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也要有儀式感!西瓜、紅燒肉吃起來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立了秋,涼颼颼。」這句諺語,說出了人們對涼爽秋天的一種期盼。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不過,立秋到來並不意味著天氣馬上會變得涼爽。由於其時間節點意義和對農事活動的指導作用,在漫長的時光中,它一直很受重視,民間逐漸形成了「啃秋」等頗具儀式感的習俗。

  秋季,萬物收

  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管子》中提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立秋也是古時常說的「四時八節」之一。

  中國古代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根據主要是天象變化,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因此,秋季以立秋為始點。

  立秋後,降雨、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一個轉折點。古人認為,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生長走向成熟。

  《禮記·月令》記載,立秋日,周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氣。天子回朝之後對有功的軍人進行獎賞,並開始軍事訓練、整頓法制等等。

  宋代,在立秋當天,皇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時辰一到,太史官會高聲說「秋來了」,奏畢,梧桐如果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算是寓意報秋。

  為啥天氣還是那麼熱?

  不過,往往已經到了立秋,但天氣仍然十分炎熱,這是為啥?

  立秋其實並不意味著酷熱天氣就此結束。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意思就是指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

  按照傳統的三伏天推算方式,其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民俗學者蕭放介紹,立秋是根據天文觀測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位置,確定的秋季起始日。

  所以,立秋表示季節轉換的開始,但並不表示氣溫會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節氣之後,難免有時會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

  從這個角度看,立秋當天並不是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人們真正感覺到秋天的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

  換句話說,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通常還是會有些悶熱,仲秋後天氣會趨向於乾燥涼爽。

  儀式感不能少

  在立秋的諸多習俗中,「啃秋」是頗具儀式感的一項。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在南方則會「立秋啃秋瓜」。

  有些地方會把「啃秋」叫做「咬秋」,寓意夏日酷暑難耐,時逢立秋,要將其「咬住」。江蘇等地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果蔬糧食的豐收,總能給人們帶來喜悅。此時,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一些地方生活人們,會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晾曬農作物,頗具詩意。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對比立夏時的體重。實際上,夏天天氣太熱,人們很容易因為「苦夏」變瘦,所以要在立秋時做各種好吃的,比如紅燒肉等美食,叫做「貼秋膘」。

  二十四節氣與日常生活

  在古代農業社會,立秋對農事的意義很重要,人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

  種種習俗之外,大家盤算的大多與農事活動有關,比如「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準備盡情享受豐收之樂。

  在蕭放看來,二十四節氣是我們把握作物生長時間等問題的一種文化技術,涉及日常飲食生活的季節調節與身體保健等。比如,立秋吃瓜、秋遊也是一種傳統的時間生活情趣。

  對每個人來說,要順應自然,依循自然時序,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記者 上官雲)

相關焦點

  • 立秋需要吃什麼?各地習俗不同,吃的也不同
    立秋吃什麼?有哪些習俗?立秋處於節氣的轉折點,那麼在這一天各地都有哪些習俗呢?習俗的不同,大家吃的東西肯定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立秋需要吃什麼?常遇春治兵很嚴,要把偷瓜的那個士兵處以死刑。這時有老百姓站出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就得拾瓜吃瓜,這個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於是赦免了那個士兵。沒想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為了「貼秋膘」也都開始搶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常遇春找到了替代物—茄子,茄子質感和口感和肉有點相像,常遇春就讓大家吃茄子來解饞。於是,立秋吃茄子就延續下來成為了習俗。
  • 「秋瓜壞肚」 立秋後謹慎吃西瓜
    立秋過後,民間有「啃秋」等習俗,不少市民趁此時節,買來西瓜全家「啃秋」,但過量貪吃冰凍西瓜,反而可能「啃」掉健康,這幾天醫院的門診腹瀉、發燒的市民明顯增多,大部分都是貪食了西瓜等性寒涼的水果引起的。   民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立秋以後再繼續生食大量瓜類,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兒童和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忌口。
  • 立秋寶寶浪漫有才氣、不這麼取名怕你後悔
    而立秋寶寶的名字,想要既特別又好聽,也是有技巧的,一起來看看吧。鼠年特徵今年是庚子年,立秋寶寶也可以選擇在名字中添加年份的特徵,鼠年有鼠運。可以添加老鼠喜愛的「米、谷、口、禾」等詞語,跟秋天豐收意思也相近。如可以取名為「禾冉」,有不斷向上、堅強獨立之感,適合女寶寶。也可以選擇「程譽」,有前程似錦、永遠前進的寓意,適合男寶寶。
  • 立秋是什麼意思立秋貼秋膘吃什麼養生好?立秋後天氣還熱嗎
    立秋習俗與養生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 今日立秋|這些和立秋相關的語文文化常識,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吧
    作文素材:立秋有三候立秋有三候,候代表氣候,大暑時節有三個典型的氣候。這些在現在往往被我們所忽視的典型氣候,如果能被孩子寫進作文裡,必定成為一個亮眼細節!有趣的立秋儀式:一葉知秋宋朝的時候,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 2020立秋什麼時間幾點幾分 2020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相關新聞立秋:有風有露有蟬鳴  立秋作為進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實在是可愛,在這一天,太陽會突然失去了威力,就連午後的熱浪也藏起了鋒利。一切都圓潤起來。觸摸著秋的開端,不禁深深喜歡上這個嶄新的季節,就像是在酷暑天猛地喝上一杯可口的冷飲。
  • 今日立秋|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古人說的一點也不錯,雖然到了立秋,然而暑熱未退,夏秋交際之時,夏天的味道還多了些。在眾多落葉喬木中,最先感知秋的氣息的,是梧桐。立秋一到,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 立秋|一葉知秋,心有所寄
    鬥指西南,盛夏光年將有所分離,乳鴉啼聲,似乎提醒著人們立秋的到來。八月,當我們還沉浸在暑期的歡樂時節,秋以昂揚姿態已開始在舞臺翩翩起舞了。到了立秋,綠葉依然濃密,甚至於轉向蒼翠,枝條上綻放的不是花蕾的萌動,更多的是果實的冀望。
  • 今日立秋!這些要點需記牢
    」節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此時節「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雖是暑去涼來之時但立秋後要小心「秋老虎」!習俗·立秋裡的儀式感作為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曬秋」「啃秋」等習俗。
  • 李子柒秋風送葵,化身沒有感情的挖地機器,網友:這就是立秋的儀式感
    今天是立秋節氣,想不到吧,秋天已經到了,原來,人們在夏天也會懷念夏天呢,那麼立秋吃些什麼呢?萬能達人李子柒最新的視頻告訴了我們答案,立秋最具儀式感的食物:秋葵。
  • 立秋後西瓜不宜多吃,這5種少見的西瓜品種,看看你吃過嗎?
    但是,在民間又有「秋不食瓜」的說法,意思是指立秋之後,不適宜多吃西瓜,因為西瓜屬於寒涼之物,冷天再吃西瓜的話,會傷到人的脾胃。現在雖然立秋已經過了好幾天,但是「秋老虎」正在發威,氣溫正高,所以西瓜還可以痛快吃,等過幾天秋風涼了,就要真的跟西瓜告別了!剩下這幾天開懷痛飲西瓜的好日子,朋友們好好珍惜吧!
  • 中國傳統節氣專欄|立秋之美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2.啃 秋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
  • 今日立秋: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話說很久以前,天上有七個太陽,那時候人間樹木常青,鮮花不敗,莊稼一年收七次,人們的生活也很安詳。但後來,出現了一隻夜貓精,它喜愛黑夜,怨恨太陽,後來變成了一個鷹嘴鐵人,射下了六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因為害怕而躲了起來,世界因此進入了黑暗。人們都期盼太陽能夠重新出來,於是選出最有本領的人去找太陽。最後,人們選擇了三位彝家姑娘,她們既聰明又勇敢,與人們合力消滅了夜貓精。
  • 2019立秋圖片唯美句子一葉知秋 立秋圖片大全配祝福語
    在立秋節氣(8月8日)即將來臨之際,浙江省長興縣小浦鎮的方一村、小浦村等開展了鄉村民俗迎立秋活動,包括「啃秋」吃西瓜、「立秋」懸秤稱人、「賞秋」尋找秋天的氣息等內容,用體驗傳統民俗的方式引導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氣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小浦鎮以「十裡古銀杏長廊」聞名,也是當地鄉村旅遊的主打品牌。
  • 立秋的風俗介紹!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 夏天西瓜不要只挖著吃了,少女心爆棚的粉色西瓜奶昔,趕緊學起來
    炎炎夏季,西瓜成為了很多小夥伴的最愛單品之一,最原始也是最爽的吃法,也就是把西瓜切成兩半之後用勺子挖著吃了吧?但要是天天都這麼吃,總是這麼吃,也會膩的。為了保持對西瓜的愛,可以將西瓜作為甜點的基礎,來進行口感的升華呀!
  • 紅燒肉怎麼做更地道,更好吃?
    時間真快,這一年還沒做什么正經事,明天就立秋了,轉眼大半年都過去了。話說,立秋的時候要「貼秋膘」,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巴不得這些肉不要長在自己身上,即便是老一輩有「貼秋膘」的習俗,也是不願多吃一口肉。不過,今天教給大家紅燒肉不膩下飯,吃過一次想一次,減肥也想吃兩口,快試試吧。
  • 立秋到,趁著暑假去這些地方觸摸2017第一抹秋意吧~
    其實,立秋到了,並不是意味著真正的秋天到了。從氣象學上來說,劃分季節要根據「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 益陽華德博才學校:徐勝講國學24節氣之立秋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 立秋遇上三伏天,這麼吃就對了!
    立秋遇上三伏天,這麼吃就對了!」節氣今年的立秋時節處在中伏和末伏時段熱氣騰騰的「秋老虎」提醒著人們暑氣的餘威仍在立春時「咬春」立秋時便「啃秋」在傍晚時分席地而坐大大地啃上一口西瓜或香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