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家長學會這樣偷懶,孩子獨立更優秀!

2021-02-08 天津小學輔導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

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 7 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

早上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晚上陪他讀書,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為他忙前顧後,然而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於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長此下去,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是保證優秀成績的關鍵,是支付將來成材的前提,是培養健全、獨立人格的保證。

看著這麼多父母為「小皇帝」、「小公主」們鞠躬盡瘁,我卻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懶是一對矛盾體,是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

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

雖然很多孩子上下學都是父母接送的,雖然他爸剛開學時送過他幾次,但我從不接送,因為兒子從家到學校最多只有一公裡的路程,只需穿過一條馬路,來往的車輛也不多。在給他講了安全知識後,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練輕功」。

有一晚,他沒按時睡覺,次日起來遲了,要我騎車送,我故意說,我自己上班要遲到,來不及送。他氣得一邊跺腳一邊小跑去學校,結果因遲到被罰掃地。

我知道他最怕老師罰了,所以只有讓他遲到一次才能吸取教訓,改正晚睡的毛病。果然,以後總是一到8點半就上床,準時睡覺,保證第二天早起。如果那次真的送了他,恐怕良好的作息習慣難以形成。

如果學校離家不太遠,也有足夠的安全保障,並得到學校許可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養成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

我只提醒兒子,什麼時間該做功課了,做完了向我報告一聲。遇到要檢查的作業,我一律叫他自己檢查,我只負責籤字。他極不高興地說:「別人的媽媽都給檢查,你怎麼這麼懶?」

我給他講道理:「不是媽媽懶,你想,如果我幫你檢查了,你還會檢查嗎?考試的時候錯了,誰又幫你檢查?平時出小錯,考試出大錯啊。」

並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叫他自己開動腦筋,實在不會做了告訴他該到哪裡去查找資料。

如某個生詞不知道什麼意思,他為了圖省事,來問我,我叫他自己查字典,為了完成作業,他不得不一個筆劃一個筆劃地查。過後,我在思考他不愛查字典的緣由,原來是對部首查字典不夠熟練,往往查一個字要費老半天時間,要查的生字多了,別說孩子,大人也覺枯燥。

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賽,列出生字,看誰查得快,我故意輸給他,贏了的他興趣盎然。玩了幾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認為是麻煩事了。現在,他還主動幫同學查字典呢。

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上,不要太勤於指導,而要學會發現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於獨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哪些是他能力達不到而需要幫助的。

有的父母為督促孩子學習,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樣嘮叨個沒完沒了。殊不知,重複的話孩子聽多了耳朵也會起繭的,他反而不當回事。

周末,他打遊戲打了很久,作業也沒做,我問:「你準備打到幾點?」他看看鐘,說:「再打十分鐘。」「好,說話算數。」十分鐘過去了,我返回來一看,他還在打,我強忍怒氣,臉上平靜地說:「你平常不是說,說話要算數嗎?」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馬上關掉電腦。

在此之前,因我給他灌輸過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識,所以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試想,如果我來個火冒三丈,一陣嘮叨:「別打了,還不趕快做功課去,這樣打下去,成績怎麼會好?以後考不上大學……」恐怕他口服心不服的,做作業時還會「身在曹營心在漢」。以後他打遊戲,我要他自己規定時間,時間一到,必須馬上關機。

開始,他還要我監督,以後我偷偷觀察,發現他自覺了,時間一到就不打了。都說打遊戲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變不利為有利,他從中學會了控制自己,克制欲望,培養了控制力,忍耐力、意志力等。而這些,正是重要的學習品質。

勤教育不見得有效,要看在什麼方面勤。如果勤於嘮叨、大擺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於尋找方法和對策,並能有效實施才是值得借鑑的。

凡是兒子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不幫忙。如他的房間亂的時候,我就提醒他該收拾整齊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看他整理。

孩子上科技課經常要回家準備各種材料,我叫他自己準備;要買什麼給他錢讓他自己去店鋪買,以鍛鍊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收集標本,我帶他去野外,看著他動手做。

剛開學,老師要求給新書包上書皮,他不會包,我卻叫他跟我學包。第一個封皮包好後(當然非常蹩腳),便放手,叫他自己包。他嫌麻煩,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我不理睬,只顧在旁邊「指手劃腳」地指導一番,看我如君子般「動口不動手」,他不得不耐著性子包。如果我為了圖快省事,幫他包完,那麼他永遠也包不出第二個更好的書皮。

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由於我的種種「懶」,促成了他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習上,改掉了粗枝大葉、丟三拉四的毛病,遇到困難,能獨立思考鑽研,主動尋求解決辦法;生活上,獨立性強,樣樣能自理。

可見,父母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該狠心的時候要狠心,該懶的時候不妨懶,把操心、關注默默地放在心裡。

移開呵護的羽翼,讓他自己去飛翔,唯有這樣,雛燕才能煉就一雙堅強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的獨立能力。

相關焦點

  •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但前提是:父母該學會聰明地"偷懶"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34;,大概意思是說如果父母過於勤快,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會讓孩子變得很懶。也因此衍生了另一種言論,說家長懶一點孩子更出色。於是很多家長為了偷懶,就把這句話當作是自己的育兒真理。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得有前提。
  • 孩子自理能力差?父母是元兇,家長學會「偷懶」孩子就越優秀
    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的壓力,因為家長付出,所以他們就會有高期盼,而高期盼就會容易失望,從而衍生出很多的問題。我們總說不能把所有的希望託付在一個人身上,因為這樣就很容易落空,對待孩子也是這樣的。
  •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你家孩子獨立性強嗎?答「強,我家孩子很獨立」,那麼恭喜你,你家養了個優秀的孩子。但是也有些孩子是這樣的,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一天晚上6歲的豆豆正在客廳玩玩具,媽媽走過來提醒她已經很晚了,不要再玩了趕快收拾好玩具準備睡覺。
  • 媽媽們別那麼辛苦,在這些事上多「偷懶」,孩子會更優秀
    父母在孩子的事情上太勤快,反而會養成孩子的惰性。如果媽媽能在這些事上學會「偷懶」,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優秀。獨立,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而且從小就該培養。孩子會自己吃飯,家長就不要再餵了;孩子會自己穿衣服,家長也不要插手;孩子會做簡單的家務,家長就要給機會做……總之,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家長就不要代辦了。不然的話,孩子會極為依賴家長,除了變得懶惰之外,獨立能力也得不到鍛鍊。
  • 培養更優秀的孩子:找準最佳幹預時機,成為會偷懶的家長
    第一種家長無疑是勤勞的,第二種家長有些懶惰。實際上,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方式,在這兩者間徘徊。要管,就要事事包辦,認認真真盡職盡責;要不管,就乾脆全靠孩子自覺主動,或者自己不動手,在一旁不停地重複。在這三種家長裡,我推崇最後一種,這樣的家長是比較偷懶的家長。
  • 家長越懶孩子越棒,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但這樣只會把我們自己弄筋疲力竭,心裡也變得更加焦慮。其實這樣「勤快」,不但我們自己受累,孩子也並沒有從中受益。這樣「費力不討好了」的帶娃要不得,教你4種偷懶的辦法,家長越懶孩子越優秀。
  • 孩子做事太依賴父母?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自立
    義大利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34;很多育兒書裡面也都提到,家長培養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獨立。我們希望孩子走一條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沿著父母的成長軌跡再來一遍。那麼,培養孩子自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1.自立的孩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父母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樣的孩子往往打小就很有主見。有時候他表現的不夠&34;,然而當他長大後,他更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會&34;。
  • 家長這樣「忽悠」孩子,孩子長大可能會更優秀!
    別以為「忽悠」就是在做不好的事情,事實上,很多時候,像下面這樣「忽悠」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更優秀!有首歌叫《霧裡看花》,有句歌詞是這樣的: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面對生活,也許我們得有一雙慧眼,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一直跟家長們說,我們最好睜一眼,閉一眼。用睜著的那隻眼去看孩子的優點,長處和潛力,對孩子的缺點,不足和問題,我們如果能閉起眼睛,那些缺點、不足和問題就不存在了。
  •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最開始是取決於父母的。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能溺愛,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優秀的人,從小就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1父母適當「懶」當孩子的身心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他們已經具備了自己解決問題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家長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在無意識中扼殺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放開手腳,做個「懶」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讓他獨立去做。
  • 想要孩子成長優秀,這幾句話,建議家長要多說,孩子會更優秀
    在過去包括現在,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聰明才智由先天註定——因此常被誇聰明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成功是由先天條件的賦予,因此在遭遇不利的條件時,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地避開;而常被誇努力的孩子,則認為困難和挑戰是能夠經過自己的奮鬥而改變的,因此在面對學習的困難時,他們也因此更常抱熱情,更不害怕失敗。
  • 孩子成績好能給家長長臉?成績差的孩子該怎辦?聰明家長這樣引導
    家長沒面子,那還活不活了?聰明家長懂這樣做。成績好確實可以幫家長長面子,但是如果自家孩子成績差,也不用太過焦慮,畢竟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優缺點,一定要學會多多鼓勵孩子好好學習,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較,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 孩子老是偷懶,家長有脫不開的干係
    不管做什麼事,都最忌諱偷懶,因為偷懶會讓人精神懈怠,這樣人在做事的時候就會變得懶散而沒有準頭,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犯下大錯。可是很多孩子在寫作業時卻經常偷懶,總也不能全神貫注地將作業認真寫完,反而是能拖就拖,能不寫就不寫,往往都是等得實在沒法再拖了,這才不情願地寫兩筆。
  • 媽媽這樣做,孩子更獨立
    ,捨不得用他,都是我前面收拾,他後面扔,每天要這樣重複無數次,直到忍無可忍說他幾句才不情願的自己收拾。,可是,你不給他機會學習,他可能永遠都拿不好,多給他機會嘗試,一次不行兩次,每天都練習,總有一天會學會。
  • 獨立——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放手——啟動培養孩子獨立的程序現在有很多家長一到暑假就想著給孩子報一個夏令營,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給予鼓勵和信心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營養劑首先獨立的孩子更有自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從小鍛鍊孩子獨立的能力,如教給孩子讓他自己學會洗碗、洗衣服,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可以在實踐中琢磨出其他的方式方法,還有如何克服困難。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認真的生活態度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還能很快地適應不同的環境。
  •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偷懶
    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以身作則,與他們一同成長。在我們咿呀學語時,第一次說出口的詞語是「媽媽」。那是因為媽媽在耳邊一直教我,又是我最親近的人,我聽著聽著就學會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優點就是模仿,家庭又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 孩子成績不好?這樣「陪讀」,家長輕鬆孩子更優秀
    有些孩子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比較差,如果家長不管他們,他們可能就會偷懶不完成作業。或者有些不會做的,就乾脆不做了。「陪讀」,輕輕鬆鬆使孩子變得優秀我有一個學生家長非常苦惱,她告訴我,他兒子的成績非常差,老師打了好幾次電話,讓她好好抓抓孩子。
  • 家長不能太「聰明」,學會適當「裝傻」,給孩子足夠的進步空間
    一、父母太「聰明」,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1.讓孩子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有些父母總是非常的心急,總是擔心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比如當孩子搭樂高時,有些家長就總喜歡越俎代庖,不等孩子自己研究怎麼組裝就幫孩子都弄好了。
  • 這3種「勤快媽媽」,養不出優秀孩子,適當偷懶孩子更出眾
    身為家長疼愛自己的孩子,儘自己所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資源是家長應盡的責任,大部分家長也都是這麼做的。但是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好一切,事無巨細的為孩子全盤打理好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好處嗎?老師對小李是這樣說的:「作為孩子的媽媽,平時千萬不能太『勤快』,你這樣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的學習能力下降,他在班級裡的表現自然很難出眾。」
  • 清華老校長直言:父母學會放手,孩子能變得更聰明更獨立
    在國內的時候,她任何事情都幫孩子安排的妥妥帖帖,孩子一點兒都不獨立,也不領情。到了國外之後,安妮換了另外一套育兒的方法,讓孩子學會了自立,而且也更體貼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了。她學會了適當放手,讓孩子學著做自己的事情,把自己也逐漸解放了出來,她不用時時刻刻在盯著孩子,孩子也認可了母親的價值,也更尊重理解母親了。
  • 家長喜歡包辦?娃獨立思考能力欠缺?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呢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是一種樂趣,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小孩子真的是將「不懂就問」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少會思考這道題該怎麼做,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甚至有時候不管會不會都去問。要知道思考是智慧的源泉,一個不懂得獨立思考的人走在社會上更多的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