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號,別錯過更多你感興趣的數據推送和解讀!
各地的財政支出主要用於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科研、行政開支以及各機關事業單位的各項開支。所以還是和人口基數相關的,尤其是戶籍人口,因為外來人口的社會保障上各地還並不完善,享受不了當地的各項教育、衛生和其他社會福利保障系統的待遇。
這裡不包括賣地等基金收入,屬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加上賣地收入的話廣東、江浙又能上漲許多。但賣地收入主要還是用於各類基礎建設,用於公共服務等方面較少。
所以各地財政夠不夠用,是不是充裕,還得看人均支出。考慮到像人口流入大省的外來人口並不能完全享受當地財政,所以流入省的人口基數按照戶籍人口+1/2外來常住人口。來看看全國各省的人均財政支出情況。另外說明,因為計劃單列市是相當於省級財政,和所在省的財政幾無關聯,收支都是單獨和國家財政進行分割,所以深圳、寧波等五個計劃單列城市也作為省級財政列出榜單,而它們所在的廣東、浙江等省,需要剔除它們的財政支出和人口,這樣計算更加合理。
譬如深圳就很明顯,深圳本市的人均財政支出是非常高的,如果計入廣東省一體會拉高廣東省人均不少,但事實上深圳的財政收支和廣東省關聯並不大,是財政獨立的城市。
從排名情況來看,除了西北地區因為國家扶持,財政轉移支付較大,所以人均支出較高,像西藏人均財政支出高居全國第一,而且高達6.2萬元,是墊底的山東省的6倍之多。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都在前列。
就算是貴州、甘肅、陝西、雲南、吉林、黑龍江等中西部省,雖然自身的地方財政收入一般,也有不少財政轉移支付,所以在人均支出上還是排名中上遊的,基本能夠應付省內各項開支了。
其他省市基本是看本省市能收入多少,就能夠支出多少排名了。像北上深,地方財政收入高居全國城市前三,所以人均支出超高。深圳因為戶籍人口佔比小,所以按照上面說的人口基數的計算方法,人均支出超過北京上海。
計劃單列城市的排名都不低,就算是這些年財政收入不良的青島大連,還是排名靠前的。
排名比較靠前的省份(除了西北地區)主要還是經濟相對活躍,地方財政收入較高的省市,浙江和江蘇的人均支出都算不低的,就算浙江去掉了寧波的份額。因為浙江的財政寬裕,所以才能夠在民生上更多扶助省內較落後地區,一體發展共同富裕,像麗水衢州的財政支出都還是非常高的,麗水的人均財政支出在浙江省前列。
另一個經濟大省廣東,因為剔除了深圳因素,人均支出上就走低不少,排在了江西、湖北、黑龍江等省之下。廣東省人均財政支出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還不到,所以也可見到深圳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等待遇要遠高於廣東省平均的。像非珠三角地區的城市開支確實不如浙江、江蘇的較落後城市寬裕,所以較難提高民生水平和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水平。
排名靠後的省區的人均財政支出只能是捉襟見肘了,福建、安徽、河南、河北和山東排名最後五個。這些省主要是地方財政收入偏少,人口偏多(福建雖然人口不多,但去掉廈門的話一般預算收入是很少的)。
比如山東人口近一億(除青島)、河南人口也有9000萬人左右,但一般預算收入比浙江江蘇兩省少一大截,所以支出上面必定是很難了。像河南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平均工資在全國算是墊底的!山東福建在東南沿海省份中也算是比較低的,像其他公共服務方面都沒有江浙和珠三角地區那麼完善。
具體數據請看下表:
歡迎關注,精彩數據每日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