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點|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誌的產生與區時計算

2020-12-17 木木老師地理課堂

在昨天的《高考熱點|「嫦娥四號」已經考了,「天問一號」還會考嗎?》一文裡,我們介紹了「天問」和「攬星九天」的寓意。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是怎樣產生的呢?

從2016年8月23日開始,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面向全球徵集。

海內外各界踴躍參加。

共收到提交工程名稱及圖形標識作品35912個。

經過網絡投票,共收穫各地有效投票3278962張。

最終確認我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為「天問系列」,圖形標識為「攬星九天」。

全球徵集,全球投票,這就涉及時差問題。

會不會在時差問題上出高考題目呢?

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

如果要考,會怎樣考呢?

我們先來看看以往關於時差的地理高考題是怎麼考的。

例1.(2009年海南卷,1題)某國際機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西五區)主持視頻會議,請中國的王教授在北京給遠在非洲(西一區至東三區)的同行介紹經驗。下列時段中,對三方最合適的是

A.華盛頓時間14:00~16:00

B.北京時間14:00~16:00

C.華盛頓時間2l:00~23:00

D.北京時間21:00~23:00

例1答案

選D

例1解析

本題考查時間計算及關聯分析能力。

首先,根據常識,開會時間最好選在各地的正常上班時間(上午或下午);實在不行,安排在晚上也行;但儘量避開深夜或凌晨。

其次,可畫出下面的數軸,明確三地所在的時區。

第三,逐項進行時間計算,並進行比較。

A選項,當華盛頓時間為14:00~16:00時,北京時間為凌晨3:00~5:00。這個時間不合適。

B選項,當北京時間為14:00~16:00時,華盛頓時間為凌晨1:00~3:00。這個時間也不合適。

C選項,當華盛頓時間2l:00~23:00時,非洲(西一區至東三區)時間為凌晨1:00以後,這個時間也不合適。

D選項,當北京時間21:00~23:00時,華盛頓時間為8:00~10:00,非洲(西一區至東三區)時間為13:00~18:00,與其他三個時間段相比,這個時間段最合適。

例2.(2019年海南卷,11題)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中超聯賽)2018賽季共有16支球隊參加,每支球隊至多有4名外籍球員。據此完成11題。

11.中超聯賽大結局階段,巴西實施夏令時(時間提早1小時)。11月11日中超聯賽最後一輪開賽時間是15時,此時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西三區)夏令時為

A.11月10日4時

B.11月11日3時

C.11月11日5時

D.11月12日1時

例2答案

選C

例2解析

本題考查時間計算及地理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

首先,要知道夏令時的含義,這個題目信息有。

其次,可畫出下面的數軸,明確中國和巴西所在的時區。

第三,進行時間計算,並把巴西的夏令時求出來。

中超聯賽——意味著在中國進行比賽。所以,11月11日中超聯賽最後一輪開賽時間15時,即北京時間15時,此時巴西區時為4時(即15-11=4)。夏令時時鐘拔多1小時,因此,巴西夏令時為5時。

我們來比較分析例1和例2,找一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不同點:

第一、地點不同。例1是考查北京與華盛頓、非洲的時差;例2是考查北京與巴西的時差。

第二、背景不同。例1是的背景是三地同步開會;例2的背景是有外籍球員的中超聯賽。

相同點

第一、考查的知識點相同。例1和例2時隔十年,但考查的都是時區與區時知識。

第二、能力要求相同。都是考查時間計算能力,以及地理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

通過例1和例2的比較分析,相信大家對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標識全球徵集、全球投票涉及的時差問題,備考就心中有數了。

下面,再提供一些我國火星探測的圖文資料,供大家備用。

資料一、中國火星探測計劃

1.2016年1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立項,這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2020年,計劃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天問一號」。

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

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抵達火星。

資料、中國火星探測的重大意義

1.火星探測的成果將深化火星乃至太陽系科學認知。

2.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距離較近。火星跟地球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除此之外,在火星上還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

正因為這些相似點,通過發射探測器了解火星的狀況,獲得更多信息,以此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研究地球的演變與未來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中國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深空探測繼探月工程之後的重要創舉,是又一個國家重大標誌性工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我國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2020,目標火星!
    北京日報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中國行星探測為何首探火星? 工程副總設計師:為人類開闢新生存空間...
    圍繞火星探測及新建70米天線進展等議題,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兼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李春來26日進行解讀,透露70米天線今年10月能完全具備火星探測的數據接收能力。中國行星探測為何首探火星根據計劃,2020年中國將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巡視勘查。中國行星探測首站為何選擇火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標識24日正式公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玉兔二號」再次「復工」 探月旅程 走得更遠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此次航天日的活動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活動當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將正式公開。
  • 今天中國航天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今天上午,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通過線上方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人民網人民視頻等平臺舉辦。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我國正計劃成為首個火星探測的國家,英國網友大讚:祝中國好運
    為此俄羅斯還決定向中國出口RD-180火箭發動機,RD-180火箭是一款連美國都嚴重依賴的航天設備,雖然美國計劃投入8億美元研製屬於自己的的新型火箭發動機,以便在2019年之前完全擺脫對俄制RD-180的依賴,但據悉,美國空軍的預算不足以購買價格高昂的美制發動機,來徹底取代俄羅斯的RD-180,如果完全使用美制發動機,將在6年內增加15億至50億美元的軍事支出,一些重要的衛星發射時間也會被推遲
  •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等工程任務正在按...
    航天熱點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布會> 昨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九章」問世,2020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現今廣泛分布於臺灣海峽、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南島語系人群,起源於中國南方的福建及毗鄰,也可以追溯到8400年前。這一人群,按照最新的基因分析,並不是以前一些學者懷疑的幾萬年前就來到中國的古人群。3、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
  • 原版英語閱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參考譯文】中國國家航天局周五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命名為「天問一號」。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年)的長詩《天問》,意為天問。在《天問》詩句中,屈原提出了一系列對於天空、星辰、自然現象、神話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體現了他對傳統理念的疑惑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 專家解讀「洞察號」14大知識點:探測火星地震、為火星量體溫
    在著陸安全性、熱控、光照、測控通信等方面具有較為有利的條件和較強的工程可實現性。它靠近火星的赤道,陽光充足,這對採用太陽能電源的洞察號有利;其海拔較低、地勢平坦,這對著陸來講相對安全。 火星上巖石開裂或發生相對移動時,產生的地震波會在整個星球內迴蕩。這些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取決於它們的傳播過程中通過的介質性質,因此速度會產生差異。地震儀可以檢測這些地震波的強度、頻率和傳播速度,獲知地震波所穿過的地質介質的信息。
  • 神舟十一號本月發射 2020年底或啟動火星探測
    原標題:中國有望在2020年底啟動火星探測  我國的航天計劃還把目標瞄準了更遠的火星,對於日前剛剛披露的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雷凡培表示,整個探測任務將於十三五末正式啟動,技術跨度和難度將比目前我國的月球探測任務更大。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任務有三個
    中科院院士、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嫦娥四號登月車此次火星之行任務有三: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科技日報7月24日報導,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
  • 高考地理知識點:時區和區時計算
    高考地理知識點:時區和區時計算 2012-10-18 17:4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院士給你講講「天問一號」要去幹些啥?
    7月,中國將迎來一次重大的火星探測工程,這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這次探測任務中,中國將會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並且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這次的探測有六個科學目標。首先,火星的軌道器上放了七臺儀器,主要探測整個火星的地形地貌、巖石分布、氣候變化。此外,火星車上放了六臺科學儀器,要探測火星地下的土壤分布、土壤的成分、底下是不是有地下水的分布。
  • 中國紅山 一周熱點速覽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小火星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4月24日 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 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 「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 全民參與中國探火工程:上百度App給中國首輛火星車起名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序幕。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