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e Studio
感謝 非常態空間製作所 對gooood的分享
在教育趨勢中逐漸被重視的美感教育課程,新泰國中率先提出了教室空間的改造需求。在思考著學生使用的教室空間也會是美感課程中的一個環節時,設計團隊此次以「美感實驗室」為概念,期許此間教室成為學生們探尋美學知識的場所,讓教室成為理性知識與感性想像力產生化學反應的試驗容器。▼視頻 ©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空間概覽 © Bole Studio
在空間改造中,首先,將教室化為白紙,以白色為空間內牆面與天花的主色,使孩童們繽紛的想像力揮灑於此。因此,教室前方提供整面的白板牆,讓教師不再局限於傳統黑板的書寫範圍,而教室後方牆面則由白色漸層落下到鏡面,擴展空間感的同時,過渡了虛幻想像與現實畫面。甚至,為了給予學生更全然且純淨的視覺體驗,而執著的控制空間內的色彩,將教室內能見到的各種設備外觀皆以白色替換。留下唯一在空間中流淌的鮮明色彩,便是色彩四原色CMYK。▼改造前室內環境 © EdiTrio Studio
▼改造後軸測圖 © clousform laboratory
▼將教室化為白紙 © Bole Studio
▼鮮明色彩點綴空間 © Bole Studio
▼參與美學創作的場所 © Bole Studio
由天花板流下的顏色則注入整個空間的視覺焦點:美感實驗中島,融合了用水、插座、收納等多項機能於教室中心。而收納集中於此的目的,便是希望將空間還給使用者,使教室擁有更大的可利用面積,配合移動學生桌與摺疊椅,可因應不同的課程需求,如:小組創作、講座、展覽等,自由變換空間的樣貌。收納空間改變的同時,也建議老師們,可配合使用收納盒,將課程的教材設備進行分類,依照尺寸與使用頻率,變換收納盒的放置位置,可更加有效率的使用課程教材,避免無謂的堆積。而中島收納櫃的上掀板同時也是學生可操作作品的桌板,學生可在此進行作品的加工。▼美感實驗中島 © Bole Studio
▼作為空間的視覺焦點 © Bole Studio
▼作為收納空間使用 © Bole Studio
▼顏色滴灌細部 © Bole Studio
除此以外,也可在期末展覽時作為展示作品的平臺,經由學生將天花的燈軌系統光源替換為投射燈,照亮了自己的作品後,便可將教室轉換為一座展示間。期許透過布展中作品的呈現,讓學生對於美感學習有另一層的體驗,甚至與生活經驗連結。從體驗中學習,也是此座空間的另一個設計策略。▼投射燈照亮展示作品 © Bole Studio
空間依循著等分、置中、對稱等視覺構圖技巧,並將黃金比例應用於教室內的道具尺寸。傳遞無形的規則給學生們的同時,佐以地板攢流的線條,揭示了空間中應用的知識,CMYK四種顏色畫出空間的軸線以及黃金分割線等圖騰,成為課堂上探討美學的教材,而豐富的知識早已應用在此間教室內了,等待學生們來好好感受。▼構圖技巧的運用 © clousform laboratory
▼空間構成分析圖 © clousform laboratory
▼地面上的黃金分割圖案 © EdiTrio Studio
『美感實驗室』是理性訴說美學的教育空間,亦是流露創作感性的場域,更是想像力交融反應的實驗室。▼VI設計 © Bole Studio
▼學習與體驗的場景 © Bole Studio
計劃名稱 | 學美 • 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版權©www.gooood.cn,歡迎轉發,禁止以gooood編輯版本進行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