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路標7月將有標準英文名》的報導(詳見昨日A11版)見報後引發了讀者的積極反響。據大洋網調查,近50%的網友認為有必要對通用標識的英文譯法進行規範性調整,因為「譯法不規範會讓外國人笑話」。
採訪中,不少市民還就一些標識的英文譯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對於外國人來說,「標識英文翻譯越簡單越好」。
專家:5原因致翻譯錯誤
標識英文翻譯不規範、翻譯錯誤,不僅在廣州屢見不鮮,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存在。對於通用標識的英文譯法錯誤百出的現狀,有從事翻譯研究的專家將其歸納為5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種是拼寫錯誤。第二種是用詞錯誤。如「危難時刻 迅速報警」一語的翻譯「Being Urgent Call 110 Quickly」中的「Urgent」的意義表述不夠精確,也不合國際規範。
第三種是語法錯誤。如「補票處」被譯為「Ticket Office For」「For」有畫蛇添足之嫌。 「Ticket Office」既是「售票處」,也是「補票處」,因為英文的文字原意與實際運作都包含了與「票務」相關的全部內容,並沒有區別「售票」或「補票」的意義。
第四種標示內容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或不符合國際慣例。如「暫停營業」一般都被譯成「Stop Cashier」,而國際慣用的表述為「Position Temporarily Closed」。
第五種是胡譯亂譯。如「雨天路滑」翻譯為「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 「Crafty」不是「滑哧溜」的「滑」,是「滑頭」的「滑」。
市民:翻譯越簡單越好
昨天的採訪中,大部分市民贊成對通用標識的英文譯法進行規範,尤其是路標和地名。曾在英國留學的劉小姐說,「通用標識的英文是給外國人看的,當然是越規範越好。不過,翻譯不能太過拘泥,應該是越簡單越好。」
劉小姐坦言,洗手間翻譯為「WC」是絕對不妥的,因為不僅不雅,更因為國外早就不採用這種標示了,「老外已經不明白WC為何物了。」
對於地名和路標,劉小姐認為應該照顧到老外的習慣。像路、街絕對不能採用漢語拼音的「lu」和「jie」,而應採用英文的「Rd」和「St」。劉小姐分析說,外國人一般不用方位來命名街道、路段,而用具體的名字來取名。因此,像廣州大道南應該採用漢語拼音「Guangzhoudadaonan」,而不是「Guangzhou Rd South」的英漢混合體,因為「老外看了會更不明白」。
至於像三元裡、狀元坊等有特色而有無法採用英文翻譯的,不如「直接採用漢語拼音來得更直截了當」。
令人蒙查查的英文翻譯
警示牌「危險 請勿動」譯成「Danger!Keep out! 」(「危險!切勿靠近!」)
收款機 譯成「Accept Silver Machine」(接受銀子的機器)
鐵板牛肉 譯成「Corrugated iron beef」(有皺紋的鐵牛肉)
宮保雞 譯成「Government abuse chicken」(政府虐待雞)
生魚塊 譯成「Chop the strange fish」(砍那陌生的魚)
-網友提議
廁所該叫啥?
lavatory比
toilet文雅
昨天,大洋網對「廣州路標將有標準英文名」一事展開網絡調查。網友Mark對路名具體翻譯提出建議:「為什麼無論大街還是大道都不能譯成Ave(avenue)?在北美洲的城市,無數的大街大道都叫『某某 avenue』啊; 如果真的是講究的話,立交橋還是譯成『flyover 』或『overpass』比較好; 固然藥店翻譯成『pharmacy』比較正規,但北美還是有藥店叫『drug mart 』,由此看來『drug store 』並無不妥;本人最有意見的是,既然我們嫌『WC』不雅,那我個人就覺得『toilet 』也好不到哪裡去,除了有廁所的意思外,『toilet』還有馬桶的意思,是不是應該考慮用『lavatory』、『washroom』或者『restroom 』這些更文雅的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