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
杭州最近陰雨連綿,那是寒了幾個度都不知道,簡直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什麼叫「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雖然滿城桂花香,但依然阻擋不住那股子涼意。
天涼了,自己給自己加衣服,那是手到擒來,可一旦牽涉到寶寶,那可是難倒了一眾父母。寶寶年齡太小,根本無法很好地向父母傳達自己的冷熱,就算表現出熱的樣子,父母也不敢輕易地給孩子脫衣服,總覺得多穿總比少穿好。
今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飯,就說起了這件事。同事說,她周末白天出去辦了會兒事情,晚上才回的家,臨了睡覺的點,想給寶寶換上睡衣,結果發現——寶寶竟然穿了兩條褲子。原來是婆婆自己覺得天氣冷了,秉持著「以己度人」的想法,趕緊給自己的寶貝孫女穿上了兩條大褲衩。同事簡直是哭笑不得,「現在就穿兩條褲子,冬天可怎麼辦?」
現在一般都是雙職工家庭,孩子一般都由老一輩帶,老人的身體比較虛,一旦天氣變化,感受到的將比任何人都強烈,以致孩子「提早過冬」。殊不知,孩子其實比所謂的年輕人們更不怕冷和熱。再者,又是活潑好動的年紀,玩瘋了就容易出汗,衣服穿得多了,熱氣散發不出來,反而更容易生病。
有一種說法是「春捂秋凍」。因為在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可以提高寶寶皮膚和鼻黏膜的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不過寶寶溫度調節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較弱,所以「秋凍」得講究循序漸進,該保暖的部位還是要注意的。
那麼,循序漸進的「秋凍」,應該如何進行呢?
寶寶秋季穿衣服,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則,即「背暖、肚暖、足暖」。
到底要選什麼樣的衣服,才能讓寶寶在秋天保持「背暖、肚暖、足暖」呢?
1、背部保暖
在春季和秋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打扮:裡面穿一件長袖的襯衣或者T恤,外面再穿一件針織背心,看起來時尚又保暖。毛呢針織背心穿脫比較方便,它能給背部保暖,整個人又不至於穿太多而感到悶熱。
秋季裡,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添一件這樣的背心。
2、小肚子保暖
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會肚子痛,從而損傷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所以寶寶肚子保暖不能忽視。
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寶寶的小肚子總是很容易著涼。一是白天玩耍時或者大人抱起寶寶時,上衣很容易揪出來而使肚子著涼;二是晚上睡覺時,寶寶蹬被子等也容易露出肚子。因此,媽媽可以選擇白天用肚兜,方便活動;晚上給寶寶用睡袋,爸媽也不用擔心寶寶蹬被子了。
3、足部保暖
相信我們到了冬天都有這樣的體驗:身體上除了暴露在空氣中的手部和面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體溫最低的部位。對於寶寶來說,從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的。腿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別讓寶寶再光著腳了。嬰兒腳部幼小,可以穿腳套;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根據腳長選擇襪子。
另外,給寶寶穿衣服,要保持頭部散熱(頭部過暖反而會令寶寶心煩頭暈),還有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礙寶寶活動為前提。
Ps:媽媽可以隨時摸寶寶的手,如果手上的溫度適中而頸背又沒有汗的,說明寶寶穿的衣服量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