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2020-12-11 君君在職場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大家不知怎麼回事,像約好了似的,齊齊開始炮轟各自的老闆。

其中,反應最為強烈的,要數阿彤,她說:「我是真倒黴,遇到一個奇葩加變態的老闆,每次布置任務時,話不說清楚,等我費勁吧啦鼓搗完,交差的時候,他就各種挑剔,各種不滿意。有時候又不考慮實際情況,讓你完成一個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又不是零零七,哪有本事替他上天入地,氣的我天天都想掐死他,額,當然只是說說而已啦。」

阿彤加入現在的公司,剛好滿3年——1095天。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樣,職場上的老闆可以說是千奇百態,什麼樣的人,你都可能碰上。

誰都希望自己不僅得到老闆的欣賞和認可,在升職加薪這等好事上,他們也絕對第一時間想到自己。

然而現實和期望之間,卻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不僅沒發生「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橋段,自己反而成了老闆天天數落的對象,心塞倒是小事,很多時候恨的牙痒痒。

這樣的情緒難免帶到工作中,然後的故事就是自己接連出錯,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務,最後把老闆惹毛,倒黴的還是自己。

到底該怎麼破呢?

02

我們為什麼會討厭老闆?

日本新聞調查機構Shirabee,最近挑選了1006名年齡在20歲至69歲的職場人士,問他們:「 你想過要殺你的老闆嗎」?

結果27%的受訪者的回答「是」,即使考慮到一些受訪者有開玩笑的成分,近乎1/4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在一個組織中,因為存在著金字塔型管理模式,每個人都註定要直接、向上匯報一個或多個領導,即便是位於金字塔頂尖的總經理,也需要向董事會匯報,極少有人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

存在著匯報關係,你的工作就必須向直屬領導負責,符合和滿足ta的要求和方向,而這很可能跟你的個人好惡和想法不匹配,甚至產生偏差,你心裡自然不爽,不舒服。

另一方面,之所以討厭領導,是因為我們在很多方面必須受領導的限制,比如績效由ta評估,升遷由ta推薦,薪資由ta決定等。

而討厭被約束和被壓制,是人的天性使然,在職場,領導恰恰就是那個約束和壓制我們的人,自然會被我們討厭。

所以你會發現,不管領導好還是不好,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某些方面總會被下屬討厭,不足為奇。

我們不得不承認,就像沒有完美老公一樣,同樣也沒有完美老闆。不切實際的幻想,只能讓我們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一次次碰壁。

03

老闆都是缺心眼兒,變態狂嗎?

如果讓你回憶一下,有哪些瞬間,你受不了老闆,想要掐死他們的?想必大部分集中在如下10種情形:

永遠責罵,從不褒獎和表揚員工沒擔當,遇事就躲和推卸責任反覆無常,要求一天變800遍過於苛刻和自律,沒人情味不管你做的多好,ta總愛說「但是」對上卑躬屈膝,對下冷若冰霜喜歡畫餅,談情懷,卻從不提升職加薪老愛談思路,很少說細節,讓下屬無所適從工作外時間,老打電話交代工作,布置任務處事不公,和稀泥,偏袒或裝老好人,不解決問題 ......

有的老闆不止佔了其中一項,可能還佔了好幾項,你說能不惹人討厭,讓人煩嗎?

但是話又說回來,人無完人,老闆也是人,肯定也有人性的弱點,以及自己個性上的缺點,當這些反映到工作中時,就有可能跟員工產生「心理」上的摩擦。

強勢的老闆,獨斷專橫,讓人透不過氣來;溫吞的老闆,態度誠懇,可就是優柔寡斷,不解決問題。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算有的老闆意識到自己性格有問題,改變也絕非一朝一夕。

寄希望於老闆從此「幡然悔悟」,對自己的態度來個180度大轉彎,基本沒戲。

所以當你摸透老闆的性格和特點,就不會變得患得患失,因為老闆的一句話,就歡喜到上天,或者絕望到跳樓。

仔細想想,老闆之所以坐到領導的位置,大多還是因為能力夠格,資歷過關,也是經過篩選,甚至血拼得來的。

也就是說,至少比現在的我們要強,並不完全是我們理解的只會瞎指揮的「缺心眼」或者「變態狂」。

尤其在市場化驅動的企業當中,公司也不會傻到將一個「扶不起的阿鬥」放在領導崗位,因為一旦ta能力不行,業績做的差,對公司一點好處都沒有,就算一時看走眼選錯了人,最終也會讓這樣的老闆「下課」。

因為老闆存在缺陷,就自以為是地認為,他們不配現在的職位,不過走了狗屎運,或者乾脆對他們陰謀論,都不過是自己的YY而已,絲毫對領導的地位產生不了一絲一毫影響,反而讓自己成為一個惶惶不可終日的怨婦。

04

想掐死老闆時,該咋辦?

凡夫俗子的我們,總有七情六慾,很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誰還沒有個要掀翻桌子,怒懟老闆,掐死對方的時刻呢。

然而有句話說的好: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很多人將情緒和事情混為一談,因為對領導有意見,容易情緒先行,面露不悅,或者發生爭執,導致本來工作幹的不錯,卻不被認可;本來屬於自己的升遷機會,卻轉眼旁落他人,被領導誤會和批評,從此失去信任,得不償失。

奧馬哈內布拉斯加大學行為醫學主任凱薩琳·肯尼博士說:

「當你的情緒非常糟糕的時候,絕對不應該選擇和別人交流,而應該等到自己完全冷靜下來,再做下一步打算。」

因此當你在憤怒得面紅耳赤時,還要繼續跟領導說話並交流,很可能馬上捲入一場爭執當中,此時大家已經不是在繼續討論問題,處理事情,不過是演變成自我宣洩,只是一種情緒的較量而已。

因此,當發現自己或領導的狀態接近情緒化時,就應提前終止交流。

等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控制,可以有效自如表達,不受負面情緒幹擾或者造成破壞性影響時,再繼續展開討論。

「衝動是魔鬼」,憤怒的人一般都是高度興奮的狀態,當人們被激怒的時候,他們說的話和做的事之後會讓自己感到後悔。

所以當想「掐死」老闆時,先屏住呼吸,開始查數,數到十再說話;如果還生氣,那就數到一百,直到你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控制。

反過來說,在你對面的,假若真的是一個垃圾而混蛋的老闆,就問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隨時離開的底氣和資本。

05

老闆,給我們的價值

成熟的人知道不會在壞情緒的時候做出決定;優秀的人則會對壞情緒進行疏通和緩解,讓內心永遠處於平穩的能量流動。

改變情緒,就能改變結果,決定改變就不會太晚。去管理情緒而非受其影響,被其奴役,是我們一直要修行的功課。

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總會從形形色色的老闆身上,找到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工作方法,為人處事,業務本領,言談舉止,認知思維等。

撇開成見和負面情緒,如果我們能虛心從共事過的老闆每人身上,哪怕只學到一個本事,加起來,我們總有一天會變成最有本事的那個人。

而這,才是那些我們曾經咒罵,想要掐死的老闆們留給我們的最大的財富和價值。

相關焦點

  • 當孩子在學習中產生了情緒,是先處理事情還是先處理情緒呢?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自主完成每天的作業,一旦發現孩子拖拉、不主動,父母就會產生很大的情緒反應,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耐心,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怎麼辦?」很多道理都懂,知道要對孩子有耐心、要放手、要信任孩子,可面對那樣的情景,自己卻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這麼做,讓工作不被動
    帶著情緒的溝通,令一個2000多萬的項目差點黃了。在本案例中,A公司張總通過讓員工看到事件背後的情緒和動機,使其明白了「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的重要性,使得工作得以繼續推進。B公司的做法,令對此類項目非常熟悉的C公司代表心生不滿,不滿情緒溢於言表,BC公司代表有多次情緒碰撞。A公司代表小陸多次居中溝通斡旋,平復雙方。
  • NEBS線上論壇|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本身 ——學生管理的基本程序
    ☆滿宇嬌: 【孩子的情緒】    1、接受情緒:肯定的意義是向孩子表達:「我注意到你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你。」對孩子來說,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嘗試換到孩子的角度,接受孩子的情緒。   2、了解原因: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情。二年級的小孩不能準確的描述內心的情緒。老師可以提供一些情緒詞彙,例如:「那讓你覺得擔心,對嗎?」
  • 爸爸媽媽先安定、平和自己的心態,再來處理事情
    碰到低齡幼兒哭、鬧、耍賴、沮喪、難過、憤怒,甚至打父母、遷怒於父母的時候,父母要先聯結感情,而聯結感情就需要有穩定、平和的情緒,然後再處理事情。負面情緒時的教養方式孩子出現情緒,父母不能出現情緒,所以先要放鬆,讓自己情緒平穩下來,對孩子有兩種處理方式:1 暫時先離開,讓孩子自己恢復情緒。
  • 自閉患兒情緒不定?先辯證,再處理
    不做處理,等他鬧夠了就能消停了吧?可自閉患兒的「鬧」並不簡單,一哭起來,1個小時可以不停歇,甚至有些孩子在著急的時候會用手拍打自己的頭,讓事情更趨於嚴重化。那難道就只能順著孩子的心意,要什麼就只能給什麼嗎?NO,順著孩子的性子確實是一種緩解孩子情緒的方法,但卻並非長久之計。在面對一些事情,該給予孩子引導的便要加以指導,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先處理心情,事情自然有辦法
    後來我也認命了,那就是覺得娃睡著了,再多等一段時間,比如心理默默數個300下,5分鐘的樣子;恩,然後在心理再數下一個300下和下下一個300下。基本你覺得她已經睡著了,然後再等個15分鐘吧,她肯定就真睡熟了。是不是萬無一失啊?然而,這種辦法最大的bug,就是把自己也給哄睡著了。
  • 如何處理事情進展不順利時,出現的焦躁情緒?(上)
    如何更好地處理事情進展不順利時,出現的焦躁情緒呢?@付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處理事情進展不順利」 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事情做的不成功?即時不是以失敗告終,也可以算是階段性失利吧?你先感受一下,你說的焦慮情緒,是對未來擔心緊張多一些,還是對過去懊惱遺憾多一些?一、如果是擔心緊張多一些,可能是能力與任務難易程度不匹配,也就是所謂的才華撐不起野心。其實在面臨做大任務時,適當的焦慮是好的。就像學生進入考場,適度的焦慮能讓他們超常發揮!
  • 理解和傾聽孩子,別和孩子較勁,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孩子行為和問題
    從三歲開始,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討論情緒,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我們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的情緒上,只有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才能處理好孩子的行為,同時要感受和承認孩子的感受,並且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有了情緒怎麼辦?同樣先把自己情緒處理好,再去處理問題,不可混為一談。但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總是想給孩子提建議、想辦法。當我們給孩子出主意的時候,潛臺詞是:我比你強。
  • 孩子亂發脾氣,先接納情緒才是正解,再分4步幫孩子處理不良情緒
    因此,作為父母,在孩子亂發脾氣時,要教孩子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把負面情緒調整到自己的可控範圍內。01 不要壓制要接納,鼓勵孩子說出情緒即便是孩子跨入小學高年級,其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仍然很有限,表現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達能力較差。在情緒失控時,孩子可能會臉憋得通紅、大喊大叫、亂摔東西等。
  • 怎樣教會孩子處理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
    ,是不是平時你也是這樣處理問題的,也許你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言行不當,或者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對,給孩子傳達了錯誤的處理情緒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那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行為不當造成的傷害也是最致命的,孩子這一輩子要經歷的事情千千萬萬,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交給Ta,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自己的情緒,提高孩子情緒修養的關鍵,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
  • 處理孩子情緒 你能得幾分
    孩子鬧情緒時,你的反應常常是——    A→    「別哭了,媽媽帶你去買雪糕吃。」    「來,爸爸帶你去動物園,不要再發脾氣啦!」    「你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讓你出去玩了!」    B→    「你這個樣子像個男孩子嗎?真丟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 孩子有情緒不要一味地打罵,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情緒處理
    最近,《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式媽媽上了熱搜,是因為顧佳的這種能力:對兒子情緒的處理,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認可。顧佳陪同兒子去幼兒園面試,幼兒園工作人員問了一個「首都是哪裡?」的問題,顧佳兒子沒聽懂,情急之下還咬了面試人員。顧佳隨後衝進屋裡抱住兒子,同時看到幼兒園工作人員在兒子的面試表格上打了個大大的叉號。
  • 高情商的人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沒有很好的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就沒法意識和管理他人的情緒。情緒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八面玲瓏地討好他人,而是成為一個內通外順的人。01 情緒內耗在工作或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讓人不順的人和事。比如讓人壓力山大的事情,遇到一些讓自己覺得累的人。
  • 分類處理「情緒垃圾」
    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難免有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悲傷、焦慮、恐懼、失望等。不過,大部分時候隨著事物的變化和心理的調適,不良情緒會在短期內消散;但如果負面事件很重大或持續存在,超過了心理耐受程度,那麼這些「情緒垃圾」就會積累起來,導致寢食難安、嘔吐、便秘、疼痛等生理方面的不適(心身反應),甚至引發心腦血管方面等嚴重的心身疾病。普通人尚且如此,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朋友就更難處理這些「情緒垃圾」了。
  • 善於處理情緒,讓孩子快樂成長
    她就告訴我說:「它裝在一個神秘的盒子裡,推一下橡皮就出來了,再推一下橡皮就沒有了,太神奇了。」然後我說:「這個並不神奇,那是因為你不明白這個盒子的原理。」等我給她講明白盒子的原理後,她說:「裡面的橡皮好看還是想買」。我說:「你還有橡皮,沒必要再買了。」
  • 怎樣處理緊張的情緒?
    先治標就行。謝謝老師!明鏡解析……公眾表達產生緊張的情緒是非常自然而正常的表現。這說明你在認真對待這件事,並願意把這件事做到盡善盡美,毫無紕漏。小小的緊張可以促使我們查漏補缺完善整個過程,而過度(太在意和太隨意)就會影響整件事的結果和效果,所以,需要對緊張的情緒做放鬆的處理,也就是心理疏導,還可以認為是心理暗示。
  • 孩子處理情緒的樣子,是跟父母學的
    他們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處理情緒,為人處世。當父母情緒暴躁的時候,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要麼也會變成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要麼他會被壓抑成為一個懦弱的人。02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一、看見事物的另一面,培養樂觀心態我們很容易因為一件事情讓我們感到不開心,有可能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就不開心了。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因為內心的能量已經被消耗,沒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眼前的事情,即使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也很容易心煩氣躁,特別是面對孩子的,更容易將氣撒在孩子身上。
  • 「先診斷再治療」「先判斷再應對」:學習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朋友聽說後趕去處理,採取合適的情緒管理技術,很快妥善處理好這起糾紛。那麼,朋友是如處理的呢?其實並不神秘,不過藉助解決問題三部曲原則,發揮心理諮詢理念,一定意義上說也是生活常識。問題在於別人言行做法大都無法改變,很難滿足我們欲望需求,這時候就要我們改變自己看法,由此古希臘哲學家埃皮克迪特斯說過,「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件的看法所困擾」,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緒療法」,即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
  • 別當情緒小怪獸!三招處理孩子的情緒焦躁
    下面三招告訴你如何正確處理小朋友的焦躁情緒。小孩子情緒來得快也去的快,轉移注意力可讓小孩子忘記生氣的事。可以先帶孩子去洗把臉,喝杯飲料。讓情緒緩解一下,讓孩子有時間發洩完情緒。等小朋友發洩完情緒,可以讓他們說出導致情緒的原因,或者父母幫忙先說出孩子的情緒感受,讓孩子順著語句思考引導出自己的情緒表達,同時這也是一種情緒表達方式的訓練。藉此經常練習,可以讓孩子在經歷情緒時,能夠正確地表達出來。
  • 孩子亂發脾氣,父母先接納才是正解,再用4步幫孩子處理不良情緒
    1、從父母的身上所學有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在平時和家人的談論中、夫妻相處的方式上、或是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無所顧忌的情緒失控。1、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他們往往喜歡說一些語氣強硬的話、還伴隨著叫喊、甚至是砸東西等極具攻擊性的行為。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採取責罵、暴力毆打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就會使孩子原本糟糕的情緒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