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校園迷信的香火兩個應試教育的雞蛋(圖)

2020-12-18 搜狐網
 
  說圖

  朗朗的讀書聲,文明散發著香氣。繚繞的香火裡,校園迷信臭不可聞。

  校園裡,虔誠的拜神活動,學生的心靈被燻黑,健康的人生觀已經蒙塵。

  那麼,學校的供桌之上到底是哪位神仙?

  應試教育!

  不問書本問鬼神,為什麼學校如此荒唐?應試教育是桌子上最「權威」的神靈,惹得校長心神投地。

  香火燻得校長醉,直把書桌變供桌。

  荒唐的背後是應試教育這個無形的手,它拿捏著校長的虔誠,拿捏著家長的期望,更拿捏著學生們沉重的心靈。

  兩個雞蛋,100分,大家所祈禱的不就是這些嗎?我們沒有在學校的供桌上看見快樂、健康、自由、聰慧和愛心,看見的只是被應試教育強制按下的腰身。從某種程度說,校長也是應試教育大山下500年不曾翻身的猴子。

  青少年培養健康人生觀,靠的是社會的教育,靠的是陽光,而不是夜晚燃燒的那一捆捆的香。

  荒唐的背後,我們笑不起來,嘲笑不起來。

  考試的季節來了,在一些校園之外,算命先生的生意好了起來,迷惑的家長和學校,空虛和迷茫。因為盲目,所以無主,問香火問神漢。撿起愚昧,放下科學,求助於精神「遊醫」,不由人一聲嘆息。

  我們的應試教育大山下沉重著的人們,我們的那麼多年的無神論教育,此時顯得很是脆弱。儘管這是校園裡一件很少見的現象,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還有不少雖然沒有像這所小學那樣明目張胆供奉著迷信,但怕的是,不少人的心裡還脆弱地供奉著那個牌位,而把科學褻瀆在校園之外。

  當素質教育無奈的時候,也是應試教育顯靈的時候。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那種以分數為惟一衡量標準的應試教育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素質教育是難以「有所作為」的。撼山易,撼應試教育難啊。

  中國的孩子過得比大人還苦,他們身背著沉重的書包。應試教育早就讓學生成為考試分數的囚徒。這個評估體系,考的不僅是學生,也是教師隊伍。他們的福利待遇、職稱評定、先進獎勵幾乎無一例外地與學生的分數掛上鉤。學校的供桌上的「兩個雞蛋」,正是祭拜應試教育的神仙,讓神仙改變生活。

  一柱香、倆雞蛋的背後站立的就是應試教育,百打不倒的應試教育。

  只有真正剷除應試教育,真正推出素質教育,才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
圖說

  香燭繚繞的神位、磕頭燒香的孩子……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這樣的場景發生在校園裡。5月26日晚,記者用鏡頭見證了廣西文昌市第一小學發生的這樁怪事。

  當天有家長舉報,文昌一小六年級各班發動學生捐款,請瓊劇團到學校唱大戲,向每個學生收5元錢,另向學生收取1元錢用來買雞蛋拜神。

  26日晚上8時多,文昌一小校園如市場般熱鬧。在校門口健身設施附近,紮起一座竹棚,用藍紅相間的塑料布蒙在上面,供桌上燃著兩隻很粗的蠟燭,上面擺著蘋果和餅乾,供桌下有雞蛋包裝盒,燭光清晰地照著一張紅紙,上面寫著「各家香火神主宗親,土地恩主列位鄉官,兄弟孤魂一切等神」字樣。供桌下一香爐裡插滿了香,供桌上擺著一捆捆的香,有一些青少年三五成群地聚到供桌前,動作熟練地點香,然後虔誠地默默祈禱,有的孩子還跪在供桌前磕頭。不時還有中老年人來燒香,更為虔誠地下跪磕頭祈禱。

  這些青少年自稱是文昌一小的學生,多是四、五年級的,他們事先交了1元錢買雞蛋,拜神後每人分到兩個雞蛋吃。據說吃兩個雞蛋可以考100分。

  據5月29日《南國都市報》

  ◎海浪花

相關焦點

  • 臺交大土地公廟香火旺 真的是迷信嗎?【2】
    原標題:臺交大土地公廟香火旺 真的是迷信嗎?   通過長期的了解,我感覺土地公廟對於交大來說,不僅是一個顯著的地標,更是一種文化的重要存在,它並不全然是我當初所認為的迷信,而一種民俗的傳承和體現。   祭拜文化在臺灣很流行。每月初一、十五拜神明,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對於臺灣人來說一件非常習以為常的事。因此赫赫有名的交大土地公廟的香火旺盛,也就不足為奇了。
  • 有出息的孩子容易「斷香火」?這5點理由令人信服,原來不是迷信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有的父母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那麼「有出息」,因為在部分地區還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有出息的娃容易斷香火。」乍一聽你可能覺得荒唐,這是什麼迷信嗎?有沒有出息和後代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結合我國的生育現狀在想一想,這話其實也有幾分道理。
  • 有出息的孩子容易「斷香火」?這5點理由令人信服,原來不是迷信
    乍一聽你可能覺得荒唐,這是什麼迷信嗎?有出息、成績好的孩子,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晚育晚生,甚至選擇不婚不育,這不就是隨了老話「斷香火」了嘛!」1.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想結婚很多學歷高,有出息的人,都步入了晚婚或者不婚的行列,受教育的程度高低有時候也決定了他們的結婚年齡。
  • 寺廟「香火費」越來越高,雖然香火鼎盛,卻少有回頭客,燒不起!
    所以說中國近幾年旅遊行業的發展使得一些已經被世人遺忘的寺廟,如今又重新的香火鼎盛。寺廟「香火費」越來越高,雖然香火鼎盛,卻少有回頭客,燒不起!小編覺得:如今的寺廟收費其實也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的,畢竟出家人也是需要生存的,那如今的世道如果說太像之前一樣的話,那麼他們可能無法正常的生活,但是如今很多寺廟當中的生活費卻高到離譜,甚至很多情況下上一炷香的價格已經超過了1000元,對於一些生活條件還算比較好的人來說,1000元的價格並不算特別的高,他們可能認為費用越高表示心越誠,但是這對於一些家境不同的人來說
  • 有出息的孩子更容易「斷香火」?這不是迷信,這3點理由很靠譜
    但是這有出息也是要有個限度的,不不能做的太離譜,否則就很容易把孩子的福氣給帶走,從而斷了香火!其實這並不是迷信,既然會有這種說法,肯定是有現實的原因,其實這是有事實作為依據的。也難怪會說斷香火,當然這些也都是個別情況。
  • 女幹部搞迷信活動被降職:參神拜佛 香火錢公款報銷
    無獨有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疾控中心原主任孟冬豔,自己長期搞迷信活動,還組織單位幹部職工集體參神拜佛,香火錢及有關開銷則用公款列支。一名17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為此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被撤銷副科級職級待遇,降為辦事員。
  • 中國家長對學校教育滿意嗎?多數抱怨應試教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2016年5月25日,江蘇揚州一所中學迎高考,校園內掛滿了正能量勵志橫幅標語。孟德龍 攝超半數家長認為學校應試教育嚴重你孩子所就讀的學校是否只看重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不滿多集中於應試教育方面。
  • 別讓素質教育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
    要不要報跳繩培訓班,當然是一種自由選擇,但逢班必報折射的家長急切的達標訴求,其中的教育理念令人深思。  跳繩是一種簡便易學的運動,如果不參加專業競技,跳繩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只要堅持練習,自然會熟能生巧。按照一年級「一分鐘跳繩」項目規定,男生在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09個滿分,女生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17個滿分。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多來年,我國教育界和社會上對何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存在各說各話的情況。圖為2014年2月26日上午,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師勵志教育活動現場。 東方IC 圖一、教育法律法規沒有界定何為應試教育但是,實施應試教育就違法嗎?
  • 福建漳平市公安局局長在應試中舞弊、參加迷信活動等,被雙開
    福建漳平市公安局局長在應試中舞弊、參加迷信活動等,被雙開 臺海網 2017-01-01 18:01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張圖看懂!應試教育和探究式教育有什麼區別?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廣探究式教育,尤其在學前教育階段普及「遊戲化教學」。但是,在工作和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的家長和幼師對「探究式教育」的了解還比較模糊。當然,這也不難理解——我們多數成年人以往接受的恰恰是典型的「應試教育」。
  • 鬥羅大陸:知道為什麼叫「一炷香」嗎?力之一族泰坦告訴你原因
    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三十分鐘,所以「一炷香」一般用作時間單位,在鬥羅大陸動畫中,也曾見過用「一炷香」來規定時間,最早的一次則是在唐三初入史萊克學院,接受趙無極考驗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香是由木粉加工而成,整體極為脆弱易折,在我們平時拿的時候都是輕拿輕放,生怕給折斷了,然而趙無極卻隨手一扔,香就那樣直直地插在了地上,這場景感覺不是「一炷香」,而是「一柱香」。後來當一炷香再次被用作時間單位的時候,是在唐昊幫自己兒子出頭的時候。
  • 為何成績好的孩子容易「斷香火」?並不是迷信,3個理由讓人信服
    但是就在家長辛辛苦苦讓孩子提高成績的時候,網上出現了一個「孩子成績好斷香火」的言論。而且他們會選擇只生一個孩子,很多人甚至都不想生育,而越是經濟條件差學歷低的人,反而越喜歡生好幾個孩子,這其實也側面反映了為什麼成績好的孩子會斷香火。
  • 「應試」無能,不要甩鍋素質教育
    哪有什麼素質教育?!有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真正搞素質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一家不搞應試教育,但是也沒有一家學校承認自己在搞應試教育。為了替應試教育開脫,甚至有人說,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這句話貌似正確,是啊,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考試社會,你想找一份工作,你想晉級晉升都要考試,不會考試的人幾乎無法在社會立足。
  • 解題「神器」校園風行 答題軟體淪為應試教育幫兇
    眼下,各類免費答題軟體校園風行,被不少中小學生奉為減輕課業負擔的「神器」,甚至還成了考場作弊工具。記者下載比對多款答題軟體後發現,這些「神器」解題準確率並不高,容易誤導學生。而最讓家長和老師們擔憂的是,答題軟體助長了孩子們應付學習的不良態度,進而扼殺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教育界人士提醒,答題軟體之類的「網際網路+」應用,不僅與創新毫不沾邊,還淪為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 重新認識應試教育
    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理論討論,通常是沉悶而無趣的。由於缺乏基本共識(例如是否存在應試教育、學生課業負擔到底重不重等等),就出現了非常學術化的自說自話。認真的討論需要超越文字遊戲,需要對應試教育加以定義。
  • 為啥說有出息的孩子容易"斷香火"?這絕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
    這絕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34;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大出息,因為孩子有出息,也就意味著父母的成功,父母未來有了依靠。甚至,有人都告訴小劉媽媽,小劉這樣會斷了劉家的香火。那麼,為啥說越有出息的孩子越容易斷香火呢?
  • 衡水中學又火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再躺槍
    與此同時,討論「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孰優孰劣的年更貼也紛至沓來。筆者想說的是:別比了!有這時間去看看雲南省前教育廳廳長、國家督學羅崇敏講的「兩個偽命題戕害中國教育」它不香嗎?裡面也有提到對衡水中學的看法,那些還在視衡水中學為「妖魔」的人,不妨去了解一下真正的衡水中學和他們的教育理念。
  • 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應試教育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說起應試教育,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仿佛陪讀的雞飛狗跳,以及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都是應試教育的存在所導致的。說到「素質教育」成功案例大家要說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從小就在鎂光燈下長大的黃多多,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說,「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不矛盾,更不是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