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斌: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韻等方面有特殊美感

2021-01-10 南開大學新聞網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

  日前,國內某高校用文言文寫成校慶公告發布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文言文作為我國古代的主要文體形式,雖然在當今社會的溝通交流中不再佔據主導地位,但其作用和意義仍然值得重視。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冉啟斌說:「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美感,例如《詩經·秦風·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江淹《別賦》中的『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錢起《湘靈鼓瑟》中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等。這些名句精煉簡潔,音韻和諧,對仗工整,內容豐富,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則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兩相比較,白話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時,往往在韻律上缺少節奏感,篇幅冗長。而文言文能用寥寥數語傳達出深層或多層意思,其凝練之美、韻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話文無可比擬的。

相關焦點

  • 取名要注意音韻和意境並重
    昨天下午,在本報與杭州網聯合推出的「美名我來薦」視頻訪談欄目中,來自評選話動專家組的王其煌、王翼奇老師,為群眾薦名提出了寶貴建議,他們認為,取名時,既要注意用字的音韻協調,同時更要考量好體現西溪溼地的特有意境。  「取名和海選景點,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必須體現西溪溼地特色,把西溪特有的鳥、魚、塘、蘆、梅、柿、龍舟等文化放進去。」原政協文史委副主任王其煌老師首先強調了一條取名的原則。
  • 讀起來如詩 聽上去像歌 錘鍊音韻 讓作文呈現音樂的美感
    說的就是在寫作時,不僅要良好的思想同容,還要有好的語言表現形式,「其音悅耳」就是其中之一,說的便是優美的語言韻律。人們對語言韻律的研究和使用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是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值得好好體會和學習。
  • 初中語文閱讀專項訓練——第562篇《扇面書畫的形式美感》
    初中語文閱讀專項訓練——第562篇 扇面書畫的形式美感 自從扇子成為書畫藝術的一個特殊載體以後,它的本體屬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藝術語彙情景中得到闡述的過程,進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感受古詩詞中的音韻和意境之美
    古人云: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詩經》上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首小詩是古代詩人對愛情生活的描寫,也表現了詩詞中的音韻之美。李白也有一首詩《早發白帝城》,上面寫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中就寫出了祖國大好河山的意境之美,令人讀後充滿了遐想與嚮往。
  • 文言文中斷句技巧你會了嗎?
    在教師招聘筆試中,文言文閱讀是常見的考查題型,考試大多為課外篇目;所涉及的知識包括字、詞、語法及音韻等方面,其中課內學過的知識點佔文言文題型的主要部分。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填空、簡答等,大多能與上述知識點一一對應。但文言文閱讀中,有一類考查點,不算是高頻考點,所佔分值也不大,但是這類題綜合了上述各種知識點,滲透在篇目的整體閱讀中,這就是斷句。
  • 文言文閱讀中斷句的技巧歸類
    在教師招聘筆試考試中,文言文閱讀是常見的考查模塊,考查篇目小部分是課內篇目,大多為課外篇目;所涉及的知識包括字、詞、語法及音韻等方面,課內學過的佔主要部分;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填空、簡答等,大多能與上述知識點進行一一對應。但文言文閱讀中,有一類考查點,不算是,即使有,所佔分值也不大,但是這類題綜合了上述各種知識點,滲透在篇目的整體閱讀中,這就是斷句。
  • 漢字有何美感?為什麼說書法創造了「漢字之美」?
    首先,我們還應該考慮這樣幾個問題,那就是:漢字有何美感?漢字的美感是只有書法才能創造出來的嗎?如果書法創造了漢字獨特的美感,那麼它創作了漢字哪方面的美感呢?我認為,漢字的美感可以概括為形、音、意這三個方面的美感。
  • 冉啟斌: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有關聯 使用上不拘泥
    冉啟斌介紹,「坐」的本義是「人存在於地上的方式」。最早的「坐」是先屈膝,後臀部放在後腳跟上的動作。後來隨著坐具的不斷改變,「坐」的動作發生了變化,意思也發生了變化,變成了雙腿放鬆,臀部放在椅子、凳子等工具上。  後來,「坐」的意義演變為「乘坐」「搭乘」交通工具等,這時就不再拘泥於原來的意義了。
  • 澳大利亞風景畫家自學成才,將風景油畫繪畫出「意境」美感
    他的作品中具有「畫意」的美感,帶給觀眾一種深在畫中而不能自拔的藝術感受。開始Graham Gercken 的作品只是出售給來澳大利亞旅遊的遊客,慢慢的他的作品越來越有了名氣,許多收藏家前來尋找作品作以收藏。
  • 關於文言文特殊句式辨析的幾條建議
    談到文言文,眾多考生可能會避之不及,覺得其晦澀難懂。確實,文言文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且遠離我們現在的生活,難懂是必然的。但是,只要我們將其常見的知識點識記下來,那麼讀懂一般的文言文是沒有什麼難度的。在考題中,對於文言文的考查,無外乎以下的知識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斷句、文言翻譯、文言篇章理解等。
  • 語文老師:記住這些必考的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文言文閱讀不丟分!
    文言文學習,必然會遇到的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結構。這五大類分別是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還有一類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板塊較難理解,倒裝句,即指句子成分的順序發生了前後顛倒。重要包括賓語前置,謂語前置(主謂倒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介賓結構後置)。
  • 淺論國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及審美特點
    在上述分類中,對於山水畫來說,主要就是對於悠遠意境的表達,能夠詳細進行刻畫祖國的大好河山,能通過國畫形式表達出人和自然間的和諧關係,讓作者能夠直抒胸臆;對於人物畫來說,重點就是要實現個性鮮明的人物刻畫,結合周邊的環境因素方面影響,重點應該落實在對於人物精神的傳達。比如《洛神賦圖》,通過顧愷之神奇的畫工,讓人物神情具備、生動傳神;在花鳥畫中,始終應該將人的生命力進行展示。
  • 谷羽:音韻,是詩歌的翅膀
    到了20世紀上半葉,曾擔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借鑑了這首詞的形式,寫出了《贈緬甸友人》,其中開頭是這樣四句: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如果說李之儀的詞抒發的是男女相悅相思之情,那麼陳毅元帥的詩則是讚美中緬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詩句更工整,意境更開闊,堪稱推陳出新。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見被動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見被動句式 2012-12-17 15:0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何鳳山:現代詩的音韻之美——一個七旬詩人的學詩札記
    其實,一首好的現代詩,不僅有意象之美,形式之美,而且有音韻之美。"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別康橋》徐志摩)優美的語言節奏如舒緩的音樂旋律,踏歌而來,沁人心脾,繞梁而飛,讀之如飲佳釀。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考點總結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一)、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 形式的直覺與美感的自覺
    縱觀風景畫在整個藝術體系中的位置,風景畫的獨立性與獨特性不在於主題的鮮明和思想的深刻,而在於形式的直覺與美感的自覺。肯尼斯·克拉克對風景畫的獨特美學魅力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認同性概括:「除了愛以外,能夠得到全人類認同的感情也許就只有從美好景色中感受到的快樂了。」
  • 中考語文 文言文基礎知識點講解 四——文言文特殊句式
    我們在小學階段,最熟悉的句式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而現在進入初中,在文言文的學習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句式,閱讀理解中也會經常考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開講前提醒大家一句:文言句式不僅在初中會考,在高考階段,也屬於文言文閱讀的考查內容,希望同學們認真對待。
  • 漢字設計有哪些表現形式?
    漢字的形式表現漢字源於圖畫,屬於象形文字。漢字的特殊形態蘊藏著特有的精神和活力,這是現代平面設計中進行漢字設計的基礎。古代漢字結構複雜,不容易記憶。東漢時期的許慎寫了《說文解字》,總結了漢字的造字方法,歸納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類。作為表意文字,漢字的設計形式在平面設計方面有著不同的融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