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喜劇人,大家腦海裡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開心、快樂、無時無刻不在笑,總是能製造很多有趣的事情;大家會想到曾經那個傻傻呆呆的「憨豆先生」嗎?會記得大紅鼻子的「小丑」嗎?
的確他們都是喜劇人,你可以在臺前看到他們抖包袱,製造笑料,讓人捧腹大笑;但是到了幕後,就很難看見他們臉上帶有笑容的模樣。
實際上,那個在我們面前歡樂大笑的喜劇人,往往是患抑鬱症的重災區;
曾經在卓別林時期,有一個這樣的冷故事:
有個人身患抑鬱症去看醫生,這個醫生說:最近我們鎮上來了一個特別幽默的人,講了三天笑話,這幾天全城的人的過得非常快樂,建議你可以去找找他;
抑鬱症患者說:我就是你說的那個特別幽默的人。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懂些什麼,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一位西裝革履的喜劇人在臺上擠眉弄眼彈鋼琴,逗笑了全世界的觀眾;他就是羅溫·艾金森(憨豆先生)。
但你可能不知道,就是這麼一位著名的喜劇大師,身患抑鬱;幾年前,憨豆先生突然闖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多了一個樂子;然而就新劇《憨探奇案》上線時,卻被影評家和媒體批得體無完膚。
還有一些黑粉說出了一些很難聽的話,「20多歲到50多歲,只會裝瘋賣傻」「表演粗俗不堪,譁眾取寵」等等,這讓憨豆先生很壓抑,明明讓這麼多人開心了,為什麼還有人說不好呢?
「喜劇,就是把沒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
喜劇人的笑點一般都很高,將包袱抖出來,觀眾接得住,就就算成功,接不住,演員的心裡就像個冰窟窿;與動作演員不同,和自己較勁,甚至是自我作踐,是喜劇的職業常態。
陳佩斯在最難熬的幾年,演話劇中堅硬的草渣扎到腳是真疼,但是觀眾看後,是真笑;觀眾的笑點不同,喜劇人就會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優秀的喜劇人經常受到打擊,這也讓抑鬱症趁虛而入。
而喜劇人所帶來的表演,往往來自生活;周星馳的搞笑作品,往往出現的男老師都是惡搞的,而女老師則漂亮大方,這與小時候的經歷分不開;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同樣如此,女主角都是天真爛漫的女孩,母親的精神失常使他牽腸掛肚,對初戀情人的眷戀時常令他陷入痛苦的回憶;
「好萊塢喜劇大王」金凱瑞,更是精益求精,要求自己每天的作品不重樣,總想提高自己的作品,但總是不滿意;再加上女友的去世,更是憔悴;
被質疑、被苛責;自我質疑,自我作踐;職業的特性決定著一個優秀喜劇人所必經的道路,這樣往往很容易形成一種固定的形式,很難再次突破,轉型幾乎不可能,所以他們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角色裡,這就是為什麼,喜劇人是抑鬱症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