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心理問題影響國民健康

2020-12-03 中國銀行保險報

□記者 譚樂之

在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僅停留在生理層面,也日漸關注心理健康。「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國民對身心健康管理能力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安盛天平擬任執行長朱亞明表示。

安盛天平日前發布《中國國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對北京、廣州、杭州、濟南、南京、上海、深圳7個城市進行調研。結果顯示,經常處於情緒低落的受訪者,其壓力、焦慮和抑鬱的程度也明顯更高,這進一步揭示了對重大心理疾病相關症狀及早地發現與治療至關重要。心理問題還與各種生理疾病的患病風險攀升相關聯,憂慮和壓力可能會增加民眾罹患生理疾病的風險,進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恐懼、憂慮及相關健康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疫情引發焦慮

今年疫情的發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安盛天平調查發現,平均69%的受訪者表示,疫情讓他們感到焦慮。

受訪者最大的擔憂是自身感染病毒,這部分受訪者佔整體調查樣本的70%以上。平均近63%的受訪者還擔心疫情對家庭健康的影響;55%的受訪者擔心疫情會使他們的個人收入降低;51%的受訪者擔心個人防護裝備不足。

疫情嚴重擾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引發了人們對親人健康和安全的擔憂,更造成了慘重的生命損失。另一項獨立研究進一步表明,為應對疫情而採用的長期封鎖措施,及其所帶來的社交隔離,引發了民眾的焦慮、憤怒、失眠、抑鬱和無助感等各類症狀。

四大心理問題

多年以來,心理健康問題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心理疾病甚至曾一度被認為是禁忌話題,而且這種情況,至今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依然存在。

時至今日,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密不可分。不僅如此,心理疾病還會嚴重地消耗社會經濟成本。心理健康問題每年都會引發數十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還會損害商業貿易與生產力。

目前來看,有四大心理問題影響中國國民健康,分別是壓力、焦慮、抑鬱、情緒低落。

根據安盛天平的統計,有超過54%的受訪者表明他們在過去6個月中有壓力或壓力很大;平均有47%的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中感到焦慮,其中北京地區有52%的人感到焦慮;平均有45%的受訪者要麼自己經歷過抑鬱症,要麼在他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或鄰居中,發現過抑鬱症病例;7個城市均有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過去6個月中有過情緒低落的經歷,他們佔整體人群的比例超過27%(見右圖)。

情緒、壓力影響健康

情緒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安盛天平進一步研究了人們情緒低落背後的根本原因,發現了影響情緒的5大關鍵因素:工作和學習(尤其是長時間的工作或學習),家庭或個人健康問題,財務問題,親朋間的人際關係問題,對生活缺乏目標感。

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些情緒的感受程度和導致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受訪者的年齡。例如,工作和學習導致的情緒低落,在18至44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更為普遍。總體而言,年輕受訪者對健康問題的關注程度較低,而是更多地關注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他們同時對生活缺乏目標感。不過,無論是哪個年齡段,財務問題似乎普遍存在,同時也是各地區受訪者共同面臨的問題。

受訪者都認同長期的壓力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總體而言,受訪者認為相較於生理健康,長期壓力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更大。同時調研顯示,受訪者的生理健康狀況,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平均有超過38%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6個月中,其曾因自己或親朋好友的健康問題,而感到情緒低落。這一情況在廣州的發生率最高,佔整體的45%;而在濟南最低,約佔34%。

職場需要健康規劃

調研發現,很多人在過去的11個月中,都有過情緒低落的經歷。安盛天平對此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發現平均近70%的受訪者認為職場問題是情緒低落的根源。近1/3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6個月中,自己曾因沉重的工作負荷或長時間的工作而感到情緒低落。超過1/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非常頻繁或者相當普遍的加班情況。

不僅如此,工作缺勤與強制出勤也會對職場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安盛天平認為,這兩種問題,都將對員工的工作效率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對企業的收益和僱主品牌形象造成損害。根據調查顯示,在中國,尤其是廣州,強制出勤比工作缺勤更為常見。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有些企業讓員工缺乏安全感,還有在某些企業中,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也困擾著員工。

職場健康規劃是解決職場心理問題的一種方式。據調查,受訪者對其所在公司現存職場健康規劃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廣州,有44%的受訪者表示有所了解,而在杭州只有32%的受訪者表示有所了解。

不過,在談論職場健康規劃所帶來的益處時,來自具備職場健康規劃企業的受訪者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平均有87%的受訪者認同職場健康規劃能夠促進員工的身心健康,平均83%的受訪員工表示職場健康規劃能夠在保障員工心理健康方面提供支持。

安盛天平認為,中國民眾所面臨的健康和醫療成本,不斷地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若對低落情緒放任不顧,罹患較為嚴重生理、心理疾病的風險就將提升。人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職場心理健康至關重要,而疫情加深了人們對這一觀點的認知。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將職場健康規劃融入到企業的日常運營中,幫助員工和企業實現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國民心理健康報告》指示:3000萬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心理諮詢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壓抑、焦慮、煩躁、抑鬱這些消極情緒逐漸佔據了當下社會人們的心理。「喪文化」開始鋪天蓋地在社會中蔓延,焦慮與不安成為主流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多因心理問題引發的血案變得習以為常...... 我們不禁發問:你還覺得自己的心理健康嗎?
  •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 2017-10-13 10:09:00來源:荊楚網
  •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不同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
    首部心理健康藍皮書正式出爐  我國不同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均呈增長趨勢  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日前正式出爐,報告稱我國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僅少數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非農村人口整體好於農村人口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其對策
    那麼學校對兒童的發展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也就僅次於家庭的影響。他們在學校從事學習、交友、遊戲,要逐漸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提出的要求。學齡期是身心發展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因此,兒童的心理發展和心智健康與否與學校生活有密切的關係。
  • 父母的心理健康問題您了解多少?原來心理不健康還有這些影響
    嚴重的還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那我們該從發哪幾個方面正確的認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呢?今天小樂就帶來了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認識和調適方法。快來看吧!對心理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②社會地位的變化。由於社會地位的改變,可使一些老年人發生種種心理上的變化,如孤獨感、自卑、抑鬱、煩躁、消極等。這些心理因素均會促使身體老化。對老年人的心理也都會產生影響。 ③家庭人際關係。離退休後,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由工作崗位轉為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老年人影響很大,如子女對老人的態度,代溝產生的矛盾等,對老年人的心理也都會產生影響。
  • 心理健康檢查:你是否飽受心理問題困擾?
    》發布,分析了全國約112萬城鎮人口的心理健康數據發現,目前73.6%的人處於精神上沒有問題,也沒有幸福感」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僅有10.3%的人處於心理健康的狀態。緊接著2019年1月22日,首部《心理健康藍皮書》發布,分析了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發現:48%的人認為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40%的人說不清自己的心理健不健康;僅12%的人認為目前的心理健康問題還不嚴重。
  • ...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綠皮書》發布 職場女性心理問題呈普遍化...
    綠皮書稱,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問題呈現普遍化和年輕化趨勢,逾八成職場女性在過去一年中都面臨焦慮和抑鬱問題的困擾,80、90後尤甚;工作、經濟壓力和外貌成為職場女性心理問題最主要的三大來源,而包括熬夜、移動電子設備過度使用等現代生活方式也給職場女性心理健康問題造成了隱患。
  • 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國內外研究者都一致認為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研究表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技巧的缺乏是造成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
  • 申振北:誰來關注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原創作者|申振北2019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我國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心理問題是抑鬱和焦慮。其中,大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好於中小學教師,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與一般國民群體相比要差一些,小學教師心理狀況更差。
  • 專家提示:公眾心理健康問題對社會經濟影響不容小覷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患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中,抑鬱症患者人數多達約3.5億,患病率約為11%,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數字很有可能持續走高。有專家表示,抑鬱症很可能在未來幾年超過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成為危害人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 杜亞泉|共和政體與國民心理
    國民心理者,社會心理之表現於一國國民之間者也。蓋個人集合而成社會,個人心理亦集合而成社會心理。社會心理,有表現於一時代之間者,如商質周文,霸王皓,各以時代而異。其表現於一地方之間者,如鄭淫衛亂,唐儉秦強。古人著為國風。近世學說,謂人之性質。常受地理上之影響。大陸之民,抱偉大之思想。島國之民,富進取之性質。山國之民,氣宇嚴重。澤國之民,性情伶俐。是皆以地域而殊者。
  • 社會問題?還是國民心理問題
    本文共1500字 閱讀約3分鐘 2020年,不知道究竟是疫情的影響還是媒體的發達,人們似乎每天都能在自媒體新聞上看到殺妻案,謀殺女朋友案。很多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案子在社會中發酵,幾乎每個月都有一起與之相關的案子發生,我們不禁要思考,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 童年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童年,是健康快樂,那他以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在他童年時期,他的心理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是快樂的,這個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他人格上的健康與健全,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心理的傷害,並且這個傷害沒有及時得到治癒,那麼這個傷害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形成一個陰影,這個陰影可能伴隨著一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 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如產 生了問題不僅妨礙其自身良好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也會給庭、學校和社會造成種種不好的影響,並有可能轉化成思想品德問題、人格不正常和精神問題, 甚至自殺甚至去犯罪,對社會危害極大。
  • 內隱理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實體論與漸變論對個體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具有不同的影響。實體論與漸變論不僅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還通過成就目標定向、自我概念、歸因方式、控制信念等的中介作用影響心理健康;個體因素和情景因素在二者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建構的內隱理論影響心理健康的整合機制模型提示, 內隱理論影響心理健康的機制具有一定複雜性, 未來應從不同內容、不同視角來拓展二者關係的研究, 以進一步驗證與完善整合的作用機制模型。
  • 調查顯示:我國鄉村中小學健康教育仍存在四大問題
    健康是青少年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的基礎。如何在鄉村中小學特別是貧困地區中小學有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幫助中小學生改善生活環境、養成健康習慣,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近日,寶潔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布《鄉村中小學健康教育調研報告》,以部分希望小學和鄉鎮中學為樣本,試圖揭示當下中國鄉鎮健康教育層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 心理問答|什麼樣的人才算心理健康
    國民心理健康網,國家級心理助推平臺關注「國民心理健康網」公眾號,獲取更多心理資訊。如果你能夠花時間覺察這些行為和心理,找到應對的方法,規避掉一些大的風險,並且你也不認為它們是令人羞恥的,那麼你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 【教師心理與健康】呵護教師心理健康
    一項權威研究顯示,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心理問題是抑鬱和焦慮,其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最差。呵護心理健康,既要關注學生,也不能忘記教師群體!1.抑鬱症就是矯情、嬌氣?錯!抑鬱症,又被稱為「心靈的感冒」,是一個發生率比較高,比較普遍,但隱藏很深的精神疾病,會影響人的感覺、思維和行為,並可能導致各種情緒和身體問題。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 家庭教育成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父母到底該怎麼做?
    隨著青春期發育,青少年抑鬱問題顯著增加。 更需關注的是,多方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增多。心理學家曾對20年來的研究數據分析發現,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與此同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就診率也呈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