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所」不在 臺灣「美感廁所」是個什麼鬼?

2021-01-07 環球網

花蓮縣銅門小學老舊廁所整修設計後

提到老廁所,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衛生條件差,採光差,破爛不堪等等,由於年代久遠,有的甚至還會伴隨著安全隱患。但是,臺灣去年推行的學校老舊廁所重建計劃,在恢復舒適環保,安全衛生的基礎上,還讓這些老舊廁所搖身一變成為了「藝術館」,連學生們都笑著說:「從此上廁所更開心了!」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臺灣「教育部」從去年起,協助各個縣市的公立小學和初中推行老舊廁所整修活動,288所學校的1040餘間廁所化身成為「美感廁所。」在細節處實踐美學教育,激發青少年的藝術細胞,還能方便生活,使得這項計劃深受好評。

位於新北市的埔墘小學,雖然經濟環境優厚,但是校舍廁所老舊,屋齡高達25年以上。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這裡飽受摧殘,已經破舊不堪,髒亂甚至危險的環境,早已不適於孩子們上廁所,所以它也接受了整修。學校採取開高窗、壓力換氣的方式,使得空氣形成自然對流,成功改善通氣環境,去除異味。在高窗的基礎上,學校將所有燈具改為感應式燈具和LED燈具,不僅改善了採光差的問題,還可以節能環保。地板改用霧面磚,另外增設排水暗渠,利於清洗維護,讓廁所更加乾淨整潔。

新改裝的「藝術館」,不僅功能上乾淨整潔,設計也大方得體,難怪讓人豎大拇指,好評有加。

完成整修之後,教師還帶著學生們來新廁所參觀學習改造理念,說明如廁禮儀,讓廁所變成了教育的一環。這讓孩子們從生活學起,從身邊學起,親身體會到了環境教育和美學教育的魅力,怪不得有學生笑著說:「從此上廁所都開心了。」

棲身在花蓮縣的銅門小學,是一所已經有97年歷史的太魯閣人「原住民」學校。學校被山脈三面環繞,自然景觀秀麗動人,因此在老舊廁所整修活動中,學校採取開放式的設計,既解決了通風問題,又可以直接看到環繞學校的山林景色,還能看到校門口的兩棵老樹呢,說起來還略帶點詩情畫意。此番改造還加入了當地的民風特色——紅白黑三色瓷磚,有些地方還加上了彩繪,從內部來看絲毫感覺不到像是一間廁所。洗手臺的翻修,也在設計上採用了線條與幾何圖案的圓形,簡約而美,充滿藝術氣息,瓷磚小便池的更換也更加安全美觀。這次改建讓曾經的老廁所變換了「味道」,變得煥然一新。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在這麼藝術的環境中上廁所,心裡寬慰了許多。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體會,最好的藝術是關懷。溫暖的愛與關懷,充滿藝術氣息。這次整修工程實用且富有新意,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切身體會美在身邊,關懷無「所」不在。兒時的啟發往往是最重要的,不知道孩子們在多上了幾次廁所後,會不會由「所」啟發,興許未來的小設計師就在廁所裡,構想了自己的第一個設計呢。

相關焦點

  • (5.16悅讀)臺灣如此重視美感教育,我們忽視的美感到底是什麼?
    今天,蛋黃君「悅讀」了一個有關臺灣美感教育的視頻。很開心和屏幕前的你們分享「美」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但「審美」、「美感」對我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更別提「美感教育」了,但有人一直在踐行:美國有47個州設立了關於藝術教育的強制規定。
  • 臺灣設計的校園,美感從娃娃抓起.
    為推動美感離教育更近一步,臺灣地區教育部從帶動校園美學改造運動做起。
  • 日本 GOOD DESIGN 把大獎頒給了臺灣設計的校園!美感從娃娃抓起
    為推動美感離教育更近一步,臺灣地區教育部從帶動校園美學改造運動做起。「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讓人看見了臺灣校園美感的大躍進。參與的 9 所中小學從北到南,改造項目也很多元,有美感教室、司令臺(主席臺)、學生餐廳,也有細節如:指標系統、電線/管線整理、垃圾與資源回收站的改造,透過設計的落實,讓學校真正成為美感教育的一環!
  • 女明星生圖大合集,個個瘦得像「鬼」一樣,一點美感都沒有
    女明星生圖大合集,個個瘦得像"鬼"一樣,一點美感都沒有近年來,我們中國人開始奉行以瘦為美,越是骨感的女孩子,追求者越多,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這種現象就已經很普遍了,更不用提碩大的娛樂圈了。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熒幕上的樣子與我們平時眼睛所看到的樣子是完全不一樣的,熒幕上所呈現出來的畫面會被拉寬一些,所以,我們看到熒幕上閃閃發光的女明星,事實上其實要比熒幕上更瘦,之前有一次在採訪秦嵐的時候,她就曾經說過,很多女明星上鏡的時候美的不可方物,但是平時的生活中完全沒有婀娜多姿的樣子,反而瘦的像"鬼"似的。
  • 臺灣的中小學校園設計也太有美感了!
    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讓人看見了臺灣校園美感的大躍進。參與的 9 所中小學從北到南,改造項目也很多元,有美感教室、司令臺(主席臺)、學生餐廳,也有細節如:指標系統、電線/管線整理、垃圾與資源回收站的改造,透過設計的落實,讓學校真正成為美感教育的一環!
  • 這個廁所是什麼鬼,怎麼在放廁紙的地方放了一卷膠帶?
    這個廁所是什麼鬼,怎麼在放廁紙的地方放了一卷膠帶?這用膠帶上廁所不太合適吧,豈不是堵住了?應該是阿姨手滑放錯了吧,不然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會放膠帶呢!現在的天氣真的非常的炎熱,大家出門在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曬,千萬小心把自己曬傷了,就像下面這位朋友一樣,抱著飯盒在外面睡覺,一不小心就成這樣了,看這腿的顏色,這個夏天恐怕都要這樣了,哈哈哈哈這位網友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的話,作為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妹子,應該怎麼樣做才能逃脫這壞人的魔爪呢?
  • 臺灣最美麗廁所 馬桶前的老臺灣情懷
    臺灣最美麗廁所 馬桶前的老臺灣情懷 2014年08月14日 09:56:51  來源:中國商報
  • Case Study | 美感就是 Care!臺灣美學教育實踐(第1期)
    但推廣計劃裡的美感課堂,孩子們卻能夠舒展身體,甚至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自然,發現美,實名羨慕!2014年,推廣計劃正式進入教育體制,這一年也被定義為中國臺灣的「美感教育元年」。計劃初步擬定了6個主題:色彩、質感、比例、構成、結構、構造,授課沒有固定形式,更多對孩子們強調的是觀察、動手、思考的重複運用。
  • 無障礙廁所施工_2020年無障礙廁所施工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無障礙廁所施工專題為您提供無障礙廁所施工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無障礙廁所施工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盲道達各區域牆角軟塑料包邊電梯「會說話」奧運場館周到考慮殘疾人北理工體育館廁所裝警鈴業已竣工形狀像一個可提起的水果籃結構穩定節約鋼材有藝術的美感270多米盲道直達各個區域、所有牆角用軟塑料包邊、衛生間安裝報警鈴和盲文、電梯「會說話」……今天上午記者獲悉,作為首個為帕運會進行測試的比賽場館,[BAIKE]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在完成一系列無障礙改造後竣工。
  • 趣聞 | 日本 GOOD DESIGN 把大獎頒給了臺灣設計的校園!美感從娃娃抓起​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讓人看見了臺灣校園美感的大躍進。因為年久失修,老舊昏暗,不友善的地板鋪面以及殘破不堪的布告欄,都需要改善。此外,準備室下方的老舊櫃體,原本的深度設計也不符合人體工學及使用需求。
  • 品味生活美感——臺灣民宿
    美食是一切藝術的原點,沒有美食的發展,人類沒有機會發展其他門類的藝術。原來以為用美食記憶地圖,是一件很俗氣的事情,其實不然,這是為吃貨正名。吃不要到飽,愛吃和貪吃不是一件事情;吃不要含糊,要尊重食材,發現食材的美感,了解食材的產地,能判斷食材的好賴。感覺扯遠了, 臺灣 人的食、住的美感是顯而易見的。
  • 從改造教科書開始,這三個臺灣男生想帶給小學生美感教育
    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教科書具體來說,涉及臺灣地區的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目前已經有 200 多所學校在試用。
  • 臺灣都市的公共藝術
    臺灣地區的公共藝術法令1992年,臺灣正式施行《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其中,關於「公共藝術」的規定如下:公共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與環境,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政府重大工程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環境。但其價值,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
  • 美感教育,是否是大人強加給孩子的?
    以 「 美感並非僅存於藝術作品中,而是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 為理念,透過不同類型生活觀察與動手實踐課程,讓生長在臺灣不同地域、風土、文化脈絡下的孩子們,學會思考美感在他們的生活會,構建他們對世界的各種想像。
  • 三個臺灣男生覺得課本不夠美,搞了個[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讓小學生拿到書的那一刻能說出: 「思想更自由,空間更開放」!
    目前臺灣地區有 200 多所學校的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都在使用「新的」教科書了裂變到課本裡美感細胞,對於美感教育感受尤深,回到臺灣發起美感教育計劃,全面改造國小教科書,請設計師重新編排版面、繪製插畫,讓孩子在上課時,就能直接擁有美感教育的啟蒙。
  • 富於藝術美感的黃金分割定律
    從這些比數的基礎上還可以向兩個相反的方向依次發展出無數個比數,這些比數都符合菲波納奇級數。在數學裡,黃金髮割比總是一個無理數,因此從來就不是十分精確的,而只是一個近似值。那麼為什麼黃金分割最富於美感呢?人為了心理的寧靜,往往需要一種平衡和統一;而為了興奮,又需要多樣和緊張。這雙重的需要可以通過某些和諧的比例關係來獲得。
  • 9所學校獲Good Design大獎,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美感教育!
    我們從小接觸的教科書,其實就是美感教育方式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計算過自己與教科書的相處時間呢?據統計,從小學到高中我們與教科書會相處12760個小時,相當於看6000部電影,去3000趟美術館。如今,美感細胞的「教科書再造計劃」已推動快六年了。從9個學生,到現在數十萬學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這個計劃的影響。他們都正在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著美。
  • 臺灣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讓美感深植孩子心裡​!
    臺灣美學實踐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美感教育,由臺灣教育部發起、臺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從2020年起已經完成9間校園改造,今年更是挑戰25所學校的美感變身工程;繼去年12月發表第1波改造結果後,近日再度公布翻轉校園的8個新案例!
  • 9所臺灣學校美出新高度,網友:美感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
    能夠坐在設計師們精心打造的美感校園裡學習呢2020年日本優良設計大獎獲獎作品中看到一組校園改造案例差不多達到了那樣的夢寐以求簡直不要太棒哦~這是由臺灣設計研究院發起的一項計劃美感設計進入校園改造後的指標系統不僅清楚與學校環境也很融合設計得剛剛好兼具了美觀與實用的功能不刻意不突兀完全看不出是後來加的
  • 復旦人說 有了「美感教科書」,你就能學會「審美」?
    有感於臺灣美感教育的不足,一個由臺灣的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團隊今年發起了一項名為「美感細胞」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邀請專業的藝術家,對原有的語文課本進行重新設計。藝術雜誌風格的課本他們希望藉由這項計劃賦予傳統教科書新的內涵,激發學生們的想像力,「將美感融入教育,從教育發現美學」。這項計劃一經推出便受到了臺灣師生的好評,目前已經在一些中小學校進行試點。臺灣教科書極具美感的設計也徵服了不少大陸網友,表示這樣的教科書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陶冶孩子們的審美;但是也有人認為,過於優秀的設計可能會影響孩子對書本教學內容的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