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答覆:彩禮糾紛案件,可將對方父母列為共同被告

2020-11-09 李玉婚姻律師

▌編者說:

在實際生活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並非僅限於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那麼在「婚約財產糾紛」中,能否將彩禮接受方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嗎?

最高人民法院就該問題作出了答覆,具體內容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彩禮糾紛案件中能否將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的答覆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385號建議的答覆:

您提出的關於提請最高人民法院對涉婚贈與行為法律效力及時出臺合乎法理的司法解釋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您認為涉婚贈與行為是附條件的贈與,在沒有與對方締結婚姻或最終離婚的情況下,贈與行為所附條件不復存在,我們同意您的觀點。

對於婚前給付財物的性質問題,有學者稱為附條件贈與行為,即以結婚為目的一方給予對方財物,一般數額較大。附條件贈與行為,如果條件不成或條件消失,給付方可請求返還。在農村特別是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來說,結婚給付財物(俗稱彩禮)的現象比較普遍,通常是因舊俗所累,並非自願。當兩人因種種原因不能成婚時,一方要求另一方予以返還,法院一般應予支持,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民間的風俗習慣。

針對審判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彩禮糾紛,為了統一裁判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上述司法解釋中「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並非針對雙方已共同生活的情形,如果雙方確已共同生活但最終未能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給付彩禮方請求返還彩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是否生育子女、彩禮數額並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以及具體返還的數額。

人民法院審理彩禮糾紛案件的案由是「婚約財產糾紛」,據有關統計,全國法院2014年一審受理的「婚約財產糾紛」為23092件,2015年為26088件,2016年為24545件。在實際生活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並非僅限於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這些人均可成為返還彩禮訴訟的當事人。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兒女的婚姻被認為是終生大事,一般由父母一手操辦,送彩禮也大都由父母代送,且多為家庭共有財產。而在訴訟中大多數也是由當事人本人或父母起訴,因此應訴方以起訴人不適格作為抗辯時,法院不予採信,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對於被告的確定問題也是如此,訴訟方通常把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要求他們承擔連帶責任,一般習俗是父母送彩禮,也是父母代收彩禮,故將當事人父母列為共同被告是適當的。

來源:法務之家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彩禮糾紛案件,可將對方父母列為共同被告?
    在實際生活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並非僅限於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那麼在「婚約財產糾紛」中,能否將彩禮接受方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嗎?最高人民法院就該問題作出了答覆,具體內容如下:關於審理彩禮糾紛案件中能否將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的答覆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385號建議的答覆:您提出的關於提請最高人民法院對涉婚贈與行為法律效力及時出臺合乎法理的司法解釋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 彩禮給對方父母,那要求返還彩禮時可否把對方父母列為共同被告?
    我們都清楚,男女雙方結婚組成家庭,男方需要向女方支付彩禮。而彩禮往往並不僅僅是男方支付給女方,也會連帶給女方的父母和其他親屬。那究竟男方起訴要求女方返還彩禮時,能否把同樣接受彩禮的女方父母列為共同被告?
  • 民事訴訟中,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或追加被告的的情形
    在因連帶責任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中,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併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12、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13、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 法院觀點|關於彩禮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
    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結合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裁判指引。
  • 結婚花百萬,女方提分手卻拒退彩禮,案件從民事糾紛變成刑事案件
    貴溪市的兩個家庭,就是因為婚姻的那些事多次對簿公堂,甚至從民事糾紛演變成了刑事案件。這一切要追溯到2018年,當時汪華(化名)經媒人介紹與貴溪市的女青年李青(化名)相識,兩人很快就確定了男女關係,走到了談婚論嫁這一步,彩禮也就成了兩家人的重點,涉及到錢的事往往都會成為事情的導火索。
  • 彩禮問題惹糾紛 法律這樣定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是返還彩禮的一個條件。
  • 結婚花百萬,女方提分手卻拒退彩禮,結果從民事糾紛變成刑事案件
    貴溪市的兩個家庭,就是因為婚姻的那些事多次對簿公堂,甚至從民事糾紛演變成了刑事案件。這一切要追溯到2018年,當時汪華(化名)經媒人介紹與貴溪市的女青年李青(化名)相識,兩人很快就確定了男女關係,走到了談婚論嫁這一步,彩禮也就成了兩家人的重點,涉及到錢的事往往都會成為事情的導火索。
  • 婚姻法規定,一年內女方提出離婚,必須返還彩禮,這是真的嗎?
    處理涉及彩禮返還的案件時,就應當返還的範圍而言,要根據已給付的彩禮的使用情況,是否在男女雙方共同生活中發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關係或同居關係存續期間的長短等具體事實,綜合把握。在處理方式上也應當靈活運用,特別是彩禮已轉換為夫妻共同生活的財產時,可將彩禮的返還與分割共同財產一併考慮,在分割中體現彩禮的返還。
  • 「結婚」不登記,「彩禮」該返還嗎?
    本案中,原、被告從同居到起訴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較短,彩禮的給付具有締結婚姻的強烈目的性,當婚約不能履行時,給付方有權要求對方予以適當返還。同時,原、被告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兩個多月,日常生活開支費用應在彩禮中予以扣除,本院酌定扣除11500元。被告辯稱,第三次支付的用於購買金銀首飾的30000元不應認定為彩禮。本院認為,原告是以與被告締結婚姻關係為目的支付的該筆費用,應認定為彩禮。對於原告陳述被告第一次到原告家時,另外還支付其親屬6600元,本院認為,此費用原告未直接支付給被告,原告可另行主張權利。
  • 婚約財產糾紛中,法院確定「返還彩禮」的3個因素!建議收藏
    對於該類離婚糾紛中的彩禮是否返還問題,可結合具體案情,綜合考慮當地民間習俗,依照法理和情理,酌情判決予以部分返還。雖然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當符合條件,已給付的彩禮應當予以返還,但在實際生活中,已給付的彩禮可能已經用於購置雙方共同生活的物品,事實上已經轉換為男女雙方的共同財產,或者已在男女雙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
  • 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要求返還彩禮的條件
    對於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應作廣義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於準備締結婚姻關係的男女本人,應包括各自的親屬。現實生活中,彩禮往往是給付了女方的娘家,真正用於男女結婚的很少;許多時候,彩禮是全家用共同財產給付的,甚至是全家共同舉債所為。考慮到這些具體的情況,如果將給付人的主體和收受人的主體都作限制性解釋的話,不利於這類糾紛的妥善解決。
  • 訂婚後分手,彩禮錢還能要回來嗎?
    小馮要求小王一家返還彩禮未果,於是將小王及其父母訴至法院。小王一家對起訴金額無異議,但不同意退還彩禮,並認為本案系婚約財產糾紛,小王父母作為被告主體不適格。法院審理後認為,因婚約而給付彩禮的行為,是一種以結婚為目的的附條件贈與行為,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如果查明屬於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 【法視界】男方母親婚前轉帳給女方是彩禮還是婚前贈與?
    2016年10月,原告的母親通過本人名下帳戶轉款45萬元被告名下。其後,因雙方終止戀愛關係,故原告訴諸法院。庭審中,被告辯稱該45萬元系原告的母親贈與給原被告用於生活開銷,現已全部花完。另查明:被告於2017年1月向原告鄰居轉款20000元、於2017年2月向原告父親轉款6000元、於2017年3月向原告本人轉款65000元;上述合計91000元,上述款項原告均確認已收到。
  • 離婚時一方能否要求對方退還婚前給付彩禮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第10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 離婚彩禮糾紛,法院判決返還部分彩禮
    很多年輕的小夫妻剛結婚不久,就要離婚,而男方花了家裡半輩子的積蓄娶的老婆,剛結婚幾個月就離婚,顯然是不同意的,那麼什麼情況下離婚彩禮會返還呢?返還的比例是如何確定的呢?今天法岱律所的律師就給大家普及下離婚彩禮返還的法律知識。
  • 2020年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
    2020年8月4日,河南商丘市中院根據本省市的特殊情況,出具了有關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指引文件。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商中法〔2020〕106號)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
  • 侵權學生及其監護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安陽李先生來電諮詢:  我兒子(十三歲)被同校的張某(十四歲)傷害,我與張某的父親協商,雙方無法達成賠償協議,我打算就此事訴諸法院,但在究竟應該如何列被告的問題上,遇到了不同的說法,不知該如何處理。請問,我在起訴時究竟是應該只列張某為被告,列張某的父親為法定代理人,還是應該將張某和張某的父親列為共同被告要求賠償?
  • 哪種情況可返還彩禮?婚前父母幫買房歸誰?最高法明確這些婚姻大事
    新的司法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30日電(郎朗 彭寧鈴)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返還彩禮?不盡孝道的子女還能分到遺產嗎?妻子擅自中止妊娠是否侵犯丈夫的生育權? 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就上述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法律層面上進行了明晰。
  • 最高法關於婚姻家庭、繼承糾紛裁判規則 63 條
    本期法信乾貨小哥摘編了最高法關於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件裁判規則 63 條,並根據案由進行了歸類,希望能為法律工作者將"抽象到具體"的法律適用轉化為簡明的從"具體到具體"的確切參照。 婚約財產糾紛 雙方按當地習慣給付彩禮後未能登記結婚的,收受彩禮一方應當如數返還 ——張某某與趙某婚約財產糾紛案 離婚糾紛 1.一方在離婚訴訟期間或離婚訴訟前轉移、隱藏、變賣
  • 一文看懂彩禮返還問題!
    對於彩禮這一在我國現階段某些地區還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發生糾紛時如何處理,尚無規矩可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本著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為指導審判實踐作出了具體規定。總的指導思路是將彩禮的給付分成兩大類情況:對於雙方沒有結婚的,應當返還彩禮;已經結婚又離婚的,原則上彩禮不再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