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元稹:荼靡一生,風流韻事詩千篇

2021-03-03 唐詩宋詞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唐代才子元稹:荼靡一生,風流韻事詩千篇

作者: 楊愛妹,來源: (ID:tsgsc8)

01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元稹家族久居東都洛陽世代為官。他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白居易有《長恨歌》,元稹有《連昌宮詞》,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

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

又有牆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

宮邊老翁為餘泣,小年進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闌幹立。

樓上樓前盡珠翠,炫轉熒煌照天地。

歸來如夢復如痴,何暇備言宮裡事。

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

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

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雲鬟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涼州徹,色色龜茲轟錄續。

李謨擫笛傍宮牆,偷得新翻數般曲。

平明大駕發行宮,萬人歌舞塗路中。

百官隊仗避岐薛,楊氏諸姨車鬥風。

這一段節選自《連昌宮詞》,主要寫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奢靡享樂生活。寒食節,百姓禁菸,宮裡卻燈火輝煌。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望仙樓上通宵行樂。琵琶專家賀懷智作壓場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尋找著名歌女念奴進宮唱歌。邠王李承寧吹管笛,笙歌響徹九霄。李謨傍靠宮牆按著笛子,偷學宮裡新制的樂曲。一幅宮中行樂圖,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感直逼眼前。

然而皮相好的男人對女人來說,多半是禍害。元稹是鮮卑族拓跋部後裔,五官深邃立體,長身玉立,名副其實的翩翩美男子。更要命的是,他寫得一手蝕骨融冰的好詩,他這個人就跟情花劇毒似的,女人一飲就無藥可解。

被元稹禍害過的幾個女人,不是才女便是貴女,融入他的生命裡,被寫進到了他的詩文中,個個都讓他永垂不朽。

02

23歲的元稹遇到17歲的遠房表妹雙文,她才貌雙全,詩寫得好,琴也彈得好。初見,他就為她的無雙美貌深深著迷,多情的他瞬間墜入情海,無法自拔。表白後,雙文卻沒有接受,他便為此絕食,差點喪命。天下女子,哪個能經得住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愛情攻勢?雙文被感動了。

他央求雙文,說道:「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採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本是郎有情妾有意的好姻緣,然後魚水歡好之後,元稹赴京趕考。這一去,恐已是作了離別的打算。可憐雙文還深情款款地寫信寄物,希望他不要負心,等他回來娶她。

雙文在信中寫道:「玉環一枚,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所佩。玉取其堅潤不渝,環取其終使不絕。兼亂絲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環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因物達情,永以為好耳。心邇身遐,拜會無期,幽憤所鍾,千裡神合。千萬珍重!春風多厲,強飯為嘉。慎言自保,無以鄙為深念。」

而元稹卻把信炫耀一般地拿給別人看,仿佛是為了證明他的魅力有多麼的大,他把這當成一種資本炒作,當作笑話供人取樂。

知書達理的雙文,於次年嫁人。元稹卻不淡定了,以表兄的身份想再見她一面。雙文避而不見,只給了他一首詩「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便打發了他。

這一番拒絕,元稹很是沮喪,愈加思念起雙文,遂寫下《離思五首》

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滲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其三

紅羅著壓逐時新,杏子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偏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對於這段情,元稹的筆沒閒著,《贈雙文》、《會真詩三十韻》一首接一首。仍是意欲未盡,又洋洋灑灑地寫了他的傳奇小說《鶯鶯傳》,這下不得了,這部傳奇不光在唐代很有名,到了宋代、金代,也是廣為流傳,不斷地被改為彈詞和雜劇,特別是到了元代,偉大的戲劇家王實甫在這部傳奇的基礎上改編創作了《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弄出了一個傳唱千古的名劇!鶯鶯,疊字就是「雙文」,元稹這番深情,實在讓人費解。

陳寅恪明確指出:《鶯鶯傳》為微之自敘之作,其所謂張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無可疑。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提到: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

03

公元802年,24歲的元稹得太子少保韋夏卿親睞。韋夏卿很欣賞元稹的才華,於是將20歲的小女兒葦叢許配給他,兩人在婚後恩愛百般,感情非常好。

以韋叢的家庭背景,算作下嫁。葦叢對於元稹來說,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樣。她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韋叢從大富人家來到這個清貧之家,卻無怨無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對於生活的貧瘠淡然處之。

婚後元稹忙著科試,家中的家務全是韋叢一人包辦,從來沒有怨言。而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父親疼愛的小女兒,韋叢的賢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數年以後,總還是會忍不住想起與他共度清貧歲月的結髮妻子韋叢。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27歲。元稹悲痛不已,遂寫下《遣悲懷三首》悼念其妻。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他將妻子比做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品行端良。陳寅恪評之:悼亡諸詩,所以特為佳作者,直以韋氏之不好虛榮,微之之尚未富貴。貧賤夫妻,關係純潔,因能措意遣詞,悉為真實之故。夫唯真實,遂造詣獨絕歟?

可笑的是,同年31歲的元稹,邂逅才華橫溢的四大才女之薛濤。薛濤是唐代著名的女詩人,她製作的「薛濤箋」一直流傳到至今。此時的薛濤已經42歲,有著成熟的風韻、優雅的姿影、卓異的才情,這樣的薛濤徹底徵服了元稹。

04

一見鍾情,這就是元稹。沒錯,這一段姐弟戀,是元稹追求的姐姐薛濤,抵不住元稹猛烈的追求,女詩人遭遇的愛情強烈的震撼,很快淪陷其中,不管不顧了。墜入愛河,兩人同時融化在愛的熱流中,熱戀纏綿,陷入了恣意浪漫的溫柔鄉裡,一直同居了三個月。「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就是薛濤對那段甜蜜時光的浪漫回憶。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貶至江陵。臨別時,元稹不加思索,竟然對薛濤許以三年為期,三年後親赴成都娶她為妻。已經接近色衰之年的薛濤竟然真的相信了他,辭了舊日庭院,在杜甫草堂邊的浣花溪獨居下來,滿心期待。回洛陽後,元稹為薛濤寫了一首《寄贈薛濤》的詩。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這首詩用了辭客停筆、王浚夢刀的典故,更顯生動。寫得真叫情真意切,看者莫不動容,更別說一心繫他的才女薛濤了。

然而薛濤在浣花溪一住就是三年,再無半點元稹的消息,形隻影單的薛濤形影相弔,無邊無際的寂寞空虛冷化成字字斷腸的詩句: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薛濤想不到的是,回到洛陽的元稹一點也沒閒著,一年多點時間,便娶了安仙嬪為妻。李景儉牽紅線將表妹安仙嬪嫁與他作側室,成就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元稹為仕途而再次攀龍附鳳又娶貴族之妻,此時結髮妻子韋叢去世還不到一年。從這時開始,元稹悼亡韋叢的詩基本停寫,將他所謂的愛情全部轉注在安仙嬪身上。遺憾的是他們只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安仙嬪在江陵府給元稹留下一個孩子後,乘仙鶴飛逝了。而薛濤,傻傻地白等了三年。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37歲的元稹被貶至通州,娶了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鄖的女兒。裴鄖到興元府權德輿處報到,宴會期間,元稹和裴淑一見鍾情。權德輿做媒,元稹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婚姻。

他以養病人為名,在興元府 「樂不思蜀」,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滿了三個月後才動身返回通州。回到通州衙門,時間已經是公元817年8月間了。

長慶三年(823年),元稹任越州刺史。在越州期間,元稹不但與薛濤藕斷絲連,而且與劉採春瓜葛聯絡。而此時,他的繼妻裴淑給他照顧著三個孩子,他自己在外又和劉採春以情人同居,這讓繼妻裴淑情何以堪?

劉採春與魚玄機、薛濤、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她是一位比較全面發展的專業文藝人士,就像現在演藝圈裡影視歌三棲明星一樣。她不僅能演能唱能跳,最難得的是還能寫詩,可以稱得上是創作型歌手,也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中最多才多藝的一位。

在唐代,劉採春紅遍江南,據說她有夜鶯般的嗓子,聽她唱曲,有感繞梁三日而不絕。劉採春當時25歲,充滿了少婦的嫵媚和嬌柔,比起薛濤的徐娘半老,對元稹更有吸引力。在觀看了劉採春的一次表演後,元稹立刻被年輕美豔的劉採春迷住了。

據說,元稹當時已經給薛濤寫了一封信要接她過來,正當薛濤在那邊翹首等待,滿心期望時,元稹卻和劉採春熱戀上了,就把薛濤忘得九霄雲外去。元稹特地為佳人寫了一首《贈劉採春》詩。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用來形容劉採春,足見劉採春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風情萬種,氣質超群的女藝人。七年後,元稹升了官,也厭了劉採春,扔下她就不管了,另有新歡納了妾。不久元稹又被貶至武昌,於公元831年,揮手作別人間。追贈尚書右僕射,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誌。

而劉採春,心灰意冷地離開了越州。據說後來,劉採春遇見元稹,最後竟然投河自盡了,很是剛烈。讓後人一直理解不了其中的緣由。

元稹天縱之才,元白並立,為大唐詩壇錦上添花。都說人以群分,兩人都縱情聲色,元稹更甚之。他一生在官場四升四貶,官聲卻褒貶互見,難有美譽,每到一個地方都與女子糾纏不清,還不止一個,才53歲,便在貶任武昌的鎮署暴病而亡,政治上的一腔抱負,終成泡影。最後留給人世的,只有他膾炙人口的詩篇,以及每個都豁著一道裂口的情感故事。

愛情裡的紛紛擾擾讓人憂心、煩心,不如坐下來飲一杯茶,品一品他的茶意: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飲茶,伴一知心人。或靜靜的一個人,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日子過成「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這般的模樣。看完他的情史,平復一下,不妨靜下心來飲一杯茶,洗盡鉛華,留得餘香。

-作者-

楊愛妹,一個愛詩,愛生活,簡約、斯文的女子,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本文首發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如需轉載,公眾號留言!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回復唐詩」、「宋詞」,可以查詢詩詞。

相關焦點

  • 風流倜儻詩人唐代元稹,感情史太過豐富,你覺得算是渣男嗎?
    元稹(779年-831年),子微之,別字威明,是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元稹年少時便才氣過人,在文人圈子裡小有名氣,科舉考試時和白居易同科及第,成為感情頗深的詩友,後來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人稱之為「元白」。
  • 元稹:寫最「撩」的詩,做最「渣」的人
    那個盛世不僅有著平定四方的強大軍事實力和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的澎湃經濟實力,還有著一線截然不同的生機,便是那冠絕古今的盛唐之詩。在唐朝的詩歌文化中,孕育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相信對於他們的名字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有著「詩王、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他們是令人耳熟能詳的唐代三大詩人。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一位唐朝有名的多情才子,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詞,這兩者之間似乎在感情上不存在任何交集,但是在邏輯與現實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位多情的才子就是元稹。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元稹:貧賤夫妻百事哀,一生真偽詩中來
    作者:張東曉元稹一生是逃不過三個人的。一是妻子韋叢。他把最好的詩都留個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已經被用爛大街的詩句,卻蘊含著他對韋叢的無限深情。二是崔鶯鶯。他愛過鶯鶯嗎?或許吧,但當曾經的刻骨銘心變作可供炫耀的談資,再說愛,豈不是滑稽?三是白居易。
  • 要了解唐代女詩人薛濤與元稹的曠世之戀,只需讀一讀這幾首詩
    薛濤一生,受過許多傷;有的是命運的不公;有的是他人的傷害。而傷她最深的,非元稹莫屬。當然,很多人因此就吵吵嚷嚷說元稹是渣男云云。如果一段打動中華上千年歷史的愛情,真的如此簡單,那麼或許也太沒意思了吧。事實是,薛濤正是因為有了元稹,才能稱其為薛濤。
  • 與元稹相關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答|百度派 @Emp熊寶【軼事典故】1、元稹與白居易白居易與元稹是當時唐代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白居易有詩寫道: 「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白居易這樣評價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並說他們之間的友誼是「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 詩人元稹之愛情,不只成就了西廂記
    詩中沒有一個愛字,但句句都是情話,句句讓人無比心動,把愛一個人表現得婉約悠長。此千古佳句系唐朝詩人元稹所作。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生於唐大曆十四年,八歲喪父,十五歲以明兩經擢第。二十一歲初仕河中府,二十五歲登書判出類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八歲授左拾遺。後遷監察御史。後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去世,追贈尚書右僕射。
  • 多情才子元稹,怎麼就成了詩人中的第一「渣男」?
    要說古代情詩寫得最好的,元稹敢說自己第一,沒人敢說第二。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便不知為多少人所記誦。又一句「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更覺情真意切,直摧心肝。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對元稹是一路懟懟懟,到了這裡也不免感嘆「造詣獨絕歟!」。
  • 張生不是無情種,元稹不是薄倖人 | 豫記
    這是唐朝詩人元稹的大手筆,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用情專一、愛妻深切的好丈夫。 然而,來自權威人士的唾沫星子,來自權威報刊的覆盆拍磚,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生活中的元稹,是一個「薄倖婦女」、「拋棄鶯鶯」、「玩弄薛濤」、「人品卑劣」的小人。 然而,真實的元稹果真如此嗎?
  • 元稹一首讚美菊花的詩,讓白居易念念不忘!
    唐代詩人杜甫《雲安九日》云:「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同時代的白居易也有「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的詩句。這些詩句中,詩人特別歌詠讚嘆菊花能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不畏嚴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機。貞元十八年,元稹在長安待選,躊躇滿志的詩人面對秋冬時節卻春意盎然的菊花,寫下了這首詠菊詩,表達詩人對於菊花的由衷喜愛。
  • 唐代才女寫下一首詠竹詩,全篇無一「竹」字,卻句句都是竹的堅毅
    唐代才女薛濤晚年居碧雞坊、建吟詩樓,也就是今天的成都望江樓。到過成都望江樓的朋友們或許都知道,那裡面,可謂是一個天然的竹子博物館。為什麼呢?因為薛濤一生愛竹,她曾在居所附近種滿一叢叢的修竹。薛濤愛竹,自然也就少不得吟詠竹子。
  • 唐代「中興名相」裴度當年寫首詩,預測了自己的一生
    請點擊收聽音樂全文1603字  閱讀約需4分鐘    我們先來讀讀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裴度寫的一首詩。全唐詩第335卷第007首    這首詩,是裴度尚處身在中書省政事堂時的自白。日後的事實果如他所早料。我們結合今天發布的另外兩篇文章《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九十八》,就會很驚奇地發現,當年一首詩,預測了自己的一生。
  • 唐代才子看人扛著松樹賣,覺得有趣,寫首詩調侃,卻意外一舉成名
    唐代的詩詞是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有名氣的詩人多不勝數,想在詩人中出類拔萃,佔得一席之地,難上加難。特別是仰望著李白、杜甫、王維等名家大師的眾多小白們,寫幾首小詩,根本不能引人注意,被知名詩人甩下了幾條街。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 元稹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堪比白居易的《長恨歌》
    《行宮》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元稹借宮女的無窮哀怨之情,抒發了自己的盛衰之感,以小見大的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這首詩也以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具有深邃的意境,歷來評價很高,併入選《唐詩三百首》。
  • 這首悼亡詩字字寸斷肝腸,多少人悲痛傷懷,元稹有此知己不枉一生
    人生如同一場旅行,遇見誰都已註定,陪你走過一段旅程是相識、相知的朋友,走完一生的是難求的知已。因為相識相知易得,知已可遇而不可求,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千斌認為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千金易得、知已難求。從古到今於滾滾塵世中對知己尋尋覓覓,又有幾人覓得?人生總是有許多不如意,想擁有一個知已就是這麼難!因為知己是彼此一種心靈的共鳴,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 才子因為徹夜失眠而作的一首小詩,沒想到竟流芳千古!
    其實不僅僅是當今的人們壓力大,在古代的人生活壓力和煩惱也不一定就比現在的人要少,今天這不就給大家分享一首才子因為徹夜失眠作的一首小詩。題金陵渡唐代: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 唐代渣男元稹是如何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
    它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有人說這是一首堅貞的愛情詩句,呵呵,如果說元稹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你還會這麼認為嗎?如果不去管元稹本人的感情經歷,大概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個詩人一定追求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但實則不然,他不但是一個感情經歷極其豐富的人,始亂終棄的事兒。
  • 元稹怎麼就成了渣男,怎麼就會那麼讓人反感?
    比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上述詩詞是唐代大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是唐代最經典的悼亡詩之一。中華詩典上,可能很難再找出比「曾經滄海」更專一的詩。因為這句詩,元稹幾乎成了史上最專一的男人。元稹,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標準的「高富帥」,他是皇族的後裔。從小就聰明過人又有才華,長得也不賴,十分的英俊。「潘驢鄧小閒」,男人「捱光」的五個條件他都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