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個童話。充滿了流浪的艱辛和執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無定所,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安徒生
相信大多數女孩,小時候都特別喜歡聽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因為我們能從故事裡感受美與幸福!但是在這個時代,就連給孩子看的書,似乎都越來越功利!有提升情商的繪本、有提升智商的遊戲書、有開發數學思維的繪本等等,童話似乎離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遠。
我記得前段時間我看《笑起來真好看》這檔綜藝節目,裡面有一期,鄭合惠子演白雪公主,講在現代社會中與白馬王子的故事,他們不停地去更換劇情,希望拯救日漸萎縮的童話世界,希望能讓人類多看童話一眼。
我對一句話記憶非常深刻,白雪公主說:「這個世界就快要消失了」!那一刻我感覺眼淚要流出來了。感覺在心底深處保留的最乾淨、最美好的幻想,終於在現實的生活裡磨滅了。所以我今天非常想跟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我要孩子看童話?
為什麼我要給孩子看童話?
一、給孩子對抗恐懼的勇氣
童話不僅能為孩子帶來快樂,還能照亮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茁壯成長。——心理學家Bruno Bettelheim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有很多的恐懼。1歲的時候怕突然來的聲音、怕陌生人、3歲左右怕黑、怕衣櫃,之後怕蟲子、怕動物、怕怪獸、怕繩索、怕打雷、怕看牙醫、怕被拋棄……總是有很多你想不到,但是孩子就是覺得恐懼的因素。
但這就是孩子,孩子如何在大腦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理智的告訴自己,這些沒什麼可怕的!孩子如何能在與恐懼情緒的鬥爭中勝利呢?這個時候就需要童話去照亮孩子的心靈,增加孩子的自信,正如精神分析學家班特海姆博士所說:「童話為兒童提供可以對抗心魔的安全處所」。
二、學會好品質、好行為
而且童話並非無用,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好品質,給孩子買關於好性格的繪本!希望孩子擁有好行為,就給孩子看行為引導的繪本,希望孩子提高安全意識,就給孩子買安全繪本!每一本書的出發點都極具目的性,但殊不知童話是無形中教會孩子好品質的佳作。
比如《小紅帽》的故事,讓孩子懂得陌生人敲門不要開,這是多麼巧妙的安全教育。比如《狼來了》的故事,教會孩子做人要誠實。《醜小鴨》的故事,讓孩子學會在嘲笑中堅強,最終變成美麗的天鵝。而這些故事,不恰恰是對孩子好品質的塑造,好行為的引導嗎?
三、讓孩子更具有想像力
兒童心理發展學指出,孩子認知世界分為幾個階段,無意識、有意識、假象和現實混淆、假象和現實區分。
拿破崙說:「想像力統治世界」;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偉大的人物都在強調想像力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卻只會忙著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要知道孩子身上的想像力是天生的,這是因為他心裡發展的特徵造成。
在孩子3歲左右,你會發現他經常分不清現實和故事裡的情節。很多孩子把故事中的情節講給家長聽,就好像真正發生了一樣,他們並不是在撒謊,只是他們進入假象和現實的混淆時期,也是「想像力的爆炸」時期。而這個階段童話能夠豐富孩子的想像力,是想像力的養料。
四、在複雜的社會中,保持心底的美好
之前我在看《奇葩說》的時候,對於其中一場辯論印象非常深刻,辯論內容是「要不要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傅首爾在辯論中說的一番話(看下圖),非常令人動容。是啊!童話是在複雜社會中,心底的美好。
這種心底的美好,包括相信的力量。要知道成年人會經歷生老病死,當我們都經歷過摯愛親人的手,從溫暖到冰涼的瞬間時,我們多希望這個世界有童話,他們真的會化成天上的一顆星星遙望著我們!有的時候人生真的很苦,但是童話卻可能成為揣在我們兜裡的一塊糖。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看童話的理由,而我也是那個會一直堅持給孩子講童話的媽媽。在選擇童話故事的時候,我還是選擇經典童話為主,我認為更具有教育意義。最近給我家孩子在看這套《有聲伴讀著名童話》針對的年齡段是3-6歲。
這套書一共有10冊,都是經典童話,裡面包括《醜小鴨》、《騎鵝旅行記》、《七色花》、《穿靴子的貓》、《布萊梅樂隊》、《小王子》、《拇指姑娘》、《灰姑娘》、《傑克和豆莖》、《洋蔥頭》。我個人非常喜歡《小王子》,每當覺得有壓力的時候,我真的會自己讀一遍《小王子》。
這套書是有聲伴讀,可以隨時隨地掃碼聽故事,有的時候工作比較累,我就會跟我家孩子說,讓我們一起聽童話故事吧,聽完以後,我們比一比誰複述得更好更全面,一方面自己偷懶,一方面還能鍛鍊孩子的複述能力,在鍛鍊複述能力的同時,孩子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因為用泥塑和布藝的手法,讓孩子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具有電影般的畫面感。如果你的孩子需要一套童話故事,這本書不會讓你失望!分享給我的粉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