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心理能量流和惡性心理能量流的鬥爭

2020-11-05 頭枕天山

《心理平衡引論06》良性能量流和惡性能量流

1、兩種心理能量流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為各種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都會形成各種各樣的不愉快的心理體驗。

這種不愉快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歷程,共同構成人的負向心理能量流,即悲傷型心理能量流,我們也叫惡性心理能量。

與此相反,還會出現各式各樣愉快的心理體驗,共同構成正向心理能量流,即愉快型心理能量流,我們也叫良性心理能量流。

正常生活著的人們,心理是在正負心理能量流的作用下,顯示出不規則和波動的。

這種波動出現在(-A,B)值內的最多,人的心理是隨著兩種能量流的強弱而發生波動的。

良性心理能量流的方向,是由心理不平衡處向心理平衡方向發展的,箭頭指向(-A,B)的心理平衡段。

惡性心理能量流的方向,是由心理平衡處向心理不平衡方向兩端發展的,箭頭指向兩端的 –B、-C,+C,甚至是虛線部分。

兩種能量流是即對立又統一的,相互影響,相互起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當其中一種能量流發展太快太強時,出於對人的生命的自我保護,另一種相反的能量流開始能量聚合,用來消耗對方的能量,促使雙方「達成協議」,重新回到(-A,+B)之間,進入相對心理平衡狀態,維持人的生命體的正常運轉。

但當相互對立的兩種能量流中的一種特別強大,另一方又一時無法聚合能量進行抗衡時,就需要外界力量介入,強化弱勢一方,最終形成平衡。

如果經過外來因素的幹預,也不能強化弱勢、抑制強勢,沒辦法「達成協議」時,人的生命就有了嚴重的危機,離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崩潰也不遠了。

請看下圖:(圖示十一、良性心理能量和惡性心理能量)


2、心理能量流與心理控制

現在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人們的心理是怎樣來活動的呢?心理上的平衡關係又是怎樣去實現和控制的呢?

從心理數軸上可以看得出,人的心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絕對平衡點(O點)。相對平衡段(-A,B)。傷害性不平衡段(-A,-B)和(B,C)。嚴重傷害性不平衡段(-B,-C)。崩潰性心理階段-C點和C點以後的虛線心理。

這種分法是從人的心理流程和心理平衡的角度去分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任意兩個心理階段之間找到一個保護層。

正象圖中所示,在(-A,B)心理相對平衡段和兩邊的(-A,-B)和(B,C)傷害性不平衡段之間,形成了心理上的第一保護層;在(-A,-B)和(-B,-C)以及(B,C)和C之間形成了心理上的第二保護層;在(-B,-C)和-C之間,形成了第三保護層。

我們認為,人們的心理平衡控制是通過心理上的這三個關係即心理保護層來實現的。

我們已經知道,正常人的心理本能和傾向性發展方向是指向(-A,B)相對心理平衡段的,這時人們的心理是趨向平衡的,是良性心理發展方向,也叫良性能量流發展方向。

這個方向是由人自身的生理需要本能產生的平衡力,人們不能覺察到,是人體平衡力傳遞而來的,是十分珍貴的一組平衡力量。

與此相反,還有一組惡性心理發展方向的力,即惡性心理能量流,它的方向指向心理數軸的兩端-C或C,這個方向的力量,來自人們的生理需要、精神需求、物質需求與這些需求不能滿足之間的矛盾衝突。

矛盾衝突越強,其力量也越強,反之亦然。

因此,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兩股相互對立、方向相反的兩組力量,一組力量力圖克服一切有障心理平衡的心理因素,另一組力量力圖實現自己的欲望。

與現實發生矛盾衝突時,難以填補心理上的缺憾而衝向心理不平衡的區域,構成對有機體的傷害威脅,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在三個保護層上形成最激烈的對抗,這種對抗就是心理自我控制的主要方式。


3、「三我」模式

惡性能量流的產生是由主觀的需求和欲望與客觀的生理需求和欲望共同構成的。

主觀的就是人的意識,這種意識又可分為深層意識、淺層意識和表層意識的需要。

深層意識就是「潛意識」,也是本能意識的;淺層意識就是「前意識」,也是自我意識的;表層意識就是「顯意識」,也就是超我意識。

在本能的「潛意識」層面裡,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很難認識到和自我肯定的,這是一種本能力量的衝突,是不理智的,是不顧客觀現實許可性的,弗羅伊德把它叫做「本我」階段。

在深層意識和顯意識之間的前意識,是本能力量和客觀現實的矛盾階段,二者的力量時強時弱,有時,意識還不能很好地控制本能力量的衝突,處於左右搖擺階段,弗羅伊德稱為「自我」階段。

顯意識,是一個人心理上的理智階段,是基本上能面對現實的心理階段,也是社會人的理想意識階段,弗羅伊德稱為「超我」階段。

「三我」即是形影不離的三兄弟,關係非常密切。

「三我」又是爭權奪利的三同事,經常打鬥,你死我活。

幾乎在所有人的矛盾心理中,都可以感覺到、分析到「三我」之間的爭鬥。

他們的鬥爭有兩種思路:

一是代表強大的社會力量的「超我」打壓「自我」,之後又一起打壓「本我」,把「本我」的欲望和本能需求繼續壓在潛意識中,不得隨意出來。

二是代表強大本能力量的「本我」衝擊「自我」,「自我」無法抗衡,之後,也會和「本我」一起繼續衝擊「超我」。

「自我」有時是受氣包,有時又是兩面派,而最終成了和事老兒。

因為三兄弟不管如何鬥來鬥去,最終都是要統一到某一個心理階段的。

4、「三我」模式與心理控制

前面我們說過,人的心理上存在兩種相對立的能量流,一是由人的潛意識層面的本能力量形成的衝擊流,一種是顯意識社會道德力量時刻對本能力量的打壓,而心理控制,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惡性能量流的統一體內,也有一股良性能量流向平衡心理區段發展,企圖改變自身的錯誤方向,但它的力量單薄,一般不能挽回局面。

特別是在由「本我」引起的惡性能量流中,形成了一股不小心理對抗作用,這個隱藏的敵人內部的正能量,是由社會道德規範在潛意識裡長期沉澱而形成的,也是人自身心理無法認知的。

相反,在良性能量流的統一體內,也總會有一股惡性能量在湧動,企圖把人的心理推向不平衡心理區段,改變良性能量流的發展方向。

這個隱藏在良性能量流內部的蛀蟲,是社會道德規範淪喪而對人的心理的影響。

在這個正負能量、善噁心理的鬥爭中,如果正能量不足以擊敗負能量,就會最終釀成心理不平衡,給人的有機體造成嚴重危害。

在內外良性能量流的配合形式下,共同消除心理上的欲望、矛盾和邪念,力圖使心理走向正常的平衡階段。

和平年代,我們不要忘記內部隱藏的危機,心理平衡之時,也不要忘記某種心理能量流的衝擊。

在心理平衡的前提下,一個出自「本我」的欲望、矛盾和邪念會慢慢形成,這種欲望越來越強,而潛意識中的良性力量不能控制,於是這種欲望就進入了「自我」控制之中。

在「自我」控制中經過了無數次的矛盾衝突鬥爭,不成熟的淺意識「自我」能量同樣無法控制它,於是又進入「超我」控制之中。

具有社會正能量的「超我」同樣無能為力,這種欲望就要暴發,這是欲望和客觀現實衝突的結果,於是欲望產生的不平衡心理就連連突破第一、第二、第三保護層,進入到重創性不平衡心理區段,結果是很危險的。

這就是「三我」模式下的心理控制過程。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大學生A的真實事例,來分析一下「三我模式」下的心理衝突和心理控制過程。

青年A,今年24歲,某大學化學系學生。有一天,在某處看到了一個老漢在數手中的錢,厚厚的一大把錢真誘人,A心理想,我要有這麼多錢就好了,他想來想去,人沒錢什麼也幹不成,於是心中便產生了對金錢的一種欲望,這種欲望越來越強,他就想搶走老漢的錢。

(這時A沒有考慮任何其它條件,處於本能的階段,是「本我」力量的衝動)

當A想下手時,又想這樣會犯法的,抓住了怎麼辦呢?還是不幹吧?

(這時A處在第一心理保護層上,強大的平衡力阻礙了他的行動,是「自我」力量的反作用)。

但A又想,這沒人,我又跑得快,別人抓不住我,好多好多的錢呀,幹吧。剛把手伸過去,轉念又想,這些錢說不定是老人多少年心血得來的呀,多可憐呀,我忍心嗎?

(這時,「超我」道德力量開始介入,第二保護層起了巨大的抗衡作用。)

按說,A就應從此罷休,可他不,最後以「有錢就有了一切」的信條,戰勝了各方面的心理壓力搶走了老人的錢。

從這個層面說,大學生A的欲望滿足了,強烈的需求心理得到了滿足,心理達到了平衡。

可從另一個層面說,他的心理在另一個層次上重新又回到了極不平衡的狀態。因為A一方面時刻遭受著強大的道德力量的譴責,另一方面不久是他被抓獲了,住了兩年的牢獄。

人的心理平衡並不是單一層次的,而是多層的,心理平衡數軸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心理流程。心理平衡的時間性很強,這從心理波動曲線上可以看得出。

這個例子清楚地展示了心理控制的原理。

大學生A的「本我」的力量是「迫切需求錢」與「沒有錢」之間的強烈矛盾衝突的產物,一旦產生,便形成強大的惡性能量流,如果在第一保護層不能消除它,就會跨越第二層,第三層,最後鋃鐺入獄,心理平衡徹底被打破。

5、心理控制的力量

(1)良性心理能量流產生的力量。

這是人的一種自身的平衡力,它產生於有機體的各部分功能器官本身,通過機體的平衡關係表現出來,它的直接領導者是人的大腦神經系統,這種力量是人們覺察不到。

(2)「本我」中表現出來的潛抑力量。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

(3)「自我」和「超我」表現出來的抗拒力量。

產生於某一心理過程,是由意識中的兩種相互對立的觀念的鬥爭而產生的。

制約這種力量的因素有不同的特性,這和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所受的教育、文化素質,社會心態,法律規範和民族心態等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有緊密的關係。

各種內外因素影響的不同,構成的能量流的方向也不一樣,甚至還會產生兩種方向相反的心理力量。

相關焦點

  • 仁神術的「正中能量流」——圖解
    好多朋友反饋,希望把Alice老師在分享課裡講得「正中能量流」能夠以圖文的方式,更加立體化的展現在各位面前,於是小編把操作步驟總結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哦!恢復表層身體能量循環的活力,釋放骨盆帶和生殖器官的緊張。 第三步 將左手的一根或多根手指置於頸部的V字部位(胸骨頂端的SEL 22)。
  • 能量心理活動
    能量心理活動是心理活動的一部分,信息內容心理活動伴隨能量活動,當你有意終止信息內容心理活動時就可以感覺局部還有能量感覺,體驗到局部的能量,不管這個局部是什麼感覺,它都是局部能量的表現,這個能量要通過平衡來消除,不然,這個能量就是失去平衡與協調,產生機體的功能紊亂,和不舒服感覺,也就是氣機紊亂,形成一種亞健康狀態,是局部細胞生物電活動異常。也可以表現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與腦血管功能活動紊亂。
  • 信息心理活動與能量心理活動
    我們知道了信息心理活動伴隨有能量活動,所謂的能量活動是相應的神經細胞膜電位的活動變化,當我們信息心理活動既要遵守信息的邏輯規律,又要遵守能量活動的規律,能量活動的規律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的心理信息活動結束,相應的能量活動也應該恢復,就是去極化後要復極化。如果不能復極化,那麼心理活動就會繼續,且不受意識控制,成為異位心理活動灶,這樣一來,我們的心理活動就不能平靜,不能入睡等。
  • 從能量層級看心理
    大衛·霍金斯的能量層級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 霍金斯有一個著名的能量層級理論,他把意識的能量層級分為正和負兩個部分。 心理精神能量的儲量相當重要。儲量越大,應對能力越強。心理精神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耗,譬如負性情緒的消耗,人的內心常常不堪重負,精疲力竭。心理精神能量的過度消耗和透支,導致各種心理障礙,消耗透支的速度越快,呈現的心理障礙越嚴重。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人禍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降臨。心理精神能量強大的人並不能免於恐懼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幹擾。
  • 能量狀態決定了心理狀態, 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
    能量狀態和心理的關係能量狀態決定了一個人的情緒、心理、精神狀態,人的心理活動又影響了人的能量狀態,實際上是相互影響,但起主導作用的還是能量狀態。心理疾病,無論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還是雙向情感障礙,實際上就是長期或一次性釋放了大量的負面情緒或思維意識,導致自己長時間處在負能量的區間內無法產生正面能量情緒。通過之前有關量子糾纏的文章,我們知道相同或相近頻率會相互糾纏或吸引。
  • 能量狀態決定了心理狀態
    琪毓彩虹2018-09-26茫茫人海中,相遇既是緣,相守便是情,此生相遇,必定是上天恩賜的機會,願彼此的陪伴,都能夠給到對方需要的溫暖和幫助。通過學習超心理學~量子力學+能量狀態理論,使我明白了能量狀態是決定一個人心理狀態的法寶。
  • 《星際穿越》,愛,心理能量與量子糾纏
    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學說中,根據他那個時代的能量守恆定律,思考心理的能量守恆問題,提出了壓抑心理防禦機制這一精神分析理論結構的基石。筆者應用過這種心理控制方法,老好用了。其實弗洛伊德構建的心理學說,最大的魅力不在於被世人傳頌的自我本我超我,還有前意識意識潛意識還有什麼力比多性慾論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而在於這個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提出的壓抑心理防禦機制。
  • 她關注|「AMORE能量青年」為千名大學生提供心理能量補給
    「傳遞心能量」「拯救不開心」「你笑起來真好看」……這一句句心語背後是一個個微笑的學生們。「AMORE能量青年」公益項目在這個冬日走進了大學校園,為在校大學生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疏導心理壓力,注入「心」的溫暖和希望。
  • 父母的情緒能量,影響孩子的心理人格和一生幸福!
    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幸福,都受情緒和情緒能量的影響。 負面和低頻的情緒能量,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最終導致我們的身體出問題。 要命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父母,一直用情緒而不是愛,在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人格發展以及心靈成長。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越來越難管了,父母給孩子的愛也越來越少了。
  • 如何科學地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心理能量概述
    抑鬱是能量在積壓,自我表露是能量外洩,懶惰不肯執行意志的計劃是抗拒的能量。我們內心的心理能量平靜則我們內心就能寧靜致遠,我們內心心理能量壓抑而沉弱我們思緒就會黑暗,我們內心心理能量恣睢我們就會暴戾。人們有時候不敢於做某事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心理能量不足。人們不是恐懼而是凝視深淵過多導致心理應激耗竭了能量產生焦慮。
  • 《心理平衡引論16》心理平衡後記及文獻
    《心理平衡引論》後記這裡,提出了心理平衡是人的心理的一種自然的必然傾向。並認為這種必然傾向是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的結果。在這一論題下,我們又建立了心理數軸、心理坐標和心理波動曲線。還論述了良性心理能量和惡性心理能量、心理語言和心理語言邏輯方式、心理控制、需要與動機、精神勝利、心理平衡方式等幾個核心問題。心理平衡是人的心理上的自然趨勢,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是對人的心理、生理、機體都很有益的。但是不恰當的心理平衡方式,或者是比較低級的心理平衡,會讓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失去發展的動力,失去鬥志,甚至會亡國。
  • 當我遇見Shiva rea的能量流,我發生了一些改變
    Shiva rea,這是一個國內所有瑜伽老師和資深Yogi都熟知的名字。她是Prana flow的創始人,是全球的探險者和先驅的創新者,是《瑜伽雜誌》的特約作者,同時錄製眾多針對在家練習瑜伽者的CD和DVD教學光碟,並因此獲得很多獎項,是創意催化和生活藝術家。
  • 心理能量平衡——「升米恩,鬥米仇」的心理學解釋
    在心理學層面,一個人的所有行為和心理活動,都伴隨「心理能量」的「得與失」,即有些活動屬於心理能量的「消費支出」,比如討好別人、為了一個目標吃苦奮鬥等;有些活動屬於心理能量的「獲得收入」,比如接受他人的讚美,享受成功之後的成就感等。
  • 人生,在心理平衡與不平衡的鬥爭中前進
    在這一驅力的作用下,完成這個心理平衡過程。這一過程,包括了人的動機、需要、行為三位一體的生活準則。「驅力理論」強調了動機具有能量的特徵,和機器人一樣,為了要行動,必須有能量。他的理論是這樣的:激發起一個動機就為執行某個行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或驅力。動機強就意味著驅力大,推動行為的能量也大,最終意味著行為更多,更強烈,更持久。
  • ——熱烈祝賀心能量心理諮詢中心試營開業
    在國外七八年的生活經歷,深感心理健康對大眾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李總表示,希望大家多多學習國外先進的心理諮詢理念和技能,提升自己,不斷探索,在心能量的平臺上不斷創造輝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心能量戰略合伙人、和君諮詢高級合伙人萬志良【力爭打造百年企業】心能量戰略合伙人、和君諮詢高級合伙人萬志良先生,從事教育培訓研究行業
  • 感覺身體能量嚴重缺乏,做事情沒力氣?心理專家告訴你怎麼補能量
    心理學愛好者:廖老師,我感覺自己最近身體「」能量」嚴重缺乏,所以你要先明確你說的能量不足,到底是什麼樣的意思,是一種怎樣的狀態。當然跟我們的作息飲食和鍛鍊都是有關係,如果我們長期作息不規律,我們的飲食也不是特別的健康,或者說我們長期久坐缺乏鍛鍊,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亞健康的狀態,我們稱為慢性疲勞,就是會覺得你好像沒有做什麼,但是你身上總是有一種疲乏感。
  • 愛茉莉太平洋「AMORE能量青年」心理關護公益項目圓滿收官
    近日,愛茉莉太平洋「AMORE能量青年」心理關護公益項目走進上海大學,通過開展主題路演和公開課分享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在校大學生科學疏導心理壓力。這是繼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後,今年該項目的最後一站,也標誌著愛茉莉太平洋的公益視角和社會實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 語言暴力,正在奪走孩子的「心理能量」
    我經常聽到苛刻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進行譴責和溝通。有時他們會直接對孩子說:你為什麼這麼愚蠢,如此愚蠢等等。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他們常常變得自卑而感到沮喪。相反,如果一些父母稱讚他們的孩子,這些孩子將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實際上,歸根結底,這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能量。
  • 心理戰「疫」 把情緒的能量由「黑」變「白」
    國際應用心理學會主席、法國心理學家克裡斯蒂娜·羅蘭-勒維在前不久中國心理學會主辦的「抗擊新冠大流行下的國際心理學」網絡論壇上提出,人們面對突然發生的疫情,會經歷6個心理階段:忽略威脅,焦慮和恐慌,憤怒和反叛,逐漸適應,接受形勢,療養和康復。
  • 咒語與能量 | 咒語中的科學原理
    一句好聽的歌曲和一句祥和的祝辭,可以讓我們喚來一天的歡樂及寧靜。語言是一種物質、一種能量,是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發生振動而使周圍空氣也發生振蕩形成的音波。語言具有物理、生理、心理等自然屬性,咒語同樣也是這樣。而不同的是咒語帶有更加複雜的顯性及隱性資訊,它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與宇宙中深藏的頻率同步和吻合,是一種特殊的天人合一聯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