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還鬧著吃冰激凌,育兒秘籍,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2020-10-03 晨晨de小時光

本文由晨晨媽咪原創,歡迎大家一起閱讀、分享和點讚!

前段時間,雅雅媽媽剛買回來一個榨汁機,誰知商家還送了一個做雪糕的模具。雅雅看到那個雪糕模具後,不停地嚷著讓媽媽幫她做雪糕吃。為了不讓雅雅失望,媽媽最終答應雅雅,這個周末為雅雅做雪糕。不料,雅雅這周三感冒了,但是她卻一直提醒媽媽周末時別忘了為她做雪糕。

每當媽媽聽到雅雅的提醒時,都會對雅雅說:「感冒了不可以再吃冷的東西,這樣會加重病情,等到你好了,媽媽再做給你。」三歲多的雅雅聽到媽媽說這個周末不可以吃冰激凌,便對媽媽說:「不行,我就想這個周末吃。」

面對雅雅的回答,媽媽依然堅定地說:「感冒期間不可以吃,就是不可以吃。」「我討厭你,你是個壞媽媽,說話不算話。」雅雅哭著說到。

這時,雅雅爸爸看到雅雅和媽媽之間的僵持後,便走到雅雅身邊對雅雅說:「寶貝,我知道你很想吃冰激凌,可是現在你生病了,再吃涼的東西,感冒就不會好起來,如果感冒好不了,你會一直很難受,所以等到你感冒好了,再讓媽媽給你做雪糕吧!不如這樣,我們現在不能吃雪糕,那爸爸請你吃像冰淇淋形狀一樣的麵包,怎麼樣?」

對於爸爸的回答,雅雅特別滿意,她開心地對爸爸說:「我現在吃冰激凌麵包,等到我感冒好了就可以吃真正的冰激凌了。」

其實,雅雅爸爸也沒有滿足雅雅一下子就可以吃到冰激凌的願望,只不過他採用了延遲滿足的方法,讓雅雅學會接受等待,為了不讓雅雅失望,他用其它的東西替代冰激凌給雅雅一個心理安慰,這樣雅雅就不會有不好的情緒發生。

當一個孩子擁有一定的延遲滿足的能力時,他就會對周圍的一些事情或東西充滿一定的耐心,這樣孩子就會有良好的忍耐力.當孩子具有一定的忍耐力時,孩子就會擁有一定的自制力,這樣孩子就不會單憑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而是綜合考慮一下,才會決定到底這件事該不該去做。

還有當孩子學會擁有一定延遲滿足的能力時,孩子就會對一樣東西在期待中充滿等待,那麼孩子就會很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小確幸,這樣她會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樣東西。

因此,父母讓孩子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很重要,所以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父母可以有意地讓孩子學會對一件事或一樣東西進行等待.當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學會正確的等待時,那麼孩子就會對某一件事或某一樣東西充滿一定的耐心,這樣孩子就會擁有超強的自制力。

相信當一個孩子擁有很強的自制力時,孩子就會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去要求自己,這樣孩子就會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通常一個自律的孩子,對未來就會有一定的規劃性,這樣孩子就會對未來充滿期待和信心。

今日話題:作為父母,你認為延遲滿足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如果孩子生病期間還要鬧著吃冰激凌,作為父母,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自制力,學會珍惜
    然後一個陌生人走了進來,他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顆包裝精美的糖果,並告訴他們:「這顆糖果已經屬於你們,你們隨時可以吃掉自己的糖果,我要出去辦點事,約20分鐘後回來,如果誰堅持到我回來再吃,將會得到兩粒同樣好吃的糖果。」面對糖果,有的孩子決定熬過那漫長的20分鐘,為了抵制誘惑他們有的乾脆閉上眼睛嘗試睡覺,有的哼哼嘰嘰唱歌,有的喃喃自語,一直等到這個陌生人回來。
  • 被用錯的「延遲滿足」,已經害慘了好幾代孩子
    這時候「延遲滿足」四個大字,像育兒聖經一樣,橫空出世。這個結果,讓很多人認定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應該適當地「延遲滿足」,試圖讓孩子更有自控力和遠見。,你讓人家「等一會兒,先把飯吃完,再吃點心」。,也破壞了他們的延遲滿足能力。
  • 誤解「延遲滿足」的你,讓孩子變得不快樂,更貪婪,更容易被誘惑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因為家長不給買玩具就哇哇大哭的孩子。這種行為正是孩子缺乏教養的體現,可以通過「延遲滿足」的訓練來進行改善。顧名思義,「延遲滿足」就是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不要立刻滿足他,而是讓孩子學會等待,以此加強孩子控制內心欲望的能力,讓孩子長大後可以經受住誘惑,擁有長遠的眼光。
  • 「延遲滿足」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錯誤的方式傷害了多少孩子
    延遲滿足,這個時髦的心理學理論,近幾年來受到很多父母的追捧,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它奉為圭臬,它事關孩子的自控能力,延遲滿足能力越強的孩子,越容易成功。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認真地從點滴小事做起,小寶寶渴了想喝水需要延遲滿足,孩子想吃零食需要延遲滿足,孩子喜歡的玩具需要延遲滿足。
  • 放手不管不等於是快樂育兒,學會用「延遲滿足」,鍛鍊孩子的耐心
    雯雯媽媽看著雯雯渴望的眼睛,跟她說:「你剛吃已經了好多零食了,這樣吧,如果下次考試你能考到98分的話,媽媽再帶你來遊樂園玩還給你買這個小蛋糕好嗎?」雯雯想了想,就開心的答應了,還拉著媽媽的手說要趕緊回家複習功課,下次來吃小蛋糕。
  • 學會拒絕各種誘惑,讓孩子延遲得到滿足的方法
    老師,我怎麼才能讓孩子明白「陌生人給的吃的不能要」呢?我家孩子真是太饞了!誰給他吃的他都吃。我跟他說了好幾次:「要問問媽媽,媽媽同意才能吃」,但孩子都當耳旁風。曾經有社會實驗者做過實驗:即使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玩具」,在接受實驗的3~5歲幼兒中,還是有近75%的孩子最終沒能抵制住誘惑,不僅吃了陌生人給的食物,還跟著陌生人上了車。
  • 家長們要注意,莫再迷信「延遲滿足」,鍛鍊孩子應該這樣做
    前一段時間的熱播綜藝《爸爸去哪兒》裡的棉花糖實驗實驗把一個新詞推到了大眾視野裡——"延遲滿足"。並且這個詞似乎成了風潮,成為了各位寶媽寶爸奉行的信條,當做是育兒的法寶。給大家舉一些「棉花糖實驗」的例子隔壁王姐家的孩子,每次哭著鬧著想吃零食,王姐總是頂著壓力,一定要等到規定的時間才可以給孩子吃。
  • 孩子一不滿足就哭鬧?別只會吼,學會這招輕鬆搞定
    如果對這種行為放任不管,孩子就會沒有忍耐和自控力。所以爸爸媽媽們要學會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1、教寶寶學會等待訓練寶寶對現在非常想做的事情稍微等待一下,然後將他們能夠等待的時間一點點延長。比如:寶寶想吃冰激凌,媽媽可以跟寶寶說「寶貝等媽媽一下好嗎,媽媽把擦完桌子就給你拿。」開始的時候,讓寶貝等待的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2分鐘之內。
  • 不同年齡孩子發脾氣要如何區別對待,試試延遲滿足和變通滿足
    2歲以上 延遲滿足、變通滿足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但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並很理解。但他這種無理取鬧的方式並不能說服你鬆口妥協他的要求。
  • 3歲孩子從沒吃過冰激凌?「禁果效應」引發匱乏感,你得學會通融
    我回答她:「兩歲的寶寶可以少量吃冰激凌,只要保證安全就行了。」粉絲媽媽說:「今天帶兒子和親戚的3歲的孩子出門玩,天氣太熱了就給兩個孩子買了兩個冰激凌,誰知道親戚的孩子從來沒吃過冰激凌,這下仿佛嘗到了世間美味,一個勁兒的鬧著要吃冰激凌,結果我被親戚一頓埋怨。」
  • 萌娃生病想吃冰激凌被拒,爸爸一旁舉吊瓶生無可戀,網友:不容易
    不能吃冰激凌,如果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手上還在打針點滴,而旁邊的父親則幫著孩子舉著吊瓶。協商著怎樣才能不吃冰激凌,在母女二人經過多次討論後終於達成一致,媽媽同意孩子去挑選一瓶自己喜歡的玩具作為替代,而這時父親的臉上也總算是露出了笑容,再也不用因為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而變得「
  • 相比違背本性的「延遲滿足」,這幾個方法更能培養孩子的耐心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曾經分享過有關「延遲滿足」的教育理念,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在孩子提出過分要求時,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進行刻意的延遲訓練。比如孩子要吃糖,大人可以給孩子一顆糖,同時說:「你可以選擇現在吃掉這塊糖,或者現在先不吃,等一會就有兩顆糖可以吃。」或者說:「你如果今天忍著不吃糖,明天就多給你三顆」。
  • 孩子經常生病?其實生病前是有徵兆的,孩子少受罪就靠媽媽了
    文|秘籍君聽一位寶媽說,他兒子每一次生病,發現的時候就比較嚴重了,就得去醫院連續輸幾天液,看著孩子受那麼大罪,當媽的真是心裡不好受。所謂「病在兒身,疼在娘心」,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無病無災的長大。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們:能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其實大家應該也聽說過這個實驗得的內容,就是研究人員找來一些孩子,給他們說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後,他們能忍住不吃手裡的棉花糖,那麼就會得到更多的獎勵。不知道家長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是否具備延遲滿足能力,或者培養鍛鍊過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有關於"延遲滿足"的那些,家長們應該知道的事情。
  • 奶奶不讓吃,父母不敢買,給孩子吃冰激凌究竟有多「可怕」?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對於小朋友來說,夏天的快樂總是離不開遊泳和冰激凌。五顏六色、口味各異的冰激凌既消暑又美味,一口下去超級滿足!冰激凌作為老人口中的「生冷食物」,被許多人都暗暗打上了「寶寶勿食」的標籤,於是奶奶不讓吃,爸媽不敢買,生怕一個不慎,孩子就會吃出問題來。這樣做的理由也很充分:0°的冰激凌進入到37°的人體中,會大大刺激孩子脆弱的腸胃。真相的確如此嗎?
  • 你以為的延遲滿足,正在扼殺孩子的自控力
    於是,「延遲滿足」成了孩子自控力的必要條件,也成為眾多家長力捧的自控力訓練工具。首先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是不是與學習成績的好壞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並沒有一個明確 的結論。就像棉花糖實驗一樣,實驗的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都是固定的,在這個環境下,增加條件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和自我控制。
  • 「延遲滿足」的孩子更優秀?別傻了,及時滿足才是對的
    孩子非但沒有在「延遲滿足」中得到「滿足」,反而還認為我是在刁難他,開始對我不信任起來,那麼「延遲滿足」的方法到底能不能達到自己所希望的結果呢?01、「延遲滿足」到底是什麼意思?「延遲滿足」英語是「deferrde gratification」,字面上直接翻譯過來是「推遲的滿足感」。
  • 孩子性格急躁,沒有耐心,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能力是反映孩子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是孩子能否在誘惑面前主動引導自己的關鍵。小華向來性格急躁,沒有耐心,在補習班只上了一節課,見成績沒有進步便不學了。想要什麼,家長鬚得趕緊滿足,不然就哭鬧。小華媽媽為此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暗自苦惱。
  • 你能夠正確使用「延遲滿足」嗎?小心把握不好度,反而害了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近幾年,&34;這個獨特的教育觀念正好能夠迎合在家長在育兒進程中的焦慮心理,中國家長大部分都認為如果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糖衣炮彈或者是嬌生慣養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所以這個理念深入了每一位中國家長的心理。
  • 孩子沒耐心缺乏自控力?被曲解的「延遲滿足」耽誤了多少孩子
    也有人說,每當大人在場時,孩子顯得格外「有自制力」,糖也不吃,巧克力也不愛;等父母轉了個身,孩子就變了,不僅要吃還央求實驗中孩子的能夠等待的能力,被稱為「延遲滿足能力」。而持續的跟蹤回訪發現,那些「高延遲」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比同齡的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