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詩五首(其二) 》
(清) 趙翼
lǐ dù shī piān wàn kǒu chuán,
李杜詩篇萬口傳,
zhì jīn yǐ jué bù xīn xiān。
至今已覺不新鮮。
jiāng shān dài yǒu cái rén chū,
江山代有才人出,
gè lǐng fēng sāo shù bǎi nián。
各領風騷數百年。
朗誦:羅晟銘(7歲)
以七絕組詩論詩,始自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戲為六絕句》。其後仿之者,金元間有元好問之《論詩絕句三十首》,清初有王士禛之《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清中葉則有趙翼的《論詩》。杜甫、元好問、王士禛三家論詩之詩,固然都發表了精到之論,屢為近世詩論家所稱引,而傳誦最廣的卻要算是趙翼《論詩》中的這首絕句了。趙翼的這首絕句之所以傳誦最廣,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最易於傳誦。趙翼是歷史學家兼詩人,作詩師法宋人,長於說理,即使是記遊、弔古、歌詠山川之作,也往往免不了發點議論,而且又常常不假比喻、不用典故地直抒胸臆,還好以淺顯的近於口語的語句出之。所以,他的部分短詩寫得意思顯豁,易懂易誦。這首絕句便是這樣:通篇是直說,不講求含蓄,沒有一句讓人費解,沒有用一個特別文雅的語調,即使是一位不具有詩歌素養的讀者,也能夠一讀便明白其大意,幾經誦讀便容易記得下來。自然,更為重要的,也就是使近世人樂於傳誦、援引的原因,還在於這首絕句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詩論中的一個大道理,一個令人勿庸置疑的道理。「李杜詩篇萬口傳。」這是一句平淡無奇的大實話。李白、杜甫是古代傑出的大詩人,他們的詩篇數百年來一直盛傳不衰,這是人所共知共認的事實。而第二句卻來了個大轉折,明白地說出李、杜之詩篇「至今已覺不新鮮」了。這是前人未說過的話,堪稱為石破天驚之論。不過,趙翼此語並非意味著要否定李、杜詩作之傑出成就,動搖其歷史地位。這裡所謂「不新鮮」,是從讀者的審美感受的角度說的,謂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的詩篇,已經不完全適合數百年後的讀者的審美意識了。所以,上句之「萬口傳」同下句之「不新鮮」,兩者並不矛盾,而是如實地說明了詩創作的時代性:詩歌所詠之事,所抒之情,所取之法,所成之意象,以及所開之風氣,都是時代的產物,烙印著時代的特色,很適合同時代人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變異,也就逐漸不完全適合後世讀者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了。在這裡,趙翼並非有意唐突我們古代的詩仙、詩聖,而是將他們作為優秀詩人的代表,說明詩創作的這個法則,連他們這樣的最為後世人所尊重、「詩篇萬口傳」的大詩人,也不能完全衝破,其他詩人自然更不必說了。趙翼的這首絕句並沒有停留在說明這種現象上,接下來更進而提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意思很明顯,就是肯定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詩人,以富有創造性的詩篇,領導著當代的詩壇,開一代新的詩風。自然,由於絕句篇什極短小的限制,他不可能就與此有關的問題,作出更深細的研討、分析,但是,此論基本上是正確的。詩並沒有隨著號稱詩之「黃金時代」的唐王朝之滅亡而消亡,歷代都有詩,也都有優秀詩人,北宋之蘇軾、南宋之陸遊、金元間之元好問等,不都是各自時代的「領風騷」的「才人」嗎?更為重要的是,趙翼此論不僅體現了歷史的發展觀點,而且其中包含著追求創造的精神,呼喚詩人們擺脫崇古的觀念和擬古的創作路子,理直氣壯地去爭新、創新,創造出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意識的詩篇,做自己時代「領風騷」的「才人」。
作者介紹: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