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兒之前,我以為孩子的睡眠就如電視上賣床的廣告那樣,睡在那個床上就能擁有嬰兒般的睡眠,那必定是又香又甜啊,直到女兒出生後我才發現,那個做賣床廣告的,要麼自己沒有孩子,要麼跟老闆有仇,嬰兒的睡眠明明就是每個媽媽的噩夢!
遠的不說,女兒在6個月前就沒有一次連續睡眠時間超過3小時的,哪怕半夜也是如此,而在她一歲前,我就沒睡過連續超過8小時的覺,1歲後,我就變成了習慣性夜醒,看看她被子蓋好了沒,睡姿怎麼樣……所以我覺得一孕傻三年是有道理的,睡不好能不傻嗎。
那麼重點來了,小寶寶的睡眠為什麼那麼淺易醒呢?
一、神經系統發育不良
女兒在一歲內最佳的睡眠狀態就是出生10分鐘後,我連開奶都沒來得及她就睡過去了,而且連續睡了12小時不帶醒的,實力坑娘沒商量,那個時候我還天真的以為她以後的睡眠都會如那時那樣香甜,沒想到打臉來的那麼快。
女兒剛出生時就睡得那麼香甜,一是因為分娩時,不僅只是母體在用力,胎兒其實也很努力的在移動,跟媽媽在共同努力來到這世上;二是女兒是在半夜00:15出生的,這時候平時都是她的休息時間,胎動不活躍,因為作息緣故,女兒就會更容易犯困。
而之後睡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月齡越小,其神經興奮與抑制功能越不協調,再加上剛與母體分離,成為了一個獨立個體,在淺睡眠階段沒有了在子宮裡被包圍的那種感覺,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被驚醒,比較權威的說法是驚跳反射,於是無法自動進行睡眠周期的自動連接,所以睡眠時間就顯得短。
二、睡眠周期短
跟成人睡眠過程一樣,小寶寶睡眠也是需要經過淺睡眠,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一個睡眠周期後再自動進入淺睡眠,如此深淺睡眠進行交替才構成了一整個睡眠過程。
孩子越小,睡眠周期越短,而且新生兒的淺睡眠時間佔比總睡眠時間高達50%以上,因此會比成人更容易被驚醒。
就小寶寶而言,一個睡眠周期大概在45-60分鐘,當一個睡眠周期進行深淺睡眠交替時,若沒有及時進行安撫或讓寶寶感覺有稍微不適,多數寶寶就會直接醒來而難以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睡眠周期。
三、嬌貴的身體
越小的寶寶,身體越嬌貴越難伺候,如腸絞痛、腹脹、飢餓、吃多了等。
在母乳餵養中,比較常見的是沒吃飽,因為多數寶寶會在吃奶過程中睡過去,於是導致睡前沒吃飽,睡眠過程中因飢餓醒來,這在小寶寶中是比較常見也是正常的,多數寶寶會在3個月左右才能養成定時吃奶的習慣,還有的寶寶需要在6個月左右才能戒掉奶睡的習慣,而人工餵養的寶寶因為飢餓醒來的比較少。
腹脹起因較多,如吃前大哭就容易攝入過多空氣,奶水在腸道內也會被分解出氣體,吃奶姿勢不正確導致吃奶過程中同時也攝入了多餘的空氣等,因此對於小寶寶,若平時有腹部不適的表現的,奶後最好都需要拍嗝,日常腹部按摩也需要重視起來。
腸絞痛的話多數跟腸胃發育不完善、餵養方式、飲食習慣等相關,發生群體多小於3個月齡,多數在6個月後隨著神經系統發育成熟,會逐步緩解直至消失。
四、缺鈣
這是所有母嬰店最愛對媽媽們說的原因,吃不好睡不好只要寶寶有一點不對勁,必定是缺那種微量元素,事實上寶寶如果缺鈣的話確實會使大腦神經興奮性增強,會出現易驚醒,煩躁等現象,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健康寶寶來說,只要身體發育曲線正常,都是不缺鈣的,反而缺的是促進鈣質吸收的物質,即維生素D。
如何讓寶寶有個天使般的睡眠呢?
一、給予安全感
很多媽媽也發現,寶寶抱著的時候睡的特別香,一放下就醒,這就是因為缺少了被包圍的感覺帶來的不安全感,那麼家長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1.用包被/絲襪將寶寶包裹起來,使寶寶周邊不會有空蕩蕩的感覺。
2.躺寶寶身邊等寶寶睡著後,把媽媽貼身的小物件放在寶寶懷裡,有熟悉觸感和氣味的東西能讓寶寶更安心。
3.抱著能讓寶寶快速入睡,但是放下時需要注意技巧,需要慢慢輕輕的放下,放下過程中若有驚醒跡象,可邊輕拍屁股邊放,先把屁股放床上,再慢慢把上半身放到床上去,再塞些安撫物。
二、過渡好睡眠交替時間
除了清醒時增加撫觸和外部刺激,以加強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外,在一個睡眠周期結束,寶寶出現翻身,類似將醒的感覺時,可以及時進行安撫,如輕拍、語言安撫等,讓寶寶能更安穩的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
三、良好睡眠環境
除了室溫和溼度適中外,寶寶最好著寬鬆衣物,睡前換乾淨尿不溼,夜間減少外界刺激,陪睡人不要頻繁更換,保持熟悉的1-2個人就好,不要經常換床換房間換位置。
四、補充維生素D
足月寶寶出生2周起就需補充維生素D400IU,早產寶寶需遵循醫生意見增加補充劑量,至於是否缺鈣,需要醫生檢測才可確診,不建議自行盲目補充。
五、等待長大
這是個最簡單的辦法,因為寶寶的多數反射行為,如驚跳反射、吮吸反射、抓握反射還有腸絞痛等都會在6個月左右消失,隨著神經系統發育越來越完善,對外界刺激敏感度會減弱,另外,隨著月齡增加,深睡眠的佔比會增加,也就比較難被驚醒,更容易安睡。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教育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