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本財經
文 | 米格
2020年,疫情之後的流量市場正在發生更迭。
獲客成本暴漲2.5倍,金融機構不得不開始將眼光轉向原有的用戶池。
最近半年,金融機構瘋狂上線用戶活動,「用戶甚至都審美疲勞了」。
養羊駝、插口紅、切水果、對對碰等小遊戲,都紛紛在金融機構的頁面上線。
儘管熱鬧,也起到了激活用戶的效果,但目前來看,它們的轉化率卻不太樂觀,甚至還成為了羊毛黨的盛宴。
「很多銀行就為了把錢花出去,寫工作報告。」一位銀行的服務商透露。
金融平臺喊著「存量時代到來」,最終是否只是虛假繁榮?
01存量時代
「要不要領養一隻羊駝?」
在一家銀行APP的主界面上,突然跳出了一隻醜萌醜萌的羊駝。
用戶領養羊駝之後,每天籤到,遊戲就可以生成特定的羊駝表情包。
最後,這家銀行的APP日活因為這隻小羊駝激增。
「一隻羊駝拯救了一家銀行。」業內因此看到了線上小遊戲、小創意的爆炸力量。
近半年,銀行、保險、金融科技機構,最近都開始熱衷於上線一些激活用戶的小遊戲。
比如,平安銀行的插口紅、招商銀行的答「趣味高考習題」等等。
各大金融機構最近更是忙碌非凡,遊戲、抽獎、積分換購、消費滿減等花式活動,陸續上線。
7月,平安銀行上線了「全城尋找熱8」的活動。
用戶可以去平安銀行頁面玩小遊戲,集「熱8卡」;也可以去指定的商戶消費,換「熱8卡」。
集卡之後,可以用來換獎品。
平安銀行集「熱8卡」活動海報
與這次活動相關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量,一度達到了5.5億。
「從沒見過金融機構線上活動如此密集,密集得大家都快審美疲勞了。」一家保險公司的科技部負責人稱。
這一度帶火了策劃活動的公司。
一家專門給銀行策劃積分小遊戲的公司透露:「6月底,我們跟一家銀行的總行,籤了一筆2400萬的營銷單子。」
千萬級的線上營銷大單,這在銀行的營銷歷史上都非常少見。
一家公司甚至招了十幾位90後、95後員工,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刷抖音,看段子,然後頭腦風暴,轉而給銀行策劃活動,開發小遊戲。
他們開發的種菜、養電子寵物、切水果、測男友的求生欲等遊戲,「都曾經刷屏」。
「我們在疫情後籤了上百家銀行,月利潤上百萬。」該公司的負責人稱。
金融機構為何如此熱衷做線上活動,激活老用戶?
存量時代已經到來了嗎?
02激活用戶
「拉新,不如激活老用戶。」
一家諮詢公司的負責人趙雯最近在給銀行極力兜售這個觀點。
金融業務的拉新,已經開始變得極為困難。
以借記卡和信用卡業務為例。
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借記卡新發卡2.22億張,環比下降4.26%;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新發卡0.45億張,環比下降15.95%。
趙雯直言:「全國十幾億人,發了7億張信用卡,刨去老人和小孩,新用戶很少了。」
疫情期間,線下網點的流量幾近枯竭。
「我們二月份的發卡量幾乎是零。」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員工張琳坦言。
疫情之後,網點的流量也在急速下降。
某市銀行高管透露,去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每個月客流量還能達到9000多人次,今年疫情之後,基本上就沒有超過7000人的時候,「線下減少了20%以上的客流」。
「拉新的成本,今年增加了2.5倍。」趙雯稱,就連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也從100多元,漲到了300元。
拉新困難,但金融機構背後,有一個巨大的存量用戶池。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工商銀行個人用戶數為6.5億,招商銀行零售客戶數為1.44億。
連城商行北京銀行的線上用戶都突破了1000萬。
有這麼大的流量池,為何不直接激活老用戶,挖掘更多的金融需求?
趙雯認為,激活老用戶有兩個好處。
首先,激活老用戶的成本,遠遠低於獲新的成本。
「大概只需要獲新成本的十分之一。」
其次,這些用戶已在金融機構沉澱了一定的數據,可以節約大量的風控成本。
在激活老用戶這件事情上,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已經喊了很多年。
它們最早的做法,就是推出一度比較火的「積分系統」。
比如,用戶刷信用卡,就可以獲得積分。
但微妙的是,銀行一邊試圖用積分綁住用戶,讓他們更多地刷信用卡,但另一邊,又不希望用戶用太多積分。
因為積分不使用,銀行就不需要付出成本。
銀行希望你瘋狂刷卡,但又希望你粗心大意,忘記這些積分。最終,積分過期。
所以,銀行對於搭建積分商城和打通積分這些事情,大多是喊喊口號,不想真正踐行。
在很多銀行從業者看來,積分體系只觸及了用戶運營的皮毛,並非核心。
最近兩年,積分的地位開始下降,而線上運營開始普及。
半年來,線上雖然熱鬧非凡,轉化數據卻並不理想。
一位從業者直言,在銀行的用戶運營這塊,除了招行,其他銀行做得都不太好。
很多總行策劃的活動不接地氣。「結果,有的活動的推廣費用,還分攤到了分行。」服務商商務總監付蕭表示。
最近,有家銀行花上百萬元做了一個智慧停車活動。
「流程非常繁瑣,根本沒有人下載。」付蕭透露。
趙雯覺得,這波線上用戶運營的浪潮,其實還是「噱頭大於實際」。
「一些銀行只是在完成用戶激活的目標,根本不在乎實際的轉化。」她發現,一些銀行只是為了把錢花出去。
比如,一家銀行策劃了一個線上問答送禮品的小遊戲,參與的用戶有幾十萬,拿走了上百萬的獎品,「卻沒有轉化成功一個貸款用戶」。
「我們就遇到一些銀行,直接讓我們把錢用得明顯一點就行。」付蕭透露,它們就是為了寫工作報告。
而這樣的活動,並不會吸引精準用戶,只會吸引羊毛黨。
在QQ上,已經開始出現金融羊毛活動群,每天都有人往裡頭扔各種金融平臺線上活動的連結。
群裡的羊毛黨頭子稱,最近半年,金融機構的活動非常頻繁,「是過去的5倍之多,禮品也非常豐厚」。
於是,他在4月開始建羊毛群,大家相互幫忙做任務,「一個月賺三五千,非常容易」。
而他最喜歡的活動,就是銀行的線上小遊戲,他會先參與,再邀請更多的人來玩,然後領獎品。
付蕭也不得不承認:「很多活動,做到一半數據就開始變差,就是被羊毛黨發現了。一些活動到了最後,玩家幾乎全是羊毛黨。」
金融機構的線上活動,一度淪為羊毛黨的狂歡盛宴。
03忠誠度
趙雯認為,要真正激活用戶,應該有三個階段。
「打通數據,交叉營銷,這是第一步。」趙雯稱,在過去,銀行各個部門的數據是獨立的,比如信用卡、貸款部、理財部,都有自己獨立的資料庫。
最近,信用卡和貸款數據打通的趨勢非常明顯。
不少信用卡用戶表示,最近,他們就經常收到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的貸款推銷電話。
「前幾天,招商銀行客服就來電,問我需不需要辦貸款。」一位招商銀行信用卡老用戶表示,銀行說她信用良好,可以獲得20萬e招貸優惠貸款。
「追蹤用戶成長,做精細化運營,這是第二步。」趙雯稱,用戶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的信用是動態變化的,要根據變化調整額度。
而對於有著不同標籤的用戶,也應該策劃不同的活動來激活。
比如,針對白領女性,送口紅就比較有效;針對男性用戶,投籃等競技類遊戲,就比較有效。
中信銀行信用卡推出的超級飛機大作戰遊戲。
這個活動更容易吸引男性用戶
儘管最近金融機構熱火朝天地搞活動激活用戶,但很多人仍然認為,「用戶激活是偽命題」。
他們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因為金融用戶沒有忠誠度。
一般來說,金融產品很難差異化。
A家的利率更高,用戶就會選擇A家的理財產品;B家的利息更低,用戶就會選擇B家的貸款產品。
「最後你會發現,你努力激活的用戶,和拉新的用戶沒什麼區別,他們隨時都可能離開。」他們堅持認為,金融用戶沒有所謂的黏性和留存率。
趙雯提出,要想打破忠誠度的魔咒,重點不在產品上,而在服務上。
金融機構需要建立一個權益體系,讓用戶找到歸屬感。
把權益體系做到極致的,就是美國運通的黑卡。
擁有黑卡,就是一種至尊身份的象徵。
關於這張卡的傳說很多,據說它可以讓飛機掉頭、火車停駛,但這些消息,大多未經證實。
不過,美國運通銀行香港區總裁劉月屏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在2004年印度尼西亞的海嘯中,曾經有卡主要求去接自己困在災區的朋友。
結果,飛機和現金都如期到達。
這時候的黑卡,已經不僅僅是金融產品,而是一種身份和群體的象徵。
「用戶激活了,也需要服務來承接,才能留得住。」趙雯稱。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媒體報導顯示,去年,中信銀行就升級了私人銀行權益。
其中,新增了幾項免費權益類服務,如超聲潔牙、上門籤證等。
金融機構的「存量時代」已到來。
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的激活活動還是形式大於內容,真正的效果並不明顯。
但趙雯認為,這個趨勢已不可逆轉。
深耕存量用戶,可能會成為金融機構的下一個大的增長點。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風控·命門」第四屆數字金融風控大會
8月 上海
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逾期上漲,不良上升,反催收聯盟崛起,金融機構面臨最強壓力測試,風控面臨空前挑戰。
在此背景下,由一本財經主辦、不良資產催收外包產業聯盟承辦的「風控·命門」第四屆數字金融風控大會將於8月在滬舉行。
屆時,一本財經將邀請國內外頂尖風控精英,預判2020年金融趨勢,分析風控行業現狀,尋找解決方案,面對危機,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