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心理學的對話,我們的優勢在哪?

2020-11-04 正心正舉



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這也意味著心理學徹底脫離哲學的「母胎」,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獨立道路。


從時間上看,西方心理學還是一門年輕的科學,躊躇滿志,意氣風發,而對於中國,「心理學」只是一個「舶來品」,但是卻有一個漫長的「理心和治心」的歷史,其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堯舜時代,這就是著名的中國文化十六字心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一惟精,允執厥中。」


也難怪,很多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家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心理學的真正故鄉在中國。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主要還是在一個西方科學主義的語境之下,秉承傳統的分析思維,視「心」為一種客觀研究的對象,對於「心」的研究更多地側重於腦生理和神經層面的實驗研究,所以說,準確意義上,西方心理學應該稱之為「腦理學」,幾乎重大的心理學前沿研究都是腦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


在某種程度上,心等同於腦,對人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研究都從腦科學上尋求實驗依據。這種解剖學意義上的心理學就相當於拿著手術刀把自己的胸口劃開,然後看看「心」到底長什麼模樣,有怎樣的結構和功能,其結局是顯而易見的,「心」沒有研究明白,生命卻早早地凋落和消亡。


西方心理學的「捨本逐末」已經造成了其發展路徑越來越狹窄和片面,甚至把對「心理」的研究孤注一擲地放在腦神經的研究上,認為這才是解開人心秘密的鑰匙。於是,西方心理學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局面:科學研究越是進步,離「本心」就越遠。


一部分先知先覺的西方心理學家早已經覺察到西方心理學的這份「偏執」,有意識地從東方儒釋道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找心靈的啟示,為西方心理學安上一顆「柔軟的心」,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瑞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榮格。


榮格心理學搭建起了一座東西方心理學交流的橋梁,把長久以來遭受科學技術理性踐踏的西方心靈置於一種更深厚的人類文化土壤之中。


何為心?東西方因文化傳承和文明形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答案,不過,當真正創造出一個對話的機會和空間,就會發現在不同文化的集體無意識深處,整個人類心靈是相通的,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也是榮格心理學對「原型」的發現。


當西方心理學遇見東方智慧,必然會產生一種化學反應,被科學理性長久刺激而變得亢奮的心靈將會變得更加柔軟和敏感,謙和和樸實。


西方心理學在東方智慧中獲得安頓,那麼,這顆「東方之心」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的「本心」又是怎樣的面貌呢?中國傳統文化實為一種「理心治心」的文化,是一種「理心學」,人生在世,參禪問道,苦心求索,無非是一個「學理心」的心性修養工夫。


人之本心,不是那方寸間的肉團之心,而是一種生命醒覺的意識功能,是一種文化覺性,是天地人全息互參的宇宙道心。人之本心之所以能夠體用相即,發用流行,主要源於生命自體處於主體性位置,人的主體性得以彰顯,本心自然回歸,心體自然光明。


本心在「物」的語境下是退隱的、解離的和消弭的,只有恢復一種主體性語境,心之本然的狀態才能得以顯現,生命內在的整合功能才能被激活。



啟迪多元思維


現代西方心理學之所以走進「死胡同」,其根本原因在於其主客二分的科學理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對於物理世界的研究來說是一件近乎完美的工具,但是對於人類心靈的觀察,卻是捉襟見肘的。


把人之本心視為一種科學研究的客體,研究越深入,反而愈加悖離本心,因為這種研究範式意味著人心的異化,從根本上,與生命無益。心理學本應是關懷心靈,體貼生命的一種人生學問,到頭來卻成為一種「雜耍」,不但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福祉,卻增添了許多額外的煩惱。這正是科學心理學的「阿喀琉斯之踵」,思維高度發達,心靈卻飽受貶抑。


東西方心理學的對話,其實也是心理學本身的一次「格式塔」。如果從各自的志趣上做一個簡單區分,西方心理學可以說是一種「知解」,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學是一種「行解」。


西方心理學注重「心理」即「心之理論」,是一種關於心理的學問,強調對心理知識的發現和積累,是一種為學之道,講求數量上的增益,而中國心理學是一種「理心」即心性實踐的工夫,是一種人生哲學,是對人之本心的發明過程,理心治心不講求外物的修飾,而是直指本心,從根本處下功夫,然後使得整體的生命狀態獲得一個大的轉變和質的提升,這也就是中國禪家講的明心見性的開悟過程。


正心正舉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具有更加多元化的空間,東西方心理學的對話也向著縱深的維度進發,不再僅僅停留於理論層面的思辨,而是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上,更加注重心理治療的人本性和文化性。


其實,檢驗一門科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應用於實踐。現代心理治療從科學範式的侷促中有所反省,親近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從中國儒釋道文化中吸取臨床治療的精髓,這是當今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的必然路徑。


中國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事業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本土文化背景之上,充分吸收自身文化資源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


儒家的仁學具有系統的人本心理學思想,對於諮訪雙方信任關係的建立具有借鑑意義。


道家自然無為的生命價值追求是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自身修養最好的精神參照和滋養。


佛家的慈悲與智慧,能夠化解人生苦痛,轉煩惱為菩提,破除貪嗔痴慢疑的「五毒攻心」。


如何解除現代中國人面臨的精神危機,其答案不在「異國他鄉」,而在自家的文化傳承之中,文化的力量就是拯救的力量和治癒的力量。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在本文的開始我們談及到,有見識的一批西方心理學家承認,心理學的第一故鄉其實在中國。那麼我們也要自我追問一番:中國的心理學到底意味著什麼?在與西方科學心理學對話的過程中,我們的優勢或鮮明的特點到底體現在哪裡?歸根結底,一句話:堅守本心。


堅守本心,便是葆有一份對生命的切己反身的覺察功夫,時時刻刻,觀照起心動念,不使生命怠惰和昏沉,時時提掇起人之本來的精神面貌;


堅守本心,是時時處處與內在良知溝通對話,勿使生命蠻肆放逸,完成生命的自我辯證過程。


天地之間,或許只有人是一種「未完成的作品」,如女媧手中的「補天石」,其自性具足,蘊藏靈識,之後需要如何開掘和雕琢,卻需要一番用心「操持」,盡心竭力,嘔心瀝血,方能進階生命的圓融自如之境地。

相關焦點

  • 以心理學跨越溝通的障礙
    作者在東西方著名高校教授心理學,本書為其多年教學研究心得。 東西方真正的文化交流可追溯到100餘年前的「西學東漸」,而改革開放以來的40餘年,東西方的交流領域仍在不斷擴大。即便東西方已有一定的相互了解,但我們依然會感到其它文化對我們存有誤解甚至敵意。 彭凱平指出,這源於文化之間的價值衝突引發的根深蒂固的心理反應。
  • 佛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的歷史概要
    之前西方心理學界不太了解佛學的情況因此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近三四十年以來,西方心理學界已經能夠很準確的理解佛學的真正理論內涵和時間。在當代心理學家眼中,佛陀幾乎可以被接受為一位生活在古代的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佛學與心理學對話在近幾十年來已經突飛猛進。這一發展也開始影響中國心理學對佛學的興趣,這些興趣也逐漸發展為實際的行動,心理學與佛學的對話研究、論文、出版物正在逐年增加。
  • 京劇遇上西洋樂 《花樣中國》張藝謀呈現東西方藝術對話
    京劇遇上西洋樂 《花樣中國》張藝謀呈現東西方藝術對話 時間:2019.07.05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馬雲對話扎克伯格:東西方大佬聊了點啥?(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馬雲對話扎克伯格:東西方大佬聊了點啥? 2016-03-28 14:10 來源:新浪 作者:   馬雲和扎克伯格,一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創始人,一個掌管著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在3月19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的分組會上,兩人圍繞「創新」展開了一場對話
  • 東方佛教心理學研究院舉行「佛教心理學對話西方心理學」公益活動
    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8年3月25日下午,東方佛教心理學研究院迎來了新一年第一場重要的公益活動,活動主題是「佛教心理學對話西方心理學」。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學同行,福建省各高校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們到場聆聽這場精彩的對話。近3萬人得以共享這份心靈的禮物。 本次活動分為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佛教心理學探新」。首先由研究院院長、博士定空法師作了《梵唄,喚醒心靈的力量》的主題報告。
  • 世界|赫爾辛基:站在東西方之間
    而由於芬蘭的特殊中立地位,不僅使「芬蘭化」(Finlandization)成為形容小國與相鄰大國外交的專有詞彙,赫爾辛基亦成為東西方之間交流的重要紐帶。現如今,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文創產業全球知名,赫爾辛基希望擴大連接國際的作用。「作為一座小型城市,我們有許多優勢,但仍然面臨知名度問題。
  • 這位設計師帶領日本建築走向了國際,創造了東西方社會之間的對話
    在同時代的國際設計師中,作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日本戰後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磯崎新,因在二戰後創造了東西方社會之間的對話而受到讚譽。 Oita Prefectural LibraryIsozaki擁有深厚的建築歷史和理論知識,並對先鋒派充滿熱情。
  • 中國傳統心理學的創造性轉化
    (高覺敷,1985)  如果我們以上下五千年的視野審視東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類對自我心理的探究歷史,就會注意到,至少在1582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傳教之前(由此上溯至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文化迥異的中國與歐洲對人類自我心理的探究是各自獨立進行的。
  • 教育的生機與希望:積極心理學
    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提倡的積極教育理念,就是在關注傳統學業能力的同時,也關注讓孩子擁有幸福、快樂的能力。積極心理學是科學心理學的流派之一,是一門基於實證的科學。即提出了一項假設,我們就會用實驗的方法去證實或者證偽。
  • 中科院心理所後現代合作對話實踐專業技能連續培訓(第四期)招生簡章
    專  家:賀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魏素華曾海波培訓內容【導師介紹】導師  賀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後現代心理學合作對話實踐創始人賀琳 合作對話創始人賀琳·安德森在後現代心理學領域享有國際級的領導地位和聲望,被公認為在創造轉化對話的空間和過程方面具有超人的能力,她所發展的後現代合作對話實踐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心理/家庭治療、組織管理和領導力、企業諮詢、高等教育和研究等。
  • 洞察人心,成為對話高手!5本經典心理學入門書籍清單
    3.關鍵對話 如何高效能溝通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會在某一刻面面對至關重要的的對話,比如升職加薪,或者裁員離職,或者與親人間的誠懇談話,這些關鍵的對話考驗著我們的溝通能力,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為了應對生活中的多樣難題,掌握並利用各種溝通技巧,就是本書的全部意義。
  • 心理學:口吃者所獨有的優勢,建築和空間物理學
    你了解自己慣用哪側大腦嗎?你知道口吃者所獨有的優勢是什麼嗎?大部分人都知道左利手為右腦特別發達的人,但是忽略了口吃者同樣也是右腦特別發達的人。右腦發達者僅佔總人口的7%到8%,這意味著右腦發達者在某些優勢方面,已經超過了92%到93%的人。
  • 用心理學技巧為自己增加動力,採用溫和的自我對話,給自己打氣
    引言各位讀者朋友,我又來為大家介紹心理學小技巧了,今天的知識還是關於如何使用心理學小技巧為自己提高學習動力!之前我為大家介紹的一些小技巧,已經有讀者反應有效果了,希望今天的文章也能繼續幫助你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目標是積極的,那其實你會比自己想像得更有動力去完成這件事,可問題是,你可能會無謂地消耗自己的動力,罪魁禍首莫過於是我們的自我對話。
  • 《經典詠流傳》譚維維鄭棋元致敬東西方文學巨匠
    譚維維與鄭棋元強強聯合共唱《湯顯祖遇見莎士比亞》,讓東西方兩位文學巨匠隔空對話,網友直呼:「這首歌簡直是『神仙』配置!」鬱可唯柔情演繹《一江水》,喚醒人們心中的盎然春意;許淵衝老先生英譯的古詩《題西林壁》被劉憲華唱響,讓人感受到先賢的智慧與哲思。
  •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喜歡自言自語?你是否也經常自言自語
    外部語言就是我們平時口頭表達的語言,內部語言就是我們內心的沒有表達出來的語言,這個名詞最開始是由20世紀20年代研究兒童發展與心理學的蘇聯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Lev Vygotsky)提出來的。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語言的都是從外部語言開始發育的。
  • 關於約翰威爾伍德、《覺醒心理學》及其他
    如今,我們的世界正在脫離那個更高的精神價值與目標,我們實在有必要去尋找新的途徑,整合人類的精神智慧,以便應付二十一世紀的重大挑戰。在這方面,東方的古代精神傳統與西方現代的心理治療如果能展開對話,或將為我們帶來新的展望。
  • 超個人心理學研究記錄
    它是人本心理學充分發展的結果,也可以說它是人本心理學的派生物。亦稱「超現實心理學」。20世紀60年代末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於探求人類心靈與潛能的終極本源,主要關注人生價值、人類幸福、宗教體驗、自我超越的途徑、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識狀態等問題。試圖融合東西方科學、文化,建構比人本主義心理學更開放的範式。蘇蒂奇(Anthony J.
  • 《經典詠流傳》譚維維鄭棋元致敬東西方文學巨匠
    譚維維與鄭棋元強強聯合共唱《湯顯祖遇見莎士比亞》,讓東西方兩位文學巨匠隔空對話,網友直呼:「這首歌簡直是『神仙』配置!」鬱可唯柔情演繹《一江水》,喚醒人們心中的盎然春意;許淵衝老先生英譯的古詩《題西林壁》被劉憲華唱響,讓人感受到先賢的智慧與哲思。
  • 為什麼我勸你一定要學學數字心理學
    4月10日晚,「她釋」平臺創始人姜豔豔對話「她釋·開門人計劃」聯合發起人、數字心理學導師淳鈊。訪談當晚,淳鈊老師暢談了自己入行的初心,以及數字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意義,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認識自己的工具,有很多朋友慕名前來聽課,大家熱烈參與討論。
  • 關於約翰·威爾伍德、《覺醒心理學》及其他|逝者
    如今,我們的世界正在脫離那個更高的精神價值與目標,我們實在有必要去尋找新的途徑,整合人類的精神智慧,以便應付二十一世紀的重大挑戰。在這方面,東方的古代精神傳統與西方現代的心理治療如果能展開對話,或將為我們帶來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