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宮除了氣派威嚴,凸出「龍寶之地」之外,還必須要有更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必須要選一塊「風水寶地」,這代表著「龍氣」也是「龍脈」的一部分。
我國建築十分注重風水,別說古代,就是現在無論是蓋房子還是陵墓,多有請高人指點的,那就更別說封建王朝的皇宮了。除了整體建築之外,房屋在建設過程中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說「門檻」就是修建房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在民間理解中「門檻」有兩個作用,一是顯示家族顯赫。我們經常看影視劇就會聽道諸如「某家門檻太高,我們高攀不起。」這裡的「門檻高」說的就是這家的顯赫地位;
再有一個作用還是跟「風水」有關,古時門檻主要是將「黴運」擋在門外,將「財氣」聚與家中。因而從古至今,民間幾乎家家都有門檻,就是現在到農村仍然十分多見。
但是,今天的故宮卻又一個十分奇異的景象,故宮的宮門竟沒有門檻。這就太有違常理了,故宮可住著不止一朝皇帝,難道他們都不注重「風水」,不關心自己的「龍脈」嗎?
其實在古代,無論是哪朝皇帝在位,宮門都是有門檻的;而現在故宮沒門檻,竟是被人給鋸掉的。
誰有這麼大的膽子,竟敢將皇宮的門檻鋸掉,不怕殺頭嗎?
這據掉皇宮門檻的不是別人,就是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清朝亡國前的最後一個滿人血統的皇帝——溥儀。
溥儀三歲登基,話都說不完整,哪有什麼能力處理國家大事;也正是因為,溥儀這個皇帝其實就是個空架子,實權在慈禧或者攝政王手裡。
再等到溥儀成人之後,其實大清王朝已經結束了,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之下,溥儀又當了段「偽滿洲國」的皇帝。
當時滿清的遺老大臣們天天在溥儀面前痛哭流涕,整日念叨著復闢。久而久之,溥儀聽的多了也心生仇恨,認為袁世凱是仇人,孫中山是逆黨。
當然溥儀也充滿了幻想,甚至立志要復闢大清,再來個「康乾盛世」。溥儀抱著這份理想曾「假皇帝」真的認真了幾天。可惜堅持了幾天就堅持不住了,在洋師傅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迷上了自行車。
溥儀為了練習騎自行車,每天都帶著不少小太監在宮外廣場上騎自行車。後來嫌宮門的門檻太礙事,於是就派人將門檻鋸掉了。
為這事還掀起了軒然大波,遺老大臣們見者阻攔,又是當面痛苦,又是上表啟奏。但是抵不過溥儀的玩心大。至此,故宮沒了門檻,同時也沒了皇帝。
從時局來說,清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慈禧太后又起到了加速清朝滅亡的關鍵作用,大清必亡;從「風水」的角度來說,溥儀這「皇帝」連門檻都不要了,僅有的那點「龍氣」也外洩沒了,大清王朝也該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