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清淨地怎容「烏煙瘴氣」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佛門清淨地怎容「烏煙瘴氣」)

聯手哄騙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夏季旅遊旺季,不少信眾到名山古剎禮佛。然而,為牟取暴利,一些黑導遊與假僧人暗通消息,忽悠遊客買「天價香」。受訪人士表示,這些不法分子盯著遊客的錢包,玷汙了信眾的禮佛之心,擾亂了佛門清淨,必須予以打擊。

&nbsp&nbsp&nbsp&nbsp「一炷香」的背後

&nbsp&nbsp&nbsp&nbsp記者近日在山西省一知名景區採訪時了解到,儘管近年來景區嚴厲打擊「黑導黑車黑旅行社」,但此類問題仍屢打不絕。

&nbsp&nbsp&nbsp&nbsp「為牟取暴利,一些黑導遊開始與假僧人聯手,裡應外合騙遊客。」該知名景區管委會旅遊局負責人說。

&nbsp&nbsp&nbsp&nbsp過程是這樣的:旅行開始後,黑導遊便把遊客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大概的衣著相貌等基本信息,暗中告訴目的地景區的假僧人。當遊客到達景區後「碰巧」遇見煞有介事算命的「高僧」,而且對自己「一算一個準」。這樣,假僧人很快贏得遊客的信任。

&nbsp&nbsp&nbsp&nbsp之後,「高僧」便向遊客推薦燒香的寺廟、購香場所。記者日前在一些寺廟附近的商店中看到,香的樣式五花八門,有祈願香、吉祥香、全家福香等,價格從每盒100元到600元不等,價格高的每盒達1600元。這些高價香是假僧人推薦的首選,遊客往往會在「大呼其神」的驚訝中爽快地拿出錢包。

&nbsp&nbsp&nbsp&nbsp這位負責人說,近年來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香頭」。根據目前管理部門的摸查來看,「香頭」分布於江浙、天津、內蒙古等地,從當地廣泛組織香客去名山拜佛,全程安排香客食宿、上香事宜。

&nbsp&nbsp&nbsp&nbsp「 香頭 是組織者的角色,從香客手上收取旅行費,引導人們上香請願,從中賺取差價。 香頭 一般能拿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潤。」他說,「從法律上看,這是一種非法經營,是景區的打擊對象,但現實中難以識別和管理。」

&nbsp&nbsp&nbsp&nbsp「九龍治水」待解

&nbsp&nbsp&nbsp&nbsp一些旅遊管理部門反映,對黑導遊、假僧人、「香頭」的監管困難,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這批人往往與景區當地村民有利益瓜葛,彼此形成利益共同體。這使得他們可以方便及時地了解景區執法情況,裡應外合鑽空子。

&nbsp&nbsp&nbsp&nbsp同時,監管部門無法形成合力,給違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旅遊法專家、北京華夏商旅營銷研究院副院長李志軒說,一個景區的監管,涉及旅遊局、工商局、宗教局、公安局、物價局等眾多機構。「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看似職責明確,但遇到實際問題卻難以形成合力。比如,黑導遊問題暴露了,旅遊部門治理黑導遊,但與之緊密相關的假僧人卻無權管理,這樣就無法根除整個利益鏈條。」

&nbsp&nbsp&nbsp&nbsp此外,一些遊客認為買高價香是理所應當的,越貴表示心越誠,換來的結果就會越好。這種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nbsp&nbsp&nbsp&nbsp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常嗣新說:「有些人平常未必有禮佛之心,也不懂多少佛教知識,遇到事時才想著用高香開路。求升官,求發財,所求越大,認為上的香也應該越貴。」

&nbsp&nbsp&nbsp&nbsp淨化市場 文明禮佛

&nbsp&nbsp&nbsp&nbsp今年6月,山西省出臺關於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執法機制。其中,要求旅遊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在旅遊黃金周、寒暑假等旅遊尖峰時段進行聯合監督檢查,對影響重大的案件及時啟動綜合執法。

&nbsp&nbsp&nbsp&nbsp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如瑞法師認為,禮佛與香燒得多高、多貴並沒有關係。

&nbsp&nbsp&nbsp&nbsp五臺山景區政府近年來大力提倡「鮮花禮佛」。五臺山僧人隆定法師說,在佛家人眼中,鮮花、水果分別代表因與果,自古以來就是禮佛的重要方式,而且環保健康,值得提倡。新華社記者 王井懷 劉揚濤 (據新華社太原8月15日電)

相關焦點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清淨佛門,卻成為人間最美的情詩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出自清淨佛門,卻為何成為人間最美的情詩?春去秋來,人世間的流轉往復不歇。人們都只佛門不問俗世,卻常因佛經流露的一兩句經文而感動不已。佛道文化本來就是人們為了擺脫俗世煩惱糾纏而修習的。
  • 真正的佛門清淨之地,這座千年古寺不收門票,齋飯只要2元錢
    我們的中國和海外的國家不同,只有信仰,在中國信仰是自由的,大部分的中國人都信仰道教和佛教,所以在中國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寺廟,其中開發了很多觀光景點,每年有很多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參拜,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真正的佛門清淨之地,這座千年古寺不收門票,齋飯只要2元錢。
  • 廈門有座寺廟不僅不收門票而且還贈送一支香真正的佛門清淨之地!
    廈門有座寺廟不僅不收門票而且還贈送一支香真正的佛門清淨之地!佛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此出現的寺廟也很多,白馬寺不僅是著名的十大古剎之一還是中國的第一座寺廟,一些比較有名的寺廟,也被後人熟知,但是,進行詳細調查,就會發現很多寺廟成為了利益的交換場所,到處充滿了利益的氣息,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個寺廟,它不但不收門票,還贈送一枝香,是很難得的清靜之地。
  • 清淨說法與不清淨說法(音頻)
    所謂出世佛寶,就是指報身佛、應身佛和法身佛;出世法寶,是指四聖諦、十二因緣和菩薩六度等正行;出世僧寶,則是指四向、五果以及十地菩薩,不論是現出家相或者在家相,都叫作出世僧寶。第三個層次叫作世間住持三寶。所謂世間住持佛寶,指的是泥塑木雕的佛像,可以作為我們修行的工具,成為世間住持佛寶;黃卷赤軸三藏十二部經,稱為世間住持法寶;剃髮、著染衣、離開世俗家住進佛寺者,就是世間住持僧寶。
  • 色身隨順世間 心地清淨無染
    華嚴慈行童女章最後十段,主要講菩提心: 菩提心相、菩提心所從生、菩提心助道,諸願諸行,出離相,清淨相,解脫相,念力清淨,自心清淨等陀羅尼總持法門。發心是什麼樣子?發心來聽經,這是發心相。重點是他進入佛門後,能不能引導進入正確的方向,或停留在那一個只要出錢,或只要不吵不好了,這個不叫發心。他追求人生理想目標的時候,都叫發心。這個時候,要引導他建立正確的觀念,擺脫物理現象的約束,進入永恒生命的領域。這可以用種種的方法,如講擺脫肉體生命的約束,進入第二個生命洪流裡。
  • 佛門風範 重慶華巖寺行腳朝聖古劍山威儀清淨
    在大雄寶殿舉行簡短禮佛儀式後,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率四眾弟子五十餘人走上街頭,向此行的目的地古劍山方向出發。於是,就出現了被重慶市民好奇圍觀的一幕。行腳是佛教古風,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參禪行腳現象在唐後期就成為禪宗僧人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伴隨著問學、悟道的全過程。中國佛教禪宗中越是著名的禪師越注意遍參叢林,這就是所謂的行萬裡路,過萬重關。
  • 觸而不了別,並非禪宗清淨本心,意識心即是妄心!
    特別是在惠能祖師之後,提出頓悟成佛之學,強調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找到人人皆本自具足的清淨本心,也就是禪宗中常提的本來面目。什麼是清淨本心,歷來說法不一,有佛弟子看到《地藏經》有「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之說,得出結論,在六根觸及六塵時,對周圍一切沒有分別心,不起心動念,這種「觸而不了別」,即為清淨本心。
  • 遼寧這座佛門淨地,不收門票不設功德箱,禁止觀光遊客卻絡繹不絕
    正是因為寺廟越來越多,所以現在有些寺廟就有了商業化氣息,但是寺廟本身就是一個清淨的地方,抬高門票價以及香火費不斷增加,這樣的行為也使得很多遊客不滿。但是在我國仍存在著一些極其「純淨」的寺廟,比如之前小編介紹過的東門寺,這裡不但不收取門票齋飯還是免費並且管飽的,說來真的是非常良心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位於遼寧同樣是一座非常「純淨」的寺廟,同時是真正的佛門淨地。
  • 一個饅頭庵一個鐵檻寺,本是清修清淨地,為何成藏汙納垢之所
    按理說,這些庵堂和寺廟,應該是佛門的清淨地,他們擔著清淨的名號,也應該做出這樣的事情才對,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個地方,竟然早早的就已經成了藏汙納垢的處所,實在是讓人心寒啊!饅頭庵的管事人是一個叫做淨虛的女子,六根不清淨,即便是已經到了庵裡,也還是喜歡摻和這人間的事情。
  • 大吉祥寺禪修真清淨
    剃度初次來到大吉祥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莊嚴、清淨和親切感,有種找到家的感覺、尋到父母的感覺。第一次跪拜師父,聽師父講法,大吉祥寺給我一個全新的佛門感受!清淨的大吉祥寺從每一個細節都示現出對每個人的關愛和溫暖,起居飲食像父母照顧孩子一般體貼入微,讓我不得不生起了感恩之心。我情不自禁地想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如重獲新生般開始我新的人生路程,將在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努力學習佛陀的智慧教導。我想我的未來將是智慧的人生!繁忙工作之餘,到大吉祥寺禪修。親身體驗寺院生活,學佛門禮儀,聽誦讀經文,吃素齋,學禮佛,修心性。
  • 智慧泉|學佛人語言清淨
    但我們看世間很多人,嘮叨不斷,一件事情再三重複地講,生怕別人沒聽懂。我們學佛的人,要注意語言簡練,因為你要給人家傳播正能量,如果你的語言囉嗦、重複,別人聽了會厭煩。在佛門中,大家的精力都比較寶貴,我們世間講時間是生命,其實時間也是我們出家人的生命。你浪費一天時間,就浪費了一天的生命,浪費了一天的修行,所以要珍惜時間,減少語言。在道場裡,有很多人是不怎麼講話的。
  • 這4點佛門常識,不可不知!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也自然有其清規戒律,雖然佛法普度眾生,佛門大開,廣度有緣眾生,但是寺院畢竟是三寶常住之地,僧人清修之地,無比殊勝,不同世俗名利場所,所以我們入寺禮佛要「入鄉隨俗」,遵守相應的佛門規矩,以免冒犯佛菩薩莊嚴,也使得自己造業起煩惱,那便得不償失了。
  • 佛門中講的「一切唯心造」是什麼意思?
    算命是佛門提倡的嗎?算命準確嗎?人們對此有很多疑惑。人們為什麼會痴迷於算命?我總結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想走人生的捷徑。其實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把自己的前途和幸福堵在算命先生的手裡,著實不值。人生該走的路總該要走,哪有什麼捷徑可言?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只有經歷過風雨,人才能成長,才能強大內心。
  • 少林寺新媒體當傳播"清淨"好聲音
    只是,少林寺在搭建新媒體平臺後不能傳播有違佛教精神的「雜音」,當專注地傳播「清淨」的聲音。  佛是什麼?清淨是佛,大愛是佛,修行是佛,持守是佛……佛在寺廟,但更應該在每個出家人的心中。佛學思想博大精深,不能被紙醉金迷的社會汙染。
  • 到四大菩薩道場朝拜,順帶旅遊都是優美的佛門清淨地
    四大菩薩道場不單是佛教朝拜聖地,也是旅遊勝地,如果是朝聖者,盡可以在四大菩薩道場奉獻虔誠;如果來旅遊,在這樣一個聖潔清靜之地,可以沐浴著佛光普照,去領略另一種的新奇和神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 佛門:三個通道 入門後 絕不能偏廢
    一、佛道三門佛門的學修必須發圓滿的菩提心,但初學者的根性千差萬別,因此入門的方式不會千篇一律,大致分為三大門:信願門智慧門慈悲門1、信願門從信願門趣入佛道的人,正如龍樹菩薩在其《大智度論》中說:「樂多集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
  • 初入佛門,先讀什麼經?別著急,這個道理不明白,讀經也無用!
    本文為蓮荷居士首發/獨家稿件才入佛門,許多佛弟子都信心滿滿,覺得自己一定能夠得道,因此著急讀經書,參禪悟道。可是隨著修行次第漸進,信心漸漸退轉,早晚課也不如此前用功,正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廟堂;學佛三年,佛在天邊」。
  • 費玉清姐姐:皈依佛門事出有因,表象珠光寶氣堪稱人間寶藏?
    在自己歌壇和演藝生涯大火的時候,毅然選擇皈依佛門,參禪悟道。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她做出如此選擇?皈依佛門事出有因有人說,皈依佛門的人,一定是看破了紅塵事,或者換句話說,經歷了紅塵中的瑣事,不願再被紅塵之事所累,決定放下過去的執念,來換回內心的一份安寧。
  • 佛門戒律規,這十種人不允許出家,看看你的條件允許嗎?
    另外,佛門中人對於日常所需,都是自給自足,不依託任何外來的力量,所以殘疾人並不適合出家。二、雙親不同意的人如今,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心也越來越難以揣測。很多人厭煩了人情世故,看膩了紅塵往事,對這個浮躁的社會不抱任何期望,最後選擇了出家,這實際上是一種逃避行為,佛門中並不提倡這種人修行。
  • 從智真長老給魯智深剃度,來感受佛門偈語的一些玄機
    佛門在長老吩咐事情,比如剃度,都會說一些偈語。這些偈語表面很淺顯,實際上很深奧。魯智深自從打死鎮關西以後,在江湖上東躲西藏,最後在山西碰到了曾經救過的金老爹。在金老爹的協助下,只得到五臺山去剃度,從而當了和尚。剃度以前,寺廟裡的和尚都嚇了一大跳,說:「這個人不似出家的模樣,一雙眼卻恁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