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潔 徐偉倫 通訊員 王元義
12月1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共同籤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並同步上線了全國首個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該平臺實現了全流程在線區塊鏈存證、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批量立案、電子送達、文書自動生成、智能催收等諸多功能,為化解金融糾紛提供了綠色通道。
據了解,近5年來,北京法院每年受理的金融類糾紛案件總量均在7萬餘件,對傳統金融糾紛處理模式形成巨大挑戰,而《備忘錄》圍繞金融糾紛構建了遞進型多元化解機制。一方面要建立先行調解與司法確認機制,由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指導行業協會督促金融機構完善金融借款協議示範文本中的先行調解條款,明確了符合先行調解機制的糾紛應通過金融行業專業調解組織調解,調解不成的再行訴訟。同時,建立金融、法律相互補充的調解體系,提供專業化調解服務,且對於調解組織調解完成的金融糾紛案件,可根據當事人意願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司法確認。此外還同步建立了速裁快審和示範審理機制。
此次正式上線的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目前已實現全流程在線區塊鏈存證、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批量立案、電子送達、文書自動生成、電子卷宗隨案生成、一鍵歸檔等諸多功能,為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處理金融糾紛提供有力支持。
該平臺自今年8月試運行以來,14家金融機構已通過平臺申請多元調解金融糾紛6100餘件,現已調解成功2300餘件,速裁審結案件590餘件;通過智能催告等工作,210餘件糾紛的違約人主動履行。
北京高院副院長靳學軍表示,該機制和平臺彌補了傳統金融糾紛處理模式的不足,為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以及北京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了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錢曉晨稱,人民法院與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推動構建金融領域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綜合治理機制,對促進金融普惠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的建立,形成了北京獨具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經驗做法,對全國法院建立健全金融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綜合治理機制具有借鑑意義。
來源:智慧政法圈(ID:gh_1c4e2f045dd3)、法治日報
編輯:席鋒宇 常煜 李金鳳
◆◆往期推薦 ◆ ◆
◆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是該「修修草、理理苗」了!
◆少女凋零,惡魔無蹤!28年後,警方何以破案?
◆成都確診女孩致歉,到底誰錯了?
◆工人的錢被剋扣,演出後臺出事故……看張嘉益閆妮體驗「陝」味人生
◆話費充值,什麼鬼?!近百億人民幣竟流入這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