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學者追憶著名翻譯家張玉書:他的理想主義、文章風骨鼓舞了讀者

2020-12-14 騰訊網

2019年5月2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大學外國學院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德語經典作家學術研討會·茨威格作品集發布會暨張玉書先生追思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主樓「宋濤大講堂」舉行。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一百多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資深翻譯家張玉書先生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兼職教授,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學術委員會主席、西語系德語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西語系世界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德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從事德語文學教學與研究六十載,不僅著譯等身,還培養了幾代中國德語文學研究的學者。他因翻譯德語文學作品為中國讀者熟知,其創辦的《文學之路》是中國學界首部用德語出版的學術刊物。2019年1月5日,張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5歲。

大會講話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來炯副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教授首先致辭,他代表學校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並指出,在春暖花開的五月和茨威格作品集問世之際舉辦這次會議,紀念學術泰鬥,具有十分的重要意義。隨後,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郭英劍教授回顧了張玉書先生自受聘中國人民大學德語系客座教授以來,為德語系發展和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郭英劍教授致辭

郭英劍說:「張先生所翻譯的海涅詩歌集《論浪漫派》、席勒戲劇、茨威格作品等都已成為德語文學界的經典漢譯,海涅、席勒與茨威格他們的名字與成就佔據德語經典作家的半壁江山。就我所看到的張先生的著述文章,他對這三位德語經典作家的選擇並非隨意而為,通過選擇這三位作家我們可以看到張玉書等老一輩學者身上具有的那樣一種文人風骨。茨威格是張先生的所愛,他曾經為茨威格受到的誤解去正名,他認為茨威格絕不止是只會寫流行文學的作家,而是以獨特的方式反對納粹的鬥士,與此同時張先生特別希望人們喜歡他所翻譯的席勒與海涅,因為他們的理想主義、文章風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致辭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代表張先生原工作單位,回顧了張先生在北大的工作經歷,對張先生的逝世表達了緬懷之情。寧琦回憶道,2018年7月,他曾經到張玉書先生家裡拜訪,沒想到這一面竟成永訣。「 在物理時空中,先生的確離開了我們,卻又仿佛從沒有離開過。他的形象在今天變得越來越豐滿,也越來越鮮活,他溫柔體貼,愛妻愛女,他學貫中西,溫潤謙和,尊師愛生,為夫、為父、為人、為師,於家、於國都是我們的表率,儘管他離開我們,但是他的生命以另外的方式延續,在很多懷念他的人們心中。」

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主任歐陽韜代表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肖麗媛女士致辭,感謝張先生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多年合作,並鄭重介紹了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由張玉書先生領銜翻譯的《茨威格小說全集》四卷和「插圖本茨威格傳記叢書」八種。

在隨後舉行的贈書儀式上,歐陽韜代表人民文學出版社向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圖書館贈送了這兩套圖書。張玉書先生女兒、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張意教授代表人大德語系接受了贈書。

贈書儀式後,「張玉書先生追思會」正式舉行。追思會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黃燎宇教授主持,來自多所高校的老中青三代德語學者代表,在會上分享了自己與張先生共事和向張先生學習的經歷。他們當中既有張先生的學生、同事,也有其翻譯作品的讀者。

張玉書女兒張意教授致辭

張玉書先生之女,人民大學德語系系主任、《德語文學》主編張意在追思會上深情回顧了父親的一生。在她的記憶裡,爸爸特別勤奮,朋友們都稱他為「工作狂」。「我記憶中的爸爸一直就坐在那把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木椅子上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曾經說過,他的hobby就是工作。」

張意說,爸爸富有語言天賦。他會說重慶話、上海話,除了德語外,還會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在最後的日子裡,為了翻譯茨威格的《與妖魔搏鬥》中的一些拉丁語引文,張玉書先生還讓女兒託朋友在德國購買拉丁文教材和辭典,以便複習從前跟李賦寧先生學過的拉丁文。

「近年來爸爸更是以驚人的毅力繼續翻譯工作,幾乎每年都有一部譯作問世,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巴爾扎克傳》《昨日世界》和《瑪麗·安託瓦內特傳》就是這個時期翻譯的。」在2016年確診癌症後,張玉書先生也沒有停止翻譯,甚至更加爭分奪秒,像是在和死神賽跑。

「我剛學習德語的時候爸爸就教過我貝多芬的名言:Durch Kampf Sieg! Durch Leiden Freude!通過奮鬥取得勝利!經歷痛苦達到歡樂!現在想起來這其實就是對爸爸一生最好的總結啊!爸爸喜歡海涅,因為他是戰士;爸爸喜歡席勒,因為他與逆境搏鬥。爸爸就是靠著奮鬥一路從逆境中走來,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生命的最後那些日子裡,張玉書先生依然是一名鬥士,一直在和死神搏鬥。他靠著拼搏精神闖過了2018年,憑著堅強毅力享受了2019年最初的5天曙光並且選定一個陽光燦爛、藍天白雲的日子在午後平靜地離去。張意說:「爸爸知道自己癌症轉移後在日記裡寫道『瀟灑地離開這個世界。』爸爸做到了!」

當天下午,德語經典作家(海涅、席勒、茨威格)學術研討會亦在人民大學召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最懂茨威格的翻譯家張玉書去世
    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消息,著名德語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全國德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張玉書,於2019年1月5日13點5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5歲。他翻譯的茨威格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成為讀者心中的經典譯作。
  • 翻譯家張玉書追思會:他將在天堂的河岸木屋裡繼續翻譯
    中國人民大學郭英劍教授說:「張先生所翻譯的海涅詩歌集《論浪漫派》、席勒戲劇、茨威格作品等都已成為德語文學界的經典漢譯,海涅、席勒與茨威格他們的名字與成就佔據德語經典作家的半壁江山,就我所看到的張先生的著述文章,他對這三位德語經典作家的選擇並非隨意而為,通過選擇這三位作家我們可以看到張玉書等老一輩學者身上具有的那樣一種文人風骨。」
  • 最懂茨格威的翻譯家張玉書離世 譯作《茨威格小說全集》即將出版
    圖說: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逝世,享年85歲 圖TP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於昨天13點57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離世,享年85歲。他翻譯的茨威格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一代讀者心中的經典。
  • 曾翻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著名翻譯家張玉書教授去世
    楚天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宋強)楚天都市報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教授於1月5日在北京離世,享年85歲。著名翻譯家張玉書教授「他為我們翻譯了很多茨威格作品,他翻譯的《茨威格小說全集》正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過程中,預計今年4月上市,可惜他無法看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策劃部主任宋強說。張玉書,1934年出生,上海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
  • 最懂茨威格的人離去了——緬懷資深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
    張玉書。李淑靜攝/光明圖片  記者7日從北京大學獲悉,該校德語系教授、資深翻譯家張玉書1月5日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安詳離世,享年八十五歲。張玉書翻譯了大量茨威格作品,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人類群星閃耀時》《昨日世界》等已成為德語文學漢譯名篇,其精妙雋永的譯筆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
  • 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
    新華社上海7月28日專電 題:不做大師,甘為「匠人」——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新華社記者孫麗萍28日13時39分,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在上海病逝。歷時15年、由他主編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上)》完成並舉辦首發儀式。面對讀者,陸谷孫先生笑言,自己現在只能說是「亞健康、勉強健康,還過得去」,重任已卸,該在家中養老了。他還教給讀者一個挑選「好詞典」的「秘訣」:查10個詞,書中有十之八九,就非常有用了;如果只有十之二三,就別買了,形同雞肋。看似平淡的經驗,其中卻濃縮了陸谷孫先生40餘年的人生時光。
  • 致敬「德語翻譯家」張玉書 最懂茨威格的人走了
    姓名:張玉書  性別:男  終年:85歲  去世時間:2019年1月5日  去世地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去世原因:因病逝世  生前身份:著名德語翻譯家,北京大學德語文學教授,譯有《人類群星閃耀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作品。
  • 「德語翻譯家」張玉書 最懂茨威格的人走了
    :著名德語翻譯家,北京大學德語文學教授,譯有《人類群星閃耀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作品。張玉書說,閱讀、翻譯茨威格作品,「了解愈深、敬佩愈重」。翻譯數年後,在2007年,他根據多年的教學、翻譯體會,出版了一本書,《茨威格評傳:偉大心靈的回聲》,「想幫助讀者,了解茨威格含蓄內斂的心靈世界,嘗試探索他的自殺之謎」。
  • 「德語翻譯家」張玉書,最懂茨威格的人走了
    在北大西語系任教前後,張玉書翻譯了大量茨威格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人類群星閃耀時》《昨日世界》……他以精妙雋永的「譯筆」,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也因此,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了「資深翻譯家」的稱號。張玉書走後,《光明日報》對他的貢獻這樣「定調」:從事德語文學研究近半個世紀,是目前國內德語文學界的元老級人物。
  • 翻譯家張玉書去世享年85歲,曾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作品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教授於2019年1月5日13點57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監護室昏迷數日後血壓急降,心率消失,安詳離世,享年85歲。「他為我們翻譯了很多茨威格作品,他翻譯的《茨威格小說全集》正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過程中,預計今年4月上市,可惜他無法看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策劃部主任宋強說。張玉書,1934年出生,上海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
  •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追憶著名翻譯家吳勞
    原標題:「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追憶著名翻譯家吳勞  新華網上海11月6日電(記者 孫麗萍)「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著名翻譯家吳勞讓幾代中國人記住了海明威筆下的這句勵志名言。這位90歲高齡的翻譯界長者,已於今年10月30日凌晨在上海因心臟病發辭世。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 弟子追憶:為人低調 與世無爭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21日,據多家媒體報導,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因病逝世,享年81歲。其弟子、知名翻譯家朱振武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他畢生從事法國文學的翻譯、研究與教學,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著名翻譯家鄭克魯。朱振武供圖1957年,鄭克魯考上北京大學,學習法語專業。他曾說過,研究與翻譯道路是機遇與努力交織的結果,選擇學習法語完全是偶然的。但是,他從此與法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 著名文學翻譯家張玉書逝世 曾翻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封面新聞訊(記者 張杰 )1月6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曾翻譯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著名文學翻譯家、北京大學張玉書教授,於2019年1月5日13點57分在北醫三院重症監護室昏迷數日後血壓急降,心率消失,安詳離世。享年85歲。
  • 追尋外國文學的優美足音——追憶著名翻譯家吳巖
    以精湛優美文筆翻譯泰戈爾文集的著名翻譯家、上海譯文出版社前社長孫家晉(筆名吳巖)於9月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2歲。孫家晉不僅給世人留下了豐富的泰戈爾譯作,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擔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期間,還組織翻譯出版了《傲慢與偏見》《斯巴達克斯》《簡愛》等一批影響力巨大的外國文學名著,流傳至今已成為經典。
  • 著名翻譯家朱雁冰逝世
    本報訊(記者路豔霞)著名翻譯家朱雁冰教授於3月2日17時逝世。1933年12月,朱雁冰生於山東茌平,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語系,主攻德語語言文學,畢業後即任教於四川外國語學院(今稱「四川外國語大學」)。
  • 懷念恩師張玉書先生:得知患癌後,他更刻苦努力地翻譯茨威格作品
    同時,喜歡英文翻譯的我,開始驚嘆譯本的精良,羨慕翻譯的巧妙,於是特別留意了譯者的姓名——張玉書,並把這個特別的名字收進了我印象的抽屜。當時的我並不知道他是史蒂芬·茨威格小說的中文譯者,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家之一。
  • 著名翻譯家楊德豫去世 專家:他是中國英譯詩高峰
    楊德豫 1928年12月12日生於北京,著名翻譯家,詩歌編輯。譯有《華茲華斯詩選》、《柯勒律治詩選》、《拜倫詩選》、《朗費羅詩選》等。昨天中午12點49分,1928年12月12日生於北平的著名翻譯家楊德豫先生因食道疾病在武漢161醫院平靜去世,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劉清華對本報記者表示,「楊德豫先生的遺體告別式將於後天舉行。」學界 屠岸:他是英詩翻譯高峰著名翻譯家和詩人,人文社前總編輯屠岸聽到記者告訴他楊德豫去世的消息後表示,「我很悲傷。
  • 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譯《巴黎聖母院》自成一格
    據上海市作家協會訃告,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譯有《第二性》《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法語名著,主編的《外國文學史》至今為國內眾多高校採用,影響深遠。
  • 85歲著名翻譯家文潔若:再幹20年不成問題!
    著名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學者唐笙、潘漢典、文潔若、任溶溶被授予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榮譽稱號。會間,文潔若和潘漢典兩位老專家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85歲的文潔若老人對記者表示:「再幹20年不成問題!」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他的名字是和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這些大文豪聯繫在一起的,一代代年輕人讀著他的譯作、文學研究專著長大。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2018年這些譯著以及其他編著的作品以《鄭克魯文集》的形式與讀者見面。對此,朱振武評價道:「鄭先生的譯文平實質樸,而非浮華誇飾;他儘量忠實原著的句式和句法等語言特徵,充分發掘其字裡行間的意義、意境、語氣、基調、意蘊和節奏等文學要素。」朱振武認為,鄭先生有一種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