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水腫?4種利水消腫祛溼藥你了解嗎?一文詳解

2020-12-17 玥亮說藥

溼與水同類異名,人體中腎主水,脾制水,肺調水。脾虛則生溼,腎虛則水泛,肺失宣降則水津不布,故水溼為病與上述三者關係密切,治療溼邪要密切聯繫各臟腑。前人有言:「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指的是某類祛溼藥具有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的功效,針對水溼內停引起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病證,常稱為利水消腫藥,一起看看你都認識哪些實用的祛溼藥?

茯苓——利水消腫,滲溼,健脾,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本品善滲溼利水而消水飲,健脾而促進水溼運化,善寧心安神治水氣凌心者。對於水溼、停飲,無論是寒熱或兼否脾虛者皆宜,脾虛水腫或者溼盛者尤其適用。

臨床上主要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痰飲、脾虛洩瀉、心悸失眠等;對於心力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失眠屬於心脾虧虛者,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腹瀉屬於脾虛溼盛者也有應用。

應用注意陰虛而無溼熱者、虛寒精滑、氣虛下陷者慎服。

臨床常這樣配伍用藥:

茯苓配澤瀉、豬苓、白朮、桂枝等,如《傷寒論》的五苓散,善治水溼內停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

茯苓配附子、生薑,如真武湯,用治脾腎陽虛水腫;

茯苓配滑石、阿膠、澤瀉等,如豬苓湯,用治水熱互結,陰虛小便不利水腫;

茯苓配黃芪、當歸、遠志等,如歸脾湯,善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

茯苓配山藥、白朮、薏苡仁等,如參苓白朮散,善治脾虛溼盛洩瀉。

薏苡仁——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在日常飲食中也常見到,我們都知道它善除溼,但其實可以怎麼用呢?薏苡仁生用清利溼熱、除痺排膿,炒用健脾止瀉;主治病證有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腫痛;脾虛洩瀉;溼溫病邪在氣分;肺痿肺癰,腸癰;溼痺筋脈拘攣;贅疣,癌腫等。

本品孕婦慎用。在日常膳食應用時注意不宜加鹼同煮,易破壞其所含有的維生素。

具體如何配伍應用呢?下面舉例幾個中成藥:

四妙丸——清熱利溼。本方由蒼朮、鹽黃柏、牛膝、薏苡仁組成。用治溼熱下注所致的痺病,症見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參苓白朮散——補脾胃,益肺氣。本方由人參、茯苓、白朮(炒)、薏苡仁(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桔梗、砂仁、甘草組成。用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前列舒丸——扶正固本,益腎利尿。本方由熟地黃、薏苡仁、澤瀉、茯苓、山茱萸、山藥、冬瓜子、牡丹皮、附子(制)、淫羊藿、蒼朮、桃仁、桂枝、韭菜子、甘草組成。用治腎虛所致的淋證及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症症見尿頻、尿急、排尿滴瀝不盡。

風痛安膠囊——清熱利溼,活血通絡。本方由防己、通草、薑黃、桂枝、意苡仁、石膏、黃柏、木瓜、海桐皮、忍冬藤、滑石粉、連翹組成。用治溼熱阻絡所致的痺病及風溼性關節炎症見關節紅腫熱痛、肌肉酸楚。

澤瀉——利水滲溼,洩熱,化濁降脂

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本品既利水滲溼,又清瀉腎火與膀胱之熱,故對下焦溼熱、痰飲及相火妄動之證有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淋濁、溼盛洩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症。

澤瀉禁用於腎虛滑精、無溼熱者;服用期間不宜與紫菜、海帶、蛋黃、波菜、芹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同用;不宜與降壓藥、降糖藥、保鉀利尿藥如螺內酯、氨苯蝶啶等同用,如你正在服用以上藥物或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常見哪些臨床配伍應用呢?

澤瀉配白朮:澤瀉利水降濁陰,白朮健脾升清陽,共用可健脾利溼,用治脾虛溼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淋濁帶下等。《金匱要略》提出「澤瀉、白朮。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瀉小便短少者。」舉例一個中成藥:

眩暈寧片——健脾利溼,滋腎平肝。本方由澤瀉、白朮、茯苓、女貞子、陳皮、墨旱蓮、法半夏、菊花、牛膝、甘草組成。可用於痰溼中阻、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頭暈。注意:孕婦禁用;外感者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澤瀉配木通:增強利水溼、瀉心火之力,可用於熱淋、血淋、石淋、小便短赤澀痛、水腫、黃疸等。

澤瀉配牡丹皮:肝腎同治可瀉虛火,適用於虛火頭暈目眩、骨蒸潮熱等。

相似藥物總結,一表讀懂:茯苓VS澤瀉

車前子——利水通淋,清熱利尿,滲溼止瀉,明目,清肺化痰

車前子味甘、淡,性微寒;歸肺、腎、肝經;本品入腎經既利水清熱而通淋,又實大便而止瀉,治療下焦溼熱、水腫有熱及暑溼水瀉;入肝經清瀉肝火而明目,治肝熱目赤;入肺經清肺化痰而止咳,治痰熱咳嗽。廣泛應用於溼熱淋證、肝熱證、痰熱證。

要注意的是,陽氣下陷、腎虛遺精及內無溼熱者禁服車前子;用藥期間忌辛辣食物,不宜多食蔥、蒜辣椒或油炸香辣之品,戒菸酒。

看看車前子的臨床應用配伍:

車前子配車前草或淡竹葉等,治輕症溼熱淋證,白濁、帶下;

車前子配木通、滑石、山梔、大黃等可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用治溼熱較甚,小便赤熱不利,尿頻痛急,甚則點滴不通;

車前子配菊花、石決明、龍膽草等,可清肝明目,治肝熱目赤腫痛;如肝腎陰虛而致兩目昏暗視力減退,可配伍熟地黃、莬絲子;

車前子配白朮、茯苓、澤瀉、冬瓜皮等以健脾利溼消腫,用治水腫尿少屬脾不制水者;如病久腎虛,腰重腳腫,可配牛膝、熟地黃、山萸肉、肉桂等。

相關中成藥舉幾個例子:

八正合劑——清熱、利尿、通淋。本方瞿麥、車前子(炒)、萹蓄、川木通、梔子、大黃、滑石、燈心草、甘草組成。適應症:溼熱下注,小便短赤,淋瀝澀痛,口燥咽幹。

五子衍宗丸——補腎益精。本方由枸杞子、菟絲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車前子(鹽炒)組成。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洩、腰痛、尿後餘瀝。

濟生腎氣丸——溫腎化氣,利水消腫。本方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肉桂、附子(制)、牛膝、車前子組成。適應症:腎陽不足,水溼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小便不利,腰膝疲重,痰飲咳喘。

復腎寧片——清利溼熱,益腎化瘀。本方由車前子、知母(鹽)、萹蓄、益母草、大黃(制)、 牡丹皮、甘草、梔子、黃柏(鹽)、附子(炙)組成。適應症:溼熱下注引起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膀胱炎以及急、慢性腎盂腎炎等,症見尿頻、尿痛、尿急、腰痛等。

以上就是玥亮說藥今天要分享的祛溼藥之利水消腫藥的代表,這類藥物多為甘淡,性平或微寒,常配伍補氣健脾藥物治療脾虛水溼運化無力之水腫;與溫補腎陽藥合用,治療腎陽虛水溼內停之水腫。臨床運用需視不同病證選用藥物,作針對性配伍。祛溼藥,利水滲溼藥藥性滲洩,易傷陰液,陰虛津虧、腎虛遺精者宜慎用;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辯證用藥。

想了解更多中醫中藥,快來關注@玥亮說藥,讓我們一起致力於用最簡單、合理,安全的藥物改善疾病,提高身體素質!

相關焦點

  • 健脾祛溼喝什麼茶 試試這幾種
    喝茶是很多人養生的方式,早起一杯茶,快活似神仙,很多老年人都是茶杯不離手,那麼如果想要健脾祛溼喝什麼茶呢?健脾祛溼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小編就做具體的介紹,如果真的想要了解的話,那就跟著一起來學習下!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 【四季養生】8種食物祛溼消腫
    【四季養生】8種食物祛溼消腫   ○周儉   夏天,除了熱,讓人們更難受的是頭昏腦漲、全身睏乏、四肢酸軟、食慾減退等不適,這就是中醫常說的「溼」在作怪。對於易浮腫體質的人來說,夏天稍微吃點過涼或者過鹹的食物,都會出現水腫的症狀。我給大家推薦幾種祛溼消腫的好食物。
  • 玉膳房|梅雨季清熱、祛溼、消腫的藥膳,了解一下!
    願以一粥、一湯、一份蔬果汁之配方供養大眾。大眾可擇一熬煮、食素養生。梅雨季潮溼、悶熱,空氣中仿佛都能擠出水來。溼氣、暑熱入侵,常常令人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浮腫。本期推薦的三道藥膳,能幫助清熱解毒、除溼消腫,願大家身心康泰,安然度過梅雨季。
  • 薏米祛溼 孕婦不宜
    夏季來臨,溼熱肆虐,不少養生段子都會提到煲紅豆、薏米祛溼。然而,薏米祛溼真的適合大家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生唐梁介紹,生薏米和炒薏米效果更有不同,搭配不同食物也有各種講究。中醫認為,薏米,甘,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的功效。
  • 防己,是治療痛風、水腫的要藥,能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
    那溼熱引起的有嗎?  溼熱引起的風溼表現為紅腫熱痛,局部的皮膚溫度比對側的手腳更高,而且從疼痛來看也比較厲害,那種寒性的痛可以通過保暖,熱敷改善,熱的怎麼辦?冷敷?沒試過,不過估計效果不大,因為一般紅腫熱痛,說明裡面有炎症發炎,這個時候其實是要促進炎症吸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疾病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 吃什麼祛溼 8種食物可輕鬆趕走溼氣
    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溼氣重的情況,那麼對於溼氣重的飲食,大家有多少了解呢?吃什麼祛溼呢?相信大家非常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另外,紅豆還有健胃生津、祛溼益氣的作用,是良好的藥用和健康食品。紅豆更是女性健康的好朋友,豐富的鐵質能讓人氣色紅潤。多攝取紅豆,還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體力、增強抵抗力的效果。哺乳期婦女多食紅豆,可促進乳汁的分泌。4、薏仁薏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 防己,是治療痛風、四肢水腫的要藥,能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
    那溼熱引起的有嗎?溼熱引起的風溼表現為紅腫熱痛,局部的皮膚溫度比對側的手腳更高,而且從疼痛來看也比較厲害,那種寒性的痛可以通過保暖,熱敷改善,熱的怎麼辦?冷敷?沒試過,不過估計效果不大,因為一般紅腫熱痛,說明裡面有炎症發炎,這個時候其實是要促進炎症吸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疾病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 孕期水腫吃什麼?懷孕後期水腫如何消腫?孕婦水腫食譜來幫您
    孕期水腫是孕媽媽們孕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水腫往往會讓孕媽媽們渾身浮腫,行動不便,孕媽媽們對此非常苦惱。那麼,孕期水腫吃什麼消腫呢?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食譜.茯苓白朮田雞湯原料:白朮、茯苓各15克,白扁豆30克,芡實20克,田雞4隻,鹽5克做法:1.白朮、茯苓均洗淨,投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約煲30分鐘後,倒出藥汁,除去藥渣。
  • 薏仁泡茶祛溼效果更佳 教你自製芡實薏仁茶
    原標題:薏仁泡茶祛溼效果更佳 教你自製芡實薏仁茶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有利水消腫、健脾 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究竟薏仁怎麼吃祛溼效果更好?吃薏仁又有什麼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來了解下。
  • 十種祛溼食物消腫利尿 多吃有益
    十種祛溼食物消腫利尿,多吃有益玉米玉米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不但可以刺激胃腸蠕動,防止便秘,還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加速腸內毒素的排出。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佔60%,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
  • 身體祛溼小妙招
    如果你經常感覺頭昏昏沉沉的,臉色也暗沉,人總是提不起精神,那可能就是體內溼氣太重了。  2、關節僵硬  當溼氣入侵人體關節,與寒氣相遇,就會形成溼寒。這時人的四肢會經常幹到僵硬,就像機器缺少潤滑油一樣,行動起來都不是很方便。
  • 身體有這3種異常「現象」,或許是溼氣重引起的,可能應該祛溼了
    一、身體有這3種異常"現象",或許是溼氣重引起的,可能應該祛溼了1、無精打採,精神不振溼氣重的人會影響人的五臟六腑,五臟六腑受到溼氣的阻滯,影響人體新陳代謝變慢。從而就會使人感到有千斤重的東西壓在體內,白天精神不足,晚上也很難睡好覺。
  • 中醫溼氣重的人,有3個表現,4個祛溼中成藥,助你遠離溼氣,不肥胖!
    4、女性白帶會增多身體溼氣重的女性小便會變得更加渾濁、出現白帶增多、發黃的症狀,長期不治療還會引起其他婦科疾病。溼氣該如何祛除?4種祛溼中成藥大盤點,最後一個最好用1、附子理中丸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功效:溫中健脾,散寒祛溼。改善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等症狀。
  • 細讀這4條,祛溼健脾胃,一招搞定!
    熱情得讓人難以接近的夏天,還夾雜著一股自然界的溼邪之氣。為了抵抗這股溼熱的暑氣,我們習慣了煮紅豆薏米水來祛溼。《本草新編》: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本草經疏》:小豆健脾燥溼,故主下水腫脹滿,止洩,利小便也。
  • 水腫患者晚上不敢喝水,還要忌口,這幾種食物是消腫的良藥!
    消除水腫的方法有很多,運動、忌口、生活習慣等,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食物有消腫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兒所說的水腫,指的是正常的水腫,不是因為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腫。疾病引起的水腫,必須要針對疾病進行治療,不可自己在家用偏方治療。  病理性水腫和我們平時說的水腫其實有很大區別的,病理性的水腫,並不會因為你忌口就會減輕或是消失,而且病理性水腫一般都比較嚴重,肉眼完全是看得出的。要麼就是眼瞼常常水腫,要麼就是下肢水腫,要麼就是全身水腫。而且還會伴有其他的身體不適。
  • 吃對了,不僅利水消腫,還能健脾胃、清心火
    很多人在網上看到說薏米紅豆湯可以祛溼,照著就做了,但是喝了一段時間卻感覺收效甚微。什麼原因呢?首先,"祛溼"這是中醫的一個概念,而這個"薏米紅豆湯"中的紅豆不是我們所吃的那種紅豆,而是赤小豆。紅豆、赤小豆怎麼區分?
  • 自製懶人版冬瓜茶,清熱解暑,消腫祛溼
    冬瓜茶在臺灣已有百年的飲用歷史,與甘蔗汁、青草茶並稱三大古老冰飲,是最佳清熱解暑,消腫祛溼的養生茶。具有美白、祛斑、清燥、去水腫的功效,是一款延年益壽的養生飲品。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
  • 薏仁功效多,泡茶祛溼效果更佳
    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有利水消腫、健脾 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究竟薏仁怎麼吃祛溼效果更好?吃薏仁又有什麼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來了解下。薏苡仁的丙酮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也能抑制ECA的生長,此種抗腫瘤活性可轉移到石油醚可溶的酸性部分中,若將其皮下注射,可使腹水變透明,腫瘤細胞幾乎消失,但這一部分的毒性也相應較高。薏苡仁丙酮提取物還對子宮頸癌14(U14)及腹水型肝癌(HCA)實體瘤有明顯抑制作用。
  • 這味中藥屬於藥食同源,形似「豆腐塊」,可以祛溼健脾,寧心安神
    中醫養生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利用「藥食同源」的中藥養生,不但可以當做中藥來使用,也可以當做食物來吃,簡單方便,健康養生。在中藥裡面有一種常見的「藥食同源」藥材,它們經常被切成小正方體的形狀,看著和「豆腐塊」一般,通體潔白,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它的名字---茯苓。茯苓屬於一種藥食同源的藥材,作為食材,它可以做成茯苓糕、茯苓粥等多種美味。
  • 流傳千年的治水腫名方,組成竟只有兩味藥!
    水腫是一種水液在體內瀦留,泛溢皮膚,出現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中醫當中水腫分為陽水、陰水。陽水一般從面部開始,自上而下,繼而發展至全身,水腫的地方皮膚繃緊光亮,按一下凹陷處立刻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