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佛門清淨地怎容「烏煙瘴氣」)
聯手哄騙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夏季旅遊旺季,不少信眾到名山古剎禮佛。然而,為牟取暴利,一些黑導遊與假僧人暗通消息,忽悠遊客買「天價香」。受訪人士表示,這些不法分子盯著遊客的錢包,玷汙了信眾的禮佛之心,擾亂了佛門清淨,必須予以打擊。
    「一炷香」的背後
    記者近日在山西省一知名景區採訪時了解到,儘管近年來景區嚴厲打擊「黑導黑車黑旅行社」,但此類問題仍屢打不絕。
    「為牟取暴利,一些黑導遊開始與假僧人聯手,裡應外合騙遊客。」該知名景區管委會旅遊局負責人說。
    過程是這樣的:旅行開始後,黑導遊便把遊客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大概的衣著相貌等基本信息,暗中告訴目的地景區的假僧人。當遊客到達景區後「碰巧」遇見煞有介事算命的「高僧」,而且對自己「一算一個準」。這樣,假僧人很快贏得遊客的信任。
    之後,「高僧」便向遊客推薦燒香的寺廟、購香場所。記者日前在一些寺廟附近的商店中看到,香的樣式五花八門,有祈願香、吉祥香、全家福香等,價格從每盒100元到600元不等,價格高的每盒達1600元。這些高價香是假僧人推薦的首選,遊客往往會在「大呼其神」的驚訝中爽快地拿出錢包。
    這位負責人說,近年來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香頭」。根據目前管理部門的摸查來看,「香頭」分布於江浙、天津、內蒙古等地,從當地廣泛組織香客去名山拜佛,全程安排香客食宿、上香事宜。
    「 香頭 是組織者的角色,從香客手上收取旅行費,引導人們上香請願,從中賺取差價。 香頭 一般能拿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潤。」他說,「從法律上看,這是一種非法經營,是景區的打擊對象,但現實中難以識別和管理。」
    「九龍治水」待解
    一些旅遊管理部門反映,對黑導遊、假僧人、「香頭」的監管困難,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這批人往往與景區當地村民有利益瓜葛,彼此形成利益共同體。這使得他們可以方便及時地了解景區執法情況,裡應外合鑽空子。
    同時,監管部門無法形成合力,給違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旅遊法專家、北京華夏商旅營銷研究院副院長李志軒說,一個景區的監管,涉及旅遊局、工商局、宗教局、公安局、物價局等眾多機構。「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看似職責明確,但遇到實際問題卻難以形成合力。比如,黑導遊問題暴露了,旅遊部門治理黑導遊,但與之緊密相關的假僧人卻無權管理,這樣就無法根除整個利益鏈條。」
    此外,一些遊客認為買高價香是理所應當的,越貴表示心越誠,換來的結果就會越好。這種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常嗣新說:「有些人平常未必有禮佛之心,也不懂多少佛教知識,遇到事時才想著用高香開路。求升官,求發財,所求越大,認為上的香也應該越貴。」
    淨化市場 文明禮佛
    今年6月,山西省出臺關於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執法機制。其中,要求旅遊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在旅遊黃金周、寒暑假等旅遊尖峰時段進行聯合監督檢查,對影響重大的案件及時啟動綜合執法。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如瑞法師認為,禮佛與香燒得多高、多貴並沒有關係。
    五臺山景區政府近年來大力提倡「鮮花禮佛」。五臺山僧人隆定法師說,在佛家人眼中,鮮花、水果分別代表因與果,自古以來就是禮佛的重要方式,而且環保健康,值得提倡。新華社記者 王井懷 劉揚濤 (據新華社太原8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