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美國巨頭髮明了洗衣機,如今幹不過美的格力海爾,還要賣身

2020-12-20 中國搜索

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曾有著輝煌的歷史:

1911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臺電動絞擰式洗衣機,人類自此告別手洗衣物的時代;

1949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臺對開門冰箱;

1969年,為「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定製世界第一座太空廚房;

2001年,以105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雄踞全球白色家電第一。

但上面這一切都已成為往事。近年來,隨著中日韓等亞洲家電企業的崛起,惠而浦的家電業務已被逼收縮。惠而浦最新財報顯示,公司2018財年第一財季盈利9400萬美元,同比下降38.56%;營業收入49.11億美元(約合3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1%。而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的2018年一季報營業總收入分別為703億元、400億元、426億元。

現在,惠而浦連旗下壓縮機企業恩布拉科集團都折價賣給了日本公司。

將旗下壓縮機企業折價賣給日本公司

近日,日本電產集團(尼得科)發布消息稱,該公司董事會已通過決議,收購美國惠而浦公司旗下壓縮業務(恩布拉科)。與此同時,據路透社報導,惠而浦由於要專注面向消費者的業務,因此同意採取現金交易的方式,將恩布拉科壓縮機業務以10.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尼得科。惠而浦還表示,預計將以荷蘭式拍賣的方式回購約10億美元的股票。此次出售交易不包括位於義大利的相關設備,因此預計不會對2018年惠而浦的財務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創立於1973年的尼得科集團,目前在全球擁有員工13萬人,旗下300個分支機構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主要專注於生產和銷售諸如洗衣機、乾衣機和洗碗機電機等「溼電機」。

這也意味著通過收購恩布拉科,尼得科全球電器直接將壓縮機加入其產品組合,這使得公司能夠進一步擴展到製冷行業。需要指出的是,總部位於巴西的恩布拉科,在制冷機壓縮機行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並且目前在巴西、義大利、中國、斯洛伐克和墨西哥共有8座工廠,而此次尼得科的收購,就是除了義大利工廠外的其餘7座工廠。

據智家電報導,對家電行業來說,變頻壓縮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在冰箱行業。作為變頻領域的先鋒之一,恩布拉科自1998年就開始向全球市場輸出集節能、靜音及智能控制為一體的變頻壓縮機產品。在此之前,惠而浦公司為恩布拉科100%控股方。也就是說,惠而浦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的白電產品,很多都是原廠原配。整個惠而浦家電的產業鏈完備,掌握著產品的「心」。

此次收購完成後,上述公司的業務整合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惠而浦以10.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恩布拉科本身就低於預期,很多業內人士對此解讀為,惠而浦因家電業務在全球市場萎縮而做出的戰略調整。

在中國市場,惠而浦的表現也極其一般。由於其市場份額小,甚至被一些消費者誤以為是中國本土二流洗衣機企業的品牌。

2016年,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法治周末採訪時表示:

「惠而浦這一品牌,在中國白電市場的佔有率非常低。他的產品工藝質量水平是較低的,所以導致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連連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月,惠而浦宣布將出資34億元人民幣收購合肥三洋,一年後,惠而浦收購合肥三洋獲得證監會批准,正式成為合肥三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對此,梁振鵬認為:

「三洋原來在洗衣機行業的技術非常先進,他在推廣很一般的情況下,仍然能在中國市場保持比較高的佔有率,這是因為三洋的產品在工藝質量水平、性能以及消費者口碑等各方面都比較好。由於惠而浦在這些方面不如三洋,所以他看中了三洋的工廠生產線資源、研發體系、員工體系等。」

2017年,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布的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數據顯示,排名前三名的分別為:中國海爾、韓國LG和韓國三星。曾經的榜首,美國惠而浦已經掉到第四名的位置,在2016年家電品牌零售量佔全球4.7%市場份額。

指望靠關稅保住本土市場

產品競爭力下降,惠而浦卻打起了關稅的主意。

據參考消息網,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今年1月22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已批准針對外國進口的洗衣機徵收保護性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現,進口洗衣機是「國內製造商受到嚴重傷害的重要原因」,在實施新規的第一年,美國將對進口的前120萬臺洗衣機徵收20%的關稅,對超過這個數量的進口洗衣機徵收50%的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建議將為惠而浦等美國電器製造商提供保護。這些建議是在去年11月提出的,目的是防止三星電子和LG的廉價洗衣機湧入美國市場。因為關稅的提高,將導致上述兩家公司在美國市場喪失了與本土洗衣機製造商競爭時的價格優勢。

不久之後,三星電子在美國的官網發文稱,對韓國品牌洗衣機徵收關稅將給美國消費者、零售商及就業形勢帶來嚴重打擊,不論關稅率高低都將引發產品價格上漲、消費者選擇權受限,並影響到三星電子擬建南卡羅來納州家電工廠創造的工作崗位。

LG電子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其稱:

「保護措施最終給美國零售業和消費者帶來負面影響,公司對此深感遺憾。期待美國政府考慮到美國消費者、零售業乃至家電產業做出明智的選擇。」

看上去惠而浦從川普的第一波關稅政策中受益了,但它接下來的日子依然不好過。

因為川普今年3月又對進口鋼鋁分別課徵25%和10%關稅。據新浪美股,惠而浦執行長Marc Bitzer本周對分析師稱,該公司正在將其全年原材料成本預測上調約5000萬美元至3億美元。Bitzer稱:

「美國之前宣布的鋼鋁關稅導致過去幾個月間,原材料成本明顯上升。」(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發明了洗衣機,如今幹不過美的格力海爾,還要把子公司賣給日本人
    這家美國巨頭髮明了洗衣機,如今幹不過美的格力海爾,還要把子公司賣給日本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30 08:18:20
  • 又一美國巨頭敗了,發明了洗衣機,卻幹不過海爾,如今賤賣子公司
    但實際上, 除了通訊行業,其他很多行業我們並不依賴美國,而且做的比美國好,比美國強,所以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才會日益感到壓力,做出靠制裁來打壓的行為。比如在家電行業,中國的海爾、格力、 美的是穩妥的把曾經的世界第一、洗衣機發明者美國惠而浦踩在腳下。
  • 美的、海爾、格力三大家電巨頭,誰是海外第一大品牌?你意想不到
    近日,中國品牌價值100強發布,海爾品牌價值2633.18億,連續18年居首,另一家電品牌美的排第六,品牌價值1079.37億,而格力竟然落榜,令人費解。此外,華為、老乾媽、娃哈哈等品牌都沒有入榜,所以這份榜單的權威性令人質疑。如今來說,按營收規模來看,家電三巨頭的排序是美的、海爾、格力。人們日常生活的空調、洗衣機、冰箱三大件基本上被這三個品牌給包攬了。
  • 美的、格力和海爾,三家白電巨頭,到底誰更強一些?
    通過對各家2018年的業績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美的是遙遙領先格力和海爾的,而格力和海爾則是相差不大。不過在盈利水平上還是格力更強一些,262億元的利潤要領先美的和海爾,而且格力的營收和利潤的增長速度,也是三家中表現較好的那一個。細分來看的話,格力在空調領域更強,海爾在冰箱和洗衣機領域更強,而美的則是在各個領域都能保持在前三的位置。
  • 海爾、美的、格力,家電江湖三巨頭
    白色家電行業有三大巨頭,分別是海爾、美的和格力。一直以來三家都保持著競爭關係,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哪一家能夠代表中國製造,哪一個在市場的升更強大。根據2018年三家公司的財報數據,分析一下哪家更厲害。在這還要說一點原因的就是企業的CEO。海爾的張瑞敏1949年出生,到2012年時已經63歲;美的方洪波1967年出生,到2012年時45歲;格力的董明珠1954年出生,到2012年時58歲。
  • 格力補多元化,美的補高端,海爾智家呢?
    從最近的動作來看,家電巨頭們正加緊布局,彌補發展中的短板:格力再建冰洗工廠補「多元化」的布局,美的則以COLMO切入,發力高端品牌,彌補10多年前落下的功課。相對于格力、美的發力的多元化與高端化,海爾智家又在幹什麼?海爾智家則繼續換道生態品牌建設,全力聚焦智慧家庭場景體驗的開發與建設。
  • 洗衣機三巨頭之爭:美的143億吞下小天鵝挑戰海爾,格力被甩遠
    一直以來,關於國內白電三巨頭海爾、美的、格力的討論就充斥著網絡。據有關媒體報導,業內人士甚至認為此次合併事件意味著家電存量市場開始「洗牌」。家電領域專業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海爾、小天鵝、西門子位居國內洗衣機市場前三,市場份額分別為29.9%、18.5%和13.4%。
  • 海爾電器私有化背後,淨利潤比美的、格力差一半
    圖 | 海爾集團股權架構及海爾電器主要股東作為與美的、格力比肩的家電巨頭,提到海爾的品牌幾乎家喻戶曉,但千億級的集團體量讓海爾旗下的公司支系十分龐雜,比如在「電器」這個印象標籤下,海爾電器、海爾智家等不同上市公司簡稱就經常讓外界混淆,業界在做家電企業對比分析的時候,通常難以客觀計算海爾在電器方面的全盤經營情況。
  • 低調的日本家電巨頭:深藏中國42年,在格力美的身後,年入4800億
    比如,每家每戶都會購買熱水器、洗衣機、空調、電飯煲、冰箱、電視等普通家電,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同時隨著家電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電品牌在中國建立起來。早年,由於中國家電市場剛剛興起,其質量和效果都不如一些洋品牌,如松下、東芝、夏普等日本巨頭幾乎佔據了我國國內的家電市場 。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從趨勢上看,今年以來白電行業似乎逃不開「變貴」這一字眼,上半年,行業內大當家美的集團(000333)在空調營收取得640.3億元的成績,首次超過行業二當家格力電器(000651)後,又一連推出五大品牌,其中COLMO品牌聚焦高端AI科技,產品價格幾乎都在2萬元上下,同時,海爾旗下的高端品牌卡薩帝增長明顯,上半年收入增長超過了70%,今年第三季度,海爾智家(600690)家用空調收入增長
  • 格力、海爾、美的,到底哪家更好!
    最近家電行業競爭慢慢清晰,美的、海爾、格力掠奪了中國家電市場的大半壁江山。格力空調家喻戶曉,美的小家電名聲大起,海爾當紅多年從未衰敗。但是這三家公司到底哪家更好呢?從銷量、售後、用戶忠誠度以及市場份額來說海爾一定穩居老大。
  • 格力多元化轉型不要急著追趕海爾美的,董明珠應該先從鄉村開始
    對於董明珠和格力電器來說,當前在推動格力從空調向全家電的多元化擴張過程中,不要急於去追趕海爾、美的等巨頭,說實話逆襲的可能性很小。相反,董明珠可以發揮格力的渠道優勢,從農村市場開始布局。相比海爾、美的等領軍家電企業,格力當前逆襲雖然尚無希望,但在三四線的鄉村市場或將有所突破。如果要買空調,相信許多消費者都會把格力放進備選名單中,中怡康時代公布的《2018家用空調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格力與美的、海爾分列市場TOP3,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品牌,但當商家將格力冰洗等產品擺在消費者面前時,人們不禁要問,那麼多資深品牌,我為什麼要選格力?
  • 三大家電巨頭誰最厲害?美的領先格力1500億,最厲害的卻是海爾?
    依次排名為:美的集團(307位)、海爾智家(435位),以及格力電器(436位)。雖然董小姐算是三家企業中,最高調的「掌權者」。但是就排名而言,格力電器的表現,並不如前兩位。無論是美的還是海爾,在今年的榜單中都實現了進步,只有格力「背道而馳」,反而倒退了22位。而三者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業績顯示,今年年初開始,美的的市值已經增長了800億。
  • 中國的洗衣機銷量之王出現:不是美的,不是格力,而是它
    中國的洗衣機銷量之王出現:不是美的,不是格力,而是它推薦語:夏日炎炎,人們除了離不開燒烤喝啤酒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件東西就是空調,作為讓人「冬暖夏涼的」必備神器,空調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了。但洗衣機這個物件,在夏天相比空調來說也同樣重要,而且洗衣機行業目前市場發展潛力還是很不錯的。在中怡康發布的2020年累計23周洗衣機行業報告中,海爾、小天鵝、西門子、松下、美的的市場份額位列前五。其中,海爾洗衣機拿下了40.6%的市場份額,銷量穩居市場第一名,而且份額達到了美的洗衣機的5倍左右,是中國新崛起的洗衣機之王。
  • 海爾兄弟合體,能否趕「格」超「美」?
    在銷售端,經銷商、電商歸海爾電器;KA渠道、海外渠道歸海爾智家。」這樣的劃分有助於理解二者的差異,但實際業務中,海爾智家同樣涉及洗衣機、熱水器的生產銷售。業務劃分不清晰,加上兩個公司相對獨立運營,使兩個管理團隊之間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不得不在與「外敵」搶市場的同時還要兼顧內鬥。
  • 洗衣機界的「春蘭」,份額曾超過海爾、小天鵝,如今已被人遺忘
    中國洗衣機市場的龍頭更替比彩電、冰箱、空調都要更跌宕,像空調,經歷了從春蘭到格力,像彩電經歷了從長虹到海信,像冰箱經歷了「四朵金花」到海爾獨大,嚴格算起來都只有兩代巨頭的變化,而在洗衣機市場,小天鵝也只是中國洗衣機行業發展的中生代,還有一個至今仍能在市場上看到的名字,才是中國最早的洗衣機大王
  • 敗退的日本家電巨頭,隱藏中國42年,超越格力美的,捲走近5000億
    談到家電行業,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格力、美的、海爾等國享譽國內的知名品牌,近年來,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迅速,這些國內知名品牌不僅深入國人的心中,而且在國外同行業中也具有不凡的影響力。
  • 超越美的、格力,年入5300億,這家日本電器巨頭,隱藏中國42年
    智能家居其中有一個來自於日本的電器巨頭,這個品牌已在中國市場深耕長達42年,曾經超越國內家電巨頭美的、格力,創造了高達5300億的年收入。那麼這家日本電器巨頭就是松下,看到這兩個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松下生產的不少的家電都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並且還很廣泛。
  • 海爾智家(SH:600690):被網友狂罵血汗工廠,市值更是被美的和格力碾壓,曾經的家電王者海爾電器還能行嗎?
    >美的集團市值3768億,空調一姐格力電器市值3537億,現改名為海爾智家的原海爾電器,市值僅1020億,不到前面兩巨頭的三分之一。 恐慌中的海爾,是否為了追趕美的、格力開始壓榨員工?近日,海爾有四名員工在午飯後被巡查人員拍到午休,立馬被責令一周內離職。甚至有實習生稱:公司流水線上的工作工時基本為12個小時,有時處理不合格的機器,14個小時都有可能。「醒來就幹活」「吃完飯要立刻到崗」成為海爾流水線上的常態。
  • 格力和海爾,兩個加起來不敵一個美的了?
    來源:雪球截止昨天收市,格力電器市值3600多億,海爾智家市值1100多億,而美的集團市值是4900多億。如果股票市場的價格是真實合理的,那麼格力和海爾兩家公司加起來也不如一家美的了。A股家電市場三傑,格力和海爾真的如此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