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熊二
編輯/樂仔
許多家長已經有了不能夠對用粗暴的武力對待孩子的意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不會打孩子,希望以此能夠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許多家長與此同時卻正在用另一種暴力的行為傷害孩子,這種行為就是語言暴力。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習慣性貶低、責罵、批評、嘲笑等帶有歧視色彩的語言,包括說話時不耐煩的態度和不屑的眼神,都可以判斷為語言暴力。
第一:父母總是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
部分家長認為語言暴力是以粗話、謾罵的形式出現,壓根沒有注意到自己每天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
"嘖,你怎麼連這個都無法完成""我怎麼會生一個你怎麼蠢的孩子""真是又懶人又蠢,你沒救了"
這些父母掛在嘴邊的話,都在不經意的傷害著孩子,那麼父母為什麼會使用語言暴力呢?
1、父母認為打壓性的教育能夠讓孩子更快地成長
許多中國的父母都有著"驕傲使人落後"的觀念,並且認為對孩子過多的誇獎和容易導致孩子驕傲、自大,反之如果在孩子獲得某些成就和進步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打壓,孩子就會改掉心浮氣躁的壞毛病,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2、父母原生家庭的影響
許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異常,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當父母接受了來自他們家這種經常採取語言暴力的家庭環境,那麼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也會自然的沿用這種行為模式。
3、父母因為不滿意現實所以將情緒發洩給孩子
人們熱衷於語言暴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即對現實不滿,但又無力改變,只能通過一些語言暴力來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比如我們在晚上常見的"鍵盤俠"就是這樣的情況。
而父母在心中憤懣時,弱小的孩子就會成為父母的首選發洩目標。
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並不亞於直接暴力性的行為,而且更不容易被發現和改正,那麼語言暴力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呢?
第二:語言暴力像一把小刀,慢慢刺向孩子
1.心理學家胡慎之說:"語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樣,會立刻產生傷害,但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這些傷口,有些人一輩子都好不了。"
許多家長給實施語言暴力的行為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叫做:"刀子嘴,豆腐心",認為自己的雖然語言上說的比較難聽、傷人但是實際上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對孩子的傷害卻遠超大人的想像。
1、會使孩子產生負面的心理
在瀋陽的一所監獄裡,有40%的人在成長路上都經受過不同程度的家庭語言暴力,父母對孩子不停的否定,也會造成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否定,那些在兒時被不停否定的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會比常人更多。
2、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在暴力語言下成長的孩子,很難擁有良好的性格,這會使孩子很難養成對自己的正面的評價體系,認為自己確實如那些消極語言說的一樣無用、差勁,尤其會使得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也有孩子在接受了暴力語言後,養成暴躁、易怒的性格。
3、影響親子之間的情感
當父母習慣了對孩子的責罵、侮辱後,就等於將自己放在了孩子對面的位置上,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無用,孩子也認為自己被父母討厭。所以父母每一次的語言暴力都是把孩子推走。
溫暖的話語能夠推進良好關係的形成,而冰冷的語言只會刺痛彼此。那麼父母該如何避免語言暴力呢?
第三:面對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管住嘴"
1、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不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在《請回答1988》中,一位父親在自己做出了忽視自己二女兒的行為後,對二女兒進行了道歉,表示自己也是這輩子第一次做父親,還有許多要學習的方面。
大部分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學著去教育孩子,正處於學習的階段,很難一次性就做到完美。
在親子教育方面,父母擁有更大的權利,因為有時候父母對情緒的掌控力弱就不在不經意間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所以父母要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對情緒的控制力,減少語言暴力的發生。
2、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期待過高
許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過高的期待,在孩子沒有達到自己內心希望的要求時,就會對孩子產生失望和不滿的心理,轉而通過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父母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在此之後才能夠有機會看到更多孩子的優點,對孩子進行應有的表揚和讚美,也能塑造孩子更加樂觀開朗的性格。
3、把對孩子的否定換成鼓勵
給孩子正向的誇獎,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積極的態度,和願意再次嘗試的熱情。比如說在孩子第一次嘗試拖地的時候,父母能夠以誇獎和肯定的態度支持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就會願意在日後的生活中繼續嘗試和完成更多家務。
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
語言暴力不會像父母打孩子那樣能夠一次就看出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但是卻能影響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人格的塑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守護好孩子的天真和熱情,尊重理解孩子,看到孩子的閃光點,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加寬闊的成長道路。
父母也要增加對自己的修行和磨練,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