美能力)全面發展的學生。
新加坡的教育強調:
因材施教,發揮所長,注重培養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勇於開拓,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培養創新、創業精神,樹立世界觀,面向世界,開拓視野。
只說教育理念大家可能會覺得太泛,沒有真實的體驗,下邊通過新加坡的一所普通的鄰裡小學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相信你會感受到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好在哪裡,與國內的差別在哪裡~
學校教育理念特色之學校課室配備:學校每個課室都配備有電腦、白板、投影儀、麥克風和音箱,徹底告別那種粉筆寫完一擦粉塵滿天飛,不利老師和學生健康的情形。課室的地板乾淨得像酒店一樣,可見學生們環保衛生意識之強烈。
教育理念特色之人文社會歷史角:你是不是記得以前讀書,班裡面大部分的同學無論男女都不喜歡歷史、地理和政治課。為何?死板、說教、無趣是主要的三大原因。而新加坡的一所普通的鄰裡小學,卻能騰出一篇大的空間舉辦人文社會歷史角,收集各類有歷史意義的物件,以模型、圖片、文字、實物相結合的方式,還原歷史人文社會場景,讓孩子們能接觸歷史、穿梭於時空。如此有趣、生動的教學方式,實非那種聽課、念書、背年代人物地名理論的枯燥方式可比。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人文社會歷史角是什麼樣子呢?
(在這張照片裡,模型和照片展現了早期新加坡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生活場景。)
(在這張照片裡,有很多過去和現在的日常生活物件,
學生通過對這些物件的對比,穿梭時空,深刻了解新加坡以前和現在的變化。)
(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
但實際的情況是新加坡的水也多數是進口的,
這個場景可以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井「,
也可以讓他們了解到老一輩新加坡人艱苦的生活。)
(走在這個角落,時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回到了20、30年代的新加坡。
那時候生活艱辛、困苦、動蕩。
這些生動的歷史模型、圖片時刻在提醒著孩子們
現在和平平穩的生活來之不易。)
(這個角落,展示的是二次大戰日本侵略時期那段黑暗的往事。
城市殘痕斷壁、生命慘遭蹂躪,戰爭的殘酷歷歷在目。)
(新加坡歷史開始於1819年史丹佛.萊佛士的到來,
經歷了英治時期、日治時期、新馬合併時期和獨立年代,
如此圖文並茂,孩子一下子就理解和記住了。)
(這裡介紹的是新加坡的貨幣、國花、國徽和國旗,
怎麼來的?代表了什麼?有何意義?)
(學校在這個知識閱讀角提供了iPad給孩子們查閱有興趣的資料。)
學校教育理念特色之家長會: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爸爸媽媽參加你的家長會是什麼樣子的?來看看一位參加新加坡家長會的爸爸是怎麼來說的,他說:「這次家長會卻讓我對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深有感觸。在印象中,我那年代的家長會,老師基本上就是派成績,然後就是向家長數落孩子的不好的地方。反正我當年是沒少挨爸爸揍的,因為我本身就不是一個願意任人擺布的乖乖主。枯燥沒有互動的學習方式讓我實在沒什麼「學習熱情」,因而成績也不好,更不是老師眼中的紅人。呵呵呵!因此我也對這第一次的新加坡家長會充滿了好奇,會是什麼樣呢?答案很快揭曉了,小傢伙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在這次的家長會上主要談及的是作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她們將會在學校學到一些什麼、學校和老師會怎麼教導指引她們,另外學校還介紹了一些對孩子學習有幫助作用的手機(iPad)軟體,並介紹了家長需要配合學校和老師做的事情。45分鐘的一個PPT,其內容之詳細,實在讓我難忘。
學校教育理念特色之教室座位安排:
參加過這裡的學生會的家長們會發現學生們的座位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課室內的座位安排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照片,從中可以看出老師授課基本上是站在整個教室的中心位置,而所有的孩子都圍坐在周圍。同時,為了讓孩子們都能看見每個同學的臉,每組的座位都採取了我從沒見過的坐向布置。對比中國國內那種從前到後一排排一列列的死板布置,這樣的布置不單讓孩子們能清楚看見老師的授課,也能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動,而且以小組形式就坐,能從小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另外座位也不是固定座位,小組間的座位每星期輪換,以示公平。從這樣的細節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們:1)公平意識;2)互助意識;3)團隊精神;4)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國國內也許是在天天叫口號,但落到實處的細節確實和新加坡差了很遠很遠。
除了上邊說的這些特色之外,學校還有乾淨整潔的學生餐廳、彰顯雙語教育特色的活動布告欄、各種運動場地、有著各種植物的小花園、培育室等等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提供了生動真實的素材和空間。而上邊提到這這些僅僅是新加坡一所普通的鄰裡小學。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新加坡的學校,在新加坡政府及教育部的管理下,很多的細節工作和布置都很到位。我可以這麼說,放眼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學校,隨便選一間,其軟硬體都足以媲美國內所謂的名校。而其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的先進程度,也遠遠的拋開了中國國內絕大部分的學校。
如果你到新加坡的學校走一圈你會明白了眾口一詞的新加坡教育好的那個好是好在那裡。新加坡教育的好、新加坡教育成功的口碑,不是廣告打出來的、也不是吹牛吹出來的。而是切切實實做好對每個孩子因材施教、道德學術教育並重的細節積累來的。老一輩的華人從動蕩戰亂的中國大地離鄉背井、漂洋過海的來到南洋,除了謀生之外,他們也深刻的體會到教育的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前輩們不一定都出自書香門第,有很多也是出身草莽,但大家對教育的認識都一樣,所以這裡老一輩的華人領袖(甚至是馬來人和印度人領袖也一樣)都在賺到錢後大力投資在教育。「得於社會、回報於社會。」這是他們那一代人的理念。在當今中國大地上「金錢為上、物慾橫流、缺乏理想、沒有信仰」的亂象對比,新加坡的華人反到是真正的繼承了中華文化精華,在加上對西方文化中先進部分的兼容並蓄,使得新加坡國民的整體素質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也真正的做到了「以法為體、以德為基,法儒兼用、治世固國」的境地。無可厚非,孩子能在這裡受教育,很幸福,也很放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田老師的【復古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