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刑假釋有哪些具體流程,權威人士給出了答案

2021-03-02 法律噠

我國《刑法》規定,對於服刑人員的減刑、假釋,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假釋建議書。

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假釋。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假釋。但是對於減刑、假釋你究竟知道多少,有哪些具體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幾點:

1、提請服刑人員的減刑假釋,應當由分監區、監區的民警對分管的服刑人員進行摸底,提出符合條件的人員名單。每季度的第一個月初完成摸底工作。

2、召開全體民警會議,根據法律規定的條件,結合服刑人員的改造表現,採用累積分制排位,累計分高的優先呈報,提出擬減刑假釋人員名單,進行集體評議,並提出減刑假釋建議,報經監區長辦公會審核同意後,在監區進行公示5天。公示後,報送監獄刑罰執行(獄政管理)部門審查。監區每季度的第一個月的中旬將本監區擬呈報減刑假釋材料報送監獄刑罰執行(獄政管理)部門。

3、刑罰執行(獄政管理)部門完成審查後,出具審查意見,連同監區報送的材料,一併提交監獄提請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評審。

4、監獄提請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經評審後,將擬提請減刑假釋的服刑人員名單以及減刑意見在監獄內公示7天。

5、監獄提請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完成評審和公示程序後,將擬提請減刑假釋的建議和評審報告,報請監獄長辦公會審議決定。

6、經監獄長辦公會決定提請減刑假釋的,由監獄長在《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上簽署意見,加蓋監獄公章,並由監獄刑罰執行(獄政管理)部門根據法律規定製作《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連同規定的其他材料,報送當地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判處死緩、無期徒刑的減刑,必須報服刑地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7、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或省高級人民法院收到減刑(假釋)建議書後,一個月內作出裁定,案情複雜或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一個月。審理減刑假釋案件,應在立案後5日內將執行機關報請減刑假釋的建議書等材料,依法向社會公示,公示期限為5天。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可以採取開庭審理或書面審理的方式進行,能當庭宣判的當庭宣判,不能當庭宣判的可以擇期宣判。

8、人民法院作出減刑(假釋)裁定後,在7日內送達報請減刑(假釋)的執行機關、同級人民檢察院以及服刑人員本人。作出假釋裁定的,還應送達社區矯正機構或基層組織。

9、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的減刑(假釋)裁定不當,應當在收到裁定書副本後2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人民法院收到書面糾正意見後,應當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並在1個月內作出最終裁定。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監獄裡夏天有空調嗎,冬天有暖氣嗎

拘役六個月和有期徒刑六個月,都是六個月有什麼區別呢?

工傷賠償怎麼賠?賠多少?原來8級工傷可以賠償這麼多?

法律剛剛修改,國家出重拳打擊「老賴」,「老賴」入刑不再是神話

打官司沒證據?沒關係,這些證據不用你提供

點一下「在看」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公開是減刑、假釋最好的防腐劑
    編者按: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引起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法律界人士對此有何評價?如何才能讓程序發揮最大的效用,令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更趨於公正透明?程序規範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本報特向對此問題有專門思考與研究的法官、律師等法律界人士約寫了此系列稿件。
  • 關於做好減刑、假釋工作的幾點認識
    任何工作都有其內在規律。減刑、假釋工作同樣也不例外。因此,做好這項工作必須遵循其規律。減刑、假釋工作的規律是什麼?我認為是10個字:中立、程序、平等、社會、公開。對減刑、假釋案件實行公開聽證制度,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使減刑、假釋裁定最大程度地接近正義。設立「減刑、假釋合議庭」或巡迴法庭,完善和設計有利於罪犯權利保護的依法公開開庭審理的法院裁定減刑、假釋的司法審核程序。要在機制上、制度上、措施上和具體的操作層面上,建立一套符合法律政策、體現本地特色的規範性規定,推進這項工作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   四、注重創新性。
  • 《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全文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法今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該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2016年9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3次  會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為確保依法公正辦理減刑、
  • 律師介入減刑、假釋實務的可行性
    (一)可開展的業務種類根據委託人在刑事執行中身份的不同、所涉刑罰類別以及不同執行機關具體要求的不同,律師介入刑事執行階段的業務有多種開展方式。暫梳理如下:1.財產刑執行中,受被執行人、利害關係人委託,幫助其免受不當執行行為的侵害,受被害人委託幫助其獲得被侵害財物的返還或退賠等;2.資格刑執行中,受刑事被執行人委託,幫助其免受資格刑執行不當或逾期不恢復等違法執行行為的侵害等。
  • 最高法談修改減刑假釋規定:杜絕有權人有錢人減刑快
    、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主要內容。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主要內容。
  • 最高法發布《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5月31日,據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消息,為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補充規定》共七條,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 財產性判項與減刑假釋關聯機制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法釋〔2016〕23號,以下簡稱「新司法解釋」)的出臺,將財產性判項和減刑假釋關聯,目的就是通過把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情況作為自由刑變更的必要條件,通過對罪犯自由刑的限制與放寬促進財產性判項有效執行,從而推動罪犯積極履行財產性判項,維護刑事判決的權威和嚴肅性,促進刑罰的全面執行。
  • 嚴格規範三類罪犯減刑假釋等制度
    以權、花錢「贖身」三類罪犯違法違規突出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主要指保外就醫),對落實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激勵罪犯改過自新,具有積極意義。但有的罪犯以權、花錢「贖身」,損害法律權威。從嚴把握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和幅度中央政法委指導意見針對「確有悔改表現」這一刑法規定的減刑、假釋的關鍵條件,明確規定,嚴格對三類罪犯「確有悔改表現」的認定,要求除考察所有罪犯減刑都必須具備的一般條件外,應著重考察三類罪犯是否通過主動退贓、積極協助追繳境外贓款贓物、主動賠償損失等方式,積極消除犯罪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影響
  • 罪犯是否可以主動選擇減刑或假釋
    諮詢類別:刑事執行檢察諮詢內容:在辦理減刑假釋案件過程中,罪犯在符合減刑條件時,主動不要求減刑,而是想通過更長時間服刑和更加積極的表現,達到假釋目的;但是後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等司法解釋出臺後,有的地方出臺實施細則,規定財產刑判項中「有能力履行而未履行」的罪犯不得假釋。
  • 最高法:減刑假釋檢察院不同意法院將不受理
    減刑假釋案件一律公示,重大立功提請減刑須開庭審理……更加公開、透明,著力杜絕暗箱操作,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經公布就被公眾寄予厚望。  該司法解釋7月1日起正式實施,《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內業對制度如何從紙上落地充滿期待。
  • 中央政法委:推動減刑假釋案件全流程網上流傳、全程留痕
    (原標題:中央政法委:推動減刑假釋案件全流程網上流傳、全程留痕)
  • 對我國減刑假釋制度若干問題思考
    從這兩項規定的立法本意看,雖然是對罪犯假釋後不再重新犯罪的預測,但在執行中應當著眼於罪犯所犯罪行情況及現實的服刑改造表現,即要以罪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作為對罪犯未來假釋後不再犯罪的可能性判斷的基礎,這也就決定了這種判斷並不是絕對的,只是一種可能性或者稱概率性判斷。但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對該項條件的判斷標準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
  • 青島中院發布減刑假釋典型案例:4人依法不予假釋 6人減刑依法從嚴
    其中,有因涉槍、涉毒犯罪,與黑社會性質組織有牽連,有再犯罪危險,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影響惡劣,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民事賠償義務,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侵犯兒童人身權利,有再犯罪危險,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法定從嚴情形較多,悔改表現差,減刑依法從嚴案例;有因涉黑犯罪,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民事賠償義務,減刑依法從嚴案例;有因系犯罪集團首要分子,法定從嚴情形較多,
  • 違法違規減刑、「紙面服刑」…法律對減刑假釋如何規定?
    1 減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刑。
  • 什麼是減刑和假釋?
    答案是:判緩刑的罪犯,在經過考驗期後,不執行刑罰。那麼什麼樣的罪犯適用緩刑呢?二、減刑減刑,顧名思義是對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少刑罰。那麼想要獲得減刑,有哪些條件呢?首先,執行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
  • 從郭文思減刑案聊聊減刑假釋法律規定
    ,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刑。一次減刑最多可以減多少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9個月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1年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1年6個月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2年有期徒刑。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終身監禁貪賄犯不得減刑假釋
    新京報訊 (記者王夢遙)昨日,最高法院發布了《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司法解釋全文共42條,對刑罰執行過程中的減刑、假釋作了進一步明確規定。其中新增了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汙、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規定》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 監獄如何提請減刑假釋 司法部出臺規定
    2003-04-10 10:54:14 |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鄭發   為進一步依法規範監獄刑罰執行工作,增強執法工作的透明度,司法部日前頒布了《監獄提請減刑假釋工作程序規定
  • 河南發布辦法 嚴格規範減刑與假釋案件辦理標準
    大雷對此前判決的部分內容有異議,他該怎麼辦呢?亮點1:《實施辦法》提出,罪犯「雖有申訴,但供認生效判決認定的主要犯罪事實的」,屬於確有悔改表現。解讀省高院減刑假釋庭庭長張雲龍介紹,長期以來,司法機關對減刑、假釋與刑事申訴的關係存在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所有申訴均影響減刑、假釋,二是認為所有申訴均不影響減刑、假釋。
  • 最高法減刑假釋新規定:減為無期徒刑五年內不予減刑
    、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主要內容。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規定》新增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汙、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對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但尚未達到情節惡劣,不執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確死緩執行期間重新計算的同時,新增了「減為無期徒刑後,五年內不予減刑」的從嚴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