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樣做,孩子更獨立

2020-08-28 小西媽媽

兒子3歲半了,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帶,小傢伙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可能在他眼裡隨手能拿到玩具才是最舒適的狀態。

剛開始覺得孩子小,捨不得用他,都是我前面收拾,他後面扔,每天要這樣重複無數次,直到忍無可忍說他幾句才不情願的自己收拾。

閨蜜家的兒子很小就開始自己吃飯,到現在3歲已經能夠熟練的用筷子夾菜了,我兒子3歲之前都是餵飯,到現在雖然自己吃,但吃飯總是不認真,一邊玩一邊吃,總得等到飯涼了,再罵幾次才能吃完。

孩子的各種壞習慣真的是他的原因嗎?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自己動手,一是嫌麻煩,認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給他們做善後處理還不如大人做來得簡單;二是不相信孩子,主觀地將其定位於能力弱的人,不相信他們能做好。這其實是很自私的想法,考慮的只是自己省事,而不是看是否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能力。

看到兒子的表現,也反省了我自身的原因,跟老公商量後,決定讓老公加入教育,爸爸會告訴兒子:「你是家裡的男子漢,爸爸不在家的時候你要幫助媽媽,還要照顧好媽媽。」

這就向兒子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照顧自己是你的責任,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能依賴媽媽。第二,你是男子漢,還得照顧好媽媽。小朋友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就會變得熱情高漲,想要做的更好,尋求別人的認同。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分享幾條經驗:

第一,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孩子雖然小,在你眼裡他什麼都做不好,你才會忍不住代勞,但是,很多事不是天生就會的,總要有學習的過程,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的樂趣。

你認為孩子太小拿不好筷子,可是,你不給他機會學習,他可能永遠都拿不好,多給他機會嘗試,一次不行兩次,每天都練習,總有一天會學會。

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放手讓他去做,在失敗的基礎上找到成功的樂趣,成長的過程中也磨鍊了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第二,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你可以信任孩子能自己過馬路並放手讓他去實踐,但如果你不教會他辨認紅綠燈,不教會他如何應對突然而至的車輛,這種信任就是盲目甚至是危險的。

在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之前,你必須告訴他正確的步驟、方法和注意事項,並引導他從最基礎的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他做比替他做也許會更麻煩,但授之以漁絕對比授之以魚更有意義。

第三,家長要適當示弱

教兒子學習數字,開始總是不配合,後來,只要我說:「這個媽媽不認識,你能告訴媽媽這是幾嗎?」他就會特別配合,告訴我答案,說對了我會感謝他教會了我,他就會特別開心,有成就感,說錯了也沒關係,經過幾次提醒也就記住了。學習的積極性都高了很多。

命令和指揮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逆反,換一種方式說出來孩子更願意接受。

第四,父母要態度堅決並且有耐心。

孩子做什麼事情往往開始熱情高漲,用不了多久就打退堂鼓,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多監督,多鼓勵。

孩子很多時候都在試探父母的底線,當父母態度堅決時孩子也會明白並且堅持下去。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只有父母言行一致才更能讓孩子信服。

媽媽適當的「偷懶」,孩子才能更獨立,溺愛到最後都會變成傷害。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你家孩子獨立性強嗎?答「強,我家孩子很獨立」,那麼恭喜你,你家養了個優秀的孩子。但是也有些孩子是這樣的,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一天晚上6歲的豆豆正在客廳玩玩具,媽媽走過來提醒她已經很晚了,不要再玩了趕快收拾好玩具準備睡覺。
  • 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美國家長是這樣做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是很多媽媽們最容易忽視的,據中國兒童中心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與父母的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的成長教育密不可分同樣的問題如果放到中國的家長身上,孩子更可能聽到這樣的答案:「我們家很有錢,這些錢以後都是你的」。不同的答案映射出家長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美國是比較追崇獨立精神的國家,下面幫媽帶大家來看看,美國的家長是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
  • 2-3歲孩子獨立睡覺的4個解決方案,家長一步步跟著做孩子更獨立
    這篇文章,我們一起走進日常生活情景「獨立睡覺」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是白天說好自己睡,結果到了晚上睡覺,一定要你陪著才能睡著,不然就哭,半夜醒來也會找媽媽,始終沒法獨立睡覺?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教你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你可以一步一步跟著做,來鍛鍊孩子「獨立睡覺」。
  • 孩子總纏著你,不會自己玩?國外媽媽這樣做,難怪孩子那麼獨立
    導讀:孩子總纏著你,不會自己玩?國外媽媽這樣做,難怪孩子那麼獨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總纏著你,不會自己玩?國外媽媽這樣做,難怪孩子那麼獨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聰明家長學會這樣偷懶,孩子獨立更優秀!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 7 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
  • 當媽媽的不能什麼都幹,留給孩子一些展示的機會,讓孩子更獨立
    相信每個孩子剛降生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其他的無欲無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讓自己少操心,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當中沒有難題就夠了,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與此同時你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如果當媽媽的什麼都幹了,就會導致你的孩子缺乏獨立,到時候會讓你非常頭疼,非常上火,那個時候你在要求孩子獨立,要求孩子把這個事情做到完美,什麼話都聽你的,可能對孩子而言太苛刻了
  • 媽媽的選擇:從尿不溼到獨立,孩子獨立教育,需要滿足一個大前提
    ,就是最好的獨立教育生活中也經常看見這樣的場景:某一次在超市見到一位媽媽帶著3歲的孩子在買東西,母女倆在棒棒糖前停住了腳。有多少父母,就是這樣在無意識中剝奪了孩子「獨立選擇」的機會?又回過頭來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沒有想法了。
  • 「變聰明」的黃金5年,媽媽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爸爸,為什麼你有鬍子,媽媽沒有。為什麼不讓吃零食,還老要我洗手?啄木鳥天天這樣「篤篤篤」會不會得腦震蕩呀?可媽媽也不是超人。在這樣密集的提問攻勢下,也總有招架不住,耐心耗盡的時候。我們在媽媽群做過詳細的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孩子
  • 獨立——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如果孩子想要嘗試做點家務,他們就趕緊說,這可太危險了、太難了,你還是不要做了。到後來多多也就習慣了,這些家務的事情,有爸爸媽媽做就可以了。但是到了夏令營裡,凡事都需要自理,多多缺乏生活的技能,和其他小朋友相比就顯得什麼也做不好,做得慢,自信心深受打擊。這個時候我朋友才深刻認識到,看似平時對孩子的愛護正在摧殘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新新不好意思地說:「是我拿的,媽媽,對不起。」新新媽摸摸孩子的頭說:「如果媽媽給你的零花錢少了,就跟媽媽說。別自己從爸爸媽媽的口袋裡拿錢,好嗎?」「好!」從那天以後,新新媽給孩子漲了零花錢,而孩子新新再也沒有偷偷拿過錢。有時候爸爸不小心把錢擱在茶几上,新新還會貼心地幫爸爸收進房間,還囑咐爸爸注意保管錢財。
  • 「媽媽,幫我穿鞋子」,聰明媽媽這樣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毛:「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媽媽假裝沒聽見,不回應小毛,小毛一直在不停地重複「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過了一會,小毛的聲音開始帶有哭腔,眼淚也吧嗒吧嗒地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滴。媽媽走過來,說:「那這樣吧,媽媽幫忙你穿一邊,給你做個示範,然後另一邊寶寶自己穿。」小毛身體一動不動,只動動嘴皮子「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當然,在孩子能夠做到精讀和泛讀之前,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指導。獨立閱讀能力所謂的獨立閱讀就是孩子可以不用再家長的陪伴下,能夠做到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可以脫離家長的指導,自己進行閱讀,孩子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每一個孩子必須要學會的能力。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一個人是否自信、獨立、有責任心雖然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是,後天的教育培養更重要一個孩子剛出生就是一張白紙能否變得色彩豐富就要看家長怎麼「塗鴉」了1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說起不要批評、嘲笑孩子「你怎麼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 孩子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會讓孩子成長更混亂
    進入21世紀,由於人口的膨脹和環境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更激烈。很多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學這樣學那樣,似乎都恨不得一下子把各種知識技能塞給孩子,讓他(她)武裝到牙齒,那樣他(她)就不怕任何競爭,而作為父母的自己也會因孩子而感到無比自豪。
  •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智慧媽媽這樣做
    下車時孩子堅持要帶滑板車,我們拗不過他,跟他約定自己要對滑板車負責,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不能讓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點頭答應了。孩子雖然答應得很爽快,但我的心裡七上八下的,總擔心他做不到。看著孩子扛著滑板車拾級而上嬌小瘦弱的背影,往事歷歷在目。孩子在一歲左右想要自己吃飯,婆婆擔心冬天飯冷了會傷到腸胃,說等到明年春天暖和再說;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先生嫌孩子慢,不由自主代勞了;孩子想掃地,外婆怕他摔跤或把東西絆倒,毫不客氣阻止了……於是孩子什麼事也不會做,什麼事也不願意做,更沒有責任心,事事總找我們幫忙。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一個人是否自信、獨立、有責任心,雖然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是,後天的教育培養更重要!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 遇到困難就喊媽媽!缺乏獨立思考的孩子,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一遇到困難就喊媽的習慣?一、過度指導,破壞孩子的獨立思考孩子坐在地上,專注而認真的搭著積木,但是怎麼搭都搭不好,但是孩子沒有放棄,一遍一遍的嘗試,媽媽走過去:寶貝,不對,不對,應該是這樣的!
  • 經濟獨立的媽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有一天,家婆就開玩笑地說道:「二寶,你天天這樣黏著你媽就有好吃的嗎?」沒想到,兒子驕傲地答上一句:「對呀,我和妹妹跟著媽媽就肯定有好吃的。」語氣裡,全都是自豪,我都不知道他的底氣來自何方。仔細一問,哦,原來是因為他覺得媽媽廚藝一百分,隨時給他們弄好吃的,而且不需要向爸爸伸手也可以給他們買許多好吃的。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對了,孩子很獨立;沒用對,誤導孩子
    在傳統的觀念裡面,父母代勞孩子應該做的事情,第一遍叫做示範,第二遍就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來說,要求孩子獨立,的確過早。飛飛快4歲了,前天晚上睡覺之前,由於時間倉促,飛飛媽媽破例抱他去拉尿,平時都是飛飛自己去。昨天晚上睡覺之前,飛飛開始依賴飛飛媽媽,說:「抱我去拉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