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AD今天啟幕,披露國內晶片設計發展的幾大規律

2020-12-16 華強電子網

ICCAD今天啟幕,披露國內晶片設計發展的幾大規律

今天,中國集成電路設計2020年會暨重慶集成電路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開幕,行業知名大咖魏少軍也發表了相關演講,當中也有描述關於國內半導體晶片行業發展的情況,內容總結得還是比較詳盡的 ,編者在此基礎上總結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規律。

設計企業數量增長加快、但銷售穩增

今年國內晶片設計企業數量已經超過兩千大關,達到2218家,比去年的1780家增長了四百多家,增長率顯然是比較大的,僅次於2016年。不難否認,中美科技戰的升溫之下,今年晶片設計行業加速增長,還是產生了新一批很有潛力的科創芯企,尤其是通信、模擬和消費電子領域企業,數量的增加最多。總得來說,2016年也是行業爆發和關鍵的一年,自此之後,國內晶片穩步增長,發展腳步明顯加快。


資料來源:ICCAD年會、華強電子網

不過,設計產業銷售情況起色還是不大,增長率近幾年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預計在全球集成電路產品銷售收入中的佔比將接近13%。

城市、區域、企業產業集中度高居不下

不難發現,國內銷售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在深上北三大傳統晶片設計重鎮,佔比接近7成,剩下的幾乎被長三角部分經濟強市及中西部省會城市瓜分。而前十城市的產業規模佔比接近97%,較去年仍在擴大。編者認為,總的來說,IC產業集中度情況仍沒有改善,除了城市高度集中之外,區域也存在高度集中的情況,依然圍繞著長三角珠三角兩強為主,這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除此之外,從企業角度來看,也同步反映了產業集中度在緩慢地提高。因為對於佔企業總數13%的銷售過億的中大型企業,其佔總銷售額的比例接近8成,其中最強的十大企業佔比依然接近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長三角區域今年增速迅猛,超越了珠三角成為今年的市場規模榜首,鑑於其區域內各大主要城市協同效應比較明顯,排名都相對靠前,而珠三角城市之間分工效應比較明顯,產業高度聚集在深圳一個城市,除此之外排名靠前的也僅有珠海一個,令人意外的是,廣州或東莞的規模甚至還不如一個一百多萬人口的小城市珠海,廣州在這個領域幾乎是徹底掉隊了。

長三角規模大,珠三角企業強

從銷售過億元企業的分布情況來分析,長三角的領先優勢更加明顯。編者認為,鑑於長三角珠三角市場銷售規模勢均力敵,可以得出珠三角晶片設計企業的份額還有企業集中化的特點,相對而言,長三角的份額分布更為平均。因此,珠三角的企業相對更強,質量更高,而長三角的企業數量規模更大,但是不夠拔尖,質量平平。耐人尋味的是,這也許這是兩大區域城市產業分工布局差異作用下導致的結果。

當然,以上是中大型企業的情況,1千萬到1億之間的中小型企業,珠三角和長三角勢均力敵,但銷售額小於1千萬的小微型企業,長三角佔比依然是最高,珠三角排在四個區域末尾,這也再次佐證了上述觀點。

資料來源:ICCAD年會、華強電子網

產業向內地轉移跡象逐漸明顯

對於大家關心的中西部地區,銷售額增長也非常迅速,僅次於長三角。至於京津環渤海地區,其銷售額還出現下降的情況。

不過,不難否認,近幾年來,中西部省會等頭部城市也在逐步推進強省會策略,積極招商引資,半導體及晶片相關項目也在不斷推進,也催化了一部分晶片企業落戶,就例如杭州、無錫、西安、南京、武漢等城市,排名僅次於「深上京」。如今,經常能夠看到上述城市或者所在省份有關項目推進的動態,尤其對於中西部的城市,如果在十年前,這是比較難想像的。這也表明,產業向內地轉移的跡象逐漸明顯。

結語:長足進展凸顯弊端

「十三五」期間,中國晶片設計業全球佔比從6%提升到13%左右,增長率是全球的近6倍。今年也有8家晶片設計企業陸續上市,國內高端晶片取得長足進展,研發水平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改善。 但當中也發映出許多弊端,總結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國內晶片設計業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不牢、產品創新及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人才短缺嚴重。

實際上,今年設計業取得的不俗成績的背後,主要也是外部原因。鑑於今年的國際環境的特殊性,讓供應鏈有革新的機會,而構建穩定的供應鏈,自然成為了企業的重中之重。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紛紛開始屯貨,因此晶片設計業才有機會進入了新一輪旺市,也增加了許多機會。但這種機會不具備可持續性,不能過分自信盲目樂觀。另一方面,儘管國內設計技術取得一定進步,但是在產品創新上的突破有限,總體上尚未擺脫模仿,產品創新能力還是不夠強、競爭力弱。

為此,國內政府及企業抓住重要機遇、積極拓展市場空間的同時,也不能急功近利,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發展。



相關焦點

  • ICCAD 2020:晶片IP客戶圈既生態圈,各家玩法不盡相同
    設計晶片時就像搭積木一樣,無需對每個細節都從0開始,往往通過購買成熟可靠的 IP 就可實現某個特定功能,並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晶片功能的添加,大大減輕了工程師的負擔,縮短了晶片開發的時間。現在主流的晶片架構,比如CPU中的Arm架構、X86架構,都是基於IP設計的。
  • ICCAD 2020:從設計到流片封測,半導體服務趨向專業細分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矽谷誕生了為數眾多偉大的晶片公司,當時產業鏈不像今天這樣明確劃分,最流行的就是IDM模式,即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全部都要自己完成。此外,為產業鏈提供服務支撐的,還包括為晶片設計提供IP核及EDA設計工具、為製造封測環節提供設備材料支持,以及為各環節提供人才培養的公司和機構。
  • 2020 ICCAD 魏少軍報告:「十三五」中國高端晶片的進展
    UMzednc在「十三五」尾牙,從產業總體發展情況看來,「十三五」期間取得了很不錯的發展,中國晶片設計業的規模從1325億元增長到381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6%,是同期全球半導體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的近6倍。UMzednc設計業的銷售規模直接體現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在全球的位置。
  • 華為晶片困境暫時無解?就國內晶片現狀,尹志堯博士道出真實情況
    一顆晶片可以細分幾十道工藝技術,在這些技術的背後,可能是一個企業的最高科技水準。哪怕是小小的零部件可需要投入巨大研發成本。如此龐大的生產線,供應鏈,根本不是華為可以解決的。華為只是在晶片設計領域出色,關鍵是晶片設計的軟體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局勢已經很明顯了。晶片背後大部分生產力量幾乎都掌握在美國手中,對方有能力向某一家企業全面限制。
  • 中芯晶片陳智維:國內晶片沒有創新可言,但大家做的是從無到有
    在歷史大環境與技術發展的共同作用下,國內半導體行業再現前所未有的百花齊放景象,這樣的自由創造氛圍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湧入,土生土長的臺灣人陳智維是這批大軍中的一員。「我來南京,在中芯晶片任職,主要也是被這樣一種開放自由的氛圍吸引,在這裡做出成果,你的能力和價值都會受到認可。
  • 航錦科技:長沙韶光晶片技術與英偉達仍有差距,但在國內廠商中屬於...
    航錦科技稱,公司對標國際晶片巨頭英偉達,它的產品在民用領域已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且不斷更新和迭代。長沙韶光的幾款核心晶片在技術指標上與英偉達仍有差距,但在國內廠商中屬於第一梯隊,已能滿足國內市場使用者的日常辦公、娛樂需求。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集成電路國產化和自主可控的趨勢必不可擋,公司「軍轉民」的過程,才有機會打破原有的市場格局,進入自主可控設備領域。
  • 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
    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 北京在1956年就擁有了第一批從北大半導體物理專業畢業的學生,並於1968年建成國內第一家IC專業化工廠。上海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從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其中內地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就坐落於上海。而深圳,單一家華為海思就足成為這座城市晶片產業的標籤。 亮眼的北上深後面的長沙,擁有國產自主計算機體系核心CPU、GPU能力的公司聚集於此。
  • 螞蟻集團火速披露二輪答覆 紫光展銳6款智慧型手機晶片升級到Android...
    《科創板日報》(上海,鄭嘉維)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上交所官網披露螞蟻科技集團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的回覆;紫光展銳6款智慧型手機晶片升級到Android 11;君實生物與北京恩瑞尼設合資公司,主要從事CD39藥物的研發、臨床應用及商業化發展;宏力達、阿拉丁、東來股份科創板IPO註冊生效。
  • 全球工業晶片產業現狀及對我國工業晶片發展的建議
    可以說,工業晶片已經成為新工業革命和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支撐,工業晶片的設計和製造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製造業競爭力的真正試金石。 1/工業晶片的發展特點 工業晶片處於整個工業體系架構的基礎部分,解決感知、互聯、計算、存儲等基礎問題和執行問題,在工業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
  • 【芯人物】周祖成:在清華一待就是一甲子,創辦國內首個晶片設計的...
    (下)惠及產業4.45歲涉足新領域   因863計劃從雷達轉到集成電路5.從資料消化成講義   一步步建立教材、課程和實驗室6.發起兩大全國性研究生賽事   將先進電子設計推廣到國內7.EDA作為晶片設計的重要工具,在推進集成電路的發展上不可或缺。EDA軟體不是簡單單一或幾個軟體 ,涉及近百種不同的技術的軟體工具集群。
  • 晶片設計和製造兩大關鍵,哪個更難?
    設計和工藝都是晶片製造的兩大難點,兩者一定程度上相輔相成。那麼這兩個到底哪個更難呢?我們看看美國有大量的晶片設計公司,高通,AMD,NVIDIA等等,這些公司都擁有世界一流的晶片設計師,AMD曾經還有自己的晶片製造工廠,但是迫於巨大的財務壓力,把廠子給賣了,就是如今的GF。
  • 晶片轉向定製化!雲計算廠商自行設計晶片,英特爾「out」了?
    芯東西(ID:aichip001)作者 | 溫 淑編輯 | Panken芯東西12月22日消息,長期以來,英特爾、英偉達、AMD等幾大晶片設計「巨頭」瓜分了全球晶片設計市場的大多數份額。一、多家雲計算、消費電子廠商進軍晶片設計市場《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目前,英特爾、英偉達、AMD等晶片設計玩家正面臨流失客戶和競爭者增多的雙重風險。在過去,英特爾等傳統晶片設計商,傾向於為通用應用程式設計高性能的晶片,並將此類晶片提供給雲計算廠商、消費電子廠商等,成為後者的供應商。
  • 「芯人物」周祖成:在清華一待就是一甲子,創辦國內首個晶片設計的...
    5、從資料消化成講義 一步步建立教材、課程和實驗室上個世紀70~90年代,由於對半導體產業規律的認識不足,以為「只要有了設備就能生產」,於是從國外引進了大量二手和淘汰的設備建立生產線,由於缺乏晶片設計能力以及運營管理能力,最後這些生產線未能發揮價值。
  • 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臺積電的表態,讓無數網友「心寒」!
    晶片被卡脖子,讓我們意識到了自主、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為打破美國晶片技術封鎖,華為要全面紮根半導體,中科院也宣布將集全院力量,將美國卡脖子的光刻機變成科研名單。在這種背景下,國內也推出新政策,不僅讓國產晶片企業迎來了免稅發展黃金期,更是讓國產晶片的自給率在2025年提升到70%,這也讓國內掀起了一股「造芯潮」!
  • 晶片設計的保障者,晶片設計之可測試設計技術詳解
    晶片設計是全球比較重視的行業之一,可以說晶片設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生產製造水平。晶片設計通常包含多個階段,每個晶片設計階段的重點均有所不同。為保證晶片設計過程中的可靠性,可測試設計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將對晶片設計中的這項技術加以詳細介紹。
  • 上海傳來喜訊:國內晶片正式進入12nm時代,這家中企是大功臣
    文|夢未來2020年9月,美國半導體晶片出口規則正式生效,凡是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都不能自由出貨。不得不說,不顧全球多數企業、多家組織的反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一意孤行限制晶片自由出口的決定,讓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發生著重大改變。其中美國不計後果的限制華為晶片供應,將美國半導體行業搞得一團糟,至今美國半導體行業已經損失高達上萬億元。
  • 2020 ICCAD 魏少軍教授演講實錄
    在2020 ICCAD(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上,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發表了《抓住機會實現跨越》報告,根據2020年的總體發展情況,對十三五中國晶片設計業的發展進行了小結,同時高屋建瓴,提出了幾點思考,最後進行了總結,給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指導。
  • 國內模擬晶片產業的發展存在哪些困難?
    國內模擬晶片產業的發展存在哪些困難? 第二件事是,正如您所了解的那樣,很多投資往往傾向於瞄準大的稱為「大」的,備受關注的市場。因此,他們在內存上進行大量投資,或者嘗試進入處理器,應用處理器,數據機或類似的高級邏輯產品。 但在類似模擬這樣的產品。他們很難動員起來,這與這個領域需要開發成千上萬的產品有關。同時還需要很強的全球供應鏈將其賣到各個地方去。
  • 國內首顆LCOS晶片量產 *ST晨鑫「救星」登場?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國內首顆無機取向QHD(Quarter High Definition,數碼產品屏幕解析度的一種)微顯LCOS(指矽基液晶)晶片近日實現量產。一直以來,微顯示晶片(光閥晶片)領域主要被美國德州儀器、日本索尼等國外大公司壟斷,《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該晶片的量產化意味著國內有望打破美國和日本公司在微顯示晶片領域的壟斷,解決傳統LCOS晶片可靠性不高、亮度不高等缺點,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據悉,該晶片是由上海慧新辰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新辰」)研發的。
  • 美國阻礙中國5G發展,為什麼要從晶片下手?
    這項技術就是晶片,國內科技企業被卡「脖子」的技術,大多源於晶片,但制約國內科技發展的,肯定不只是這一枚小小的晶片。美國為什麼可以隨意斷供國內晶片目前,國內有可以研發媲美英特爾晶片的華為海思,有能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卻無法復刻出製造高精度晶片的EUV光刻機的替代品。